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679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桐梓县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八年级地理、生物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地理和生物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部分

(第1~33题为地理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阅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A.柬埔寨B.菲律宾C.新加坡D.越南

2.从经纬度看,我国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C.南半球、北半球D.东半球、西半球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四省级行政单位是()

A.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B.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C.台湾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

D.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答案】1.B2.A3.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由此可判定,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菲律宾.故选:

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经纬度来看我国属于东半球,北半球,故选A。

【3题详解】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其简称依次是台、粤、桂、云或滇。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

4.毒品危害个人、家庭、社会。

“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表明毒品的害人之深。

从位置上看,影响我国最大、最近的毒品产地是()

A.哥伦比亚B.银三角C.金三角D.贝卡谷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从位置上来看,与我国最近的毒产品生产基地是金三角,因此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毒产品生产基地。

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西北多、东南少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D.西南多、东北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我国黑河—腾冲一线的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故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C对,ABD错。

故选C。

【点睛】

6.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经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C.农村人口比重下降D.向城市移动的人口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原因,是一种表现,A错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使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B正确。

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不会导致我国老龄化加快,C错误。

人口向城市迁移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快,D错误。

故选B。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各民族人数不均匀,其中人数最多的是()

A.汉族B.壮族C.满族D.彝族

8.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B.55C.54D.65

9.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分布B.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分布

C.分散分布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答案】7.A8.B9.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7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故选:

A。

【8题详解】

根据题目“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可知,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故选B。

【9题详解】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分布地区有汉族居住,故B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读“中国西北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位于①和②之间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阿尔泰山B.昆仑山脉C.天山山脉D.太行山

11.②所在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答案】10.C11.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是我国新疆地区图,位于①和②之间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天山山脉。

故选C。

【11题详解】

图中是我国新疆地区图,图中①是塔里木盆地,②是准噶尔盆地。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

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最有可能指()

A.唐古拉山和东海B.昆仑山和黄海

C.喜马拉雅山和南海D.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14.下列河流中,流向受我国地势影响最小

是()

A.淮河B.珠江C.黑龙江D.澜沧江

【答案】12.A13.D14.D

【解析】

【分析】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大致在1500米上,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12题详解】

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沿纬线做地形剖面则说明方向为东西变化,据纵坐标海拔数值读取信息,观察地势起伏变化,判读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选A。

【13题详解】

读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知,描述的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注入渤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全长约5465公里,中国第二长河。

诗中的“天”和“海”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即是巴颜喀拉山和渤海,故选D。

【14题详解】

依据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思考本题,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淮河、珠江、黑龙江受地势影响流向大致都是自西向东,而澜沧江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所流向受我国地势影响最小的是澜沧江,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的特点和河流,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地形与河流之相关影响。

地势的高低决定区域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反映出河流流域区的地势高低起伏情况。

15.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A.夏季普遍高温B.雨热同期C.冬季南北温差小D.冬季南北温差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详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所以形成“北国正冰封,南国春意浓”的景观。

故选D。

【点睛】考查我国的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16.读图及四地气象资料,并回答问题。

造成图中四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B.海陆C.纬度D.地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据图可知,从东到西,降水量在逐渐减少,因为从东到西为从沿海到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故水分条件逐渐减少,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17.甲坐标图所示的气象信息与乙图中数字所在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甲所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在乙图中,①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属于高原气候,③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

18.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A.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北冰洋

C.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受海陆势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风和印度洋的西南风,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夏季风的有关知识.

19.《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

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A.喜马拉雅山、南海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D.冈底斯山、黄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最终注入东海。

由此可判定,《长江之歌》中的“高山”“大海”分别是指唐古拉山和东海。

故B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的相关知识。

20.“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反映了黄河水文特征的哪方面()

A.河流水量小B.含沙量大C.结冰期长D.长度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因此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黄河泥沙颗粒比较小,容易形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根据题意,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黄河的相关知识。

21.我国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的1/3,这说明了我国()

A.人少地多B.人少地少C.人多地少D.人多地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特点。

22.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A.大量毁林开荒B.降低人口数量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耕地占有量少的国家,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故选D。

【点睛】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是()

A.从西向东减少B.东北多,西南少

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D.北方多,南方少

24.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是()

A.兴修水库B.跨流域调水

C.提高水价D.海水淡化

【答案】23.C24.B

【解析】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这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我国东部临海,东部降水比西部多,南部离热带海域近,南方降水比北方多,故选C。

【2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我国的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正在采取跨流域调水的办法来解决,兴修水库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有关知识。

25.下图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是()

A.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B.海洋污染严重

C.海里太美了,鱼儿不愿离开D.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漫画的含义是说渔民打渔时连未长大的小鱼也一起打捞上来,这种现象子孙感到担心,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吃到鱼,说明在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浩瀚的海洋为生物生长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

