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908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docx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结题报告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

结题报告

长兴技工学校许勇

[摘要]:

“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实验是我校近年来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本实验旨在研究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专业课程开设、课程的衔接、课件的开发,并通过教学资料的收集整合、各课程实验内容及方法的整合等等来检测实验研究的成效。

本篇研究报告主要陈述了开展本次实验的课题提出、课题过程设计、研究结果、实验的检测方法、分析、讨论等。

[关键词]:

教学课程开设实践探索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缺少的是高技术人才,技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

电子电工专业是技校的一项重要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不像其他的普高内的学科,有系统的教材教案等等,也不像普高内的那样要求理论上的成绩。

所以,技校所面临的现状是紧迫的。

理论和实习课程的开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模式的突破等,都需要有更新的亮点。

因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开始大力发展,还缺少合适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与实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电子电工类专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电工技术类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需要高级的人才(即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和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据调查,绝大多数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职业技术人才已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据预测,电子电工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这一势头还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

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

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等问题。

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而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组织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直是困扰电子类专业教学的一大难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使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而实践技术如果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很难具有厚积薄发的潜能;其二,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课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并且难以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实验课教师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实验内容更多的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的思考。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效率不高;其三,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考核手段原始、落后,考核内容缺少统一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教学效果难于准确评价,目标管理难于操作,很难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同时教学管理的效率也不高;其四,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推广。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服务。

二、实验过程设计

1、补给假设和实验变量

假设:

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教学,并有效地与实践整合,则有助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变量:

(1)自变量:

课程开设、课程的衔接

(2)因变量:

学生认知能力、各课程实习方法及效率的提高

2、实验目标

(1)构建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模式

(2)探索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考核体系

(3)探究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相互关系

3、理论依据

本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素质教育理论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三个发展:

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创造和使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文化、审美、劳动、道德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与提高。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关系要求民主合作互助;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方法是启发内化转化;教学环境为和谐愉悦共鸣。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他从以下两个维度学习进行了分类,一是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把人类的学习分成有意义的学习与机械的学习;另一个是从学生学习的形式来看,又可以把学习分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但是我们并不能根据接受和发现来判定学习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

即不能认为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只要符合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不论是接受还是发现都可能是意义学习。

(2)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过程,但受外部刺激或事件的影响。

外部事件可以用激化、维持、促进或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

在学习方法问题上,加涅主张指导学习,即用指导法来学习。

所谓指导法,就是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

根据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在《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一文中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等八个阶段。

在加涅看来,教师的指导应根据这些阶段的特点进行,学习的实质在于通过认知而建立起由系统知识构成的联结系统。

4实验内容

(1)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

(2)研究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开设与各课程的衔接

(3)研究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4)研究专业各课程实习内容与方法

6、实验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学生

7、实验步骤

本课题的开展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4年8月至10月)

●申报课题,批准立项。

●确定实验对象,成立实验组织机构。

●培训教师。

●确定研究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2)实验阶段(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

●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

●探究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开设和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

●探索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确定教学目标,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进行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多媒体教学做好准备。

●探究怎样很好的将专业中的各课程很好的衔接起来。

●对前面的研究进行事例提练出以上的研究成果,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

●教师撰写实验论文、总结、及相关调查报告

●收信整理有关资料

●总结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

1、对学生认知能力、知识结构调查情况

(1)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

表1:

学生对知识记忆各情况的对比表

良好

一般

较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实验前

22

41%

22

41%

10

18%

实验后

26

49%

24

44%

4

7%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图1:

学生对知识理解各程度的对比图

(3)学生的分析能力情况:

图2:

学生分析能力的情况对比图

(4)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

表2:

学生综合能力的情况对比表

较强

一般

较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实验前

17

31%

3

6%

34

63%

实验后

18

33%

5

9%

32

58%

(5)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情况:

图3:

学生知识运用的情况对比图

(6)学生的创造力情况:

表3:

学生创造力的情况对比表

较强

一般

较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实验前

15

28%

18

33%

21

39%

实验后

17

31%

21

39%

16

30%

2、本实验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明显成效。

3、形成了知识与技能相融全的课程模块。

四、分析和讨论

一年来,课题组开展了“电子电工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的这种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方法引起我校甚至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课题中的大部分论文在县、市、省,甚至国家级的论文评比中分获奖并发表,所实验的班级中的同学在参加县、市、省和国家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

