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196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docx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

第一课时找规律

内容: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找规律,写出方框中的数字。

2、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找规律。

教学重点:

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1、出示例题:

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18

6

8

15

7

4

8

 

1、学生读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教师讲解解题思路,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

12+6=18,8+7=15,即每一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

4+8=12.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9

16

7

16

21

5

4

9

8

17

5

10

11

9

12

16

4

12

9

6

24

7

35

3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数字迷

教学内容:

数字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填写数字的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填写数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填写数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76

×

18

310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由积的末尾是0,可推出乘数的个位是5,由乘数的个位是5,并结合被乘数与5相乘所得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被乘数的百位是3,由被乘数为376与积为310,可推出乘数的十位数是8,题中别的方框也就是很容易填了。

完整的算式是:

376

×85

1880

3008

31960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62、2

×35×6

3304

1870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最优化问题

教学内容:

最优化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2、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煎一只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问煎3只需要多少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先将两只饼同时放入锅中一起煎,一分钟后两只都熟了一面,这时可将一只取出,另一只翻过去,再放入第三只,又煎了一分钟,将两面都煎好的那只取出,把第三只翻过去,再将第一支放入煎,再煎一分钟就会全部都好了。

所以,煎3只至少需要3分钟。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烤面包时,第一面要考2分钟,第二面只要考1分钟,即考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需要烤多少分钟?

2用一只平底锅烙大饼,锅里只能同时放两只,烙熟大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要烙3只大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巧妙求和

教学内容:

巧妙求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求和的方法。

2、学生求和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求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有一个数列,1、2、3、4、5……99、100.请你求出这列数各项相加的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解题思路如果把各数相加会很繁琐,看这组数列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1,只要公差相同,求任何一个等差数列的和,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4+…+99+100

=(1+100)×100÷2

=101×100÷2

=5050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1+2+3+4+…+49+50

2、6+7+8+9+…+75

3、100+99+98+…+61+60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积的变化规律。

2、学生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3倍,要使积扩大9倍,另一个因数应该怎样变化?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解题思路一个因数扩大3倍,假设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3倍,现在要使积扩大9倍,则另一个因数应扩大9÷3=3倍。

还可以假设算式是4×10=40

12(30)360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两数相乘,积是70,如果一个艺术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那么积是多少?

2、两数相乘,积是56,如果一个因数缩小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4倍,那么积是多少?

3、两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6倍,那么积是多少?

四、评价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错中求解

教学内容:

错中求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错误中求解的方法。

2、学生在错误中求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错误中求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小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1,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2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2003,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被写成1,少加了6,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2被写成3,多加了100,这样,所得的和就比原来多了100-6=94。

所以,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2003-(100-6)=1909.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大刘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写成3,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2,所得的和是374,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2、小丁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0错写成8,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写成7,所得

3、豆豆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的和是3123,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637,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和倍问题

教学内容:

和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熟练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解题思路根据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这句话,得知故事书的本数看成1倍,科技书的本数就是3倍,两种书的总本数就是1+3=4倍,把480本书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故事书的本数,求1份是多少,列式为480÷(1+3)=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120×3=360本,或者480-120=360本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锡和吕制成的合金是720千克,其中铝的重量是锡的5倍,铝和锡各用了多少千克?

2、甲乙两数的和是1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是96分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长方形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

四、评价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数图形

教学内容:

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数图形的方法。

2、学生熟练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数熟练掌握图形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AB

CD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图中的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几个长方形?

四、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平均数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二年一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因为二年一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树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的总棵树为:

80+66+54=200棵,总人数为:

8+6+6=20棵。

所以,二年一班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3、二年一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年一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差倍问题

教学内容:

差倍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通过认真审题,熟练掌握差倍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有大小两个书架,大书架上书的本数是小书架上的4倍,如果从大书架上取出150本放到小书架上,这时,两书架上的书的本数相等,大小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我们从大书架上书的本数是小书架上的4倍这句话得知小书架的书的本数是一倍,大书架上书的本数是4倍,大小书架的差是4-1=3倍又从如果从大书架上取出150本放到小书架上,这时,两书架上的书的本数相等这句话得出原大书架的书比原小书架的书多150÷2=300本,求小书架1倍的数300÷3=100本,大书架的书100×4=400本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甲桶酒是乙桶酒的5倍,如果从甲桶中取出20千克倒入乙桶,那么两桶酒重量相等,两桶酒原来各多少千克?

2、小明的铅笔支数是小华的3倍,如果小明给小华6支后两人就同样多,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只笔?

3、老猫和小猫去钓鱼,老猫钓的是小猫的3倍,如果老猫给小猫3条后,小猫比老猫还少2条,两只猫各钓多少条鱼?

四、评价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巧算年龄

教学内容:

巧算年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年龄的解题思路。

2、学生熟练掌握年龄问题的巧妙算法。

教学重点:

学生能巧算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儿子出生后,无论在哪一年,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这个年龄差是43-11=32岁,所以,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时,儿子是32÷(3-1)=16岁,因此,16-11=5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妈妈今年36岁,儿子今年12岁,问几年后妈妈年龄是儿子的2倍?

2、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岁,问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倍?

3、爷爷今年60岁,孙子今年6岁,再过多少年爷爷的年龄比孙子大两倍?

四、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行程问题

(一)

教学内容:

行程问题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熟练掌握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生熟练掌握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在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两人,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所以,两人20÷10=2小时后相遇。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艘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艘轮船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速度各是多少?

四、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行程问题

(二)

教学内容:

行程问题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在中点18千米相遇时,他们的路程差18×2。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在中点18千米相遇时,他们的路程差18×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可知货客车的速度和是48+42=90千米,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快,当货车过中点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货车比客车多行18×2=36千米,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48-42=6千米,这样货车多行36千米需要36÷6=6小时,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所以,两地相距90×6=540千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距中点16千米相遇。

求东西两城相遇多少千米?

四、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四课时页码问题

教学内容:

页码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页码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2、学生能熟练计算一本书共有多少个数字。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计算一本书共有多少个数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第七册数学课本共153页,编印这本书的页码共要用多少个数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从1到153按数的位数分,可以分为:

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他们分别由1个、2个、3个数字组成,从第1页到第9页,要用9个数字,从第10页到第99页,要用2×90=180个数字,从第100页到第153页,要用3×54=162个数字。

所以,一共要用9+180+162=351个数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一本故事书共131页,编印这本故事书的页码共要用多少个数字?

2、一本辞典共1008页,编印这本辞典的页码要用多少个数字?

3、一本小说共320页,数字0在页码中共出现了多少次?

四、评价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五课时盈亏问题

教学内容:

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熟练计算盈亏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熟练计算盈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棵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先列出已知条件:

每人栽5棵,多14棵,

每人栽7棵,少4棵

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数的棵树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14+4=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

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的棵树相差7-5=2棵,所以,植树小组有18÷2=9人,一共有59+14=59棵树,。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2、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问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

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

问:

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六课时火车过桥问题

教学内容:

火车过桥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火车过桥的解题方法。

2、学生熟练计算火车过桥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计算火车过桥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长270米,每秒行驶29米,通过一座长600米的大桥共用多少秒?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教师强调:

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应该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下桥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结合线段图来理解。

火车桥桥火车

火车头到桥上火车尾离开桥

从图上可以看出,火车过桥要行的路程是桥长加车身长600+270=870米,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所以,火车过桥时间是870÷29=30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驶20米,通过一座长600米的大桥共用多少秒?

2、一列火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1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各是多少?

3、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要3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与车身长各是多少?

四、评价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