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62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徐燕云.docx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徐燕云

2010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单元1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在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0×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的字样,欲用10×40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细胞质流动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与载玻片间的距离组合应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呈“p”型的图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的物像是呈()A.“p”型B.“b”型C.“d”型D.“q”型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A.玻片上B.低倍物镜上C.高倍物镜上D.目镜上

4、

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1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⑤一②一①B④一③一②一⑤C③一①一④一⑤D③一⑤一④一①

5、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图示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填代号)。

(2)将制成的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观察到在视野的右下角有几个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时,为进一步观察,首先要做的事是,然后转换40×高倍物镜观察。

6、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7所示。

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一位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

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7、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

目镜10×,物镜40×;乙:

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的显微镜。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方向移动。

(填“←↑→↓”)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

植物细胞结构有。

(5)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单元2 细胞

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

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质B细胞膜C细胞质和细胞膜D细胞核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

对于一个植物细胞来说()

A.一定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B.一定有细胞壁、叶绿体

C.不一定有叶绿体D.不一定有细胞壁

3.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A.细胞质B.液泡C.细胞液D.细胞核

4.水稻和牛个体差异很大,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

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

5.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核

6.细胞分化是指()

A.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B.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过程

C.细胞恢复分裂能力D.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定向发展的过程

7.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③细胞核平分成两个

A②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①②

8.下列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人体②组织③细胞④系统⑤器官

A.③→②→⑤→④→①B.①→②→③→④→⑤

C.③→⑤→②→④→①D.①→②→⑤→④→③

单元3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科学兴趣小组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A.按生物的用途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D.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2.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

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

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A.生活环境的不同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D.呼吸方式的不同

3.在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门C.科D.种

4.科学研究具有层次性,如从生物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从群落到生态系统。

人们之所以在生态系统这一层面进行研究,是因为()

A.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B.同物种的许多生物组合在一起具有生物个体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C.不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D.生物与环境会产生相互作用

5.常常把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它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

虫草(一种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在土壤中越冬的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幼虫的养分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虫体时虫即僵死,此时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

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或口中长出有柄的菌座,露出土面,似直立的小草,故名夏草。

 夏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命物质

6.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草→羊→狼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D、草→兔→狼→细菌

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9.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

的信息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

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10.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桔、玉米、水绵、葫芦藓、蕨和雪松等植物。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②是上述六种植物中的。

(2)一株玉米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为:

细胞→组织→→植株。

11.有些有毒物质在自然界难以分解,可在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

如,鱼、猪等吃了受毒物污染的植物饲料,毒物会流入它们体内:

人吃了鱼和猪肉,毒物又汇集入人的体内。

因此,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呈金字塔式递减,毒物则越来越集中(浓度越来越大)。

由于过去曾大量使用DDT农药,现在,科学家们甚至在无人居住的南极企鹅内也发现了DDT的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南极企鹅体内存在DD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DT随河流进入大海,污染了海水

B、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富集

C、去南极考察的船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DDT在自然界难以分解

(2)甲、乙、丙、丁是同一个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四个种群,其中一种属生产者,一种属肉食动物,其余两种是草食动物。

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如下表:

种群

能量/千焦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质量分数

4×10-8

3.5×10-7

3.9×10-7

3.4×10-6

①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的渠道。

②若要成为一个群落,除了甲、乙、丙、丁外,还需要___;

12.如图表示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

(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的;

(2)图中的方框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3)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13.符合右边的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的关系的食物链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A、B两区棉田棉花害虫棉铃虫和棉铃虫天敌蜘蛛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日期

A区

B区

蜘蛛

棉铃虫

蜘蛛

棉铃虫

8月6日

45

81

14

67

8月16日

63

126

31

102

8月17日

不施用甲胺磷

施用甲胺磷(60克/亩)

8月26日

70

154

2

52

9月6日

90

70

4

97

9月16日

94

32

13

206

(1)写出该棉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2)A区8月26日后,棉铃虫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B区施用了农药甲胺磷,但不久棉铃虫增长至比施药前还多,原因是 。

(3)A、B两区最后结果说明生物治虫和农药治虫哪种更符合环保理念?

