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255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

发表日期:

07月04日  字体:

大 中 小

  一、课题研究背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课外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

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

他们是伴随着电视、游戏和卡通长大的,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

如何帮助和指导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自觉地“既能直面图像,又能亲近文字”,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对话中使身心得以发展。

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的课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内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

  二、研究价值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

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三、研究理论依据

  1.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从而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

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

这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与“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四、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研究的实施阶段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7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文献研究,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1年9月)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针对不能有效地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成因,制定对策,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时了解阅读效果,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入研究,这一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三)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

(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

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六、初期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于2009年9月,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调查提纲:

1.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

2.能否写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3.你家里有电脑吗?

你会上网吗?

4.你经常去图书馆吗?

5.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6.你家中订阅了几份报刊杂志?

7.爸爸、妈妈每天在家读书时间是多少?

8.在家里,你有自己的书房和书橱吗?

)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我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96%。

平时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占58%。

还有41%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表明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2)小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太少。

学生家庭中订阅报纸、杂志的很少,家庭中藏书差距太大。

最少的有三四本,最多的达到五六十本。

另外,学校存放的书籍陈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趣味性不高,难以吸引学生。

  (3)小学生阅读习惯还需培养。

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

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有些人认为好看的书就看看,不好看的书就随便翻翻,再不好看的书就扔一旁。

还有些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就定下心来阅读,不高兴的时候就翻下页数,甚至有些人认为老师叫我们写日记和周记就是打开作文书抄抄罢了。

  (5)很多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而且家长影响力不够。

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而且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6)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

  调查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之后,下面工作就是探究小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

教师不注意语文课外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

以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虽心向往之,但仍不能至”,很多学生放学后从一个课堂立即赶向了另一个课堂,学生有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所占据。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

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

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七、实施阶段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

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

而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

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

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

  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

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每个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4.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而对整本书的指导严重缺乏,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它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地位,所以,我校在这个发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根据教师实践,效果还不错。

  我们给每个教研组定了一套《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其中有一本《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列精选》,它是一本班级读书会的优秀指导案列集锦,它本身有带领学生读书的实践经验,又有着开阔的视野,独到的眼光,这个案例集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光有案例,没有书,怎么指导?

学生不读怎么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向学校提出了这些困难,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仅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6万元的书,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我们按照案列上所列数目,同样的书购进30多套,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借鉴阅读案列集中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郭海莲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草房子》这本书时,在阅读之前先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读书书签,书签有如下内容:

你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

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在阅读赏析课中,同学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了,在文中孩子们认识了善良、热心、有爱心、仗义、坚强的桑桑,认识了战胜自己的杜小康……被生活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的美丽的人们所深深地震撼了。

  有的孩子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

  “秃鹤是个小秃子,人们经常取笑他,他有一颗秃头!

他在学校里感受不到一点温暖。

他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爱着这个学校。

为这个学校增光添彩。

秃鹤遇到困难不气馁,做事坚定,不像我墙头草——随风倒。

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宽广的胸怀,而且要意志坚定。

  “杜小康本应该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他却因生活所迫而谋生,在学校门口卖小东西也不害羞。

如果是我站在学校门口的话脸上一定会热辣辣的,以后我要改掉好慕虚荣的毛病,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像从前的杜小康一样的好学生。

  “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感受到桑桑和他的同学们都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和调皮,感受到了同学之间最珍贵的友谊,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

同时我也要学习他们执着、坚强、有毅力、有爱心。

  (附:

以下是我校高爱香老师指导阅读《绿野仙踪》一书时的小片段

  

(一)谈话交流、引入话题(略)

  这学期,老师还推荐大家读了《绿野仙踪》,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你的读书心得。

  

(二)共同研读《绿野仙踪》,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目标:

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

  

(1)出示封面:

这位漂亮的小女孩是谁?

和她一起的还有哪些伙伴?

(从封面上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2)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了解多少,能说说吗?

