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28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docx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Kleinman主讲

以下是8月20日Kim公开课文字稿:

Kim:

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和青春期有关的,一个儿童需要达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够进入到青春期这个时期,而青春期的青少年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过渡到成年人的成年早期。

我想首先强调的一点是6-1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12-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是非常的不同,有着显著差异的。

所以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回顾复习一下皮亚杰(JanePiaget)提出来的认知心理发展理论的这个阶段论,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复习皮亚杰的理论来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初中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初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非是即否的,是容不得沙子没有中间地带的。

而小学生的这个思维特点,是小学生学习要服从老师的命令、服从家长的要求。

而且小学生需要认识到老师家长们,他们的思维是更复杂更深刻的,而自己还没有这样复杂深刻的思维,自己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够变得这么复杂,所以现在需要听他们的。

而这个青少年的阶段其实就需要这些青春期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现在需要为自己思考,为自己打算了,他们要为自己做好准备让自己能进入成人期,在成人期的时候一个人就要为自己负责了。

说到这个青春期,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个我们对于青春期的刻板印象,就是提到青春期好像大家都觉得一个人就会变得独立了,就会和自己的父母分离了。

但是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这个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其实要非常复杂。

我认为一个更真实的青春期的发展其实是包含要继续和家长保持连接的,并且和家长保持连接的同时练习锻炼怎么样慢慢独立、慢慢自主。

所以说分离并不意味着要切断一段关系,分离其实意味着这一段关系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是用不同的方式和家长建立连接。

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更加或者完全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这个对身体的负责其实是从婴儿期一直持续下来的,在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身体完全是交给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为婴儿的身体负责。

对婴儿来讲,家长表达情感的方式其实就是抱持婴儿的身体、关怀婴儿的身体、打理婴儿的身体。

但是当一个孩子进到小学的时候,他可能会抗拒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身体的这些控制、操作。

所以说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小朋友会拒绝牵爸爸妈妈手的阶段,爸妈可能想牵着孩子的手去学校,但是孩子会说:

“不,我自己会走”。

所以说孩子在那个时候还是希望和家长保持连接的,但是他们不再愿意通过这种身体的形式和家长保持连接,不愿意被家长牵着了。

这个是那个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

然后对于潜伏期的儿童来讲,如果他们被要求:

你要漱口,你要洗澡,或者说你不能吃太多的糖,潜伏期的儿童总的来说是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配合家长的。

但是当一个人进到青春期之后,他会更加希望确认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是有主权的,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一个人反而不愿意洗澡了,宁愿穿脏衣服,或者非常简单的穿自己想穿,自己愿意穿的衣服而不是家长觉得他应该穿的衣服,在这种阶段,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确认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占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所以说以上谈到的这一些议题被概括为变化的身体主权。

这个意思就是到底谁决定我的身体应该洗澡了,到底谁决定我的身体是有味道还是没味道,到底谁拥有我的身体的主权。

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在这一个发育期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本身也是处在变化当中的,一个青少年的身体慢慢变成了一个性成熟的成年人的身体,从儿童身体到成年人身体非常大的变化。

而女生会开始有月经,当她们有月经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非常强烈的复杂的幻想,而她们自己对自己的月经也会有很多的反应。

当一个女孩有月经了之后,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和她父亲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就是这些女孩对父亲或者说父亲对女孩,或者说他们双方都会觉得相处起来比较尴尬,和一年前的相处完全不同了。

男孩之间还有女孩之间他们也会互相比较对方和自己的身体,好像想要判断和理解当自己身体完全成熟的时候,自己能不能为自己的身体感觉骄傲。

在讲青春期的时候我经常举这个例子:

有一次我去一个初中访问,然后有一个男孩,他发育得比较快,长得非常高,超越别人了,但是另一个小孩,发育得很慢,还是非常矮。

然后那个矮个的男孩反而变成了会欺负别人,尤其是欺负那个高个男孩的人,实际上是那个矮个的男孩嫉妒这个高个的男孩长得快。

在青春期的另一个心理动力就是孩子会抗拒母亲施加的这种拉力,就是他们会把母亲的这种关怀照料体验成一种母亲把他往回拉的力量。

你可能会在临床工作中,在这些青少年的幻想中听到相应的表述,他们会提到在他们感觉里面哪怕被别人看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都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还是妈妈的小宝宝。

我的一个病人就提到他必须得从他自己住的地方先来到他妈妈工作的地方,然后取到他妈妈的信用卡再去刷卡买一些教学用品他需要的书籍。

然后他在心里面非常确定他妈妈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都会想说:

