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723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docx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

仓库不常用化学试剂应急预案

柠檬酸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无臭。

  熔点(℃):

153

  相对密度(水=1):

1.6650

  引燃温度(℃):

1010(粉末)

  爆炸上限%(V/V):

8.0(65℃)

  加热至175°C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工业危险:

  柠檬酸具刺激作用。

在工业使用中,接触者可能引起湿疹。

燃爆危险:

柠檬酸可燃。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氧化钙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定形粉末,含有杂质时呈灰色或淡黄色,具有吸湿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酸、甘油

 密度:

相对密度(水=1)3.25~3.38g/cm3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本品粉尘可致化学性肺炎。

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

  

危险特性:

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先用植物油或矿物油清洗。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植物油清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氯化铝

理化特性:

  化学式AlCl3。

式量133.34。

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结晶性粉末。

密度2.44克/厘米3。

熔点190℃(2.5大气压)。

沸点182.7℃,在177.8℃升华,在空气中极易吸收水分并部分水解放出氯化氢而形成酸雾。

易溶于水并强烈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100℃时分解。

 环境影响、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

  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误服量大时,可引起口腔糜烂、胃炎、胃出血和粘膜坏死。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高锰酸钾

化学式

KMnO₄

摩尔质量

158.04g/mol

外观

紫黑色针状结晶

密度

2.703g/cm3

熔点

270℃分解

在水中的溶解度

6.38g/100ml,20℃

 化学性质

  高锰酸钾常温下即可与甘油等有机物反应甚至燃烧(但有时与甘油混合后反应极为缓慢,甚至感受不到温度的升高,其原因尚不明确);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更强,能氧化负价态的氯、

溴、碘、硫等离子及二氧化硫等。

与皮肤接触可腐蚀皮肤产生棕色染色,数日不褪;粉末散布于空气中有强烈刺激性,可使人连打喷嚏。

尿液、二氧化硫等可使其褪色。

与较活泼金属粉末混合后有强烈燃烧性,危险。

该物质在加热时分解:

  健康危害:

  高锰酸钾有毒,且有一定的腐蚀性。

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

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

刺激皮肤后呈棕黑色。

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

  口服后,会严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

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

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黑染呈棕黑色、肿胀糜烂,胃出血,肝肾损害,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高锰酸钾纯品致死量约为10g。

  危险性质:

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若不严重则可用汽油清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

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

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钾、二氧化锰。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硝酸钾

  理化特性: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01.10

  【密度】2.109(16℃)

  【熔点(℃)】334

  【性状】

  无色透明棱柱晶体或粉末

  【溶解情况】

  溶于水、稀乙醇、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

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

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雾状水、砂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丙三醇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臭、味甘的粘稠液体。

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

  分子式:

C3H8O3

分子量:

92.09

主要成分:

丙三醇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液体,无气味,有暖甜味,能吸潮。

  熔点(℃):

18.18

  沸点(℃):

290.9

  相对密度(水=1):

1.26331(20℃)

    闪点(℃):

177

  引燃温度(℃):

370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二硫化碳,苯,油类。

可溶解某些无机物。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硝酸锌

    分子式:

Zn(NO3)2

  水合物:

Zn(NO3)2·6H2O

  分子量:

297.49

健康危害:

本品有腐蚀性。

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有刺激和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吸入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硫、磷、炭末、铜、金属硫化物及有机物接触剧烈反应。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氧化锌。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雾状水、砂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氢溴酸

   产品别名溴氢酸

  分子式HBr

  物化性质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微发烟。

分子量80.92,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3.5;液体相对密度2.77(-67℃);HBr47%水溶液1.49。

熔点-88.5℃,沸点-67.0℃。

易溶于氯苯、二乙氧基甲烷等有机溶剂。

能与水、醇、乙酸混溶。

露于空气及日光中因溴游离,色渐变暗。

强酸性,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刺激味。

除铂、金和钽等金属外,对其他金属皆腐蚀,生成金属溴化物。

还具有强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及其他氧化剂氧化为溴。

  毒性防护皮肤与之接触会发痒、甚至发炎,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其蒸气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器官,吸入后会中毒。

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15min,然后送医院治疗。

动物一次吸入刺激浓度是0.026mg/L,吸入0.066mg/L,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但其作用比溴弱2~3倍。

