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447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9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docx

五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110单元

《天马》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

重点

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

难点

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师

准备

图片、小黑板

学生

准备

收集关于马的成语或故事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一、引入

1、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2、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四、过渡

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五、课中研讨

(一)自学交流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1、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2、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3、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板书

设计

(手写)

 

1、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摘录本课的好词佳句,并谈谈摘录体会。

3、拓展训练。

4、有感情地熟读本课课文。

教学

反思

(手写)

《古诗二首》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

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师

准备

收集和马有关的古诗

学生

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和马有关的古诗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房兵曹胡马》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

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二、理解诗句

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三、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的心情如何?

“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

你感受到什么?

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

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

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小结

五、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

《马诗》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指名学生背诵。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

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

设计

(手写)

 

1、收集并背诵和马有关的古诗,并摘录下来。

2、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3、背诵《房兵曹胡马》、《马诗》,能够复述古诗的诗意。

4、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巩乃斯的马》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继续学习写摘录、批注笔记,在阅读中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通过频度重点句段,体会这种不受羁绊的生命力。

教师

准备

激昂的音乐片段

学生

准备

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一、导入

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

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

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教师补充作者简介

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

指名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围绕巩乃斯的马,作者写了什么?

哪些自然段是对马的直接描写?

三、细读理解

1、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这部分写了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有感情朗读。

2、速读课文,联系下文想一想:

这部分没有对马的描写可以删掉吗?

为什么?

教师朗读。

2、第二部分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暴雨中马群的?

指名朗读。

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

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作者感受到什么?

作者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和想法该怎样朗读?

“受用不尽”,你怎么理解?

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

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3、第三部分

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

指导读文

板书

设计

(手写)

 

1、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熟读本课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摘录本课的好词佳句,并谈谈摘录体会。

4、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语文天地一》

课时

安排

四课时

主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

难点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

准备

查找关于马的绘画、摄影、邮票、雕塑和音乐。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一、《马背小学》

(一)朗读短文

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二)体会短文的意思。

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二、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三、初显身手。

请学生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马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并说说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评选最佳小骑手。

四、笔下生花  

(一)指导习作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1、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2、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3、想象作文:

马的未来。

4、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5、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二)评讲习作

学生自评、互评

(三)修改习作

板书

设计

(手写)

 

1、讲讲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

2、收集有关马的绘画、雕塑、邮票等艺术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3、完成有关马的一篇作文,字数500字以上。

4、单元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

难点

1、学写课文提纲。

2、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师

准备

1、段落1、2、3课件。

2、《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学生

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板书:

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教师配乐范读

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相机板书词语。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

“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学生写提纲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

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

3、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知道的奇观。

板书

设计

(手写)

 

1、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摘录本课的好词佳句,并谈谈摘录体会。

3、有感情地熟读本课课文,并能够为课文的主要部分的内容写一个提纲。

4、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浙江潮》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3、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4、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

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2、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

准备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

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评价,纠错

指读课文,评价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

指导美读: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教师配乐范读。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

指导朗读

四、拓展运用

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

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指名读,说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

《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学习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一)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找句子读,感受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潮的声大,浪高

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

播放录像思考:

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像什么?

响声怎么样?

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

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

(三)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再忆“潮来前”

四、本课小结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板书

设计

(手写)

1、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摘录本课的好词佳句,并谈谈摘录体会。

3、有感情地熟读本课课文,背诵《浙江之潮》,理解古文文意。

4、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红树林》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主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教学

难点

1.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2.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师

准备

“金钥匙”

学生

准备

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齐读课题,大胆地想象,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

为什么?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合作交流学习:

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远观红树林:

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

世外桃园。

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

“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

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

首尾照应。

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

点题升华。

出示“金钥匙”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全班交流。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板书

设计

(手写)

 

1、工整准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摘录本课的好词佳句,并谈谈摘录体会。

3、有感情地熟读本课课文,试写出课文的提纲。

4、拓展训练。

教学

反思

(手写)

《语文天地二》

课时

安排

四课时

主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

准备

预习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一、学习张抗抗的《海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读课文之后,提出疑问来。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

2、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3、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4、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二、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小组交流。

三、初显身手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奇观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四、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学生谈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需要注意的方面

2、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3、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4、学生习作。

板书

设计

(手写)

 

1、背诵并能默写“读一读”中的古诗句。

2、有感情地熟读《海市》,并试着为这篇自读课文列一个提纲,

3、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自然奇观介绍给大家。

4、编写一个探险故事,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教学

反思

(手写)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主备

1、正确、熟练的朗读诗歌,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5、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

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师

准备

课件

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

准备

学会唱歌曲《春天的故事》并了解歌词的内容

教学过程

自主调整(手写)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2、师提出问题,这首歌中唱的主要是谁,说的什么事。

学生交流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体会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谈感想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师巡视,了解学生读文情况,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 渺茫晨曦 边陲  面庞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理解词语(可结合句子理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

师适时点拨

3、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4、练习朗读课文,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1、(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

教师配乐解说:

)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

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

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

观看课件

齐读课题

想想刚刚看到的画面在文中属于哪部分的内容

2、课文哪部分写了我们刚刚看到的图片上的内容?

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第二部分,感受这个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大城市带给我们的欣喜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