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785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docx

第三十一届国际化学奥林匹亚竞赛

第三十一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

第三十一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

理論測驗題目卷

曼谷 星期四  七月八日 1999

作答指導︰

‧將你的姓名及貼在你的工作台上的個人隊碼,寫在每張問題答案卷第一面的上面角落。

‧你有五小時的時間作答。

當監考官喊STOP時,馬上停止,並交回答案卷。

若超過3分鐘,則以零分計算。

‧答案須寫在指定的位置上,否則不予計分。

絕對禁止在答案紙背面書寫。

若你須額外的紙張書寫或更換答案卷,可向監考員索取。

‧當你考完時,必須將所有的紙放入信封中,並封上信封。

只有在信封裏的紙才被計分。

‧還沒告知可離開試場時,不可離開試場。

當你離開試場時,你將收到一張已收到信封的收據。

‧只能使用大會提供的筆和計算機。

‧本測驗題目有12頁,答案卷16頁。

‧若對試題有疑義‧可向監試人員要求核對英文版的試題。

問題1                                                                          

化合物Q(分子量為122.0 gmol-1)由碳、氫與氧等元素所組成。

A部分

於25.00℃下CO2(g)與H2O(l)之標準生成焓(Thestandardenthalpyof formation)分別為-393.51和-285.83kJmol-1。

氣體常數R為8.314JK-1mol-1。

(分子量:

H=1.0,C=12.0,O=16.0)

       0.6000克之固態化合物Q與過量的氧在卡計(bombcalorimeter)中燃燒,卡計中最初含25.000℃的水710.0克,完全反應後,溫度變為27.250℃,並產生1.5144克之CO2(g)及0.2656克之H2O(l)。

1-1.          由計算決定化合物Q之分子式,並寫下其燃燒之平衡方程式,同時表示出各物質之正確狀態。

若水之比熱4.184J.g-1K-1及此反應之內能變化(Uo)為-3079kJmol-1。

1-2.          計算卡計之熱容量(theheatcapacityofthecalorimeter)(不包含水)。

1-3.          計算化合物Q之標準形成焓(thestandardenthalpyofformation)(∆Hfο)。

B部分

下列數據為6℃化合物Q於苯(benzene)及水層之分布,CB及Cw為化合物Q分別於苯及水層之平衡濃度(equilibriumconcentrations),假設Q在本中為唯一存在的物種,且與濃度和溫度無關。

       

濃度,(molL-1)

CB

CW

0.0118

0.0478

0.0981

      0.156

0.00281

0.00566

0.00812

0.0102

1-4.由計算結果推算化合物Q於苯中主要為單體(monomer)呢?

還是二聚體(dimer)呢?

(假定Q於水中是單體)

       一理想溶液之凝固點下降(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可以下式表示:

其中Tf為溶液之凝固點(freezingpoint),Tf0the為溶劑之凝固點,∆Hfthe為溶劑之熔化熱(heatoffusion),XS為溶質之莫耳分率。

苯之分子量為78.0gmol-1。

1大氣壓純苯於5.40℃凝固,苯之熔化熱為9.89kJmol-1.。

1-5.     計算含0.244克之Q化合物於5.85g克之苯中形成溶液時,其凝固點(Tf)在一大氣壓下為何?

問題2                                                                                                           

A部分

二質子酸H2A的解離反應如下:

H2A 

 HA- +  H+ ;  K1 =  4.50 x 10-7

               HA-   

 A2-   +  H+;K2  = 4.70 x 10-11             

20.00mL之Na2A與NaHA之混合水溶液,以0.300M之鹽酸滴定之。

於滴定過程中使用玻璃電極之pH計(pHmeter)追蹤,滴定取線之二組數據記錄如下:

所加入鹽酸之體積(mL)                 pH 

       1.00                                    10.33

       10.00                                       8.34

2-1.          加入1.00mL之HCl後,混合水溶液中那一種離子最先反應?

那一種離子成為產物?

2-2.          (2-1)中的產物之產量是多少mmol?

2-3.          寫出(2-1)中的產物與溶劑反應的主要平衡方程式?

              2-4.     Na2A與NaHA原有存在之量為多少mmol?

           2-5.          計算反應至第二當量(secondequivalencepoint)HCl的總體積為多少?

