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934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docx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

第3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目标导航] 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勒夏特列原理。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2NO2(g)N2O4(g) ΔH=-56.9kJ·mol-1

红棕色无色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热水中红棕色加深;冰水中红棕色变浅

实验结论

体系受热颜色加深,说明c(NO2)增大,即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冷却颜色变浅,说明c(NO2)减小,即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合作探究】

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是因为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使v(吸)和v(放)都增大,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即v(吸)>v(放),所以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v(吸)和v(放)都减小,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更大,即v(吸)<v(放),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平衡都会发生移动吗?

为什么?

答案 发生移动,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会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移动。

3.以正反应放热的反应为例,画出升温、降温时速率变化图像。

答案 

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反应混合物中的组成含量,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合作探究】

1.对于平衡aA(g)+bB(g)cC(g)+dD(g) ΔH<0

试画出使用催化剂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答案

2.对于化学平衡体系I2(g)+H2(g)2HI(g) ΔH<0,试根据下图判断由曲线m变为曲线n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使用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

三、勒夏特列原理

1.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则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注意事项

(1)研究对象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时的平衡移动方向。

(3)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合作探究】

1.一密闭容器中建立N2+3H22NH3 ΔH<0的平衡体系,此时,N2的浓度为c(N2),体系的温度为T1,压强为p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通入N2,使N2的浓度变为2c(N2),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重新平衡后,N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变为原来的

,使压强变为2p1,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重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变为______________。

(3)保持体积不变,升高体系的温度至2T1,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重新平衡后,体系的温度变为____________。

答案 

(1)正反应 c(N2)<c′(N2)<2c(N2)

(2)正反应 p1<p′<2p1

(3)逆反应 T1<T′<2T1

2.分别画出1题中条件改变时N2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的变化曲线。

答案 

一、速率变化与改变条件的综合分析

【例1】 如图所示是表示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某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

(1)氨的质量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填字母)。

A.t0~t1B.t2~t3C.t3~t4D.t5~t6

(2)t1、t3、t4改变的条件分别是

t1____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____;

t4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化学平衡都是向左移动,所以最初时的NH3的质量分数最高。

(2)t1时,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4时,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答案 

(1)A 

(2)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思维模型】

变式训练1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2B(g)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到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2min内,v(B)=0.1mol·L-1·min-1

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

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答案 D

解析 A项,v(B)=

=0.05mol·L-1·min-1;B项,升温,逆反应速率应比原平衡大;C项,t3时反应速率减小,平衡不移动,可能是减压。

二、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例2】 

(1)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通常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合成氨的产量或产率。

请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①在反应器中注入过量N2 ②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③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④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0,其实验数据如下:

压强(×105Pa)

1.01

5.05

10.1

50.5

101

SO2的转化率/%(450℃)

97.5

98.9

99.2

99.6

99.7

SO2的转化率/%(550℃)

85.6

92.9

94.9

97.7

98.3

则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合成塔中应选择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适宜压强是________。

解析 

(1)根据合成氨的反应特点,从反应的限度来考虑,使用过量的N2和高压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原料转化率、氨的产率;从反应的速率来考虑,采用催化剂和较高温度能保证反应较快地进行,且使催化剂的活性最佳。

(2)从方程式和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越低;压强越大,SO2的转化率越高。

但在1.01×105Pa即常压条件下,SO2已经有较高的转化率,并且考虑到成本、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故采用常压;450℃时反应虽然比550℃时反应慢一些,但其转化率很理想(且催化剂活性最佳),故选择450℃、1.01×105Pa。

答案 

(1)①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提高产率;②使反应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③为了提高N2和H2的转化率,提高产率;④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最佳。

(2)450℃ 1.01×105Pa(常压)

【易错警示】

1.平衡移动原理不仅能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也能用于判断溶解平衡等其他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说,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2.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变式训练2 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

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1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mol·L-1·min-1。

(2)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使用催化剂

E.缩小容器体积

答案 

(1)0.225 

(2)75% (3)CE

解析 

(1)v(H2)=3v(CO2)=3×

=0.225mol·L-1·min-1。

(2)α(H2)=

×100%=75%。

(3)A项,升温,平衡左移,n(CH3OH)/n(CO2)减小;B项充入He(g),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C项,分离出H2O(g),平衡右移,n(CH3OH)/n(CO2)增大;D项,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E项,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右移,n(CH3OH)/n(CO2)增大。

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C.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改变条件平衡均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越高,采取500℃,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D项,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2.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A2的转化率增大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A2的转化率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 C