“哎呀~这还真是个小宝宝啊,愿意来妈妈的办公室找妈妈,所有的时间都黏在妈妈的身边。

”随着治疗的过程,他逐渐能够意识到,这个他觉得别人对他的想法,其实是他自己的恐惧,就是他自己害怕自己抵抗不了妈妈的这种拉力,他自己变成妈妈的小宝宝。

不过如果你在小的时候确实得到了母亲很好的照料的话,那么一个人也会有这种信心就是他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照料的,并且也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的母亲是非常有距离感的,是忽略的甚至是虐待性的,那这个人其实反而难以进入青春期,因为他难以放弃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想要别人照顾的愿望和幻想。

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解青少年,青春期的途径就是去讨论自慰这样一个事情。

我们通过访谈和研究都发现,男孩还有男人这个自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而相对来讲女性,女孩和女人的自慰频率会低一些。

在有一些文化或者社群里面,自慰是不被接受的、被禁止的,有些人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从来都没有自慰过。

但是我觉得一个精神分析中很重要的要点就是不管这个人有没有接触自己的生殖器进行自慰的活动,他可能都会有和性有关的幻想,就是在他的幻想层面什么样的性行为是他想到的,他在幻想中想要有什么样的性体验。

这个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有的。

就是一个小孩子,他可能也会抚慰自己的生殖器并且在生理上感觉到愉悦快乐,但是只有到青春期,在青少年抚慰自己生殖器自慰的时候,他们会有幻想,他们会在幻想层面想希望别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些什么样的性的事情,而自己想对别的人的身体做一些什么样的性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自慰幻想它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体验这种性行为、性活动、性关系,但是又不用真的把它付诸实践,然后变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需要达成的任务之一,就是他们需要允许自己能够思考和性有关的事情,并且在思考这些和性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不再那么感觉内疚、被禁止、不被允许。

一个俄狄浦斯期的儿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理解,并且觉察到性的活动。

在他们的心里面可能有一个5、6岁版本的性,性活动是什么样的,但同时俄狄浦斯的儿童也能够理解性这件事情目前还不属于他,他还太小,性需要放到未来,现在还不能够拥有性。

但是青少年他们更加意识到了性和性的活动,并且他们需要弄明白,性对自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修通自己在想到性的时候的羞耻感还有内疚感,这样才可以把性整合到自己发展的一部分里。

我觉得当今的这个网络时代其实让青少年的性经历发展变得更复杂了,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体验到很多很多的性的元素,这一些性的感受、性的想法,就不是从他们自己身体内生发出来的。

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如果一个青少年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些性冲动、性幻想,感觉非常沮丧的话,那他们很可能会退行回之前的阶段,呈现出之前的潜伏期的这种心理结构。

比如说一个女孩见到自己的妈妈被自己的爸爸家暴,这女孩可能就会从性成熟,成年人的路程中撤退出来,退行回更早期的症状,因为对她来讲,她看到的事情让她感觉到成为一个性成熟的女人意味着会被男人打。

同时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如果她有了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了更美满的婚姻,她可能也会觉得很内疚很愧对自己的母亲,背叛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与此同时她也不希望像自己母亲那样有一个会打自己的丈夫,所以在这种矛盾之下,她可能就会撤退,退回到没有性的早期阶段,随后哪怕她变成了成年人可能也给人一种非常可爱、非常幼小的形象。

也因为潜伏期,潜伏期的儿童是非常遵守规则、遵守规矩的,所以一个青少年从青春期退行回潜伏期之后,他也会变成这种非常遵守规矩的性格,强调事情必须得是守规则,是对的,可能他成为成年人之后也没有办法靠自己的思考去想明白一个事情应该怎么解决,而是一味的遵守规则。

从这个儿童期到青春期再到成年期的这个过渡,也包括青少年需要体验到一种哀悼,他需要哀悼的是之前他认为自己爸妈能够为自己解决一切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

比如说一个非常小的幼儿如果他不小心摔伤了,有了一些淤青,然后感觉很疼很不舒服时,如果他的爸妈在场并且轻轻的在那个摔伤的地方亲一下,这个幼儿小朋友可能立刻就会感觉好起来,因为他的父母在场为他提供了安抚。

但是青少年他们现在就需要在难过的时候,在受伤的时候,自己安抚自己了。

他们现在需要自己照料自己的身体,这包括青少年需要自己决定穿合适的衣服,冷的时候给自己加衣服,热的时候少穿一点,就是青少年需要能够行使主权,管理自己的身体。

而且青少年会开始有对爱情关系的幻想,并且青少年的友谊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不像以前小学生的时候那样,小学生的友谊是基于谁知道得多一些谁知道得少一些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他们友谊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更追求平等的关系。