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包装储运

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中。

避光密封保存。

防热,避免与纤维物质接触。

应与氰化物、碱类分开存放。

漏洒时用水或碱水冲洗中和。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好。

切勿接触皮肤。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危险特性: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四氯化碳

又称四氯甲烷(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

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

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

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

吸入人体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

毒性

  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

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

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

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

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Omin方出现轻度中毒。

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

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研究表明,CCl4在高温下与水反应会有有毒物质产生。

亚硫酸

亚硫酸是二元中强酸,一般做弱酸处理

化学反应

  具有酸的通性,具有硫酸的部分性质,与碳酸最为相似。

酸性比碳酸强。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暴露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稳定性:

不稳定常温下即可分解

  禁配物:

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在空气中可氧化。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水,二氧化硫

甲醛

  结构简式:

HCHO

分子量:

30.03 

密度:

1.083

  折射率:

1.3755-1.3775

  闪点:

60℃

  水溶性:

soluble

  沸点:

-19.5℃

  熔点:

-118℃

  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刺激作用: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b.致敏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

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

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d突出表现:

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乙醇胺

  中文名称2,2'-二羟基二乙胺,二乙醇胺;双羟乙基胺;2,2`-亚氨基双乙醇

    别名二乙醇胺

  分子式C4H11NO2;HO(CH2)2NH(CH2)2OH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05.14

  外观与性状无色粘性液体或结晶

  分子量105.14蒸汽压0.67kPa/138℃闪点:

137℃

  【密度】1.097

  【沸点(℃)】268.8

  【闪点(℃)】146;137(闭式)

  【粘度mPa·s(20℃)】351.9(30℃)

  【折射率】1.4776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苯和乙醚,有吸湿性。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密度(空气=1)3.65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

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

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大量口服出现恶、呕吐和腹痛。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毒性:

属低毒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胺热分解放出有毒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四氯化钛

 分子式TiCl4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在空气中发烟

  分子量189.71

  蒸汽压1.33kPa(21.3℃)

  熔点-25℃沸点:

136.4℃

  溶解性溶于冷水、乙醇、稀盐酸

  密度相对密度(水=1)1.7260

  稳定性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湿空气即冒白烟,首先形成TiCl4·5H2O;最后水解生成水合二氧化钛(TiO2·xH2O)。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皮肤直接接触液态四氯化钛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灼伤。

其烟尘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轻度中毒有喘息性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咳嗽等,可发展成肺水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

LC50400mg/m3(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

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物、氧化钛。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

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然后用水彻底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

禁止用水。

乙醚

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气味特殊;极易燃,纯度较高的乙醚不可长时间敞口存放,否则其蒸气可能引来远处的明火进而起火。

凝固点-116.2℃,沸点34.5℃,相对密度0.7138(20/4℃)。

中文别名:

麻醉乙醚

基本性质

  与10倍体积的氧混合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或电火花即可发生剧烈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长时间与氧接触和光照,可生成过氧化乙醚,后者为难挥发的粘稠液体,加热可爆炸

化学性质

   1.比较稳定,很少与除酸之外的试剂反应。

 2.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易爆炸,应避光保存。

  

草酸

  又称:

乙二酸;修酸

  分子式:

HOOCCOOH;C2H2O4

  分子量:

90.04

 稳定性:

189.5℃分解

  溶解情况:

易溶于乙醇。

溶于水。

微溶于乙醚。

不溶于苯和氯仿。

  其它性质:

草酸在100℃开始升华,125℃时迅速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

  可与碱反应,可以发生酯化、酰卤化、酰胺化反应。

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受热发生脱羧反应。

无水草酸有吸湿性。

草酸能与许多金属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

  酸性

  草酸的酸性比醋酸(乙酸)强10000倍,是有机酸中的强酸。

  不稳定性

  草酸在189.5℃或遇浓硫酸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草酸氢铵200度时分解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和水

  毒性

  草酸有毒。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及腐蚀作用,极易经表皮、粘膜吸收引起中毒。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皮肤接触草酸后,应及时用水清洗。

  草酸对不锈钢有较强的腐蚀性。

浓度高的草酸也容易腐蚀手。

硫酸锌

    中文名称2:

皓矾;分子式:

ZnSO4

  分子量:

287.54;水溶液无色无味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有中等度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

误服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时发生脱水、休克,甚至可致死亡。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