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162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6一定要争气人教版2019

童第周,英文名TungTC(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省鄞县塘溪镇人。

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助教,后长期在山东大学任教。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千百年来,人类渴望破解生物繁衍生息的遗传奥秘,曾经历尽沧桑,艰辛探索。

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在生命科学上取得了空前的辉煌,2019年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基因图工程全部完成。

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中国科学家就将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细胞遗传与变异研究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历史先河,被誉为世间克隆第一人。

90年代即被列入世界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

他,就是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童第周。

人物生平编辑童第周童第周,字蔚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童村,一个农民家庭。

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1922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

192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同年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到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2]生物系任助教。

1930年到比利时的布鲁斯尔自由大学留学。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那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他出于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

1933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于1934年底回国。

1934年获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剑桥大学作短期访问并于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山东大学内迁到四川万县。

1938年辗转到重庆,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他任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年,应美国洛氏基金会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于1949年3月回到国立山东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0年他授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并任生物地学部副主任。

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59年该所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他仍任所长。

1960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他任生物学部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7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在将近50年的科学研究中,他一直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还担任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1979年3月30日于北京病逝。

2主要成就

克隆之父

1950年,经童第周提议,中国科学院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研究室,这一年,他48岁。

1934年从比利时回国已经整整16年了,最好的年华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过去,年近半百,童第周终于有了一间安宁的实验室。

那时海洋生物研究室在青岛市莱阳路28号,大楼里那间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实验室是童第周最喜欢呆的地方。

他在20世纪30-60年代,利用青岛文昌鱼、海鞘和鱼类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胚胎学研究。

他系统地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脊索动物文昌鱼卵子发育的规律,精确地绘制了器官预定形成物质的分布图,证明了文昌鱼分裂球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等,为进一步确定文昌鱼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些研究成果至今是科学文献中的精品,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克隆”技术之先河,童第周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克隆之父”。

1951年童第周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这个时期,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和科研任务的童第周,仍坚持给学生上课,教室里满堂的学生,倾耳静听着童第周新颖的内容、高深的理论、富有哲理的学术思想。

童第周不但向学生传授了科学知识,而且他那光辉的学术思想、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童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事业的接班人,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走在学科的前沿,传承着先生的事业。

童第周童第周一生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1930~1934年,童第周在比利时的比京大学布拉舍实验室,在对棕蛙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

在对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中,证明了在受精卵子中已经存在着器官形成物质,而且有了一定的分布,精子的进入对此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观察到内胚层和外胚层似乎有相当的等能性,而且吸附乳头和感觉细胞的形成依赖于外来因素,说明了卵质对个体发育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成果是具有开创性的,使他成为了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4]

文昌鱼研究

文昌鱼在生物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脊椎动物的祖先。

童第周领导的研究小组首先在青岛解决了文昌鱼的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的技术,为系统研究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奠定了基础,并利用显微技术对文昌鱼胚胎发育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文昌鱼卵的发育能力提出了很重要的修正意见,在国际上受到重视。

童第周等所证明的文昌鱼卵这些早期发育特点,进一步论证了文昌鱼在进化上的地位是介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方面工作也支持了他后期关于核质关系研究的论据。

他在两栖类(蟾蜍和黑斑蛙)胚胎发育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从而证明这种感应能力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渗透作用,诱导和决定胚胎纤毛的运动方向。

细胞遗传研究

童第周童第周对鱼类的胚胎发育能力和细胞遗传的研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40年代开始的实验结果中就证明了在金鱼的卵子中,赤道线以下植物性半球的一边,卵子含有一种有关个体形成的物质,它在发育的早期由植物极性逐步流向动物极性,是形成完整胚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他在这方面的论文是鱼类实验胚胎学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

[1]

在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时,他发现不仅仅是细胞核来决定细胞质发育方向,而是细胞质也决定细胞核的命运,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完全孤立,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它们可以互相沟通,在功能上它们可以互相诱发和抑制。

这便是被称谓的:

核质关系理论。

他还和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合作,探讨鲫鱼和鲤鱼的信息核糖核酸对金鱼尾鳍的影响。

结果证明,这种核糖核酸能诱导金鱼尾鳍的双尾变成单尾等。

从而开拓了在发育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中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领域。

3轶事典故

少年立志

少年童第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

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

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

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

“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

”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

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

“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

”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

”“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

”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

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

“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

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

”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

他太辛苦,太勤奋了!