 

B部分

I、II與III之溶液中含一pH指示劑HIn(KIn=4.19x10-4)與其他列於下表之試劑。

上述溶液於400nm之吸收度(absorbance)液列於下表。

其中CH3COOH之Ka為1.75x10-5。

表:

                           溶液I            溶液II           溶液III

HIn指示劑之總濃度(M)      1.00x10-5M     1.00x10-5M          1.00x10-5

其他試劑                       1.00MHCl      0.100MNaOH    1.00MCH3COOH

於400nm之吸收度          0.000             0.300                   ?

2-6.          計算溶液III於400nm之吸收度。

2-7.          將溶液II與溶液III以1:

1之體積比混合後,除了H2O、H+及OH-外,寫出於混合溶液中全部可能存在之化學物種。

2-8.          (2-7)中的混合溶液於400nm之吸收度(absorbance)為何?

2-9.     (2-7)中的混合溶液於400nm之穿透度(transmittance)為何?

問題3                                                                                                           

一種自然的衰變鏈起始於

,而結束於穩定的

3-1.          此系列中有多少貝他衰變(β-decays)?

將其計算過程寫出。

3-2.          完成此衰變鏈有多少能量被釋放出來(以MeV為單位)?

3-3.          以瓦(watts)為單位計算1.00kg的232Th(半生期t1/2=1.40x1010年)之能量生成速率。

(1W=Js-1)

3-4.          228Th為釷系列之一員,當1.00g之228Th(半生期t1/2=1.91年)存於容器中20.0年,於0︒C及1大氣壓下將產生多少cm3的氦(helium)?

中間物核種之半生期比起228Th的半生期短得多

3-5.     於分離後得釷系列之一員,並發現此核種含1.50x1010個原子,以每分鐘3440個原子的速率衰變(disintegrationsperminute),以年為單位計算其半生期。

計算所須之原子量如下所列:

 

 = 4.00260u, 

 =207.97664u,

 = 232.03805u;

1u =931.5 MeV 

1MeV=1.602x10-13J  

NA = 6.022x1023mol-1

        理想氣體於0︒C及1大氣壓下之莫耳體積為22.4L.mol-1。

問題4                                                                                                                   

配位基L可與許多過渡金屬形成錯合物,配位基L的形成是以雙啶(bipyridine)、冰醋酸與雙氧水混合於70-80℃加熱3小時反應而得,最後產物L為細針狀,其分子量為188。

啶進行類似之反應如下:

L與金屬Fe和金屬Cr所形成之錯合物的分子式分別為FeLm(ClO4)n·3H2O(A)與CrLxCly(ClO4)z·H2O(B)。

其元素分析與物理性質列於下表4a與4b,而顏色與波長之關係列於表4c。

表4a 元素分析(Elementalanalyses)

錯合物

元素分析(重量百分率,wt.%)

A

Fe5.740, C37.030, H3.090, Cl10.940,  N8.640

B

Cr8.440, C38.930, H2.920, Cl17.250,  N9.080

使用下列資料:

原子序:

    Cr=24,Fe=26

  原子量:

    H=1,C=12,N=14,O=16,Cl=35.45,Cr=52,Fe=55.8

表4b 物理性質(Physicalproperty)

.

錯合物

磁矩(Magneticmoment),

 μ (B.M.)

顏色

A

6.13

  黃色

B

未測量

紫色

表4c:

 波長與顏色之關係

吸收之光波長(nm)及顏色

互補色

400(紫)

黃綠

450(藍)

490(藍綠)

500(綠)

570(黃綠)

580(黃)

600(橘)

藍綠

650(紅)

       

4-1.     寫出L之分子式。

4-2.          假如L為雙牙團(bidentate)螯合支配位基,畫出雙啶之結構,且L之結構亦須畫出。

 

4-3.     配位基L具有電荷嗎?

若有其淨電荷為何?

 

4-4.          當一分子的L與金屬(M)結合後,畫出所形成錯合物之結構,其中配位的原子必須清楚地表示出來。

4-5.從表4a所列之數據,決定A的實驗式(empiricalformula)。

 錯合物FeLm(ClO4)n·3H2O中m及n之值為何?

  

以IUPAC表示法(IUPACnotation)寫出A之完整分子式。

當A溶解於水中時陽離子與陰離子之數目比為何?

4-6.  Fe於錯合物中之氧化數為何?

錯合物中Fe離子有多少個d電子?

