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308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x

2第11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及国际法的形成、发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2.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看待其作用。

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对近代欧洲近代化的影响。

4.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国际法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背景

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兴起,英、法等国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

4.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过程

1.英国:

建立国王的专制统治

(1)时间:

1534年。

(2)标志:

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2.法国: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王权达到顶峰。

3.欧洲国家:

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4.专制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欧洲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三、特点

1.有由单一族群组成的,更多则是由多个族群组成。

2.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微点拓展】 民族国家是政体的一种形式;民族则是共同体的认同概念,其来源可以是共享的体制、文化、或族群。

民族国家这个概念因此包括以公民民族主义及族裔国族主义等不同的思维,主要取决于认同概念的形成要素。

当代民族国家常为多民族国家,而多元文化主义常用来形塑及争取对体制的认同。

 

探究点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及表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阶段为民族侵略与扩张。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

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史料二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形式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

法国革命……它要求所有的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教授法语并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研读]

(1)史料一说明了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阶段及原因、内容。

(2)史料二分析了近代民族主义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的发展。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提示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势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要求统一市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扩张带来巨大利益。

(2)依据史料二指出,近代民族主义在法国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促进发展的?

提示建立国民军队;统一语言;通过小学教育宣传爱国主义;创立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

(1)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政治因素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③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3)思想文化因素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知识点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①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②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③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①《战争与和平法》

作者

荷兰人格老秀斯

时间

1625年

内容

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意义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时间

1648年

意义

结束了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外交制度的建立

(1)时间:

17世纪。

(2)建立:

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3.意义

(1)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

(2)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发展:

维也纳体系

1.含义: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

2.表现

(1)外交制度:

进一步发展。

(2)国际法:

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3)国际社会:

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特别说明】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探究点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史料实证】 

史料 荷兰政治思想家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间的交往不应以强力作为基础,而应以各国都接受的国际法为基础,国际法的准则应该是正义和公理。

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

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造就了一个“具有固定领土、中央行政组织和合法使用垄断武力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18世纪,西方各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

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加以阻碍的条文。

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

——摘编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

[研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近代欧洲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产生历程。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近代外交体制有什么特点?

提示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遵循国际法的准则;确立了常驻外国使节制度;设立专门的外交领导机构(或设立外交部);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运用国际法规范外交行为(或规范化、法制化)。

近代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及评价

(1)方式:

在近代国际法中,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模式或者说主要模式是战争。

近代国际法划分为“平时法”和“战争法”两方面的内容。

①“战争法”:

在近代国际法的初期,“战争法”的地位高于“平时法”,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重点内容是关于交战的规则、制度、战俘待遇、武器的使用等等。

它本质上还是一部主要关于战争问题的著述。

②“平时法”:

在近代国际法的晚期,“平时法”的地位超过了“战争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初露端倪,并在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协定中有所体现。

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和1907年的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制定了大量的有关战争习惯与规则的公约和宣言,首次对国家的战争权有所限制。

(2)评价:

在整个近代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中,战争模式解决国际争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只是战争模式的补充和点缀,尽管意义十分重大,但作用却十分有限。

 

 知识点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二、十月革命后: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一战后

1.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签订非战公约。

3.国际联盟成立

(1)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2)局限

①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②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1)时间:

1945年6月。

(2)内容

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

②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③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④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原因

(1)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

(2)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2.成果:

国际法领域扩大,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3.局限

(1)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

(2)一些大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概念辨析】 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

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

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大国一致原则:

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

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

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探究点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史料二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

[研读]

(1)史料一说明了《国际联盟盟约》有关维护世界和平机制的规定。

(2)史料二说明了《联合国宪章》有关维护世界和平机制的规定。

[思考]

提示原则:

集体安全,制约战争。

意义:

符合和平的历史潮流,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国际组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

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

提示《国联盟约》:

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

《联合国宪章》:

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

《国联盟约》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

20世纪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表现

(1)战争法以及国际组织的主体地位在国际法中得到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使国际法对战争法作出了修改:

禁止侵略战争和非法使用武力以及武力威胁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联合国宪章》签订,依据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3)二战后,新的民族独立国家纷纷成立,使国际法的领域扩大,包括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使国际法真正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

(4)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推动下,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订立了《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等内容。

(5)建立以公平、合理、互利、合作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最显著标志。

(6)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出现,特别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增长迅速,作为国家关系的主体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7)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法的新部门越来越多,同时出现了新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1.下列事件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发展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

