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88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docx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看边练

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重要名词:

环境:

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主要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风化壳)的上层所组成。

环境问题:

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保护: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三、章节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

2、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3、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

4.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110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广泛研讨总结了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为纪念这次大会,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每年()定为“世界环境日”。

A.6月5日B.3月12日C.4月22日D:

6月7日

5、()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A.大气圈  B、水体圈  C、土壤圈  D、生物圈

6、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左右。

A、0.02  B、0.2  C、2     D、20

7、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在()举行。

A、巴西   B、美国   C、瑞士   D、日内瓦

8、“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4月5日  B、5月5日  C、6月5日 D、7月5日

9、中国“植树节”是每年的( )。

A、2月12日 B、3月12日 C、4月12  D、5月12日

10、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 ( ) 8月在北京召开。

 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4年

11、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12、我国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是世界主要贫水国之一。

A、1/2   B、1/3   C、1/4   D、1/5

13、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硫   D、臭氧

14、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在   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污染。

(  )

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物种起源》D、《增长的极限》

15、( )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A、森林   B、湿地    C、海洋    D、草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全球环境?

2、环境问题指的是什么?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

简述其主要特点。

4、水循环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

生态系统

重要名词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食物链:

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

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

营养级:

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危机:

由于人类的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章节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

A物种B种群C食物链D生态系统E生物圈

2.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E图象信息

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5、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

6、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

7、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

8、生态系统中的()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9、选出正确的答案()。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1、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

1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

15、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7、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C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

18.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19、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0、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

A植物B分解者

C食草动物D食肉动物

(二)、判断题

1、()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大小不一

2、()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还有人工生态系统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单向递减,物质循环流动,而信息则可双向传递。

5、()生态系统是一个没有变化的静态系统

6、()生态系统中既有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

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8、()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划分为:

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9、()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部进行传递

10、()食物链可以无限长也可以无限短。

11、()一般的生态系统均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12、()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便形成生态金字塔

13、()负反馈的调节常可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点。

14、()生态金字塔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15、()只要没有人为干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最终都可到达生态平衡

16、()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正反馈调节,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进行调节。

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无限大

18、()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19、()食物链的长度有限一般不会超过5-6节

20、()生态危机一般由自然因素引起。

(三)、简答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2、什么是生态平衡?

3、.生态破坏原因是什么?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一、重要名词:

人口:

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

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称为人口过程

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

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

世界人口容量:

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

长期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大小

自然资源:

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

(二):

判断题

()1、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称为人口过程.

()2、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

()3、人口职业结构、民族结构和文化结构等的变化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

()4、通过人口过程可以反映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世界人口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6、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7、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96%的人口分布在人口线的东南部.

()8、中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明显的三个时期.

()9、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和可利用性将其分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10、无限资源即可以无限使用的且不会枯竭的资源.

()11、可更新资源属于无限资源.

()12、不可更新资源即有限资源.

()13、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且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14、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

()15、人口环境容量即生物学上的最高人口数.

()16、人口过程包括:

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及人口的社会变动.

()17、中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

()18、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是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19、人口环境容量即常说的经济适度人口数量.

()20、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是淡水资源不足.

(三):

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析我国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3、简述中国人口发展现状.

第二篇: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四章:

资源短缺

重要名词:

水资源:

一般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量。

一次能源:

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称初级能源;

二次能源:

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常规能源:

是指当前被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

主要指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

新能源:

是指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

可再生的能源:

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的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矿产资源:

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三、章节练习题

(一):

是非判断题

1、()远古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2、()中国耕地特点之一是自然条件好。

3、()中国农村能源丰富。

4、()中国矿产资源富矿多。

5、()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6、()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7、()非耗竭性资源包括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

8、()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9、()草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10、()生物资源的减少将损害中国的生态潜力,特别是对农业的打击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11、()水资源匮乏是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

12、()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9左右,低产田也占1/2。

13、()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占有主要地位。

煤炭在我国目前一次能源中占90%以上。

14、()非洲许多国家牧场严重荒漠化,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过度放牧,还由于当地居民过度樵采。

15、()现在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消费着世界1/4的资源。

16、()林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17、()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17%。

18、()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巳达300余个。

19、()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2%时,作物生长受阻,这种土壤称为盐渍化土。

20、()现在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消费着世界3/4的资源。

21、()林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22、()森林是环境污染的万能进化器。

23、()我国耕地中,单位面积产量可以相差几百倍。

24、()世界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一次可再生能源。

25、()与世界能源构成相比,我国煤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倍以上。

26、()我国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仅占总储量的17%,而美国则分别为60%。

27、()我国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28、()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小,故处理难。

29、()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环境质量。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

请说明定义并举例。

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有哪些主要特点?

4.能源环境问题是指能源开采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试举出我国主要能源环境问题。

5、中国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土地资源?

