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052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docx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

重庆珞璜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

新建工程

重庆名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项目监理部

二0一八年四月九日

预防质量通病技术交底

时间:

2018年04月09日

地点:

现场会议室

交底人:

宋超、梁军、夏勇、谢辉

参加人员:

详见签到表

交底内容

一、钢筋工程

1.钢筋接头的质量控制

1.1钢筋接头为一薄弱环节,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接头方式不当,电弧焊接头焊缝长度及厚度不足、钢筋烧伤,绑扎接头搭接长度不够、绑扎不牢等。

其质量控制首先应选用合适的接头方式,其次应控制好接头质量。

1.2钢筋接头分绑扎接头和焊接接头两种方式,其中,焊接接头包括闪光对焊、电弧焊(含绑条焊、搭接焊、熔槽焊等)、电渣压力焊等。

应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性、抗震要求、钢筋等级和直径等确定合适的接头方式。

其主要原则是:

冷轧带肋钢筋和冷拉低碳钢筋的接头不得进行焊接,必须进行绑扎,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

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构件以及承受振动荷载的构件中直径≥25mm的钢筋接头,均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除应要求焊工持证上岗、所用焊条(或焊剂)符合国家标准并有合格证外,还应包括接头的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1.3绑扎接头的质量控制,重点是搭接长度和末端弯钢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3~4扣)。

1.4直螺纹机械连接的质量控制,其重点是钢筋车丝时要查看钢筋的端部是否平整,车丝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丝扣数量,另外要注意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或中间往两端连接。

连接钢筋时,一定要先将待连接钢筋丝头拧入同规格的连接套之后,再用力矩扳手拧紧钢筋接头;连接成型后用红油漆作出标记,以防遗漏。

力矩扳手不使用时,将其力矩值调为零,以保证其精度。

2.钢筋安装质量的控制

钢筋安装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

钢筋接头未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钢筋摆放位置不对及间距不均匀,箍筋数量不足及孔洞周边应予加筋的而被遗漏或与设计不符等。

质量控制时,除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摆放钢筋、配足钢箍外,还应注意钢筋接头的分散布置和现场安装工艺的控制。

3.钢筋的加工、配料与接头的分散布置

工程各部位的钢筋加工,必须按设计的规格、型式、数量及直径要求进行加工与配料,同时按规范要求进行调直、除锈和弯制。

钢筋加工过程中,必定存在钢筋的接长问题。

无论在加工厂还是现场,接长钢筋都应按钢筋接头分散布置的原则进行,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不同钢筋同一截面(两焊接接头相距30倍钢筋直径或500mm以内,两绑扎接头的中距在绑扎搭接长度以内,均作为同一截面)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根据钢筋接头的形式及其受力特性分别小于相应的限定百分比。

此外,还需注意短节钢筋的正确利用。

4.现场安装工艺的控制

现场安装工艺控制时需注意:

对水平钢筋的现场焊接,为保证焊缝饱满和避免钢筋咬边,减小焊接难度,在保护层允许的情况下,可将上下位置钢筋接头改为水平排列施焊;钢筋的现场焊接结束后,应彻底清除表面焊渣,使之与混凝土牢固粘接;涂刷脱模剂时,不能将其粘于钢筋表面;对因预制构件安装而造成的同一断面焊接接头集中的问题,应采取适当增加焊缝长度的方法解决;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绑扎移位时,严格对钢筋交叉处进行绑扎,保证其位置准确,必要时可辅以点焊。

5.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体会

5.1 多审图、多用图、重预控

图纸与规范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只有熟读施工图,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才能发现图纸问题,预见施工问题。

在检查验收过程中也要多用图,钢筋使用量多、面、广,没有人能准确记住配筋详图。

对于主要构件,应该自己翻样对照,只凭经验,在现场走马观花的工作方法是不够的。

同时,也应审查施工翻样图和钢筋配料单,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预控。

那种只把主要精力投入钢筋绑扎质量的检查、验收的做法是不够的,应注意从钢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预控。

5.2 抓关键、查重点

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梁柱核心区、构件节点、悬臂构件之弯矩或剪力最大处,应重点检查钢筋搭接、锚固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规格、数量、尺寸等是否按图施工。

此外,还应注意相关工序或后续工程的施工衔接问题,如模板尺寸是否与钢筋骨架相吻合,后浇构件插筋是否有遗漏;是否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的拉接筋,以及装修、安装的预埋铁件等。

二、模板工程

1、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满足施工要求,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2、柱模板

2.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应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加密木方横向加密钢管,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2柱身扭向: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能使柱模不扭向。

2.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3、墙模板

3.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3.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模板根部应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

3.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3.4竹胶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木竹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3.5板对接板缝过大:

应拼缝严密或用双面胶带粘贴模板对头缝。

三、混凝土工程

1、蜂窝

  1.1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 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 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 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 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 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 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 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 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3 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交底人:

被交底人:

 

重庆名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项目监理部

二○一八年四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