在潜伏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孩子还是觉得家长是权威的,孩子还是倾向于服从家长的。

但是到了青春期,青少年期望的是一种同伴关系,两个人是对等的平等的,但是有一些青少年对于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会适应得不好,所以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和家长变得远一些,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会找身边的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领导来控制自己甚至主导自己。

这一些人可能比他们大一些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同龄人,这是他们不习惯那种平等的同伴关系,更习惯那种以前的被主导的关系。

对于青春期的发展有一个概念,叫做客体的移除。

客体移除指的就是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对自己家长形象的理解会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像自己小的时候那样认为家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什么事情都可以依赖家长,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会重新处理,重新理解自己家长的形象并且开始客观的认识到自己家长的优势还有弱点。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听到家长开玩笑自嘲说,自己的孩子在12岁的时候,自己好像就变成了一个蠢蛋那样的人物,但是到了自己的孩子20岁,他们又会觉得自己聪明回来了。

所以儿童对家长会有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家长形象,而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们需要放弃这种理想化家长的形象,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丧失,并且接受家长的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同的形象,所以这个也是青春期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当儿童发现自己的家长不再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的时候,有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转而追求别的可以被理想化的形象,而且这一种倾向有可能会持续一生的时间,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成年人一辈子好像都在追随那种非常强大的领导人物。

在美国,有一些青少年也会卷入到帮派当中,他们可能也是在帮派中寻找这种强大的领导人的形象,这一些理想化的领导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有些时候当一个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自己之前理想化的人物不那么完美,一个人是会犯错误的,那这样的认识会让他们感觉非常的焦虑,非常的困难,而且也会感觉非常的孤独并且不知道怎么样用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连接。

其中的一个转变就是从之前的不是需要自己的爸妈,就是被自己的爸妈需要,变成能够非常享受和自己爸妈呆在一起并且他们也非常享受和你呆在一起,所以这个转变就是从基于需要的关系转换成基于享受的关系。

在这个时候家长自然也会发现和孩子沟通协商变得非常困难,就是这个孩子可能这一刻是非常需要家长的,但是下一刻可能变成了拒绝家长的帮助,希望和家长保持距离的人。

所以对于青春期早期来说,他们那个时候的任务就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了,认识到自己已经迈向前往成年人成年期这个青春期的阶段了。

而且练习怎么样去得到一种互惠互助的人际关系,但是以上的这一些练习或者接受主要还是一种内部的工作而不是体现在外部上。

所以如果一个青春期早期的病人来见我们,而且他有抑郁症或者有厌食症的话,我们需要理解这其实是比较严重的病理问题,而且这样的病理问题可能是更早期的病理问题的一个恶化,就是在青春期早期变得更严重了。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病人的症状是从青春期中期或者青春期晚期才开始起病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他的这一个症状和那一个特定的青春期阶段是有关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成功的渡过了青春期之前的那个阶段,就是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些青春期的发展了的,随后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起病了。

对于青春期早期来讲,他们的任务就是理解接受自己的新身体,理解接受自己的新自我并且重新调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对于青春期中期的青少年来讲,他们的任务是用一种更成熟的方式和同伴打交道。

和这一个中期阶段有关的议题就是性别认同,在潜伏期的时候,儿童会有一个男孩应该什么样,女孩应该什么样的非常僵化非常刻板的印象,但是性别的这个现实情况其实更像是一个谱系一个彩虹那样,而不是说非此即彼的这种二元划分的。

比如说如果你来到一个全都是女性的房间里面,那你可能也会发现,这里面有几位女性是比较倾向于男性化的而有几位女性可能是非常女性化的,其他的女性可能是处在中间的。

对于男人来讲也是如此,就是也是一个谱系,所以说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是有很大的交集的,有一些女性身上的这种男性化的气质可能比一些男人都要更强烈。

而且在一个人希望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和一个人真的体验到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之间也会有差别的。

比如说我刚才提到那个矮个的男孩,他非常生那个高个男孩的气,他自己就不愿意当一个矮个子。

有一些女性、女生,她们的身体发育可能会让其他的男生觉得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性魅力,但是她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但不愿意自己的身体散发出这些性魅力。

