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形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59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鹦形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鹦形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鹦形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鹦形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鹦形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鹦形目.docx

《鹦形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鹦形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鹦形目.docx

鹦形目

琉璃金刚鹦鹉

LIULIJINGANGYINGWU

学名:

Araararauna

英文名:

Blue-and-YellowMacaw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南美洲。

琉璃金刚鹦鹉(又名蓝黄金刚鹦鹉、蓝黄)栖居在热带雨林中,集群,日行性,晨昏活跃,中午休息,鸣叫声嘈杂、响亮。

留鸟。

植食性,主要以嫩芽、果实、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2—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3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约3—4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金刚鹦鹉

JINGANGYINGWU

学名:

Aramacao

英文名:

ScarletMacaw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美洲的墨西哥、哥伦比亚至圭亚那、秘鲁、玻利维亚巴西等地。

金刚鹦鹉(又名绯红金刚鹦鹉、绯红)栖居在森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善攀缘,鸣叫声响亮。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小金刚鹦鹉

XIAOJINGANGYINGWU

学名:

Arachloroptera

英文名:

Red-and-GreenMacaw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南美洲。

小金刚鹦鹉(又名红绿金刚鹦鹉、红绿)栖居在热带密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喜鸣叫。

留鸟。

植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坚果、浆果、种子、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11月至次年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约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紫蓝金刚鹦鹉

ZILANJINGANGYINGWU

拉丁名:

Anodorhynchushyacinthus

英文名:

HyacinthMacaw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等地。

紫蓝金刚鹦鹉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鹦鹉,栖居在沼泽、森林等地带,成对或结小群,性机警,飞行敏捷,鸣叫声响亮。

留鸟。

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34—3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红腹金刚鹦鹉

HONGFUJINGANGYINGWU

拉丁名:

Orthopsittacamanilata

英文名:

Red-belliedMacaw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南美洲。

红腹金刚鹦鹉栖居在热带森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飞行迅捷,鸣叫声响亮。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34—3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黑头鹦哥

HEITOUYINGGE

拉丁名:

Nandayusnenday

英文名:

Black-hooded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地。

黑头鹦哥(又名黑头巾鹦哥)栖居在森林、沼泽地带,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果实、浆果、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1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卵,孵化期24天,晚成鸟,约2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锈脸鹦哥

XIULIANYINGGE

拉丁名:

Hapalopsittacaamazonina

英文名:

Rusty-fac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

锈脸鹦哥栖居在热带森林中,集群,日行性,飞行急促,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约2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白冠鹦哥

BAIGUANYINGGE

拉丁名:

Pionussenilis

英文名:

Wite-capp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美洲地区的墨西哥、巴拿马。

白冠鹦哥栖居在热带雨林中,结小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3卵,孵化期26—28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金黄鹦哥

JINHUANGYINGGE

拉丁名:

Aratingasolstitialis

英文名:

Sun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圭亚那等地。

金黄鹦哥(又名太阳鹦哥)栖居在森林、沼泽等地带,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金帽鹦哥

JINMAOYINGGE

拉丁名:

Aratingaauricapilla

英文名:

Golden-capped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金帽鹦哥栖居在森林地带,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4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橙翅鹦哥

CHENCHIYINGGE

拉丁名:

Amazonaamazonica

英文名:

Orang-wing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秘鲁、巴西等地。

橙翅鹦哥(又橙翅亚马逊鹦哥)栖居在森林中,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4卵,孵化期21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黄头鹦哥

HUANGTOUYINGGE

拉丁名:

Amazonaxanthops

英文名:

Yellow-fac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等地。

黄头鹦哥(又名黄头亚马逊鹦哥)栖居在森林中,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4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红眼鹦哥

HONGYANYINGGE

拉丁名:

Amazonaautumnalis

英文名:

Red-lor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从墨西哥、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至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西等地。

红眼鹦哥(又名红眼亚马逊鹦哥)栖居在热带森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嫩芽、果实、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5—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白额绿鹦哥

BAIELVYINGGE

拉丁名:

Amazonaalbifrons

英文名:

White-fronted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美洲地区。

白额绿鹦哥(又名白额亚马逊鹦哥)栖居在热带森林中,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阿历山大鹦鹉

ALISHANDAYINGWU

拉丁名:

Psittaculaeupatria

英文名:

Alexandrine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安达曼群岛、阿富汗、缅甸、泰国及中南半岛地区。

阿历山大鹦鹉栖居在林木茂密的地带,集群,日行性,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花、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9—10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卵,孵化期约30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桃脸牡丹鹦鹉

TAOLIANMUDANYINGWU

拉丁名:

Agapornisroseicollis

英文名:

Rosy-facedLovebird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安哥拉、及南非地区。

桃脸牡丹鹦鹉(又名桃脸情侣鹦鹉)栖居在沿海干旱地带,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2—3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5—6卵,孵化期23天,晚成鸟,约1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红领绿鹦鹉