寫出此錯合物中可能存在高自旋(highspin)及低自旋(lowspin)之電子組態(configurations)。

那一種組態是正確的?

(高自旋還是低自旋)提出最佳的證據來支持你的答案。

4-7.          從表4c預測A之最大吸收波長λmax(以nm為單位)。

4-8.     仔細分析B,顯示存在Cr3+離子,計算紙考慮自旋時(‘spin-only’),此錯合物B之磁矩為何?

4-9.          化合物B為陰陽離子數1:

1形式之電解質,決定B之實驗式及CrLxCly(ClO4)z·H2O中x、y、z之值。

問題5                                                                                                            

由Rosaceae植物種子中單離到的醣化合物A(C20H27NO11)與本氏液(Benedicts’solution)或斐林試劑(Fehlingsolution)作用呈陰性反應。

利用酵素水解A可得(–)–B(C8H7NO)及C(C12H22O11),但是以酸完全水解A則得到有機產物(+)–D(C6H12O6)及(–)–E(C8H8O3)。

C含一個β–變旋醣連結鍵(β-glycosidiclinkage),與本氏液或斐林試劑作用呈陽性反應。

將C與甲基碘及氧化銀作用做甲基化反應可得分子式為C20H38O11的化合物。

將此化合物以酸水解,可得2,3,4–O-三甲基-D-葡萄哌喃醣(2,3,4–tri-O-methyl-D-glucopyranose)及2,3,4,6–O-四甲基葡萄哌喃醣(2,3,4,6–tetra-O-methyl-D-glucopyranose)。

外消旋B[(±)–B]可由苯甲醛與NaHSO3及NaCN作用得到。

將(±)–B以酸水解可得(±)–E(C8H8O3)。

5-1.寫出化合物A-D的化學結構,並以Haworth透析圖(Haworthprojection)標示其立體化學(B除外)。

醣化合物A具毒性,此毒性相信是在水解時釋放的一劇毒化合物F所導致。

在植物中解毒化合物F的方式如下列方程式所示(立體化學未顯示)。

在人體中解毒少量的化合物F,相信是化合物F直接與胱氨酸(cystine)反應後產生L-半胱氨酸(L-cysteine)及化合物I(C4H6N2O2S),化合物I再由尿液排出。

(立體化學未予標示)

化合物I的紅外線光譜中在2150~2250cm-1無吸收,但是在1640cm-1及羧酸應有的吸收則出現於光譜中。

5-2. 寫出化合物F及G的分子式。

寫出化合物H及I的化學結構,同時標示化合物H的立體化學。

(表5.1的資料可協助結構鑑定)

 (–)–1–氘–1–苯基乙烷[(–)–1–Phenylethane–1–d,C6H5CHDCH3]可以被合成具光學活性的形式,它的比旋[α]D可高達-0.6。

 

(–)–1–氘–1–苯基乙烷的絕對組態(absoluteconfiguration)與(–)–E的關係可由下列反應流程得知。

化合物(–)–M也可由化物N合成,反應式如下:

5-3    導出(–)–E的絕對組態。

寫出反應流程中每個中間產物(J~O)的化學結構及其組態,按答案紙中的要求以R或S指出該化合物的絕對組態。

5-4    在答案紙中圈選將化合物O轉化成(–)–1–氘–1–苯基乙烷的反應機構。

 

表5.1特定之紅外線吸收(CharacteristicInfraredAbsorption)

伸縮振動          區間

StretchingVibrationRegion(cm-1)

伸縮振動             區間

StretchingVibration     Region(cm-1)

C-H(alkane)               2850-2960

C-H(alkene)                 3020-3100

C=C                             1650-1670

C-H(alkyne)                 3300

C≡C                             2100-2260

C-H(aromatics)            3030

C=C(aromatics)           1500-1600

C-H(aldehyde)             2700-2775,2820-2900

C=O                             1670-1780

O-H(freealcohol)                     3400-3600

O-H(H-bondedalcohol)           3300-3500

O-H(acid)                                2500-3100

C-O                                          1030-1150

NH,NH2                                   3310-3550

C-N                                          1030,1230

C=N                                         1600-1700

C≡N                                         2210-2260

問題6                                                                                                            

     

胜(peptide)A分子量為1007。

用酸將其水解可得等莫耳數之天門冬酸(Asp)、胱氨酸(Cystine)、麩氨酸(Glu)、甘氨酸(Gly)、異白氨酸(Ile)、白氨酸(Leu)、脯氨酸(Pro)、及酪氨酸(Tyr)(見Table1)。

將胜A以過氧甲酸(HCO2OH)氧化僅得到B,B中含二個半胱氨磺酸。

[半胱氨磺酸(cysteicacid)簡寫成Cya,它是半胱氨酸(cysteine)的硫醇基被氧化成磺酸基的衍生物。

]

6-1 氧化一個二硫鍵(disulfidebond)可得到幾個磺酸基(sulfonicacidgroups)?

