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51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209402

课程名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

Researchmethodsinthesocialsciences

课程类别:

通识选修课

学时:

32

学  分:

2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

考察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系统论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强调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等互动式教学环节以及实验课、社会实践考察等,使学生理解和领会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且尝试综合性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解决自选的社会问题,通过社会科研项目的实践切实认识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培养学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分析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能力。

Thiscoursewillsystematicallydiscussthebasictheoriesandmethodsinthefieldofsocialscienceresearchmethods,emphasizinginteractiveteachingsessionssuchascasestudiesanddiscussionclasses,aswellaslaboratoryclassesandsocialpracticevisitstoenablestudentstounderstandandcomprehendsocialscienceresearchmethods,andtotrytocomprehensivelyapplytheresearchmethodslearnedtosolvesocialproblemsoftheirchoice,topracticallyunderstandandmastersocialresearchthroughsocialresearchprojects.Studentswilllearnthemethodsandtechniquesofsocialresearch,anddevelopthebasicabilitytoconductsocialscienceresearchandanalyzeandapplysocialscienceresearchresul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着方法与理论应用的宗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目的,针对本科学生,教会使用社会研究方法与技术。

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引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与主要方法,让学生把握社会科学研究与分析的技能,从而具备设计、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能够结合社会学理论和调查资料对中国的实际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和统计分析手段建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脉络和当代趋势有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社会研究的概念和特征,了解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社会研究的过程。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社会研究的特点、困难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和过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研究方法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研究伦理与困难

(1)人的特殊性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2)研究方式:

调查、实验、文献、实地;

2.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研究取向

定量研究:

文字、描述、理解;

定性研究:

数字、测量、计算。

2.定量与定性的比较

第四节社会研究的主要过程

1.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问题

(2)研究设计

(3)研究实施

(4)资料分析

(5)得出结果

(四)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社会研究?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理论及层次的概念,掌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解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了解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过程。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理论的构成要素

2.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3.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过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

1.理论的层次

(1)宏观理论

(2)中观理论

(3)微观理论

2.中层理论

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3.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结构越简炼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

1.理论

“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2.概念

(1)概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2)该你那与日常生活的接近性、相似性。

3.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3)中介变量

4.命题与假设

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社会科学中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假设:

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

假设的来源包括:

(1)个人预感或猜测;

(2)现有调查资料;

(3)现有理论。

第三节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1.科学环

2.简化科学环

3.两种推理方式

(1)归纳

(2)演绎

4.理论对经验的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和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5.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1)“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2)被忽视的经验事实迫切要求扩展和改善原有的概念系统;

(3)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拓展探索、建立以及检验理论的能力;

(4)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

第四节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

1.理论构建

扎根理论:

观察→概括→理论;

2.理论检验

实证检验:

理论→演绎→命题→假设→资料。

(四)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变量?

2.社会研究中有哪两种推理方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选题的过程,了解选题的标准,明确如何进行文献回顾。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选题的过程和方法

2.选题的标准

3.如何查找文献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1.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

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2)研究主题: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或问题领域。

2.选题来源:

(1)现实生活;

(2)个人经历;

(3)现有文献。

第二节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2.创造性:

课题是否具有新的东西

3.可行性:

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课题的条件

(1)主观限制:

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

(2)客观限制:

时间、经费、资料、对象、法律、道德伦理等。

4.合适性

(1)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2)兴趣、熟悉程度、与调查对象的相似性、资源等。

第三节研究选题的明确化

1.问题的明确化

(1)笼统宽泛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2)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和特定问题。

第四节文献回顾

1文献回顾的步骤

2文献回顾的目的

(四)思考与实践

1.一个好的选题应遵循哪些标准?