HONGLINGLVYINGWU

学名:

Psittaculakrameri

英文名:

Rose-ringed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国的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国外见于非洲西部、亚洲南部。

红领绿鹦鹉栖居在山地疏林地区及农田、村镇,集群,日行性,晨昏活跃,喜鸣叫,飞行速度快,有时与喜鹊、八哥等混群。

留鸟。

主要以果实、种子为食,兼食谷物、浆果等。

繁殖期2—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6卵,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2—24天,晚成鸟,雏鸟40天后离巢,1—2岁性成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绯胸鹦鹉

FEIXIONGYINGWU

学名:

Psittaculaalexandri

英文名:

Red-breasted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国的西藏、云南、广西、香港、海南等地。

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等地。

绯胸鹦鹉(又名海南鹦鹉)栖居在低山或山麓的森林中,集群,日行性,性温驯,善攀缘,飞行迅速,喜鸣叫,声音响亮、嘈杂。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幼芽等为食,兼食谷物、昆虫等。

繁殖期3—5月,营巢于天然树洞中,每产3—4卵,孵化期28天,晚成鸟,雏鸟50天后离巢,约2岁性成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大紫胸鹦鹉

DAZIXIONGYINGWU

学名:

Psittaculaderbiana

英文名:

Derbyan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国外见于印度。

大紫胸鹦鹉(又名四川鹦鹉、大绯胸鹦鹉)栖居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林带,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叫声粗厉、嘈杂。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尤喜食球果、板栗、桃核、浆果、谷物等。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6卵,孵化期26—30天,晚成鸟,2岁性成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红鹦鹉

HONGYINGWU

学名:

Eosbornea

英文名:

RedLory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安汶岛和卡伊群岛。

红鹦鹉(又名红色吸蜜鹦鹉)色泽艳丽,栖居在热带森林中,集群,日行性,性温驯,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等为食,尤喜食花蜜。

繁殖期12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彩虹鹦鹉

CAIHONGYINGWU

学名:

Trichoglossushaematodus

英文名:

RainbowLori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帝汶等地。

彩虹鹦鹉(又名彩虹吸蜜鹦鹉)栖居在低地森林、公园和庭园等地带,集群,日行性,活泼好动,飞行直线,速度快,喜鸣叫,声音嘈杂。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噪鹦鹉

ZAOYINGWU

学名:

Loriusgarrulus

英文名:

ChatteringLory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地区。

噪鹦鹉(又名喋喋吸蜜鹦鹉)栖居在热带森林中,成对或结群,日行性,因叫声嘈杂不休而得名。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6—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烟色鹦鹉

YANSEYINGWU

学名:

Pseudeosfuscata

英文名:

DuskyLory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地。

烟色鹦鹉(又名褐色吸蜜鹦鹉、暗色吸蜜鹦鹉)栖居在沿海树林及沼泽地带,集群,日行性。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9—10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7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黑顶鹦鹉

HEIDINGYINGWU

学名:

Loriuslory

英文名:

Black-cappedLory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

黑顶鹦鹉(又名黑顶吸蜜鹦鹉)栖居在山地雨林中,成对或结小群,飞行迅速,喜鸣叫,声音嘈杂。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话、果实、种子、嫩芽等为食,兼食昆虫等。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4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蓝纹鹦鹉

LANWENYINGWU

学名:

Eosreticulata

英文名:

Blue-streakedLory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地区。

蓝纹鹦鹉(又名蓝纹吸蜜鹦鹉)栖居在热带森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飞行迅速,喜鸣叫,声音嘈杂。

留鸟。

主要以植物花、果实、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等。

繁殖期5—7月。

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灰头鹦鹉

HUITOUYINGWU

学名:

Psittaculafinschii

英文名:

Grey-headedParakee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

国外见于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不丹、缅甸、中南半岛等地。

灰头鹦鹉栖居在海拔3000—4000米的山区林地、果园,集群,日行性,飞行迅速。

留鸟。

主要以无花果及其它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兼食谷物、昆虫等。

繁殖期3—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5卵,孵化期26—28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非洲灰鹦鹉

FEIZHOUHUIYINGWU

学名:

Psittacuserithacus

英文名:

Gray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非洲的几内亚、安哥拉、肯尼亚等地。

非洲灰鹦鹉(又名灰鹦鹉)栖居在平原、沼泽等地的林中,集群,日行性,天亮即鸣叫,黑暗降临才终止,善攀缘,不善飞翔。

留鸟。

主要以种子、果实、浆果等为食,尤喜食嫩玉米。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4卵,孵化期24—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红胁绿鹦鹉

HONGXIELVYINGWU

学名:

Eclectusroratus

英文名:

EclectusParrot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

红胁绿鹦鹉(又名折衷鹦鹉)栖居在热带雨林和低地森林中,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善飞行,叫声粗厉、嘶哑。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嫩芽、花、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7—12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6天,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澳东玫瑰鹦鹉