所以这个是青少年发展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接受自己正在发展中的身体。

这个也会和亲密感还有客体关系有联系。

这个亲密关系的能力其实需要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灵,对另一个人想什么感兴趣。

而且他也愿意希望别的人对自己的心灵自己在想什么感兴趣,这样才会有亲密关系的能力。

而且这也意味着一个人需要有脆弱性的能力,就是去承认我想要你,我喜欢你,我想要更多的了解你。

然后亲密关系的另一个元素,一个这种对等的客体关系,也需要能够理解、觉察对方是不是也对你感兴趣。

在我们做工作的时候,有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讲到自己对另一些人很感兴趣,然后他们在咨询里面可能会大段大段的讲他对于那个人的兴趣是怎么样的如何如何,但是他们其实从来都没有和对方说过话,没有表达出来过。

我有一个男病人,他就花了好几周的时间跟我讲他在心里面怎么准备怎么计划约一个女孩出来跳舞,然后他的这个计划里面就涉及到要有一大束花,然后还要带那个女孩去一个地方,然后展示一个条幅,条幅上面写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舞会,非常的细致,非常的充分。

但是他其实和这个女孩在之前就是一点个人的接触都没有,甚至都没有问这个女孩出来喝一杯饮料,或者说简单的聊一聊,这些都一概没有,他没有那个胆量去跟那个女孩说话。

所以说,到了16、17岁你的这个浪漫的关系,爱情关系,亲密关系需要变得更现实层面一些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

就是如果一个人还是在青春期的初期的话,那他有这种非常复杂的并且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的想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个人已经进到青春期中期甚至是青春期的晚期了,那么他需要知道怎么样把这些幻想,想法化成现实,就是他需要有一些能力做出一些行动。

在最后的时候,一个2、3岁的幼儿不需要用语言非常明确地把他们需要的东西讲出来,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这样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有这样的能力理解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满足他们的需要。

但是到了青少年,这个人就需要自己去理解自己的需要了。

而且随着成长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就是家长或者其他人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一个人在想什么,有什么希望有什么样的幻想了,所以对于大一些的人来讲,他们是需要把想法说出来才能被人理解的。

正因为我刚才提到的,在青春期一个人的身体还有一个人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复杂了,所以青少年慢慢形成一个比较特殊的性别以及自我的认同,并且可以感觉比较安全安心的去探索自己会对什么样的人感兴趣,而自己感兴趣的这些人又会对什么样的人感兴趣。

所以说这个所谓的什么样的性别认同是正常的,是常态就这样的一些概念自我认同对于跨性别者还有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讲可能会更加困难,因为跨性别和同性恋他们的性别认同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所以能不能接受这也是常态之一,其实是很有挑战的。

在1990年代初也就是几乎30年之前我曾经主持过一个面向跨性别年轻人的心理门诊,在那个年代,整个医疗体系对于性别的认识还是觉得只有男生和女生两种,中间没有其他的。

但是就是这一些跨性别的年轻人,他们其实在5~6岁的时候就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性表达和同伴朋友们的性表达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感觉自己是特殊的、不一样的。

而当进到青春期之后,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生理的变化了,这个时候对于跨性别者来讲又是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所以说在青春期的过程中,接受自己在性别认同上的不同,并且把自己对于自己在性别认同上的不同的想法沟通给别人,能够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性别表达,并且感受到某一种性别表达会让自己觉得生活得更真实,这是跨性别青少年在青春期需要解决的任务。

青少年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能够去接受并且能够去处理哀悼的过程。

就是能够真的接受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想法,有一些状态已经过去了不会再有,不会再回来。

并且能够去体验随之而来的种种情绪、情感,这个其实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比如说举一个例子,你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自己爸妈想象中那个孩子的形象,这个其实也是一个丧失,是需要青少年去哀悼的。

我最近和一个女孩做咨询,这个女孩是非常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一个女孩,所以在她的潜伏期的整个历程中她都是属于很成功,生活得很好的这样的一个人。

在她12岁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社会活动,在那个社会活动里面和她同龄的孩子们被邀请到舞台上去参加一个游戏或者一个竞赛。

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她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她自己不想上到舞台上,而且她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有其他的小朋友,那些愿意上台的12岁的小朋友是想要上去表演或者竞赛的,而且她也非常清楚的记得在她身边的爸爸对于她不想上到舞台上是非常非常失望的。

然后另外一个青少年有可能会退行回之前的潜伏期的阶段,就是遵守一切规则,听从一切的教导,用这种方式解决当前的这个困难。

或者这个女孩也可以往前进,就是她也可以说其实我有可能不能满足我爸爸的所有想法,然后我爸爸也不能满足我所有的想法,我们两个没办法完完全全的满足对方的幻想,因为那些只是幻想而已但这个也没有关系,因为幻想又不是现实。

