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183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由机械、工艺原辅材料、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印刷故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现将在从事凹印工作中积累的实用经验介绍给大家,供机组及业务人员参考。

  故障一:

油墨印刷后外溢

  故障原因:

  

(一)使用的油墨中含有水分,而油墨本身是溶剂型的;

  

(二)印刷基材上吸附有水分;

  (三)印刷车间湿度太大;

  (四)干燥温度过低;

  (五)印刷车速过快,压印力太大;

  (六)油墨的调配过稀,粘度太小;

  解决方法:

  严格控制印刷车间温湿度,温度在18—25度,湿度在50%-60%为最佳。

防止油墨中混有水分,对吸湿性较强的基材膜进行印刷时,可以把印刷的第一色机组作为干燥单元,使这些基材膜在第一色单元的加热烘道中干燥脱水后再进行印刷;对吸湿性不强的基材膜进行印刷时,若发生油墨外溢,可通过减小压印力,提高干燥温度、加大油墨粘度或降低刷车速的办法来解决。

  故障二:

油墨色相不良

  故障原因:

  

(一)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分离沉淀,油墨中的颜料微粒发生凝聚现象;

  

(二)网点的再现性不良;

  (三)添加了不同期生产的油墨或不是同种厂家的油墨。

  解决方法:

  首先要保证油墨的循环流动,尽量避免比重有明显差异的油墨相混合,防止混入水分,因水分会有损于油墨的流动性,严重时还会造成颜料的凝聚。

其次要严格控制印刷速度、油墨粘度等各项变化条件对中间调网点为影响,必须保持这些条件的恒定性,并用放大镜对印刷品随时检查。

另外要禁止不同期或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混合使用。

  故障三:

油墨粘着力不强

  故障原因:

  油墨粘着力不强的主要现象是印刷品上墨层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厚度,严重时印刷品会脱墨或印不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方面:

  

(一)选用了不同期或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

  

(二)印刷用基材膜处理不当或基材膜中添加剂对印刷有影响;

  (三)油墨白化或变质;

  (四)添加溶剂过量;

  (五)未有充分干燥。

  解决方法:

  应绝对不混用不同厂家或不同期生产的油墨。

对印刷基材膜事先检验其是否进行过电晕处理。

基材膜中含有的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可能会防碍油墨附着。

对发生白化或变质的油墨可退回厂家重新处理后再使用。

油墨粘度应根据车速而定,小机18—20秒,大机14—16秒。

认真检查油墨的各项耐性是否达标。

认真检查、测试印刷物表面状况和电晕处理是否合格。

根据版面情况调整溶剂和降低车速,加大风量。

 故障五:

糊版

  故障原因:

  

(一)油墨质量问题,树脂析出,粘附版面;

  

(二)印版表面花痕较严重;

  (三)刮刀与压辊距离不当。

  解决方法:

  

(一)调换油墨;

  

(二)用2#金相砂纸或600#水磨砂,打磨印版表面使版面光滑;

  (三)使用硬质刮刀;

  (四)刮刀与印版距离增大;

  (五)刮刀的角度调整到75度;

  (六)调整快干溶剂;

  (七)调整压辊的压力3.5kg;

  (八)用风管吹版面。

  故障六:

堵版

  故障原因:

  

(一)油墨的挥发速度过快导致油墨凝固到网点里面;

  

(二)油墨的粘度过大容易干版;

  (三)印刷速度过慢导致油墨凝固。

  解决办法:

  

(一)降低油墨的挥发速度;

  

(二)降低油墨的粘度;

  (三)在保证实地色块不拖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油墨的粘度。

  故障七:

花点

  故障原因:

  

(一)版辊质量问题;

  

(二)印刷过程产生静电;

  (三)油墨转移量小;

  (四)堵版。

  解决方法:

  

(一)版辊返工;

  

(二)扩大消除静电手段,如溶剂调整多些酮、醇类、加设消除静电扫;

  (三)用祛污粉将版面彻底洗干净;

  (四)调整慢干溶剂;

  (五)刮刀与胶辊的距离缩小;

  (六)加大压力4—4.5kg;

  (七)刮刀接触角少于50度—55度;

  (八)适当提高印刷速度;

  (九)油墨粘度适当调高。

  故障八:

刮刀角度对版辊印刷的影响

  刮刀角度主要指的是刮刀与版辊的切线角度一般为30-80度,以45度为宜。

在一切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最好将刮刀角度调整到45度,刮刀角度大小对印刷样以及版辊的影响:

  刮刀角度大的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好处:

  

(一)实地边缘不会出现拖影,中间不会出现水文等现象;