第五章:

环境污染

重要名词:

水污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富营养化:

过多的营养物排入水体,则有可能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大气污染:

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由反应物和产物,即臭氧(占反应产物的85%以上)、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约占反应产物的10%)、高活性自由基(OH、RO2、HO2、RCO等)、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酮类和有机酸类等二次污染物,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

土壤污染:

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噪声:

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三、章节练习题

(一):

是非判断题

1.()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2.()环境污染中铅主要来自汽油中的四乙基铅。

3.()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4.()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属于一次污染。

5.()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和可利用价值增大。

6.()进入大气圈的H2S和SO2均可氧化成SO3,进一步与水汽反应生成硫酸。

7.()BOD越大,表明水体污染程度越轻。

8.()pH<6.5的降水,称为酸性降水,即"酸雨"。

9.()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的程度。

10.()煤烟型污染的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来自燃料中固定氮的氧化。

11.()70年代初,酸雨只是局部地区的问题

12.()CO是低层大气中最丰富的气态污染物,也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

13.()无机硫绝大部分以硫化金属矿形式存在,燃烧时产生SO2:

14.()我国环境状况:

总体有所改善,局部还在恶化。

15.()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机物质,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16.()难降解有机物中的一部分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7.()农村废水一般含有有机物、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等污染物;

18.()对面污染源的控制,要比对点污染源难得多。

19.()我国地面水最常见的水污染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复合性污染。

20.()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氮氧化物,一部分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常称为燃氮氧化物;

21.()硫酸雾是强氧化剂,其毒性比SO2更大。

22.()韩国四日市气喘病,就是大气中高浓度的SO2所致。

23.()最早欧洲的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后来扩展到东欧和中欧,直至几乎整个欧洲。

24.()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发展趋势。

25.()光化学烟雾需要的气象条件是:

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

26.()土壤污染最大特点:

一旦受到污染,特别是受重金属或有机农药污染后,其污染物很难消除的。

27.()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粘土矿物含量越多,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越小。

28.()“人工白昼污染”会使人正常的生物节律受到破坏,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不适症。

29.()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人体免疫系统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30.()近年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发生急剧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近95%的臭氧被破坏。

31.()气浮法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大量的细小气泡,并使其附着于细微颗粒污染物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浮体,上浮至水面,从而达到使细微颗粒与废水分离的目的。

32.()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由于甲基镉破坏了人的神经系统而引起的;

33.()骨痛病是汞中毒造成骨骼中钙的减少的后果。

34.()难降解有机物是指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35.()南方因工业发展快河流的污染情况要比北方更严重。

36.()飘尘的粒径主要是小于100μm的微粒。

37.()1980年在美国的洛杉矶地区首先发现光化学烟雾。

38.()美国每年垃圾总量达2.5亿吨,占世界城市垃圾总量的大约28%。

39.()煤烟型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40.()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达1000多种,包括杂环和多环芳烃。

41.()光化学烟雾中的过氧一酰硝酸脂又称PAN。

42.()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43.()大气微量组分的气体浓度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44.()天然沼泽和人工的沼泽池是产生甲烷的主要场所。

45.()重金属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不同的价态、活性和毒性效应。

46.()97锶和139铯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47.()大气圈中硫的2/3来自人类活动。

48.()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

49.()在固体废物的防治原则中,无害化处理是关键。

50.()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是对接受体进行防护。

51.()交通噪声污染是由于发展城市交通所造成的。

52.()煤烟型污染的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来自燃料中固定氮的氧化。

53.()我国酸雨化学特征是pH低、离子浓度高,硫酸根、铵、硝酸根和钙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欧美。

54.()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化学活性低,对人类的健康的威胁小。

55.()农村废水一般含有有机物、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等污染物;

56.()石油的平均含氮量为0.65%,大多数煤的含氮量为1%~2%;

57.()与燃油和燃气相比,相同规模的燃煤设备排放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要高得多。

58.()两控区指1998年划定我国的“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区”。

59.()酸雨早在16世纪中叶就在英国发生过。

60.()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排放污染物颗粒大,危害小。

61.()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浓度是汽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20~100倍。

62.()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可达下风向几百到上千公里。

(三)简答题

1、阐述酸沉降及其危害

2、什么是环境公害?

3、什么是水体污染?

4、什么是点源污染?

5、什么是面源污染?

6、当前大气污染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7、大气污染有哪些类型的人为污染源?

8、什么是热岛效应?

请举出热岛效应的影响。

第六章生态破坏

重要名词:

水土流失: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简单理解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荒漠化: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三、章节练习题

简答题

1、什么是生态破坏?

2、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3、植被破坏能带来哪些危害?

4、试述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

重要名词: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和H2O等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三:

章节练习题

简答题

1、全球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对水资源的影响;(3)对森林的影响;(4)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5)对生物物种的影响;(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会带来什么后果?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5)对材料的影响;(6)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3、请简述大气臭氧层的时空分布特征。

答:

臭氧层总量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其最低值出现在赤道附近,随着纬度的增大,臭氧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