2.有哪些途径可以检索文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目的,了解有哪些研究方式,掌握分析单位与研究方案的写作。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式;

3.分析单位;

4.调查内容;

5.研究方案的写作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目的

1.不同的研究目的

(1)探索性研究

(2)描述性研究

(3)解释性研究

第二节研究性质

1.不同的研究性质

(1)理论性研究:

一般性社会认知;

(2)应用性研究:

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节研究方式

1.不同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

第七章

(2)实验研究:

第八章

(3)实地研究:

第十章

(4)文献研究:

第九章

2.研究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分析单位

1.分析单位:

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2.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EcologicalFallacy):

集群的分析单位作分析,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

(2)简化论(Reductionism):

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分析,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

第五节时间维度

1.研究的时间维度

(1)横向研究

(2)纵向研究

2.纵向研究

(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

(3)同组研究

第六节研究计划书

1.研究计划书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与结构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

(四)思考与实践

1.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式应该如何选择?

2.如何确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3.如何写作研究方案?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掌握概念操作化的方法、步骤与量表的制作使用,理解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测量的要素;

2.测量的层次;

3.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4.量表的制作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测量与测量层次

1.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客体:

测量谁?

(2)测量内容:

测量什么?

(3)测量法则:

怎么测量?

(4)测量结果:

如何表示?

3.社会测量的特殊性

(1)人同时作为主体客体的矛盾性

(2)人的(测量)行为本身的特殊性

(3)测量对象复杂、量化程度低、可重复性比较低、缺乏公认的测量单位与标准。

4.定类测量

(1)测量层次最低

(2)区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特征

(3)分类体系:

穷尽性、互斥性

5.定序测量

(1)类别分类+类别大小判定

(2)等级顺序

6.定距测量

(1)类别分类+类别大小判定+间隔距离/数量差异

(2)0点不具有意义

(3)数量大小

7.定比测量

(1)类别分类+类别大小判定+间隔距离/数量差异+绝对的0点

(2)测量层次最高、

(3)比例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操作化

1.概念、变量、指标

(1)概念:

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2)变量:

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是包含了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

具体又分为定类、定序、定距、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

(3)指标:

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

2.操作化

(1)从理论抽象到实际具体

将抽象的概念或命题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

3.操作化的方法

(1)澄清与界定概念:

弄清概念的定义范围、确定一个定义

(2)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发展测量指标(利用已有的指标、发展自己的指标)

4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5操作化的例子

第三节量表

1.量表:

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符合测量

2.总加量表:

一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同意/不同意,等值计分

3.李克特量表

(1)五分测量

(2)陈述分辨力计算

4.项目分辨力的计算

5.语义差异量表

(1)处于两端:

一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

(2)中间区分七个等级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

测量一致性或稳定性

2.效度:

测量有效度或准确度

(四)思考与实践

1.不同的研究类型或研究目的中,相同的变量测量的层次是否有差异?

2.研究的变量如何进行测量?

3.量表是用来测量怎样的变量的,如何测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抽样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抽样的意义,掌握概率抽样的意义和方法,熟悉非概率抽样方法,熟悉抽样过程,掌握样本的规模选择,熟悉样本产生的研究误差。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抽样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2.概率抽样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1.抽样相关概念

(1)总体、抽样、样本;

(2)抽样单位、抽样框;

(3)参数值、统计值;

2.抽样的作用

通过样本的统计值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3.抽样的类型

(1)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户内抽样;

(2)非概率抽样:

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

第二节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1.概率抽样的原理

(1)同质性

(2)异质性

(3)概念: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且独立的机会入选样本

2.抽样分布

3.抽样的一般程序

4.抽样设计的原理

第三节概率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1)随机数表法

第四节非概率抽样方法

1.偶遇抽样

(1)碰到谁就选谁的简便方法

(2)并不具有随机性

2.判断抽样

(1)研究者对总体情况熟悉、经验丰富

(2)研究者主观能动性强

(3)样本代表性难判断

3.定额抽样

第五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1.样本规模

(1)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规模的计算

2.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

3.抽样误差

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四)思考与实践

1.概率抽样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应用?

2.定额抽样如何应用?