解析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升高温度,气体的密度增大,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增大,则平衡只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一定为非气体,B错;由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对;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虽然容器的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D错。

4.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增大压强 ②减小NO2的浓度

③增大O2浓度 ④升高温度 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 A

解析 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态系数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②减小N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即正向移动;③增大O2的浓度,平衡向消耗O2的方向即正向移动;④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即逆向移动;⑤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的气体A和1mol的气体B发生反应:

2A(g)+B(g)3C(g)

ΔH>0。

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并测得

C在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为φ1。

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他条件不变),C在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

A.加入1mol氦气B.加入1molC

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

答案 D

解析 氦气与该反应无关,在恒压条件下加入氦气相当于减小压强,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气体C的体积分数不变,A错;增加C的物质的量,恒压条件下或恒容条件下都是等效平衡,C的体积分数不变,B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不变,C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正确。

[基础过关]

一、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答案 B

解析 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释与平衡移动有关的问题。

氯水中存在平衡Cl2(g)+H2O

H++Cl-+HClO、2HClO

2H++2Cl-+O2↑,光照能促使平衡向右移动,使c(H+)逐渐增大,A项正确;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与平衡是否移动无关,B项错;在氨水中存在平衡:

NH3(g)+H2O

NH3·H2O

NH

+OH-,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增大的

c(OH-)使平衡向左移动,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利于NH3的挥发,C项正确。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铁粉

C.氨水应密闭保存于低温处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答案 B

解析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NO2(g)CO2(g)+NO(g),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答案 B

解析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混合物的颜色变浅,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只有B项正确。

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

在①中加入CaO,在②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①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③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答案 A

解析 2NO2(g)

N2O4(g),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

①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左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CaO和水反应放热,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对,C错;③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右移,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证明NH4Cl溶于水要吸收热量,平衡右移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B、D均错。

5.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2X(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不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X的投入量增加

C.加催化剂D.减小容器体积

答案 A

解析 因为N为固体,所以该反应为等体反应,所以加催化剂或减小容器体积均能使a曲线变为b曲线;B项,X的投入量增加,相当于缩小体积,所以能使a曲线变为b曲线;升温,平衡左移,X的转化率降低。

三、采取措施使化学平衡定向移动

6.利用反应:

2NO(g)+2CO(g)2CO2(g)+N2(g) ΔH=-746.8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答案 B

解析 A项,降温,平衡右移,NO的转化率提高,但反应速率降低,A错;B项,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的转化率提高,加入催化剂,可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B对;C项,升温,充入N2,平衡左移,NO的转化率降低,C错;D项,移走CO2和N2,平衡右移,但反应速率降低,D错。

7.已知反应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可提高COCl2的转化率;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由于与反应有关的物质的浓度未改变,所以对反应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COCl2的转化率不变;③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COCl2的转化率变小;④减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OCl2的转化率变大;⑤使用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⑥相当于减压,同④。

综上所述,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有①④⑥,故B正确。

8.对于平衡CO2(g)CO2(aq) Δ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答案 D

解析 该平衡体积缩小,放出热量,所以降温增压,能促使平衡向右移动。

四、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影响

9.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下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答案 B

解析 B项,加热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放热反应也可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不正确。

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答案 B

解析 A项,图Ⅰ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B项,由于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加入的应是催化剂;C项,由于平衡发生了移动,所以加入的不是催化剂;D项,改变的应是温度,且乙的温度高。

[能力提升]

11.现有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______(填“>”、“=”或“<”)p。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放热 > 

(2)增大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解析 对反应:

mA(g)+nB(g)pC(g)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A的质量分数增大;加入B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

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12.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

B、D起始时均为0mol,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温度/℃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反应在10min至20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

min-1。

(2)实验2,c2=________,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且c3________(填“<”“>”或“=”)1.0。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13 

(2)1.0 使用催化剂 (3)> >

(4)吸热 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 

(1)实验1,反应在10min至2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0.80-0.67)mol·L-1÷10min=0.013mol·L-1·min-1。

(2)实验2,由于反应的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相等,所以开始时A的初始浓度也相等,即c2=1.0,反应在20min时就已经达到平衡,而实验1在20min时还未达到平衡,所以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3)由于实验3的温度与实验1相同,而平衡时实验3中A的浓度高,而且在10min时A的浓度也较高,说明在反应开始时c3>1.0,则v3>v1。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由于实验4的温度高于实验1,且开始时A的浓度相同,达到平衡时实验1中A的浓度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由于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拓展探究]

13.在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

Fe(s)+CO2(g)FeO(s)+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