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763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

2019-2020年初中化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

应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a-40

1、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当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B.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D.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所有元素的原子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气体升温时体积膨胀,其原因是加热过程中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都增大了

4.柠檬酸(C6H8O7)具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葡萄酒、糖果等食品的制造.关于柠檬酸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B.由20个原子构成

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7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过滤B.溶解C.取固体药品D.蒸发

6.纳米二氧化钛(TiO2)可净化室内空气,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

A.+4B.+2C.﹣2D.﹣4

7.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

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

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8.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

①Cu、Zn、FeSO4溶液;②Cu、Fe、ZnSO4溶液;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9.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X+Y=2Z+W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m=2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

6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

11.(6分)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非常重要.试回答:

(1)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

_________保持水平.

(2)用漏斗过滤时,应注意漏斗内的液面始终要_________.

(3)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都要先_________.

12.(7分)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

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

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_________.

13.(8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灾区饮用水与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1)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2)初步净化后的水,可以通过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X=NaC1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Na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救援工作人员带去的包装食品中,有一些是用铁粉做双吸剂,铁粉既可以防腐又可以保持食品干燥,是因为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4.(7分)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_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_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

15.(16分)“轻钙”是一种颗粒极细

、纯度很高的碳酸钙粉末,有广泛的用途,如用来制作钙片、钙盐等.我市某轻钙厂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通过如下流程制“轻钙”: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食盐中添加碳酸钙有助于防止人体缺钙引起的_________(填“骨骼疏松症”或“贫血病”).

(2)石灰石经高温转化为A和B,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沉淀池中得到的块状残渣可能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技术人员用盐酸进行检验,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残渣中含有石灰石.

(4)工厂技术人员提出,利用碳酸钠代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在生成碳酸钙的同时还可得到氢氧化钠(一种重要的碱),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请通过计算求:

利用这种方法生产50t碳酸钙时,能得到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16.(8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

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1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_________(写一个),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2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

_________.

17.(7分)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

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做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装置.

(3)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用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

18.(11分)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

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

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

液变红.

猜想3:

KOH溶液中的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反应②

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2)

猜想2不成立

(1)

,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3)

补充上面表格所缺的地方:

(1):

(2):

(3):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_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保存.

莆田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答案供评卷时使用,考生若写出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的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第二大题,除了特别说明外,每个空格2分。

2、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B2.B3.C4.D5.C6.A7.A8.A9.D10.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

11.(6分)

(1)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

(2)低于滤纸边缘

(3)验纯

12.(7分)

(1)CH4+2O2

CO2+2H2O

(2)MgH2+2H2O═Mg(OH)2+2H2↑ 

(3)物理;(1分)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13.(8分)

(1)吸附

(2)煮沸

(3)Cl2(1分);+1(1分)

(5)水(1分);氧气(1分) 

14.(7分)

(l)t1(1分) 

(2)25(1分);20%(1分);125

(3)B

15.(16分)40;骨骼疏松症

(2)分解反应

(3)有气泡产生

(4)Na2CO3+Ca(OH)2=CaCO3↓+2NaOH(2分)

解:

设得到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1分)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080(1分)

50tx(1分)

=

(1分)

x=40t(1分)

答:

能得到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t.(1分)

16.(8分)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1分)

②2H2+O2

2H2O

(2)Cu;(1分)Cu(NO3)2;(1分)Cu(OH)2(1分)

17.(7分)

(4)酒精灯(1分);集气瓶(1分) 

(5)B;(1分)2H2O2

2H2O+O2↑;D(1分)

(6)b(1分)

18.(11分)

(2)2.3:

OH﹣

(3)1:

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1分)

2: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1分)

3:

猜想3成立(1分)

(4)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5)①溶液变为红色

②密封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练习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

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完全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西周时期,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

诸侯的出现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

C.郡县制D.分封制

3.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的

“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

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它们都与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一次关键战役有关,这次

战役是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4.与图1相关的朝代是

A.秦朝B.隋朝C.元朝D.明朝

5.

下列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所作的历史结论或评价,其中不

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

日。

从2014年开始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这天跟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7.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中共

代表到重庆谈判

图2是中共谈判代表与国

民党代表、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联合蒋介石抗日

B.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民主党派的支持

8.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

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青藏铁路D.京汉铁路

9.中国近代史上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等社会习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D.戊戌变法

10.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民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反映了我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12.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13.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A.成功举办APEC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人世贸组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4.南京青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会。

青奥会上的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下列哪一事件?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

C.拜占庭帝国灭亡D.马可¡¤波罗东游

15.图3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

1520年)的名画

《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

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

丽、温柔和慈爱。

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A.人文主义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专制主义

16.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三角贸易路线的是

ABCD

17.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A.殖民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B.封建专制统治十分腐朽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18.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马克思这一说法依

据的是林肯政府

A.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

B.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D.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创造了前提条件的是

A.发电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电话机

2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

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萨拉热窝事件

21.下列文化成就,关联不正确的是

A.伏尔泰——《复活》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物种起源》D.爱因斯坦——相对论

22.《凯歌悲壮》一书认为:

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这里的“退却”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

23.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A.都是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的

B.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C.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24.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法国是死对头。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人和法国人的观

点发生了变化,由“我是德国人”,“我是法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

这一观点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是

A.欧洲联合趋势形成B.联合国的建立

C.国际联盟的建立D.苏联解体

25.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维也纳B.好莱坞C.柏林D.戛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宽容

①汉朝时,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通往西亚和欧洲,这就是著名的A。

它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它的开通,也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②唐朝贞观年间,高僧B西行,从古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还根据沿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封闭保守

③1453年,重继承而轻创新,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它文明优点和长处的C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④清王朝实行的D政策,使中国逐步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1)按表格中的字母顺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8分)

 

(2)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分)

 

27.(12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

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

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

——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

材料二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证明只靠经济上变革的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

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深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

材料三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

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

材料四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

——摘自人教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

侵略战争指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

“声音”指哪一历史事件?

试举出两个代表人物。

(3分)

(3)材料三中“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

根据材料四归纳这

场战争中国取胜的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8.(14分)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

材料二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材料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去”,并且说: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材料四1954年9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材料五

1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项目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2002年

200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1

18547.9

74462.6

102398

3353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5160.3

7703

1717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毛泽东改向农村进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央机关能够迁往北平跟哪一战役的胜利有关?

根据材料一

和材料二,说明中国革命能够完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3分)

(3)材料四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请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4分)

 

(4)从材料五可看出,1978年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分)

29.(14分)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

大国崛起的历程为世界关注,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