所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现实的过程,我们不再生活在童话里面了,一个人需要接受有些事情是自己能做到的,有些事情自己不能做到,自己是不完美的,所以这样的过程会带来强烈的复杂的情绪。

而且有一些情绪的波动和变化其实和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关,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作激素暴涨的时期,所以一些情绪来自身体外貌的变化,而另一些是来自内源性的激素的影响,这一切导致青春期的情绪是很难调节很难控制的。

所以到了青春期结束的阶段,一个人需要承担起责任来,需要能够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尊重现实,尊重人和人之间的边界。

青春期结束阶段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再事事征求允许,事事征求同意了。

比如说举个例子,就类似于我现在搬到一个新的住处了,那我不需要再去问我爸妈我应该把墙刷成什么颜色,我自己可以决定了,我喜欢把我公寓的墙刷成什么颜色我就可以选那个颜色。

所以你选择自己的专业也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好,都不需要再征求别人的同意了,不需要去满足爸妈认为什么样是好女孩或者什么样是好男孩的要求,你自己基于成年人的需要、成年人的现实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未来。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病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他们就是也许他们还没有完成他们的青春期发展,还没有办法接受人是不完美的,还没有办法接受这一些现实,他们仍然想追求这些完美。

而且就是青春期之后我们的自我能力也进一步发展,能够应对这种未知的局面,能够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答案,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就是一个正常渡过的青春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头脑是没有问题的,自己的心灵应对问题的方式是没有问题的,自己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话一个人会感觉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了足够的设施、设备进入到成年人,成年期的生活里面了。

王旭:

老师也注意到这个聊天框里面有一些问题,所以请吴老师帮我们看一下有没有什么需要回答的问题?

问题一: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说屎啊,比如说叫他吃饭,他回应说要吃屎啊,老师是怎么理解这种情况的?

Kim: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刚才我提到青春期的青少年会更想要自己掌控自己的身体,那这个可能和我们也提到的一些退行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在青少年讲到屎的时候他们其实是退行回肛欲期,退行回了这种非常脏乱的时期,并且他们其实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家长是反对这些肛欲期的脏乱的,所以可能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想要获得一种真实的自我的感觉,就是我不再做好孩子了,我不再配合你们想要我做的事情了,我通过这种方式赢得我对自己身体的掌控。

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还包含一个元素,就是失去了之前的理想化。

就是一个幼儿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爸妈为自己提供的食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但是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可能就会失去了这种理想化,所以他可能通过这种形式表达他失去了这样的理想化之后的丧失感。

问题二:

青春期的孩子或者学生有时候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沉迷于网络游戏,老师怎么理解?

还有美国的青春期的孩子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吗?

Kim:

我认为这个和潜伏期的一些特点有关,在潜伏期也就是小学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其实是倾向于服从权威的,而家长往往在那个时候会利用这一点,把自己营造成一个权威形象去指挥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是小学潜伏期阶段。

这样的策略对于6~8岁的儿童来讲是奏效的,因为这些儿童觉得遵守了爸妈的要求他们自己会感觉很自豪,而且他们的父母也会觉得很骄傲。

但是如果家长只强调这个维度,只告诉孩子说你必须按我说的这么做不然我就会生气,那样的话,孩子就会体验这个写作业学习是为了爸妈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

但是当到了青春期之后,青春期的一些新发展,他们大脑的新变化会让他们开始思考:

那我到底要什么呢?

如果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没有这种积淀,没有感觉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为了我自己来学的,那么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他们到了青春期就不再学习了。

其实就算青少年还是希望取悦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后,就这样的取悦父母的愿望其实总是会失败总是达不成的。

而在那个时候帮助青少年重新意识到学习其实是为了自己来学将会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所以哪怕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我们也没办法只见这个青少年一两次然后就告诉他们说:

“那你看如果你一直在打电脑游戏的话,谁最后会吃亏呢?

不还是你自己吗?

”就这样的劝说其实是没有效果的。

他们需要在咨询里面有着比较长的这种觉察探索的过程,需要先意识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理解自己的学习,爸妈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去觉察意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感受,在那之后可能才会修通。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有一些孩子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没办法做到足够好,就是比如说在学校里面肯定成绩会有排在前面的、排在中间的和排在后面的,但可能有一些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自己排在中间,对这个排在中间感到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们就放弃学习了。

因为他们没办法应对这种痛苦,所以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在中间不等于失败,不等于不成功。

所以就是对于每一个特定的案例,这种不学习,然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或者游戏的案例,我们其实都需要做个案研究去理解是什么样的恐惧导致他从学校里面离开,放弃学业。

问题三:

就是性教育到底是要向孩子传递什么,然后Kim老师认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