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66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docx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3/2/712:

09:

12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1163  【大中小】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实验学校:

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课题组:

海口一市初中部历史组

执笔人:

吴建红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有效学习活动 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六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益,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什么又是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

促使学习想学历史、愿学历史、乐学历史、学好历史的活动就是有效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二是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三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教学策略有效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同时采用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与有效教学相对应的,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出现的问题,促进师生发展。

(一)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重构教师角色,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其历史学业成绩,逐步缩小差异,使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三)应用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行动改进工程,实现教学行动研究的常态循环,真正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

对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为教师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

1、研究重点:

(1)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2)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3)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2、创新之处:

采用教学行动研究法,通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循环研究,促进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进而因材施教,构建新型多样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促进师生发展。

3、课题研究原则

  根据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我校实际教学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分析法,确定研究过程的中的具体做法。

同时根据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研究的具体侧重的内容,遵循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从学生心目中的“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我们力图从理论上清晰下列问题:

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

②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准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③通过行动研究法,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即回归自己的教学实践。

 

五、研究思路

课题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同时基本遵循“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五个步骤:

1、发现和确定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学理论问题,而是教学实践问题,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问题,是发生在课堂“真实的问题”,甚至是集体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选定问题后,首先对问题进行清晰界定,进而对问题进行初步诊断,分析问题的成因,也就是:

现状如何?

为什么会这样?

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问题是什么?

它的解决受到了哪些因素制约?

从发现到确定问题,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还需要学会权衡各个问题的轻重缓急、本人解决各个问题的可行性以及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程度。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

2、围绕课题组每学期不同的研究内容,制定自已每个学期的具体研究计划。

例如:

07~08年度第二学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是有效课堂学习活动》、《促进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妨碍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08~09年度第一学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通过半年实践,我对“什么是有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例举》、《历史课堂中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分析》08~09年度第二学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如何有效制作课件》《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每个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些课题研究内容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3、实施研究计划。

即行动,意味着教学改革、改进和进步。

在计划实施初期,教师必须有目的地采集和记录一些相关信息,使其成为实施数据,这些数据都应是原始而真实的。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但由于教学具有诸多不可测因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计划,并记录下之所以调整的理由。

改进行动要尽可能多地采取平时课堂上要做的活动来作为途径,解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上的具体问题。

如:

“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发和保持”;“关注学生神态,及时调节教学”;“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增加锻炼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快作业反馈,重视作业评讲,及时解决问题”;“低起点,勤练习,多归纳,快反馈”;“加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加强提问设计,将问题设计作为改进教学的起点”等等。

4、观察实施过程和结果。

采用观察、问卷、访谈、教师手记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材料,以便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评估。

5、反思整个研究过程。

即根据前面评估结果,判断是不解决原先的问题。

如果解决了,则可关注另一个相关问题;如果通过这一过程问题仍没有得到合理解决,那么就需要调整解决方案,然后再度采取行动、反思,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研究、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以上五个步骤构成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但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以落实有效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启动

本课题2007年9月开始申请立项,2008年3月10日获得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编号为:

QJH11597。

类别为:

基础教育)

如何做课题,我们都没有实践的经验,更缺乏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指导,如何着手,做什么?

如何做?

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自2008年1月进入实施阶段后,校领导便把课题研究列入到了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多次召集领导班子、科组长和骨干老师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校教研室还组织了多次的专题指导会议,由艾瑞堂主任作了系列大力的动员和宣传,使全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提高思想认识,达成共识,认识到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课题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有效调动了课题组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艾瑞堂主任和科组长还多次利用科组活动等业务学习机会,带领老师们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接受专业理论指导,引导老师了解课题,认清课题研究的内容、方向、目标,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

自从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课题实施过程(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

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启动与、明确研究内容、开始尝试行动研究。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

主要负责人:

李小倩、姚实彦、吴建红。

1、理论研讨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解学情相结合,界定课题具体研究内容。

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为为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初中历史有效课堂学习的需求,明确《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这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与实验,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法。

经过初中历史科组全体老师的精心研究,我们制定了一份“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学生问卷调查表,想着重通过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衡量“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我们力图从理论上清晰下列问题:

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需要科学合理的界定标准。

通过数据分析,由此我们可得出:

学生心目中的有效学习,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有效与否的指标有三点:

1、学习历史兴趣得到提高;2、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同学们都愿意听课;3、上课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学习。

为此对学生有效学习活动这一内容,我们界定的研究内容是①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手段与方法。

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③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的有效学习,从教学的目标看,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就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

为此教师的有效学习,不仅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尤其指教师学习如何挖掘拓展教材,运用史料,不断改进与完善历史教学的过程。

教师通过自身历史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不断改进、驾驭课堂能力的不断成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不断加强,从而达到: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的一个过程的改进,以达到有效学习活动的目标,这就初中历史教师有效学习活动的基本内涵。

为此我们确定“教师有效学习活动”的研究内容是:

①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即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②有效处理教材:

即如何拓展教材,趣化和丰富教学内容;③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④尝试探讨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模式。

⑤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有效指导学生的目标。

2、围绕《促进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影响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有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例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内容,各年级、各课题老师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立足教学实际,进行课堂的观察,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发现自身课堂中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制定改进目标和措施,记载课堂改进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改进,落实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研究环节,以达到有效和高效。

把日常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通过《课堂改进记载本》的日常教学改进记录,规范课题研究的内容。

各备课组每学期都认真制定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每位老师都人手一本《课堂改进记载本》,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一年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首先,课题组老师们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目标。

例:

①吴建红:

A、课堂语言欠生动幽默,有时语速过快,学生反映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

B、对于初三年级的复习课,有时过于关注教学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特别是缺乏对落后生的个体关注。

C、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D、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仍显得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②卓彩花:

A、教学语言表述常啰嗦,需要进一步锤炼。

B、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时不够科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C、专业基本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③张采平:

A、教学语言不简洁,提问不着要点。

B、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

C、板书不够突出重点。

D、教学方法单一,对学习关注不够。

④李小倩:

A、对课标的理解仍有欠缺,对课文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不能很好做到全面且精炼。

B、教学语言不简炼,课堂驾驭能力不强。

C、板书设计欠优。

D、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

⑤姚实彦:

A、喜欢自己讲得太多,不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B、教学问题设置目的性不强,板书过于单一。

C、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足。

D、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E、引导培养学生思考与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很不够。

其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多节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课题组总结了教师教学方面无效或低效主要表现有:

1、师资质量。

年轻老师较多,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仍不够扎实,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硬伤问题,比如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本身缺乏人格魅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法形成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

乌申斯基曾说: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案例一:

有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历史老师,在讲南京大屠杀时,竟然能面带微笑地提问学生当时日军有哪些屠杀中国的人方法?

案例二:

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当讲到威海卫战役时,又是漂亮的女老师面带微笑地提问学生: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知道吗?

”;案例三:

讲欧美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历史时,老师也始终是面带微笑……在美女老师们的微笑间,日军完成了他们屠杀中国人的暴行;中国的强国之梦,随北洋舰队的覆灭也灰飞烟灭;面对黑奴的悲惨遭遇,学生只会发笑……本来是历史沉重的一页,应令人痛心疾首,应引导学生学会深刻反思。

但重现这些历史时,作为历史老师,却没有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没有自己切身情感的投入,如此教学,何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教学?

再如,教给学生许多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不科学的历史知识。

即老师教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伪历史知识和伪历史问题。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

”⑥可见,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

2、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因素的培养。

3、教学资源的挖掘。

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不足,特别的史料的收集和运用严重缺失,仍以照本宣科为主,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学生对历史之所以不感兴趣的首要原因是“历史课的内容太多、太枯燥无味”。

4、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课堂仍以老师的一言堂为主,老师讲的时间太多,课堂活动局限在机械重复、师生问答和简单的教学评价上。

老师对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以及挖掘学生思想和思维深度方面钻研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之所以历史学得好,主要原因,占首位的是:

我“对历史感兴趣”占40.3%;比例占第二位的是“历史老师上课、复习讲得明白清楚”,28.8%;比例第三位的是“自身的聪明”占18.9%。

由此可得出结论:

在学生方面,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主要有:

1、兴趣偏好;2、教师上课的效果;3、学生的智商和学习方法。

接着,针对大家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总结并提出了阶段性课堂改进的主要目标:

①有效研究教材:

要加强学习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加强同伴互助和交流,对一些疑难的问题,探讨如何上,有什么方法上才能上得更好。

②有效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个老师至少要用心独立设计出一节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③有效教学语言:

改进教学语言,趣化教学内容。

着重从两个方面趣化教学,一是自身的教学语言,二是通过情境创设、增加历史故事等手段趣化教学内容。

④有效关注学生。

备课过程中要加强备学情,上每一个班的课前,老师应做到心中有“人”,对每个班的学困生要时时关注,即这节课我应关注哪几个学生,课前做到“有备而来”。

李小倩老师以自身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案例和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了促进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①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要有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

例李小倩老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创设的情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非常受学生欢迎:

我们准备拍一部反映宋代生活的专题片,同学们应为片子准备哪些资料?

并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本课学习。

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方法新颖且具有吸引力,学生参与的兴致很高,并且都能够自己理解课文需要他们掌握什么知识,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小品表演,灯谜竞猜等形式的表达方式,让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的学习自我学习的主体性。

②课堂活动目标要明确。

历史课上常常采用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

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但我们不能因此犯下为活动而活动的错误,“活动”通常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它是作为一种载体,使学生通过活动最终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和得到学习技能。

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咨询者。

这就要求在活动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发展特点,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进行活动的设计、确定活动方式。

反之,如果活动前,缺乏周密的设计或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就会偏离方向或失去意义。

例如,姚实彦老师《宋元文化》一课,设计了学生活动:

学生表演《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小品;;看图讲火药发明的故事。

上课的效果非常不好。

究其原因:

为什么没有课堂效果?

因为活动目的不明确,学生表演《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小品是为体现毕升的创新和钻研精神,但学生的表演不到位,说明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不明确表演的实质。

让学生观察指南针仪器,又为什么教学目标?

让学生看图讲火药发明的故事,又想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这些活动均没能达到让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后来姚老师把后面两个活动册掉,同时对学生的小品表演进行了表演目的性的指导,结果课堂效果非常好。

姚实彦老师以自身的教学案例《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一课为例,对有效学习活动进行了个案研究与分析。

首先全面总结对比了自己同一节课,前后两种不同的上法。

1、教学设计的变化。

第一次课以传统的教法来进行,全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宋元时期灿烂的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教材的内容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姚老师按照教材顺序讲述三大发明的过程、传播的影响和意义,最后还提到了宋元时期科学家的代表人物。

整个过程虽一再其间贯穿学习活动,但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

课堂教学以探险为线索引入,但在其后时间中没有连续突显,逻辑较乱。

   第二次课教学设计融汇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和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

两大科学家的内容为自学内容而删去,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汉代造纸术和隋唐雕版印刷术,专题讲四大发明,达到一个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使学生能更加完整全面地了解四大发明的产生、发展、传播及意义。

另外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清晰逻辑性强。

整节课分成三大板块:

了解四大发明、体验四大发明、探讨四大发明。

环节紧凑,如同一环扣一环。

这样的效果让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知识而不易感觉枯燥疲劳,整堂课的气氛都是较为活跃热闹的。

2、教学手段的变化。

第一次堂课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辅。

整堂课按照教材顺序讲解,时间安排上不恰当,整堂课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教师的教学显得很被动。

才导致课堂气愤较为沉闷,课堂活动显得做作。

第二次堂课应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活跃的学习场面。

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第一板块的学习模式是阅读课文和模拟《开心辞典》历史知识竞答,知识竞赛迅速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和兴趣,让课堂火起来了;第二板块的学习模式是体验式学习方式:

历史剧表演《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和趣味实践,仿古印刷;第三板块是四大发明科学论坛——我给四大发明颁奖、漫画反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升学生学习科技史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发明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认知、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教学效果的变化。

第一次堂课整体感觉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时间把握方面都欠佳,学生表演不到位,教学流程不流畅,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后,整堂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该说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突出体现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这一板块,姚老师选择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动口发言谈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自己的制作感受。

学生普遍感觉这是一堂有意思的课。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吴建红老师通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