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规程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749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规程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安全规程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安全规程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安全规程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安全规程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规程制度.docx

《安全规程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规程制度.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规程制度.docx

安全规程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江阴力恒化学有限公司

2011年05月28日发布2011年06月01日实施

 

目录

(1)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2)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

(4)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5)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管理制度

(6)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7)变更管理制度

(8)安全设施、防护器具管理制度

(9)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10)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11)检维修管理制度

(12)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13)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14)化学品储存、出入库管理制度

(15)承包商与供应商管理制度

(1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7)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18)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发放管理规定

(19)事故报告制度

(20)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21)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3)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24)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25)厂区运输交通管理制度

(26)叉车安全管理制度

(2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8)门卫管理制度

(29)防火管理制度

(30)防毒管理制度

(31)防爆管理制度

(32)专家检查制度

(33)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34)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35)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6)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7)断路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8)厂区动土安全管理制度

(39)厂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40)干部值班制度

(41)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分析制度

(42)事故隐患建档监控申报制度

(42)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公司对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至每个职工所规定的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制度。

公司根据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不同职责范围,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已成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为使责任的落实,做到时时处处的安全生产工作都切实有人负责,实现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

2、本办法使用于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

3、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4、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落实到位,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分级考核的办法。

6、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安全检查同时进行。

公司每季、工程项目每月、班组每周进行。

考核结果实行逐级审查、逐级上报。

7、考核共分三个等级,即:

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90分以上为称职;80-89分为基本称职;79分以下为不称职)对于部门考核,部门内每次考核全部人员称职、该部门为称职;部门内每次考核有30%的人基本称职、70%的人称职,则该部门为基本称职;部门考核有50%的人不称职,该部门为不称职。

每次考核均应该填写考核统计表。

8、奖罚

(1)年度内每次考核都称职的部门、个人都可以入围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职务晋升,奖金等级评定。

(2)第一次考核不称职的部门和个人,公司除对此进行批评教育外,并要求限期达到称职。

到期考核仍不称职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对其罚款(部门领导罚款500元,不称职的个人每人罚款300元)并提出警告处分。

(3)第三次考核应不称职的领导、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调换岗位、降级使用、扣发全年奖金或加倍罚款。

9、由于责任过失造成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除追究个人责任和经济处罚外。

10、本办法由公司安委会负责考核。

安全科负责解释。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为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顺利的进行,及时消除生产设施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本制度,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安全费用提取

安全费用的提取是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4%提取;

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二、安全费用的管理

1、财务科负责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设专人管理,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台帐和安全费用的使用台帐,专户核算,不得挪作他用。

年度节余转入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应当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2、财务科负责安全费用支出的核定工作,按规定范围经公司同意后安排使用。

3、各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进行安全投入,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超范围使用。

三、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

1、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3、安全设施,如:

安全连锁、报警、安全通讯、监测、防静电、防尘、防毒、员工洗浴和休息、应急救援等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养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资金投入;

4、保证重大隐患治理所需费用;

5、安全风险抵押金;

6、安全检查工作所需费用;

7、保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

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9、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等。

四、费用台帐

公司要建立相关的安全费用台帐,如实准确地记录公司的安全投入费用,财务科建立的安全费用台帐的保存期,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五、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

为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顺利的进行,及时消除生产设施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本制度,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安全费用提取

安全费用的提取是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4%提取;

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二、安全费用的管理

1、财务科负责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设专人管理,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台帐和安全费用的使用台帐,专户核算,不得挪作他用。

年度节余转入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应当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2、财务科负责安全费用支出的核定工作,按规定范围经公司同意后安排使用。

3、各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进行安全投入,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超范围使用。

三、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

1、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3、安全设施,如:

安全连锁、报警、安全通讯、监测、防静电、防尘、防毒、员工洗浴和休息、应急救援等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养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资金投入;

4、保证重大隐患治理所需费用;

5、安全风险抵押金;

6、安全检查工作所需费用;

7、保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

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9、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等。

四、费用台帐

公司要建立相关的安全费用台帐,如实准确地记录公司的安全投入费用,财务科建立的安全费用台帐的保存期,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五、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

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3、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等作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的分值分别见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准则定义。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见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准则定义)。

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1、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2、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准则: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l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

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风险值D)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320

一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

三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

四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

五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以类比作业条件进行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专家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计算出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3、评价考虑因素:

⑴火灾和爆炸;

⑵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

⑶高处坠落、中毒、窒息;

⑷设备的腐蚀、缺陷;

⑸粉尘、高温烫伤、低温冻伤等危害因素;

⑹人的因素(心理、生理和行为因素等);

⑺机械伤害等物理性因素;

⑻对环境的可能影响;

⑼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六、评价组织

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康宗宝(主要负责人)

成员:

安全科、曾照仁、施建国

2、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每年对公司的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重大风险控制清单,并将工作场所的主要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如遇公司的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可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给予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的评价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3、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七、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获取的渠道,识别我公司在安全标准化活动中用来确定并获取适用于安全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保证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运行的各个层面各个工作环节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范围

使用于我公司与安全标准化活动相关要求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的控制。

3.政策

熟悉、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

4.职责

4.1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都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我公司安全标准化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并负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4.2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守执行。

5.工作程序

5.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通过主管部门认证或评价机构、行业协会及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国家地方对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2我公司各职能部门应经常与政府主观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部门保持联系,每季度至少交流一次(去访或电话),主动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可以通过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报刊、杂志、互联网进行补充,以确保我公司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获得最新的有效版本。

6.确认、分布和更新

6.1各职能部门根据以下条件确认获得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

6.1.1是否与我公司安全管理有关。

6.1.2是否为最新版本。

6.2由安全管理部门主持,相关处室配合,根据收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确认结果,制定我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并发放到相关单位和基层单位。

6.3各单位负责保存与本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本。

6.4当上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及时进行收集并修正清单,由安全管理部门主持将新的内容补发到相关部门,并对旧的文件做相关的处理。

7.贯彻执行和符合性评价

7.1各相关部门采取发放、转换、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关层次或基层、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

7.2各相关部门应关注本处室有关规定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差异并及时修订以保持一致。

7.3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进行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我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审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相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7.4安全管理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对我公司及相关处室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的符合性进行评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立即组织有效整改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并根据要求制定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确保我公司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

7.5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汇编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和补充,新颁布的管理制度按照我公司有关文件管理制度执行。

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是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增强职工对生产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实现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

新入厂的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由厂、车间、班组对其进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知识的初步教育,以减少和避免他们由于安全技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事故。

1、厂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工厂的性质及其主要工艺过程;

⑵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

⑶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

⑷工厂内特别危险的地点和设备及其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⑸新工人的安全心理教育;

⑹有关压力容器、机械、电气、起重、运输等安全技术知识;

⑺有关防火防爆和工厂消防规程的知识;

⑻有关防尘防毒的注意事项;

⑼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⑽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内容。

2、车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本车间的生产性质和主要的工艺流程;

⑵本车间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⑶本车间的危险部位及其应注意事项;

⑷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项;

⑸本车间的典型事故案例;

⑹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3、班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工段或班组的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的概况和安全生产职责范围;

⑵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其它有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

⑶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

⑷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案例介绍;

⑸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⑹发生事故以后的紧急救护和自救常识;

⑺工厂、车间内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色介绍;

⑻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三级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并填写好“三级教育”卡备案。

(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应定期参加复训,复训合格方可上岗。

(三)其他安全教育形式

1、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是基于安全生产教育的长期性的艰巨性的特点。

职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应贯穿于生产活动之中。

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例如:

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广播、黑板报、事故现场会、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卫生展览会、放安全电影和录像、安全考试、安全讲演、安全竞赛等。

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的制度和职工违章离岗安全教育、工伤事故责任者复工安全教育。

2、安全“继续工程”教育

继续工程教育是指那些已经受过大专院校教育,并已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领导者,经过一定时期,必须继续接受安全知识和劳动保护新知识的教育。

它是从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等具体情况出发安排学习内容,组织专修的,因此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用性。

这一层次的教育,主要是对专职从事安全管理的干部、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领导、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任职的领导必须要经安全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

3、“四新”和变换工种教育

“四新”教育,系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工人调换工种时,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新”安全教育由技术部门负责进行,其内容主要有:

⑴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⑵“四新”投产使用后可能导致的新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

⑶新产品、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⑷新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四新”和变换工种人员教育后要进行考试,合格后,要填写《“四新”和变换工种人员安全教育登记表》。

(四)安全培训的时间要求

本单位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培训的时间按规定如下。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2、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灭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避免由于变更失控而引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变更管理。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4.定义

变更管理:

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