15.根据下列食物网图回答,

(1)该图中属生产者的是,属消费者的生物共有种.。

(2)此食物网中含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若大量捕杀狐、蛇、鹰后,此食物网中会遭到严重损害的生物是。

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

单元1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1、种植白菜、青菜等叶类蔬菜,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B.含磷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钙的无机盐

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

”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3、取一萝卜块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NaCl溶液中数小时。

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

图1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氧气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绿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无影响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是生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能量的来源

B.黑暗的环境中,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

D.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包含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6.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培养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在的原因是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

你分析原因是                。

7、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

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入营养液中,并及时供氧,调整pH和更换营养液。

在培养初期,若植株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液的质量分数。

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的作用。

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填序号)

①适当增加棚内CO2的浓度②适当增加棚内O2的浓度③适当缩短光照时间④夜晚适当降低棚内的温度

8、取四株大小且叶数相同的陆生植物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到80g,其后每隔4h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实验结果用下面图线表示。

 

(1)曲线Ⅰ代表了哪两组装置的质量变化?

(填装置编号)

(2)比较分析图线中的数据,对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9、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我市的市花——茶花时,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学们采取了两种措施:

一是选择在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二是移栽完成后,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茶花植株的叶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叶面上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薄膜。

采取上述两种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减弱______。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二氧化碳浓度

0.2%

5.0%

5.0%

温度

15℃

15℃

20℃

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②号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能促进萝卜幼苗进行________作用。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成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因为___的缘故。

10、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据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2)根据生活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该实验的变量是。

(3)设置甲、乙两套装置的目的是。

11.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西瓜,甲地的西瓜比乙地的西瓜含糖量高。

经调查,甲、乙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气温有差别(见下表)。

 

根据上述材料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1)甲、乙两地西瓜通过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西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为甲地西瓜晚上的比乙地的弱,所以甲地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就多;

(3)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质是通过影响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1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为我国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但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

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

(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克葡萄糖·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

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

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A.CO2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

单元2 人体的新陈代谢

1.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2.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⑤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3.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pH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D.具有高效性

4.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

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C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5.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

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请分析这些物质最可能是从哪里取出的()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6.试管内有一些馒头屑,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0C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馒头屑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胰液、肠液B.胃液、肠液

C.胰液、肠液、胆汁D.胃液、胰液

7、最近,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

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

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8.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

A血浆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

9.关于血型的研究,最早是医生为了在战争中抢救大量失血的伤员而进行的。

结果有些伤员得救,而有些伤员在输血后很快死亡。

战后,科学家进行了研究,终于揭开了血型之谜。

现在,我们知道那些输血后很快死亡的伤员死亡的原因是()

A.因感染疾病而死B.因窒息而死

C.因伤口无法凝血而死D.因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而死

10、右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A.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B.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 D.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11.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12、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扩大是由于()

A.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B.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C.肺容积缩小,气压减小D.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13.人在平静时完成吸气动作,肋间肌、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A.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B.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胸廓缩小D.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14.如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

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分别取自()

成分

甲(克/升)

乙(克/升)

丙(克/升)

蛋白质

0.3

0.0

80

葡萄糖

l

0.0

1

无机盐

9

11

9

尿素

0.3

20

0.3

 

A.血浆、原尿、尿液B.尿液、原尿、血浆

C.原尿、血浆、尿液D.原尿、尿液、血浆

15.右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

A.氧的浓度,肺静脉

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

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16.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腔中的原尿和肾盂中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液体

主要成份

血浆(g/L)

原尿(g/L)

尿液(g/L)

930

970

950

蛋白质

80

微量

0

葡萄糖

1.0

1.0

0

无机盐

9.0

9.0

11.0

尿素

0.3

0.3

1.8

(1)从表格数据可以得知,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       。

(2)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        作用。

(3)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      作用。

17、在淀粉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冲浸淀粉一琼脂小块,其结果记录于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A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B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C

只有新鲜唾液

红棕色

D

接种面包霉

红棕色

E

只有2%蔗糖酶液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圆点A和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________。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_______色,其理由是蔗糖酶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18、实验表明,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不同。

为探究酶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取试管若干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