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736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之战》 与分析.docx

《赤壁之战》与分析

《赤壁之战》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执教:

蒋亚明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

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 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

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

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

(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 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

那么与此相反的呢?

——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 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 在演示的同时思考:

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

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

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

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

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 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具体落实在: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13、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识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 采用变序法学习课文1、2、3、9、10自然段。

3、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的方法。

4、 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并巩固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9、10两个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掌握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话

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

(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

(问……)因为荠菜它是一种春天开花的野菜,因此,春天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它的味道。

今天,老师把荠菜的表哥带来了——这叫蒿菜,它的味道和荠菜差不了多少。

请一位同学上来品尝一下,如何……

这是一种略带苦味的菜!

既然是这样一种菜,应该是不太受大众喜欢的。

但有人却对荠菜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三课《我盼春天的荠菜》,来了解一下其中真正的原因。

2、 揭示课题

(1) 多媒体打出课题。

(13、我盼春天的荠菜)

(2) 我们看题目,我盼春天的荠菜。

先看这个盼是什么意思。

(盼望、渴

望)。

那题目的意思就是我盼望春天的荠菜。

那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看屏幕)——我为什么要盼望春天的荠菜?

第二个问题,我对荠菜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特殊)读一读。

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上课,与你们老师平时给你们上课有什么不同?

那你们的心情怎样?

这就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既然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那课文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3)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幅图。

(多媒体打出图),想想看,课文那一节是描写这幅图的。

(第九自然段)

3、 指导阅读9、10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用————划出。

(2)提问,指名回答。

(3)归纳:

         {1、别提有多好吃了。

最喜欢荠菜{2、心情坦然。

是一种享受。

(4)玉米面糊糊里,放上荠菜,味道真那么好吃吗?

(为了填饱肚子)

(5)坦然是怎样一种心情?

请一位同学念一念这句话。

(教学坦然一词)

从文章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心情的坦然?

(一是从人物的动作、心情:

向田野奔去,不必担心,可以不时的看一看;二是从景物的描写中,侧面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

荠菜用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吱吱喳喳的小鸟,绽开的杏花、白色的云朵。

(6)此时此刻,我们应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呢?

(7)因此,作者要发出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受:

荠菜,我亲爱的荠菜!

4、 过渡:

荠菜它只是一种野草,味道并不好吃,但作者却说别提有多好吃。

这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我饿!

5、教学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饿啊!

(2)指名读这一句话。

(无奈的心情)

(3)正因为我饿,所以造成了什么后果?

下面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我小时侯很谗)

(4)从财主的胖儿子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从他的胖看出什么,他吃什么?

我又吃什么?

(5)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很饿?

(青………………)

(6)这些青的东西我都吃的津津有味,这说明我的确是——饥不择食。

(7)带着同情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节。

(8)那么下面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呢?

投影出示:

1、因为我小时侯饿,所以我谗。

          2、我小时侯谗,是因为我饿。

(9)这就是归纳段落大意的一种方法:

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它的一般步骤:

1、 先写出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

2、 再看看它们的意思是不是主要的,我们舍去次要的,抓住主要的。

3、 最后进行归并。

4、  用这种方法来归纳段落大意是比较有效的。

在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运用。

6、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我们先将1、2、3、9、10这五个自然段的词语进行集中学习。

7、教学词语

  蔷薇枝 映山红 青枣 青豌豆 财主 丫头 马齿苋 野葱  盐花 吱吱喳喳 

  绽开

1、 齐读一边

2、 男女同学竞读

3、 说话练习:

分析词语,用3词造句、用上4词造句

8、.总结本节课

板书设计:

盼 特殊的感情 最喜欢荠菜

饿 谗 饥不择食

饱 胖 恶语嘲讽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16课2 课时

1、小站 

1、学习小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心。

2、学会9个生字,理解“疾驰”“逼人而来”“一尘不 染”“征途”“春意”等词语的意思。

3、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画面内容进行具体描 述 的。

4、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按方位顺序观察和叙述事物 的方 法。

5、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学习有顺序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导言揭题。

在我国,铁路线遍布东西南北,火车站成百上千。

在北方山区一个常见的小站,站虽小,设备虽简陋,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自学要求。

3、我们.计划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四。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先观察图画,自己述说图意,按方位顺序及由景及人的方法述说国库券意,做到通顺连贯。

2、周桌互说,教师辅导巡视。

三、知一

1、学生述说图意,及小站的特点。

2、教师点拔:

我们在观察图画时,先找到主要事物,再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而且观察要仔细。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通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词。

学生读、想、批、说,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评议。

2、检查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六、结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学时的学习过程。

(本学时完成了第一、二学习程序,知道观察图画要按一定的顺序,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初步知道了小站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小站的特点和样子。

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站。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

1、学法指导:

A逐段朗读课文,掌握段意。

B完成旁批中的思考与练习。

2、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学生逐段汇报,教师点拔:

⑴小站的“小”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快车不停,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二是这个车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红栅栏。

⑵小屋的左边的三种布置是红榜、小黑板和宣传画,这些布置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说明小站工作人员事事处处都为旅客着想,工作人员尽心尽责。

⑶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小站的工作精心设计假山,精心栽培杏花,使旅客们一年四季都感受到了温暖的春意,也感受到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⑷“疾驰”是很快,因为太快,所以来不及;“逼人而来”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离得太近;“精心设计”的意思是非常用心地考虑设计。