將B部分水解可得一些二(di-peptide)及三(tri-peptide)B1-B6。

這些水解產物的序列(sequence)可由下列方式確定。

N-末端氨基酸(N-terminalaminoacid)的確認可由胜與2,4-二硝基氟代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簡稱DNFB)反應產生DNP-胜(DNP-peptide)。

DNP-胜以酸完全水解後,可得到一DNP-氨基酸(DNP-aminoacid)。

它的結構可經與一些DNP-氨基酸標準品(standardDNP-aminoacids)比對後確認。

6-2 B1與DNFB反應後再經水解可得到產物DNP-Asp。

由此可知B1的N-末端為天門冬酸(asparticacid)。

寫出DNP-Asp在等電點(isoelectricpoint)時完整的化學結構(不需標示立體化學)。

接下來,C-末端氨基酸(C-terminalaminoacid)的確認可由胜與聯氨(hydrazine)在100℃反應。

除了C-末端氨基酸,此反應可將所有的胜鍵(peptidebond)切斷並將氨基酸轉化成氨基醯(hydrazide),僅有C-末端氨基酸保留其羧基。

以此方式,N-及C-末端氨基酸可以被確認,而B1-B6完整的序列(sequence)如下。

               B1   Asp-Cya                B4   Ile-Glu     

               B2   Cya-Tyr                 B5   Cya-Pro-Leu           

               B3   Leu-Gly                   B6   Tyr-Ile-Glu

將B以一由Bacillussubtilis得到的酵素進行水解可得B7-B9。

它們的成份如下:

               B7   Gly-NH2(Glycinamide)

               B8   Cya,Glu,Ile,Tyr

               B9   Asp,Cya,Leu,Pro

6-3      假如DNP-Cya是由B8與DNFB反應後,再經酸進行完全水解得到的,寫出B8的序列(sequence)。

6-4    若B9N-末端確認為Asp且C-末端確認為Leu,寫出B9的序列。

6-5      利用表一的縮寫(abbreviation)寫出A的完整結構,同時標示二硫鍵(disulfidebond)的位置。

然而,由上述A的序列算出的分子量比實驗值多2。

仔細觀察以酸完全水解A的產物中,除了前述所偵測到的氨基酸外,另有三莫耳的氨(ammonia)產生。

6-6    寫出修正後A之結構,同時圈出結構中釋放出氨的部位。

6-7      利用表2的資料,計算A的等電點(isoelectricpoint)。

表1:

常見氨基酸在等電點之化學式及縮寫

氨基酸

名稱

化學式

            Formula

縮寫

Three-lettersymbol

Alanine

CH3CH(NH3+)CO2-

Ala

Arginine

H2NC(=NH)NH(CH2)3CH(NH3+)CO2-

Arg

Asparagine

H2NCOCH2CH(NH3+)CO2-

Asn

AsparticAcid

HO2CCH2CH(NH3+)CO2-

Asp

Cysteine

HSCH2CH(NH3+)CO2-

Cys

Cystine

[SCH2CH(NH3+)CO2-]2

-

GlutamicAcid

HO2CCH2CH2CH(NH3+)CO2-

Glu

Glutamine

H2NCOCH2CH2CH(NH3+)CO2-

Gln

Glycine

+H3NCH2CO2-

Gly

Histidine

His

Isoleucine

CH3CH2CH(CH3)CH(NH3+)CO2-

Ile

Leucine

(CH3)2CHCH2CH(NH3+)CO2-

Leu

Lysine

H2N(CH2)4CH(NH3+)CO2-

Lys

Methionine

CH3SCH2CH2CH(NH3+)CO2-

Met

Phenylalanine

PhCH2CH(NH3+)CO2-

Phe

Proline

Pro

Serine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