课题多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和课题研讨会议上进行交流,得到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新方法,开拓了课题研究的思路,职业教育方面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钟志贤,《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5期。

2、《学习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张奇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2版

3、《教学过程设计》,李龙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此页为立题通知

 

此页为课题申报评定表

 

此页为课题申报评定表第二面

 

此页为成果鉴定申请表

 

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

课题研究方案

长兴技工学校许勇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缺少的是高技术人才,技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

电子电工专业是技校的一项重要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不像其他的普高内的学科,有系统的教材教案等等,也不像普高内的那样要求理论上的成绩。

所以,技校所面临的现状是紧迫的。

理论和实习课程的开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模式的突破等,都需要有更新的亮点。

因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开始大力发展,还缺少合适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与实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电子电工类专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电工技术类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需要高级的人才(即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和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据调查,绝大多数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职业技术人才已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据预测,电子电工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这一势头还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

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

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等问题。

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而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组织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直是困扰电子类专业教学的一大难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使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而实践技术如果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很难具有厚积薄发的潜能;其二,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课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并且难以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实验课教师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实验内容更多的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的思考。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效率不高;其三,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考核手段原始、落后,考核内容缺少统一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教学效果难于准确评价,目标管理难于操作,很难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同时教学管理的效率也不高;其四,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推广。

由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及电路仿真与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极大地推动和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提供的视听觉媒体将教学电工同时作用于人的感觉,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

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在视听教育法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可见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使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论。

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是电工时代赋予当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

同时,在对具体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改造时,由于每一门课程都存在着差异,必须突出本课程的特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使课程改革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连续性,保证课程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技工学校教育对象,文化层次较低、好动,结合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提出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明确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要求

2.确立电子电工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3.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机结合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5.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技校的“能力为主体,就业有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形成适应技校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

(四)具体分工安排

1.明确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要求

教务处主任:

臧会新

2.确立电子电工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电子、电工考评员:

周桂林

3.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机结合

计算机教师:

范建铭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电子电工专业教师:

许勇俞伦强王利民黄益娟

5.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科室主任:

殷勤美教务处副主任:

陈渭山

(五)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研究阶段(2005.9-2005.10)

设计和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的研究网络。

2.实施研究阶段(2005.11—2006.6)

组织开题论证,部署研究工作,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具体分工另行安排)

3.总结研究阶段(2006.7—2006.12)

总结研究工作,整合研究成果,形成研究论文集和结题报告,接受成果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

1.学校的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课题实习等经费的保证

2.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是这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环境

3.良好的课题研究的能力是这次课题研究的基础

4.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是课题持续进行的可靠保证

 

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调查

长兴技工学校周桂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自进入技校承担教育工作以来,已担任几年政教工作,可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做了一定的调查。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校技校生的生存现状。

  技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技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

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不受到重视,遭遇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觉得总是事事不如人。

  大部分学生经历中考的失利,感到底气不足。

又加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对技校并不寄予太大的厚望,认为读技校是低人一等,是上不了普高的无奈选择,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即便不说丧失了信心,也至少是信心很不足。

  有些智商不高或病残学生,其身心的自卑心理,更是可想而知,只是就业年龄不到,也只好冲着学习一技之长而走进了技校的大门,或者说就是来学校混时间的。

  技校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般又是住校,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远离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接触社会现象也较多了起来,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可塑期内,即处于“易变”时期,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和心理障碍,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

对学校、专业的选择,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很明析,有的学生往往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去考虑。

有的是服从家长的安排,反正自己没有一点奋斗的目标;有的是随大流赶热门凑热闹,有的仅仅只想得到一张文凭。

一旦新课程开始学习,随着难度的加深,困难就接踵而来,学习动力、后劲都显得不足。

一想起毕业以后只能成为技校生,他们就对前途感到很迷惘。

当今社会,学生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学生心里也明白得很。

它们依次是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后两者中的一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连校徽也不敢挂;回家不敢说在技校读书;怕让人笑话。

连毕业以后就业,也只能进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人才市场;更有甚者,当技校学生毕业后,也得不到单位的正确对待;一般的厂矿企业把技校生与高中生是放在同一档次上的,其待遇均比中专生少,更不用说与大专生相比了。