AODONGMEIGUIYINGWU

学名:

Platyercuseximius

英文名:

EasternRosella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等地。

澳东玫瑰鹦鹉(又名东玫瑰鹦鹉)栖居在林地、田野、城郊和公园等地带,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飞行较慢。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9月—次年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9卵,孵化期约20天,晚成鸟,约2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黄玫瑰鹦鹉

HUANGMEIGUIYINGWU

学名:

Platycercusflaveolus

英文名:

YellowRosella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黄玫瑰鹦鹉栖居在密林中,集群,日行性,飞行速度慢。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等。

繁殖期8月—次年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5卵,孵化期约20天,晚成鸟,约2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红玫瑰鹦鹉

HONGMEIGUIYINGWU

学名:

Platycercuselegans

英文名:

CrimsonRosella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红玫瑰鹦鹉(又名深红玫瑰鹦鹉)栖居在林木茂盛的多种生境中,集群,日行性,善攀缘,飞行速度慢。

留鸟。

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嫩芽等为食,兼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期8月—次年2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5—8卵,孵化期约20天,晚成鸟,约2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费氏牡丹鹦鹉

FEISHIMUDANYINGWU

学名:

Agapornisfischeri

英文名:

Fisher’sLovebird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现已被人工驯养,广布世界各地。

费氏牡丹鹦鹉(又名棕头牡丹鹦鹉)是9种牡丹鹦鹉之一。

人工培育多个变种,以观赏华丽羽色为主。

生活在疏林地带,集群、日行性,留鸟。

喜鸣叫,声嘈杂。

以各种植物种子、果实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等处,每产4—6卵,孵化期18—19天,晚成鸟,育雏期35天,6—7个月性成熟,寿命约15年。

虎皮鹦鹉

HUPIYINGWU

学名:

Melopsittacusundulatus

英文名:

Budgerigar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于澳洲。

现已被人工驯养,广布世界各地。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野生种为黄绿色,人工培育出多色型变种,以观赏羽色为主。

野生状态栖息于森林中。

群居,日行性,留鸟。

喜鸣叫,声嘈杂。

以各种植物种子为食,亦食果实等。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中,每产4—5卵,孵化期18天,晚成鸟,育雏期30—35天,5—6个月性成熟,寿命约15年。

鸡尾鹦鹉

JIWEIYINGWU

学名:

Nymphicushollandicus

英文名:

Cockatiel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

现已被人工驯养,广布世界各地。

鸡尾鹦鹉(又名玄凤、高冠鹦鹉)野生种为灰色,人工培育有白色、花色变种。

栖息在树林、草原等多种环境中。

集群,日行性,留鸟。

多在旷野、疏林地域活动。

以草籽、谷物、果实及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在树洞中,每产4—7卵,孵化期21—23天,晚成鸟,8个月性成熟。

白凤头鹦鹉

BAIFENGTOUYINGWU

学名:

Cacatuaalba

英文名:

WhiteCockatoo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岛屿。

白凤头鹦鹉(又名大白凤头鹦鹉)栖居在林地中,成对或结小群活动,喜欢在高树顶部,鸣叫声嘈杂。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果实为食,兼食昆虫、蛹等。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9天,晚成鸟,3个月后雏鸟离巢,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葵花鹦鹉

KUIHUAYINGWU

学名:

Cacatuagalerita

英文名:

Sulphur-crestedCockatoo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及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

葵花鹦鹉(又名大葵花鹦鹉)栖居在低地森林和丘陵疏林旷野中,集群,日行性,清晨活跃,鸣叫声尖锐,夜间在树上休息。

留鸟。

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嫩叶芽、根茎等为食。

兼食昆虫、蛹等。

繁殖期随地而异,营巢于树洞或岩洞中,每产2—3卵,孵化期30天,晚成鸟,雏鸟6—9周后离巢,3岁左右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小葵花鹦鹉

XIAOKUIHUAYINGWU

拉丁名:

Cacatuasulphurea

英文名:

LesserSulphur-crestedCockatoo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帝汶及附近岛屿。

小葵花鹦鹉(又名小葵花凤头鹦鹉)栖居在热带森林中,集群,日行性,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坚果、浆果等为食。

繁殖期9—10月,营巢于树洞或岩洞中,每产3卵,孵化期24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橙冠凤头鹦鹉

CHENGGUANFENGTOUYINGWU

拉丁名:

Cacatuamolucensis

英文名:

Salmon-crestedCockatoo

鸟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古鲁群岛等地。

橙冠凤头鹦鹉(又名鲑色凤头鹦鹉)栖居在沿海、低山地带,成对或结小群,日行性,善攀缘,喜鸣叫。

留鸟,主要以各种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兼食昆虫等。

繁殖期5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2卵,孵化期28—30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