人类在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对海洋的索取越来越多。

当人类的索取超过了海洋能够负载的限度时,海洋的渔业资源就开始逐渐萎缩,最终走向灭绝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渔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渔区产生了过量捕鱼的现象,海洋生态破坏。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6.“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想富,先修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

A.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B.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C.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D.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说法都形象地说明了交通运输的先行特征,说明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27.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中,属于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特点: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详解】目前,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矿山、工厂和城市,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且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也较大,因此铁路运输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故选:

B。

28.玲玲家住农村,春季金黄色的油菜花令人心醉,夏季绿色的稻田一望无际。

玲玲家乡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平原B.东南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南方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生猪、柑橘、茶叶、棉花、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由题干信息“油菜、稻田”可知,该同学家乡所在的地区可能是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

29.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发展最有利的条件是()

A.工业基础好B.水陆交通便利C.高技术人才集中D.煤铁资源丰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也是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有利条件是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故选C。

【点睛】

30.小明准备暑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他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运B.航空C.公路D.铁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者乘火车,近距离多乘汽车.有时为了欣赏河流两岸

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小明准备暑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他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运(或河运).故选A.

【点睛】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1.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曲线Ⅰ为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耕地、林地、草地)为主,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为________业。

(2)曲线Ⅱ东段大致经过________一线(地理分界线,该地理分界线是我国________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地理分界线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以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玉米等。

【答案】

(1).400

(2).草地(3).畜牧业(4).秦岭—淮河(5).北方(6).水田(7).小麦

【解析】

【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详解】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位于季风区,气温高,降水多,种植业发达;西北部地处内陆,降水少,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分布区。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南气温高,降水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适合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该线以北气温低,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分布广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对耕地类型、农业生产及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32.如今节假日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明一家利用“十一”假期随团旅游。

下面是某旅行团的日程安排和旅行线路,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旅行线路

10月1日

广州一武汉

10月2日

武汉一宜昌一重庆

10月3日

重庆一成都

10月4/5日

成都一青海湖

10月6日

青海湖一广州

(1)10.1从广州坐火车,经________(铁路)线穿越①________(山脉)的隧道,到达湖北省武汉市。

(2)10.2坐轮船沿________航线(河流)逆行而上,沿途游览我国著名的三峡风景区,在________(直辖市)上岸,此时可见长江北岸一条主要支流嘉陵江。

(3)10.3乘坐大巴行驶在成渝高速公路上,沿途可以观赏________盆地的景色。

(4)10.4~5游览青海湖旅时,部分游客出现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其原因可能是()

A.纬度增高B.纬度降低C.海拔升高D.海拔降低

(5)该旅行团在10月6日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期间共飞越了我国地势________级阶梯回到广州。

【答案】

(1).京广线

(2).南岭(3).长江(4).重庆(5).四川(6).C(7).三

【解析】

【分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详解】

(1)10月1日从广州坐火车经京广铁路穿过南岭的隧道,到达湖北省的武汉市。

(2)10月2日坐轮船沿长江逆流而上,沿途游览了我国著名的三峡风景区,在重庆市上岸,此时可见长江北岸的一条支流嘉陵江。

(3)10月3日乘坐大巴车在成渝高速公路上,沿途可以观赏到四川盆地的景色。

(4)10月4日、5日游览青海湖时,部分游客感到呼吸急促的状况,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升高导致氧气不足,故选C。

(5)10月6日从青海湖回广州时,共穿过了我国三个阶梯。

【点睛】

33.阅读贵州省地形图和桐梓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材料

材料1.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崎岖,山区广大。

石灰岩广布,多溶洞、奇峰异石,山川秀美。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气候宜人。

材料2.2020年9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暨首届遵义农民方竹丰收节在有“中国方竹笋之乡”美誉的桐梓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材料3.“山城”重庆南邻桐梓,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主城区海拔较低,夏季气候炎热,有“火炉”之称。

(1)从材料中看,贵州地处________(地形区)东部,有丰富的气候、________资源。

从气象资料看,贵州属于________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节)。

(2)请结合材料与我县实际情况(如区位、物产、资源等),简述我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让老百姓在脱贫致富中奔向小康?

【答案】

(1)①云贵高原,②自然旅游/旅游。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夏秋季节。

(2)回答关键词:

新型农业观光、避暑休闲、旅游业、方竹产业、餐饮业等,或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读题可知,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崎岖,山区广大。

石灰岩广布,多溶洞、奇峰异石,因此贵州属于云贵高原东部,有丰富的气候、旅游资源,从气候柱状图可以看出,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

(2)读题可知,2020年9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暨首届遵义农民方竹丰收节在有“中国方竹笋之乡”美誉的桐梓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因此可以发展新型农业观光农业,同时因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因此可以发展避暑休闲业等等。

【点睛】本题考查贵州省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