⒂写杏花,既是说小站充满春天的温暖,更是用杏花赞美小站工作人员的热心。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读练知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四,交流答案。

四、结

1、小结本课的收获。

2、小结本课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只有……才……,甚至

小 站

↓ 一间 一排 三五

↓ 月台正间:

红榜、黑板、宣传画

精心设计 月台中间:

喷水池

↓ 月台两头:

杏花、蜜蜂

带来春意:

热诚服务,高度责任心

2 课时

2、卢沟桥的狮子 1、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甚至”“大概”造 句。

3、观察插图,学习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生齐读课题,导言揭题:

在北京广安门外,有一座世界闻名的 桥梁——这就是卢沟桥。

这是一座历史名桥,1937年月7日,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打响了第一枪。

2、生齐读学习要求,理清学习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 一)

1、学法提示:

①看图,先整体看图画的是什么,再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每头狮子有什么特点。

②自由述说图意。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三、知一

1、学生述说图意。

2、师点拔:

昨天我们学习了按方位顺序观察图的方法,今天的这图上主要描绘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因而要抓狮子的特点来观察。

要仔细观察每头狮子的形状、大小、神态。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三

1、学法提示:

①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旁批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词;②给课文分段。

2、学生读、划、批、说,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朗读课文,评议。

2、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

①纠正字音,掌握两个多音字:

数sh 不清 ,数sh 学;挑ti o衅,挑t o水。

②旁批要求解释的词语:

甚至:

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大概:

课文中指有很大可能性;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汇报分段情况。

课文共分三段:

一(第1节)从卢沟桥说到桥上的狮子;二(2-3)具体介绍卢沟的狮子;三(第4节)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六、结

生小结本课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

讲述: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程序一、二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程序三的部分任务,本节课我们完成程序三、四的学习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它的三个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第一二段) 

1、学法提示:

①逐句读解、析、品读,弄懂桥的特点;②边读第二自然段,边在脑中想画面,闭幕式加以描述;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批、划、说,教师巡视指导。

三、知一

1、汇报第一段的学习情况。

点拔:

开头一句歇后语,一下子就点出了卢沟桥的特点:

狮子多得数不清。

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

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

卢沟桥的狮子给人的感觉是多得数不清。

2、汇报第二段的学习情况。

着重理解狮子的大小、形状,学生描述画面,其他同学闭目想象。

这段话写卢沟桥狮子的不同特点是有大有小、形态各不相同。

按照句子的总分关系,这段话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总写,第二句写大小,第三句写形态。

写了五种形态。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第三段)

1、自学提示:

①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七七事变”的情况。

②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③完成旁批中的有关问题。

2、学生读练,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阅读七七事变的资料,了解事情的具体经过。

2、生汇报旁批中的有关问题。

①卢沟桥给人的感觉多得数不清。

②第二自然段写卢沟桥的狮子的不同特点是第一有大有小,第二形态各异。

③这件事指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3、学生述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师点拔:

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所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因而,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读练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2、汇报答题情况,并及时订正。

七、师生共同回顾两个学时的学习过程,体会并归纳学习方法,.总结成绩,表扬主动自学的同学,指出今后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 形态各异

七七事变 历史意义

3 课时

3、古诗三首 1、学会4个生字,理解“烟渚”“暮”“旷”“闻”“景

”“复”“凌”“暗香”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三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3、能诵读诗句展开联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鹿柴》《梅花》。

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1、 课文挂图;

2、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 老师讲述:

我国古代群星灿烂,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给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以前也曾学过,谁能背诵几首?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几首古诗。

(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法提示:

1、教师范读三首古诗;2、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感知诗中描写的事物;3、依据自学程序三,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三、知一

1、学生汇报朗读,教师及时指点、评议。

2、学生汇报三首诗所描写的景物。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一首古诗)

1、学法提示:

A借助旁批,了解作者;B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C看图,说图,想象画面;D表情朗读、背诵。

2、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理解诗题的意思,并介绍作者。

2、学生逐句逐行汇报理解。

(1)读诗第一、二行并理解。

(2)读三、四行并理解。

(3)学生述说画面,体会画面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六、结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会读、会释题,了解作者及当时气息 的时代背景,然后逐行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最后背诵。

《赶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

樊萍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2、通过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

[板书:

15赶花]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2、交流:

  

(1)读词语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表示地点、花儿的词语(随机板画解释地点词语的含义。

  

(2)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问题:

“天南海北”是什么意思?

板书-齐读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出示句子]

  问题:

“马不停蹄”是什么意思?

板书-齐读

  三、再读课文

  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方面内容的?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

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

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

    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看着大屏幕,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赶花的过程。

能说出赶来更好,能说出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赶更好。

[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说,板画突出“天南海北”]

  4、齐读12、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师读时间]

  5、小结过渡: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6、了解了养蜂人赶花的经过,你有什么想对养蜂人说的呢?

  7、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

[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1)“震惊”是什么意思?

读出“震惊”来[自由读-指名学生读-评-齐读]

  

(2)“艰辛”体现在哪里?

[联系板书](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

  提示:

文章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说明养蜂人艰辛的,请快速地找一找。

(千里迢迢)

  [板书-说意思-述:

有人做过比较,养蜂人一年的形成等于把长城走了个来回,相当于每年走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读句子:

读出“艰辛”来]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

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

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