(出示:

课件展示《绿野仙踪》的作者简介)(板书:

知作者)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1)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小组找找你那本书的故事简介。

(课件出示:

故事简介)

  

(2)从《故事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板书:

读简介)

  3.学会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1)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什么也能很快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除了故事简介,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咱们小组一起读一读目录,看看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这是老师书上的目录,我节选了其中的五章,考考大家,如果我要了解翡翠城,怎么办?

(板书:

看目录)

  4.小结阅读方法:

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就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第一把金钥匙:

了解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和书中人物交朋友

  

(1)假如多萝西来到我们班,你愿不愿意和她交朋友?

为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

为什么?

(让学生尽情说。

  (3)老师还喜欢与故事中的另几个人交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2.老师引入:

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愿意和谁交朋友,我们了解了人物形象,了解了他们身上的优点,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收获。

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二把金钥匙:

走进人物角色。

  应该说,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在平时的精读课文的学习中都有所涉猎,经过这堂课的教师的有意识的梳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让学生写读书感受,推荐同类书比较。

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发挥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

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

每学年学校增添六万元的图书。

  2.每学期初,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

然后每位研究教师做好一学期的读书计划,学校把推荐的书目发放在每位教师手中。

除了向教师推荐传统的经典中外文学作品,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昆虫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外,还增订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如《桥下一家人》《夏日历险》《一百条裙子》《时代广场的蟋蟀》《电话里的童话》《 雷梦拉与爸爸》等。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是为青少年读者倾心奉献的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宝库。

除此外,还增订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百年百部”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引进,与我校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分不开。

我校图书管理员王永杰老师,读书量大,知识面广,经常向学校和老师推荐好的读物,并督促教师,让书流动起来。

我们校长也非常重视读书,经常说:

书不怕看,就怕放,宁肯借烂了,也不能放烂了。

  3.读书交流。

可以利用展示成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

如:

(1)摘抄展览。

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

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2)读书心得交流。

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除此外,要求老师也要进行阅读,教师也写读书体会,教师和教师之间展开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展开交流,老师以榜样示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购书。

面对“茫茫书海”,如何购适合学生读的书?

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这个问题,我们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其理解能力的差别,结合教育部、团中央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学生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以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认真做好“好书推荐”工作,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

  5.营造读书氛围。

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

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

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

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队角,有条件的可设班级网页,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7.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

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每个学生都建立读书成长册。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

如开展:

“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

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

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读书之星”等。

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阅读小报”,“剪贴册”“阅读报告”等的评比工作。

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有人说:

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通过活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表现带来他人的赞许或敬佩的眼光,由此产生了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孩子们都怀着一股热情盼望每次的评选活动。

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

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四)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

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卡》。

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五)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做周期性的读书数据调查、对比、分析,开展灵活多样的检测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具体统计如下:

  课外阅读量统计表2010年1月12日

  班级每周阅读量每月阅读量每学期阅读量备注

  二年级大约7000字3万字左右15万左右大约4本儿童读物

  三年级15000字左右大约5--6万大约23万字5—6本读物

  四年级2万字左右大约

  7---8万30万字左右6—7本读物

  五年级7万字左右大约28万字110万字左右12本课外读物

  六年级7-8万字左右大约28万字110--120万字左右12本课外读物

  全校学生阅读量统计表

  2010年12月17日

  读书量(万)

  年级

  最低

  读书量

  (每月)

  最高

  读书量

  (每月)每班级每

  学期读书量备注

  二年级2.3714.440万大约8本儿童读物

  三年级4.39460万大约11本儿童读物

  四年级7.762.690大约18本儿童读物

  五年级2.7124.5150万大约30本儿童读物

  六年级10.579150大约30本儿童读物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

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2.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

“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

”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

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

“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

  5.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家长会上了解到,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很多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

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位家长说道:

“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

”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6.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

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

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

我们还借鉴了新教育实验推荐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学校图书馆根据这些书目购置了大量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