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884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docx

最新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

安徽省合肥市

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lC:

12O:

16Mg:

24P:

31S:

32Cl:

35.5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

1.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伴随着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TP转变成ADP,从而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B.分泌蛋白的运输离不开内质网膜转变成高尔基体膜

C.神经细胞分化形成许多扩大膜面积的突起,主要功能是促进代谢

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核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下表中某种物质或结构与其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3.禽流感病毒H7N9是一种RNA病毒,今年春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

据报道,人群中被感染者多数从事家禽贩卖和宰杀。

下列关于H7N9的说法合理的是

A.H7N9的繁衍场所主要是被感染者的内环境

B.60℃即可杀灭H7N9是高温破坏其RNA结构

C.在人体内H7N9是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的

D.人体内被H7N9侵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

者,系谱图如下。

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0-4。

以下分析

错误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若II-5与II-6结婚,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18

D.若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5.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排尿反射丧失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体温调节失灵

6.某草原6年前引入食草动物(甲),跟踪调查甲与草原上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引进不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B.在调查期间甲的种群增长曲线不符合“S”型

C.引入食革动物甲使该草原鼠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D.该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土壤构成草原生态系统

7.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火柴及火柴盒摩擦面,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三硫化四磷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该物质分子中含有

键和

C.该物质的熔、沸点比食盐高

D.该物质22g含硫原子的数目约为1.818×1183

8.常温下,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FeCl3饱和溶液:

K+、I一、Cl-、H+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

Na+、NO3-、Br一、NH3.H2O

C.pH=l的溶液:

Cr2O72-、K+、NO3-、C2H5OH

D.能溶解Al2O3的溶液:

Na+、Mg2+、HCO3-、Cl-

 

9.利用下列图表中的实验装置和试剂,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是

10.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氯化铵晶体和碘晶体加热都产生气体

B.明矾和液氯都可用于处理生活用水

C.漂白粉和过氧化钠都可用于漂白有色织物

D.常温下,铁和铜分别放在浓硫酸中都无明显现象

11.-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反应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即达到新平衡状态

B.若增大B的浓度,△H减小

C若使用适当催化剂,A的转化率增大

D.若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则m+n>p+q

12.某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则溶液中的H+移向Fe极

B.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转移0.2mole一时析出0.lmolO2

C.若X为铜棒,开关K置于M或N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D.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或N处,锌电极上反应均为Zn-2e一=Zn2+

13.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如图所示,斜面体A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在其斜面上静止。

现给A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使A和B-起向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则在B与A发生相对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

A.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增大

B.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减小

C.B对A的压力逐渐增大,B对A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B对A的压力逐渐减小,B对A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15.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0.18s,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总电阻为2

,匝数为100匝。

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

时线圈中感应电流为1A。

那么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A

B.线圈转动一周产生的焦耳热为0.16J

C.

时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为o.18Wb/s

D.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4sinl00

16.2018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同,“嫦娥三号”卫星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直接飞往月球,然后再进行近月制动和实施变轨控制,进入近月椭圆轨道。

现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

已知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之间的距离约为r=3.8×l18km,月球半径R=l.7×l18km,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

在探测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

A.探测器到达月球表面时动能最小

B.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3.8×l18km时动能最小

C.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3.42×l18km时动能最小

D.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1.9×l18km时动能最小

17.如图所示,A板射出的电子经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电容器两极板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打在荧光屏P上某位置(不计电子的重力及阻力)。

现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移,则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仅将滑动触头向左移动

B.仅将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C.仅增加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间距

D.固定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长度

,仅增加其正对面积

18.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右、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它静止时位于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如图所示。

现对在A点的该小球施加一沿与细线垂直方向的瞬时冲量,小球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下列对小球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细线不会缠绕在O点上)

A.小球运动到C点时动能最小

B.小球运动到C点时绳子拉力最小

C.小球运动到Q点时动能最大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机械能最大

 

19.如图,虚线MN上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带电粒子从边界MN上的A点以速度vo垂直磁场方向射人磁场,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MN上的B点射出。

若在粒子经过的区域PQ上方再叠加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让该粒子仍以速度vo从A处沿原方向射人磁场,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MN上的B'点射出(图中未标出),不计粒子的重力。

下列关于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在B点的右侧

B.从

点射出的速度大于从B点射出的速度

C.从

点射出的速度方向平行于从B点射出的速度方向

D.从A到B'的时间等于从A到B的时间

20.如图,一小球从光滑曲面由静止释放,离开轨道末端后做平抛运动,最后撞到离轨道末端水平距离为d的竖直墙壁上,要使小球撞到墙壁时的速度最

小,小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h为

A.dB.

C.

D.2d

第Ⅱ卷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I.(6分)图(a)为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②用天平测量小车B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A的质量仇;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小车B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s小于重物离地高度h);

③调整轻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④让小车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求出小车速度v;

⑤改变小车B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重复步骤④。

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用d和△t表示,v=,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cm;

(2)对于重物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下列关于探究结论的说法最恰当的应为

A.重物重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增加的动能

B.重物重力做的功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C.重物重力做的功和小车重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D.重物重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II.(6分)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

(1)测量某电阻时,用“×10”欧姆挡,发现指针偏转角过小,他应该换用欧姆挡(填“×1”或“×100”),换挡后,在测量前要先。

实验结束后,拔下红黑表笔,把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扳到OFF挡;

(2)如图所示,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图中

多用电表测得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填甲、乙

或甲和乙),实验结束后断开开关,拔下红黑表笔,把

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扳到OFF挡。

III.(6分)某同学探究一个额定电压2.2V、额定功率1.1W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关系。

器材为:

电源(电动势3V)、电键、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请将图a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V~2.2V。

(2)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b所示小灯泡的U-I图象。

电压从0.4V增至1.2V的过程中小灯泡阻值增加了

(3)若把该灯泡与一阻值为Ro=5

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动势3V,内阻1

的电源两端,如图所示,则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是W。

22.(14分)质量为4kg的雪橇在倾角

=37°的足够长斜坡上向下滑动,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K未知,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曲线AD所示,且AB是曲线最左端A点的切线,B点的坐标为(4,15),平行于ot轴的CD线是曲线的渐近线。

已知sin37°=0.6,g=l0m/s2。

试问:

(1)物体在开始计时的一段时间里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最终

做什么运动?

(2)当vo=5m/s和v1=10m/s时,物体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