3.如何减少样本误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调查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问卷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掌握问卷设计方法,掌握问卷资料的收集方法。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结构式问卷的设计;

2.问卷分析;

3.问卷收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1.社会调查

2.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

3.调查研究的题材

第二节问卷设计

1.测量

2.问卷的结构

3.问卷设计的原则

4.问卷设计的步骤

5.问题的形式

6.答案的设计

(1)穷尽性

(2)互斥性

7.问题语言及提问方式

8.问题的顺序

第三节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1)自填式问卷法

(2)结构式访问法

2.自填问卷法

3.个别发送法

4.邮寄填答法

5.集中填答法

6.网络填答法

7.当面访问法

8.电话访问法

第四节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1.调查员的挑选

(1)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2)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2.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3.培训调查员的方法

4.联系被调查者

5.调查管理与质量监控

6.回收率

第五节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1.优势与挑战

(1)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2)调查研究面临的挑战

(四)思考与实践

1.结合课程要求,分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利用问卷进行研究资料的手机,为后期的资料整理、分析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实验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验研究的应用领域,掌握实验设计方法。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实地实验;

2.自然实验。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1.实验的基本概念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

2.实验的逻辑与条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

“孤立”/“可变”“操控”

(3)实验程序与操作可重复

(4)高度的控制条件与能力

3.实验的特点与意义

(1)严格的因果推断逻辑

(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

(3)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方面的限制

第二节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1.实验研究的程序

2.寻找两组对象

3.对自变量的操纵

4.实地实验

5.准实验设计

6.双盲实验

(1)实验对象不知道实验刺激

(2)观察人员不知道实验刺激

第三节基本实验设计

1.经典实验设计

2.复杂实验设计

第四节实地实验

1.实地实验

2.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四)思考与实践

1.社会科学如何进行实验?

2.为什么说实验的因果推断性最强?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文献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献及文献的类型,熟悉二次分析和内容分析,掌握二手统计资料分析。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二手分析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研究

1.文献类型

2.常用的文献类型

第二节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2.内容分析的程序

第三节二次分析

1.二次分析

2.二次分析的步骤

第四节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1.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1)分析单位:

个体资料vs集合性资料

2.主要步骤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1)自杀论

4.现存统计资料的质量

(1)受到现存统计资料内容的限制

(2)统计资料本身的质量

第五节文献研究的特点

1.优点

2.缺点

(四)思考与实践

1.搜集近30年来爱情歌曲,研究中国婚恋观的变迁。

2.搜集近改革以来的全家福,研究中国家庭关系的变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实地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实地研究的类型,熟悉观察法,掌握无结构访谈法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1.实地研究

2.个案研究与社区研究

3.实地研究实例

第二节实地研究的过程

1.主要阶段

2.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第三节观察法

1.观察的类型

2.观察者的角色

3.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1)优点:

“没有先入之见”,设身处地地理解

(2)缺点:

资料缺乏信度,研究程序不明确,观察不系统,资料难以量化,结果无法重复

第四节无结构访谈法

1.无结构访谈

2.访谈控制

3.集体访谈

第五节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1.主要优点

2.主要缺点

(四)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田野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资料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了解理论分析方法,掌握无结构访谈法。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

1.定量资料的单变量及双变量统计、多变量统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1.资料审核

(1)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

(2)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2.编码转换

3.数据录入

(1)统计软件(如SPSS)直接录入

(2)专门性的录入软件

4.数据清理

第二节单变量统计

1.集中趋势分析

(1)平均数

(2)标准差

2.区间估计

(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2)总体百分比的区间估计

3.假设检验

第三节双变量统计分析

1.交互分类

2.卡方检验

3.定类变量相关关系

4.定序变量相关关系

5.定距变量相关关系

6.一元回归分析

第四节多变量统计分析

1.阐释模式

2.复相关分析

3.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节定性资料及其形式

1.定性资料

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

第六节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

1.概括性的问题

2.测量与比较的问题

3.推断因果联系的问题

(1)定性资料往往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4.实地证据的表达

第七节定性资料的整理

1.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

(1)分类、建档、编码等

(2)可利用计算机和软件作为帮助

(3)建立不同的档案

2.定性资料的编码

3.形成概念

4.撰写分析型备忘录

第八节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1.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2.连续接近法

3.举例说明法

4.比较分析法

(1)一致比较法

(2)差异比较法

5.流程图方法

(四)思考与实践

1.进行简单的变量资料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文献阅读

2.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撰写研究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研究报告的类型,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二)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要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策略以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