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

”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

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

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

“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

“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

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初露头角

童第周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里,他的心就注定要随着中国的苦难跳动,他的步履也注定要在民族复兴的坎坷中奔波。

1930年,28岁的童第周从复旦大学毕业,得到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哥哥和新婚妻子叶毓芬的资助下,毅然登上了开往比利时的列车。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学,童第周的留学生活十分清苦,瘦小的他沉默地在生物学的天地里拼搏进击着。

那段时间,他的导师达克教授正在做青蛙卵子试验,需要把卵子外面的一层薄膜剥掉。

在显微镜下,达克教授和助手们怎么也去不掉那层膜。

童第周说:

我试试吧。

童第周到显微镜下拿针把卵膜刺一下,卵瘪下去了,一下就剥开了。

达克教授对这个学生所表现出的生物学天份感到欣喜万分。

1931年夏天,他带着这位心爱的学生来到著名的科研中心法国海滨实验室,这次,要为直径不到十分之一毫米的海鞘卵子做外膜剥离,童第周再次顺利完成,让云集此地的国际同行十分钦佩。

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5月出生在宁波鄞县塘溪镇童村。

这是一片山清水秀,人才辈出的土地。

童村独具景致引无数文人墨客和艺术家纷至沓来,赋文泼墨,反映童村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童村系列《童第周故里》[5]最为有名。

童第周的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家还称得上“书香门第”。

童第周小时候好奇性强,脑子里好像装满了“为什么”似的。

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阶沿上玩“跳房子”的游戏,突然发现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手指头大的小坑。

咦,这是谁凿的呢?

凿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

他把父亲从屋里拉出来接连问了几个为什么?

父亲一看笑着说:

“小傻瓜,这些坑不是人凿的,是檐头水滴出来的!

”童第周不相信,把小脑袋一歪:

“爸爸骗人!

檐头水滴在头上一点不疼,它还能在那么硬的石板上敲出坑来?

”他父亲耐心地解释道:

“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来,但是,长年累月不断地滴,不但能滴出坑来,而且还能敲穿洞呢。

古人老话‘滴水穿石’呀!

童第周对这个道理虽似懂非懂,却十分惊奇。

终于等到了一场大雨来直接证实父亲的话,他静静地坐在门槛上,看檐头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么齐心,多么顽强,他心想,年长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

于是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话。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

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

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

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

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

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

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

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

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

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

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

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

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

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

哥哥想:

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

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

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

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

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

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

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利时大学留学。

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毅然回国

1934年,童第周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达克先生告诉他,再等一年,写一篇论文,就可再得一个特别博士。

但童第周想:

“要搞工作,应该回祖国去搞;有成绩,为什么要给别的国家?

”就这样,童第周放弃了“特别博士”学位,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童第周夫妇一同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走上了科学报国、科学兴国的道路。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东大学面临着流亡。

正在香港从事研究的好友曾呈奎给童第周发来邀请信,让他到香港当教授,童第周回信说:

我的工作到处可以就地取材,就不去了。

那时战火不断蔓延,童第周带着妻子儿女在兵荒马乱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命运。

学校停办后,1941年11月童第周受聘于同济大学。

动荡的日子里,他在经典胚胎学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很大突破,引起国际瞩目。

童第周与他的合作者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

他们在两栖类胚胎发育的研究中,发现纤毛运动方向的决定时间在原肠期和神经板初期,证明外胚层纤毛运动的方向决定于中胚层和内胚层,而且这种感应能力在个体发育中是沿着胚胎的前后轴从头到尾逐渐减弱的,表明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

他们还证明这种感应能力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引起的,这种化学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渗透作用,诱导了胚胎纤毛的运动方向。

就连国际学术界也公认童第周是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的世界权威!

1945年8月,童第周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

1946年,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他的夫人叶毓芬在同系任教。

然而已经爆发内战的中国,依然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试验桌。

1947年6月,国立山大学生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掀起“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和签名运动。

童第周第一个在抗议书上签了名,坚决站在学生一边。

就在家门口,童第周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特务对学生的暴行。

童第周被深深激怒了,他组织教授到警备司令部要求放学生,否则罢教。

迫于外界的强大压力,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释放了被捕学生。

有人告诉童第周,他被特务列入了黑名单,童第周只是淡淡一笑。

在浓浓的黑暗中,他热切地盼望着光明早日到来。

1948年,童第周应美国洛氏基金会邀请到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949年,中国即将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绝了耶鲁大学的高薪挽留,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

现在中国看到了希望,我得赶快回国去!

”他克服了种种阻力,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炮声中,再次回到了国立山东大学。

1949年10月1日,在青岛,童第周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