选C。

中世纪以来,天主教是一种跨国性质的组织,教权高于王权,而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威,具有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C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在于使世界由分散到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虽然也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但都不具有这样的意义,故排除A、B、D三项。

2.“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

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

”该材料出自(  )

A.“九十五条论纲”B.《基督教原理》

C.《大宪章》D.《至尊法案》

解析:

选D。

由“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可确定该材料出自亨利八世统治期间,英国议会于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故选D项。

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3.“谁能想得到那样的一场战争,打破了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废除了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行会。

”“这场战争”是指(  )

A.英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拿破仑战争

解析:

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拿破仑战争涉及欧洲地区,且它带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故选D项。

A、B、C三项都属于国内革命和战争,排除。

4.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  )

A.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

B.1643—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

C.1609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海洋自由论》

D.1789年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选B。

1643—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故选B项。

5.观察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一幅漫画,它的主题应当是(  )

A.一劳永逸B.万劫不复

C.南辕北辙D.一马平川

解析:

选C。

国联属于英法控制之下的工具,材料体现的是国联并未能制止战争,这与国联维护和平的最初目的相反,体现的是南辕北辙,C项符合题意。

国联未能制止战争,A项错误;万劫不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国联最后被德意日法西斯破坏,排除D项。

6.《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7款规定:

“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这项规定旨在(  )

A.树立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B.维护弱小国家的独立主权

C.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针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解析:

选B。

题干体现的原则是联合国不干涉各国内政,最容易被别国干涉内政的是弱小国家,由此可推知这项规定旨在维护弱小国家的独立主权,B项正确;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并非在树立联合国权威,排除A项;不干涉各国内政对民族解放运动没有直接影响,对维护已经独立的国家的独立地位有积极作用,排除C项;在制定《联合国宪章》时美国是起主导作用的国家之一,不可能制定直接针对自己的规定,排除D项。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1.教材P60“思考点”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

提示条约的签订,开启了通过国际性会议处理国际争端的先例,在真正意义上产生了近代的国际关系以及调整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源头。

2.教材P63—64“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探讨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提示

(1)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和干涉。

(2)建立原则制度,调整国际关系。

(3)发展国际友好关

系,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4)提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和禁止在战争中采取不人道的行为。

3.教材P64“学习拓展”

查阅资料,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

(1)促进各种世界政治行为体之间的交流。

(2)促进谈判以达成协议。

(3)收集外国的信息和情报。

(4)减少国际关系中的摩擦。

(5)具有在国际社会代表本国和本国人民的象征性作用。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

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

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

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解析:

选C。

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旗帜的是清教,排除A项;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是直接影响,排除B项;英王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有利于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早于题干时间,排除D项。

2.(2020·辽宁丹东检测)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不能反映出(  )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解析:

选D。

拿破仑是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国家政权的,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对外战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其积极性是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和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沉重打击了那里的封建势力,同时其又具有侵略性,遭到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反抗,对意大利的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也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因此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故选D项。

3.“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秩序

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

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

解析:

选D。

“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指它的局限性。

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是它的进步性,D项符合题意。

4.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  )

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解析:

选C。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是欧洲30年宗教战争后签订的,是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派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但都属于基督教,故A项错误;欧洲没有确立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要么是王权高于教权,要么是教权高于王权,故B项错误;通过《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尊重了德意志大小邦国的主权地位,欧洲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并没有根除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比如天主教派在法国仍然有强大的力量,故D项错误。

5.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解析:

选C。

图片中的“1919”“凡尔赛宫”表明漫画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

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美国,其“希望”注定要破灭,因为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遭到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联合反对。

漫画的主题是《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故选C项。

6.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

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

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 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

解析:

选A。

由“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及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和侵略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B项错误;C、D两项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均排除。

7.2006年联合国、区域组织和联盟以及临时联盟实施的和平行动数量(按地区分类)

实施的组织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中东

世界

联合国

8

1

4

3

4

20

区域组织或联盟

6

2

4

19

4

35

非固定联盟

1

3

3

7

总计

15

3

11

22

11

62

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

A.联合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B.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C.维和行动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最主要途径

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解析:

选A。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联合国组织了多次和平行动,因此A项正确;表中反映不出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C项错在“最主要”;材料强调的是和平问题,未涉及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8.下图雕塑名为《打结的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公众入口的广场。

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

A.警示二战中饱受侵略的国家勿忘历史

B.警告有发动战争历史的国家以史为鉴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

选C。

联合国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而雕塑《打结的枪》之所以放置在联合国门口的广场,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而应该采用和平的方式,倡导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9.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

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