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707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docx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生

2.学科:

四年级语文

3.课时:

两课时之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

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师准备:

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方法

演示课件、仿写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欣赏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XX搜索】

风景怎么样?

学生谈感受。

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番。

【XX搜索】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板书课题:

桂林山水。

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来赞美一下桂林吧。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检查预习、谈收获、质疑问难:

1.我会读:

(检查字词的读音)播放课件

2.学生谈预习收获。

3.小组内讨论解疑,难点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4.(播放课件)思考讨论: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讨论:

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XX搜索】

(2)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

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

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说说漓江的水的特点。

板书:

漓江的水:

静、清、绿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6)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主自学第三自然段。

(2)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a.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词句。

b.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相同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3)欣赏桂林的山

【XX搜索】

思考: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4)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板书:

桂林的山:

奇、秀、险

(5)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

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7)“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

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四)总结全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

奇、秀、险

(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桂林山的一首小诗《桂林山水歌》。

【XX搜索】

0086a576f

2自己写一段话来赞美美丽的桂林山水。

(七)课堂检测:

我会填: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2.桂林的山真奇啊,,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片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初步畅谈想象对桂林山水的认识。

诵读全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使情和景自然结合贯穿始终,同时将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中去,我充分利用XX搜索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另外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

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欣赏祖国山水的风景图片,激发起学习兴趣,然后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景真美!

”“啊,水真清!

”学生头脑中想象到的,或没有想象到的,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会油然而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过程是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我要求学生充分朗读,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

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

《桂林山水》教案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城关小学何万春

课题

《桂林山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技能

1、让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与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读成诵;

4、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探究课文内容,品味桂林漓江水的特点。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桂林漓江水的独特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悟漓江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学案;自制PPT课件;MP4朗读音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流程设计

修订

与补充

一、谈话引题,创设情景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桂林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

桂林能成为名胜,主要是因为桂林山与水的独特之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领略她那动人心魄的美吧。

2、播放mp3课文音视频,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师: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尽情感受桂林山水的奇异风光吧!

3、学生交流欣赏感受:

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

二、检查学案中“我会预习”完成情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生轮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练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

(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3、学生展示朗读成果,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技巧。

四、研读课文,感悟漓江水韵。

1、师:

桂林漓江的水韵触动了无数游客的心灵,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去感受那迷人的漓江水吧!

2、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江水之美。

3、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与漓江水有关的词语,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么奇丽?

(1)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漓江水的独特之美。

(2)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我会读”要求。

4、熟读成诵,感悟美景。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

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对比,突出漓江水的独特美,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课件出示背诵顺序)

5、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我会写”内容。

五、赏读诗歌,升华情感。

1、师:

桂林的漓江水是一副奇丽的水墨画,是一处温柔的仙境,更是一首抒情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欣赏袁鹰的《浓碧》(课件出示:

是谁将百里漓江,/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铺下了片片芳草地,/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

2、师深情的朗诵诗歌,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节奏、语速、语调和情感。

3、学生齐读诗歌。

六、课堂小结,回归整体。

这节课,我们感知了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欣赏了美丽的漓江水,体会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同时还学习了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

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那神奇秀美桂林山。

作业

布置

1、摘抄文中的佳词、美句。

2、背诵课文的1-2自然段。

桂林山水

甲天下——水美:

静、清、绿

审阅

意见

 

审签人

 

时间

 

学案设计

达成

情况

一、我会预习

1、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自学文中的11个生字,正确认读“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新词。

2、聪明的孩子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我能收集到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二、我会读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填空: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三、我会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树林里的鸟儿真多呀,多得;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我的家乡真美啊,美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