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22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闭关政策:

清朝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是封建经济的产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757年,乾隆皇帝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理由,关闭了清政府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口岸,仅留下广州对外通商。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建立了公行制度以垄断外贸,规定外商来华办理贸易及其他事务均需与经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进行。

并先后颁发了《防范外夷规条》、《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我国人的商务活动、居住处所、行动自由,进行严格的规定。

闭关政策一直延续到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虎门销烟:

是指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缴烟过程中,林则徐对英人“不公强办”,及随后林维喜案的中英司法和军事冲突,成为次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并令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领事裁判权:

是指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在旧中国攫取的非法特权。

1843年和1844年英、美分别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

接着,法、俄、日等国也取得此种特权。

据此特权,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本国领事或由其本国所设之法院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亦称“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军舰驶入长江,陷镇江,进抵南京城下,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被迫与英国代表璞鼎查于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在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

共13款,主要内容为:

中国割让香港;赔偿英国军费、商欠、烟价共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不得随意变更。

次年,又签订《虎门条约》,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被割占,主权遭破坏,此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海国图志》:

书名。

清魏源著。

原刻本仅50卷,后增补为100卷。

作者根据《四洲志》等译本和中国历代史志等资料编写而成,它叙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战舰和火药的生产技术。

内容大体上分为四类:

(1)筹海篇。

(2)各国地理历史沿革。

(3)外情简记。

(4)科技介绍。

此书不只在中国近代具有启蒙意义,而且传到日本,对日本开国派也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继《圣武记》之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完整主张。

此书传入日本后,对明治维新运动起了一定影响。

2、思考题

⏹简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式

鸦片前的清王朝:

①、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社会经济主体。

②、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封建统治危机。

③、清王朝已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发生关系,但尚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④、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

鸦片前的世界:

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空前加剧。

②、中国的领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

⏹简述19世纪30年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①、鸦片吸食者受到极大摧残,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②、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经济次序的剧烈动荡。

③、吏治愈益腐败,政治更加黑暗。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扩张本性

②、直接原因:

保护鸦片贸易

③、导火线:

禁烟运动

失败原因:

①、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②、统治集团昏庸腐败,采取投降主义的态度

③、军事指挥失措

历史教训:

①、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图强。

②、腐败的清政府是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争取的胜利的。

③、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军,只有坚决地依靠他们,才能在反对外国侵略中取得胜利。

⏹简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条约及内容:

1842年8月《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虎门条约》,

1844年7月《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黄埔条约》

理解:

虽然古代史上中国也曾遭受一些国家的侵略,例如明朝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一带,清朝时沙俄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等。

但中国与侵略者的交战都能基本捍卫领土主权,驱逐侵略者或者通过平等的外交谈判解决争端。

在鸦片战争中,中外力量对比悬殊,因此中国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涉及政治权利损失的方面有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等;经济权利损失为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等。

美、法在随后的《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这使得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当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根本变化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由战争之前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的革命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可见,鸦片战争和此前的任何战争都不同,它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简述鸦片战争时期的学习西方思潮

兴起时间:

鸦片战争前后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姚莹

主要内容:

①、批判现实:

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军备废弛,贫富不均等现象。

②、倡言变革:

针对积弊很深的漕运、盐法、河工、农业等政策提出改革建议。

③、振兴实业:

强调学术的实用性和治体的当代性,关注夷情,较早看出了西方的侵略性。

历史影响:

在传统经世之学与近代新学之间起嫁接和过渡作用,成为传统经世之学通往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地反帝反封建武装起义。

由于外国的侵略掠夺,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洪秀全率拜上帝会成为会员,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从此开始。

乡官制度:

太平天国县以下地方行政制度。

其具体规定载于《天朝田宙制度》,定都天京后实行。

县以下按居户以太平军军制方式编组成行政单位.设各级乡官管理。

每5家设一伍长,25家设一两司马,100家设一卒长,.500家设一旅帅,2500家设一师帅,12500家设一军帅。

自伍长至军帅因多由本乡人充任故称乡官。

建都天京后,在太平军所占领的城镇和乡村中,大都建立了乡官政权。

各级乡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公举,二是委派。

乡官的阶级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劳动人民和其他下层群众,也有一些地主和知识分子。

乡官的主要职责是:

催征钱粮。

供应军需;团结乡兵,协助作战;管理民事、诉讼。

三河大捷:

太平天国著名的战役之一。

1858年9月,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

湘军乘太平军东下之机,分兵两路企图攻打安庆。

一路由将军德兴阿、副都统多隆阿、总兵鲍超等从正面围困安庆;另一路由湘军悍将李续宾率军于11月3日进犯三河,企图攻袭庐州(今合肥),断安庆后路。

三河守将吴定规坚守阵地并向天王告急。

洪秀全命令陈玉成救援。

陈立即回兵西上,直趋金牛镇,断李续宾后路,同时奏准天王调李秀成随后接应。

11月14日,陈逼攻李续宾大营。

次日,陈率军绕至清军背后,勇猛冲杀。

吴定规亦挥军从城内冲出,赶至白石山的李秀成乘机猛攻敌阵,敌军惨败。

李部湘军六千多人全部被歼,李续宾与曾国华(曾国藩胞弟)等毙命(一说李续宾为自缢而死)。

三河大捷使太平天国在天京西面的形势大为好转。

厘金:

是以商货为对象,在水路通商要道和商业繁盛城镇,设立关卡征收的货物捐税,分为行厘和坐厘。

19世纪50年代,厘金成为一种税收制度遍行全国。

2、思考题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朝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计划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社会危机

③、广西、广东、湖南一带社会动荡

⏹北伐、西政在战略上的得失

⏹湘军

产生的契机:

①、八旗、绿营的腐败无能②、办团练与用勇营③、湘军产生与湖南的缘由。

湘军与八旗、绿营的不同:

①、内部关系上不同②、人员素质上不同③、军中配备,营制上不同。

影响:

①、暂时挽救了清朝统治的危机②、是清朝军制发生了变化,防军、练军出现③、汉族地方势力派参政揽权的趋势加强,造成晚清“内情外重,督抚无权”的政治局面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评价:

①、它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激烈斗争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反封建思想的总结和提高,反映了农民渴望获得土地,要求摆脱受剥削地位的强烈愿望,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②、企图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之后,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处处平均,人人平等”是行不通的,是违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①、敌人颠覆破坏的影响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天国制度上的日益封建化和领导人思想的蜕化③、统治集团矛盾的尖锐

影响:

①、搞垮了领导核心②、削弱了革命力量③、摧折了太平天国的信仰支柱④、导致战局急剧逆转

⏹太平天国为争取革命形势好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进行的斗争

努力:

①、领导力量的充实,提拔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②、洪仁轩受命主持朝政,提出带有资本主义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③、军事上短暂的“中兴”④、经营江浙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

经济:

主张发展近代工业交通,包括新建铁路、公路,制造轮船;允许民间雇工开矿,奖励发明创造;鼓励富民投资,兴办银行,发行纸币等。

文化:

主张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办学馆、医院及跛盲聋院、育婴堂,鳏寡孤独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禁庙宇寺观及买卖人口、溺女婴、贩卖和吸食鸦片

外交:

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郑重声明外人不得干涉天才内政

评价:

《资政新篇》的主题是小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进步性。

但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构想超越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范围,因此未能广泛的响应。

此外,险恶多变的战争环境也是它缺乏实行的客观条件。

《资政新篇》并没有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重大变化,但它的思想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原因:

主观:

中外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客观:

农民阶级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领导者认为因素造成

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尽管因阶级的局限,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但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不仅组建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势力波及全国,而且建立起与清王朝对持14年之久的正确,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政策和法令,第一把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与愿望表达的淋漓尽致。

太平天国沉重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概况

概括:

①、两广、两湖的民众起义②、西南诸省的反清斗争③、东南及东部各省的人民的反抗④、西北及北方地区的人民起义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亚罗号事件:

英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1856年10月8日,中国广东水师在黄埔港中的一只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逮捕了两名海盗和十名有海盗嫌疑的水手。

该船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国当局领过通航证。

广东水师上船查捕时,此证已经过期,船上不再悬挂英国国旗,与英国毫不相干。

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声称广东水师上船捕盗有损领事体面;并造谣说广东水师曾扯下了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对英国是个“侮辱”,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送回水手,赔礼道歉。

叶名琛进行辩驳。

21日巴夏礼发出最后通牒,坚持原要求,并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

叶名琛屈服于压力,将水手送至英国领事馆,巴夏礼又借口拒收。

英国巴麦尊内阁竟利用这一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神甫事件:

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又称西林教案。

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违约非法潜入我国广西省西林县进行活动,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无恶不作,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

1856年2月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二十六人,并依法将马赖处死。

法国拿破仑第三(即路易·波拿巴)政府,抓住这个事件作借口,同英国一起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政变:

近代清王朝内部的一次政争,又称“祺祥政变”或“辛酋政变”。

1861年8月清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今承德),皇子载淳6岁继位,遗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定新年号为祺祥。

载淳生母慈禧太后有强烈的权力欲。

她与咸丰弟恭亲王奕策划于11月1日发动了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杀死,宣布由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

改原定年号祺祥为同治,由此慈禧执掌中国晚清政权达48年之久。

2、思考题

⏹第二次鸦片爆发的原因

英、法、美等国为了并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改条约。

要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驻扎北京等。

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

侵略者者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就阴谋发动侵略战争。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英法公使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地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外国上传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修改关税税则;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400万两和200万两。

同时规定,条约的批准书一年以后在北京互换。

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海关聘用英国人办理税务;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或外商从内地购土货出口,只纳2.5%的子口税,不再纳厘金;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给英国;交还教产予天主教堂,准许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房屋;赔偿英、法兵费各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①、资本主义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A、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政府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

B、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

C、外国公使驻京,直接影响清政府的政治政策

②、外国经济的入侵:

A、增开通商口岸和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协议关税和子口税

C、开设银行

③、宗教和文化的入侵:

A、西方列强取得了在华自由传教的特权。

开始利用教会推行其侵略政策

B、文化入侵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约40多万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4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国《改订条约》和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84年中国《续勘喀什葛尔界约》规定乌兹别里山口起“俄国界限转向西南,中国界限一直往南”

⏹北京政变前后,清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

政策调整:

①、重用汉族地主、官僚加强统治②、清政府借助外国武力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第四章

1、思考题

⏹经世思潮的兴起原因、主要内容、思想特点

兴起原因:

思想方面:

经世思想推动人们去了解西学,学习西方

文化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含和不断更新自我的博大胸襟,使经世思

想家们把“睁眼看世界”的行动,发展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追求

学术方面:

中国自古就重视地理沿革的研究,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一批外

国史地著作,为研究西方潮流提供了条件

环境刺激:

强敌入侵的外部环境刺激所致

主要内容:

政治制度:

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武器装备: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武器

经济制度:

赞扬了西方以商为本的经济制度

其他:

介绍西方宗教习俗、西方扩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等

思想特点:

充满爱国激情;包含求索精神;具有拓荒意义;不足之处难以掩饰;墙里开花墙外香

第五章

1、名词解释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义和团运动以前),清政府一部分官吏、军阀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创办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马尾船政局;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炼铁厂;建立了新式陆军和海军。

洋务派所办的这些事业,称为洋务运动。

他们所创办的近代工业,从设备、原料到技术处处依赖外国,加深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控制,从而影响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但洋务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晋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经营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用企业。

1865年,李鸿章(1823—1901)买下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又将原设在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并从美国购买机器,组成江南制造总局。

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轮船。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综合性军用企业。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科技的情况和成就。

1867年前常年经费由淮军军需项下拨付,1867年起改由海关洋税充用。

该局生产的军火和各种军用物资通过清政府调拨,供应各地清军军营、炮台和炮舰。

2、思考题:

⏹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

背景:

①、御外:

抵抗希望的殖民侵略

②、制内:

镇压国内的人民革命起义

③、是对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所作的积极回应

④、西方殖民者的推动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企业及其性质

主要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性质:

①、具有资本主义性,一般采用机器生产,较普通采用了雇佣劳动,产品由最初的不计价变成部分计价。

②、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组织体制,企业领导权、管理权都由政府掌握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民用企业及其性质

主要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

性质:

带有一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

产品主要向市场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牟取利润;采用雇佣劳动,建立劳资关系;企业的经济命脉主要系于商家身上。

封建性:

没有脱离封建官府的控制。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教育活动

活动:

①、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的学习如同文馆②、创办科技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③、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结果和作用

结果:

①、部分破产,但有相当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得到发展

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压制作用

③、清政府的实权人物在外交上执行妥协退让政策,致使洋务派筹办的近代海军在中法、中日战争中遭到失败,洋务运动严重受挫。

④、企退在封建主义的躯干上嫁接资本主义的枝桠是行不通的

作用:

①、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师夷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

②、移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打下了一定基础

③、对抵抗外国侵略,地址外国商品倾销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④、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

⑤、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先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产生条件: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分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洋务企业丰厚的利润的刺激,在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特点:

①、中国民族资本的机器工业与外国资本势力、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②、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少。

③、规模小,设备陈旧,资本少,技术落后。

④、分布比较集中,大多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

⏹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理解:

一方面,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侵略、分封建的要求,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争取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斗争中,缺乏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精神,具有妥协性。

⏹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丽垣等

思想主张:

①、主张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

表现:

政府应大力翼护中国商人;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和税则;提高商人素质②、主要君民共主,实行议院制度。

表现:

主要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在中国设立议院的具体方案。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马嘉理案:

马嘉理案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

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

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云南。

英国借此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烟台条约》:

即《滇案条约》,又称《芝罘条约》、《中英会议条款》。

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76年9月13日英国公使威妥玛与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签订于烟台。

共3部分16款。

其主要内容为:

一、自1887年起5年内,由英国派员到云南调查,“察看通商情形”;二、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三、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四、各口租界内免收洋货厘金(除鸦片外);五、英国可派员“观审”中国各地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

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

镇南关大捷:

清军大败法国侵略军于镇南关之捷。

镇南关为中越边境我方军事要隘。

1885年2月,为法军侵占,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

在镇南关失守,广西震动的严重形势下,老将冯子材出任前敌指挥。

冯子材整顿清军,团结将士,重新部署了军事,做好迎敌准备。

3月下旬,法军猛攻我阵地,在阵地即将被攻破之危急时刻,冯子材大呼跃出,与敌人肉搏,经过“七上七下”的搏斗,打退敌人进攻。

第二天,冯子材下令反攻,歼敌1000多人。

并乘胜直追,收复谅山等要地,取得历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三国干涉还辽:

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于是三国联合给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

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2、思考题

⏹综述19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国边疆的普遍危机

东南边疆危机:

①、19世纪50-60年代,美国利用“罗佛号事件”武装侵略台湾失败;②、1874年日本利用“琉球船民事件”武装侵略台湾,签订《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