  面对当前中技生综合素质偏差的现状,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出切实可行的“良方”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必须承认、重视学生文化知识薄弱的现实,查漏补缺,切不可无视矛盾的存在而盲目超前,使后续课程成为空中楼阁;而对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准低的状况,学校应从正面加强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学生在初中时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功课不佳,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现实,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传授新知识,必将使学生更不适应,加剧本以存在的厌学情绪。

因此,入学时有必要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必备的基础知识补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阶段可以先按照适当的形式进行摸底,然后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划分各种学习小组,补习一些初中内容与技校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

  中技生入学时知识上呈现低水平的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的学习方法不合适,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事实已经证明,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区别就在于此。

因此,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邀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通病,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过去学习失败的症结所在,有意识地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其次,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各个班级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同学们从中借鉴适合自己的经验;或者请进技校时基础较差,但通过努力在理论或在实践中有相当大进步的学生到各班谈自己进步的原因;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初中时的强项课程,谈经验、方法,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激发大家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热情。

  学生进校前专业的选择一般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生入学后,首先请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专业教育,让学生树立热爱自己专业的思想;其次,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下厂参观,邀请厂家专业人员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一入学就知自己今后的去向,知道自己需学习何种专业的知识;最后,学生在近一个月的入学教育中,重新剖析自己,为今后的出路、方向定位,从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担最终是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到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

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须树立以下六种意识;即:

(1)热爱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5)理解学生,树立欣赏意识;(6)引导学生,树立激励意识。

所以班主任在学生入学教育的几周内,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毕业学校、家庭、社会关系、学习、性格…)了如指掌,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对学生要关爱有加,组织好学生在校的几年里能共同前进。

总之,在新一届学生入学之初,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愿,了解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必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校的电子电工课程开设及衔接

臧会新俞伦强

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迅猛发展的年代,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研究电子电工类教材的特点,以及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规律,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现代技能型人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职业教育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老师讲授的基本依据,应该为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服务。

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多样化的方针,并紧紧和课程的性质相统一,每一本教材都应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并指明使用方法。

同一门课程可以有多种类型的教材,还可以出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应当具有层次性,它是根据学习者的专业程度来决定的,层次越高,教材的理论性越强,反之,教材的形象性越强。

一本教材中的知识点要具有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尽量使每个知识点简化,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整部教材中的知识点相互勾连成为有机的整体并体现出应有的风格和特色。

电子电工类教材还应具有形象化的特点,一是将理论方面抽象高深的知识形象化,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二是将操作及生产过程形象化。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材中的知识活起来,综合利用文本、图像、语音、动画等手段编制出电子电工版的电子电工类教材。

在最近的国际国内人才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要求的客观背景之下,突出强调教材要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并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遵循教材编制的客观规律,编写系列教材;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深入的教材编制理论研究,编写出多样化、多层次的高质量教材;在试验和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化教材编制的一般规律并尝试提出基本的教材编制与使用标准。

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质量,逐步走出一条成功的培养职业人才之路来。

  二、技校类课程教材应该具有与以往教材显著不同的特点:

  电子电工教材应该注重综合能力。

具体电路及应用实例应丰富一些,起点要高,由表及里逐次展开,将电子电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融入教材中,删去一些不必要的低起点重复的内容和相对陈旧的内容,大幅度削减电子电工器件和集成电路内部导电机理及内部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分析,削弱分立元件电路的分析、计算。

在模拟技术方面突出了集成运放的应用,数字电路方面突出了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及使用,加强综合训练,引入较多的应用实例,简明介绍相关教学内容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背景。

  三、技校电子电工类教材与教学之间相互匹配的规律,应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

 

  1.技校电子电工类课程开设和衔接,首先要符合国家对工程教育的专业标准。

其次,技校电子电工类教材设计,要与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相匹配。

未来的技校课程体系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配合以计算机、外语、人文社会等课程,按照课内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分阶段培养的原则进行设计。

  2. 技校电子电工类课程开设和衔接应以促进知识的转化与迁移为主。

技校类教材知识的应用性很强,为了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应当把知识的应用要素体现在技校电子电工类教材之中,把学生的“学习”置于核心地位,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把对教材的讲授延伸到学生学习的应用与实习上去。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可以参照教材进行设计、实验和到实习基地上实习。

这样,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要素,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等便“活了”,并且教材要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