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96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docx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清单] 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太平天国运动

1.从金田起

义到定都

天京

特别强调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不是中外民族矛盾。

列强侵略加速了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的民族矛盾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首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天京变乱:

不能认为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就不可能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2.纲领

3.作用及

教训

特别强调 

(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

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根本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

整体把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个阶级:

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

开始:

金田起义。

发展:

定都天京。

全盛:

北伐和西征。

由盛转衰:

天京变乱。

失败:

天京陷落。

史论共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从经济上否定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这对日后的反清民主革命产生一定影响。

其后期改革方案,蕴含有近代意识,代表了社会发展趋势。

二、辛亥革命

特别强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及三权分立的建国基本原则。

在政体形式上,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使临时大总统处于受其他部门制约的地位。

它的颁布,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为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化理解

《临时约法》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贡献

(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公民享有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制内阁牵制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3.辛亥革命的

 历史功绩

易混易错 

(1)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

封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

简单地说,封建制度是国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体。

因此,中国的封建制度被推翻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完成,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史观角度: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新史观

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1)从革命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来看

①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②思想上:

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经济上: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

(3)从社会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辫易服”、文明称呼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史论共识

资产阶级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民国、颁布约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实现了中国由王朝体制向民族国家体制的重大转变。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

运动

深化理解

“不同”的五四运动

(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

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关键点睛 

(1)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决定因素。

(2)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同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但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前途有所差异。

2.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的“走路”问题

维新变法:

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

五四运动后:

走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

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基准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主题一 应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运动开始的标志。

2.定都天京——初步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北伐、西征的胜利——达到了全盛时期。

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天京陷落——失败标志。

主题二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颁布时间

1853年

1859年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

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群众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特点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试图按照绝对平均主义原则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体现了其具有革命性与空想性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又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具有落后性的一面。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

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

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资政新篇》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太平天国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交通,鼓励保护专利发明等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革命性、进步性的特点。

主题三 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鲜明的时代特色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应,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起义形式:

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

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指导思想: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也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基准考点二 辛亥革命

主题一 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五个第一”

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主题二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制定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自《临时约法》

[信息解读] 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临时约法》

[信息解读] 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

主题三 表解辛亥革命的成败

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失败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社会性质未变

短暂的“春天”

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史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出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史料二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

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在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革命发展受挫埋下了隐患。

主题四 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表现及原因

1.表现

(1)组织形式:

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领导阶级:

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3)革命纲领:

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斗争目标:

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

(1)经济方面: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2)阶级力量方面:

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3)民族危机方面: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思想方面: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时期的宣传画

 

探究思考:

图片是直观生动的历史,恰当地提取图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是高考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说一说自己从上图中得到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信息。

提示 图片一反映了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片二一方面

可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冲破封建主义的大潮傲然独立,另一方面也可表明革命脱离群众,

发展中隐藏危机。

图片三可表明中华民国建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民国”的写

法也寓指主权在民、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

基准考点三 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主题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4.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主题二 五四精神

史料一 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一声之呼救乎。

——《北京学生界宣言》

史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

勃,发抒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出了五四精神的以下内涵:

①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②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③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三 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一新的含义

1.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2.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3.新的阶级性质:

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4.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5.新的代表利益:

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6.新的革命前途: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例1 (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

“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

A.秦日纲B.陈玉成

C.李秀成D.石达开

审题突破

审题干“1862年”是关键信息,属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活动

项A×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

B×陈玉成在1862年已被杀害,无从有回忆事实

C√李秀成为太平天国后期攻打上海近郊的将领

D×石达开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清军杀害

答案 C

命题感悟

历年的高考大纲都没有明确列出“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条目,但每年总有部分省区针对这一考点单独命题,备考2014年高考时,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势,对这一考点仍需全面复习。

例2 (2012·福建高考)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审题突破 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抓住关键信息“辛亥革命成果”,据此可知,所选选项的内容必须是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所产生的事物或现象。

中国同盟会早在1905年就成立了,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命题感悟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否定了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辛亥革命被称为成功革命的主要原因。

而从实际而言则只是建立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共和国,这是评价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依据。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例3 (2012·福建高考,节选)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据材料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概括;第二小问积极意义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分析,原因结合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答案 主张:

教育救国。

意义: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1.(立意:

关注热点——《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60周年) 2012年6月24日,辽宁广播电台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它在20年中使中国人口丧失了1亿1千万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其中“为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

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一是理解什么是近代化,它的含义是什么;二是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措施及其评价能熟练掌握。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阻力从政治上来看,一是落后腐朽的封建王朝和封建制度,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而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一定程度上就为近代化的发展减少了阻力。

易错选B,因为《资政新篇》中涉及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设想,以及其他近代化的主张,误认为该项与题干相符。

2.(立意:

《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 2012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

对此法律文献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

B.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D.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故D项说法错误。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3.(立意:

五四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2012年6月29日党建观察网:

“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运动,可能说它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这主要是论述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

4.(立意:

概念——近代中国抗争探索大事件) “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得到验证是在(  )

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

答案 D

解析 因为中国是落后的国家,所以我们只注意材料后半句的含义就可以了。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的发生与观念是否变化无关,故排除A;辛亥革命爆发前虽然有三民主义,但并未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未做好革命的思想动员,故排除B;新文化运动仅仅局限于思想领域,并未引起革命,故排除C;唯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

5.(立意:

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

(一)不同的史观有:

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

(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

甲说: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说: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说:

“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

”丁说:

“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甲B.②——乙

C.③——丙D.④——丁

答案 D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6.(立意:

不同阶层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谁主沉浮: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先后开展的救国探索过程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请回答:

任选一人,说一说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主要贡献。

答案 洪秀全:

发动并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革命纲领,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及外国侵略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阻碍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康有为:

宣传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领导发起百日维新运动,促进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及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孙中山: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完成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

对点训练

考点一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1.“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

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

”以上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答案 A

解析 “穷人造反以迫使天子、朝廷让位为目标”是材料信息的主旨,备选项中只有太平天国运动与此题意相符,故选A。

2.史学家认为:

“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答案 B

解析 洪仁玕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其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考点二 资产阶级的探索——辛亥革命

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资产阶级为革命主体,均与太平天国运动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在反清这一点上有相似性,故选A。

4.中国是“东亚文化圈”或东亚古典文明的源头,在历史上形成了以朝贡贸易和册封体制为特征的中华帝国。

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天下”观念,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却形成很晚。

下列历史事件中,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