  

(二)减少油墨的消耗量。

  坏处有:

  

(一)小文字以及浅网出的不好;

  

(二)增大版辊的磨损量;

  (三)在实地的边缘容易起刀丝。

  刮刀角度小的情况下有以下好处:

  

(一)小文字浅网出的比较好;

  

(二)电分图的层次会比较完整不会出现浅网刮失的情况;

  (三)可以有效的提高版辊的使用寿命。

  坏处有:

  

(一)容易出现脏道;

  

(二)实地容易出现水文;

  (三)增加油墨的消耗量。

  故障九:

规则性线痕(刀线)

  故障原因:

  

(一)油墨内混有残渣;

  

(二)印版可能被硬物划伤;

  (三)印版滚筒磨损掉铬、铜层裸露;

  (四)刮墨刀倒口。

  解决方法:

  

(一)用60目德铜网重新过滤油墨,并用600号水砂纸细磨刀刃或更换墨刀;

  

(二)用800号水砂纸蘸水细磨划伤处;

  (三)用溶剂洗净印版,用502胶水和铜粉填补划伤,并拿细砂纸轻轻打磨光滑(注:

此方法适用于印量比较少的版辊。

在印量大的时候必须要退镀或者重新雕刻。

  *

(二)(三)只针对非图文部分。

  故障十:

无规则性线痕(刀线)

  故障原因:

  

(一)刮墨刀刀锋利度不够;

  

(二)刮墨的倾斜度不够、刮墨刀压力过小;

  (三)刮墨刀安装时平整度差;

  (四)油墨与溶剂的溶解性、流动性不好;

  (五)印版滚筒铬层表面处理不平滑、过于粗糙;

  (六)印版滚筒印刷时周向跳动大;

  (七)油墨内有墨渣、粘在刀刃背后;

  (八)墨管位置不理想、油墨流入墨槽过急、造成油墨不匀。

  解决方法:

  

(一)用600号水砂纸打磨刀刃;

  

(二)加大刮墨刀的压力,使其倾斜度向下,并根据实际情况移动刀架,理想接触角度为50度-70度;

  (三)上刀片时,尽量做到用碎布压紧衬片与刀片,用力向外侧拉,同时从中间旋紧螺丝,逐个向外,但紧螺丝不可一步到位,还需重复二三遍完成。

使刀片受力均匀;

  (四)控制好油墨粘度(在不影响印刷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溶解性强、挥发快的溶剂,如醋酸乙酯、乙醇,可增加光泽度;

  (五)用800号或600号水砂纸蘸水来打磨印刷版辊,注意打磨的时候用力均匀,如不理想可与版厂联系重制印版滚筒;

  (六)检查版辊同心度。

筒轴、轴承及传动齿轮是否形变、磨损,还可能是由机座水平不整、不稳造成;

  (七)墨槽、墨箱洗净,油墨多层过滤,印刷的时候注意及时的清理刮刀的背面,必要的时候用布蘸溶剂擦拭;

  (八)移动墨管位置或合理改进墨槽结构,适当的减慢循环泵的循环速度。

  故障十一:

间断刮刀线

  故障原因:

  

(一)版面光滑问题;

  

(二)印刷环境卫生问题;

  (三)印刷物带有灰尘;

  (四)油墨细度、粒子过粗。

  解决方法:

  

(一)用600#水磨砂纸或2#金相砂纸横向打磨,然后祛污粉清洗版式面;

  

(二)改造印刷条件;

  (三)印刷物有灰尘,与供应商联系解决;

  (四)油墨粘度适当调低;

  (五)刮刀角度尽可能调整60度—75度;

  (六)减少压辊压力3—3.5kg;

  (七)油墨过滤。

  故障十二:

浅网再现性差

  故障原因:

  

(一)油墨转移性不好,粘度偏高;

  

(二)压辊压力过低;

  (三)刮刀的触角度过大;

  (四)刮刀与压辊距离过大;

  (五)油墨干燥快。

  解决方法:

  

(一)油墨粘度高速到15-18秒、3#察因杯;

  

(二)压辊压力调整到3.5-4kg;

  (三)刮刀角度调整至45度-50度;

  (四)刮刀距离尽可能调到接近压辊位置;

  (五)调整中干溶剂;

  故障十三:

反粘

  故障原因:

  

(一)版面大,油墨粘度高;

  

(二)溶剂干燥快,表面干而内未序分干;

  (三)气候条件影响(温度高);

  (四)收卷张力偏大;

  (五)刮刀角度小。

  解决方法:

  

(一)降低油墨粘度;

  

(二)使用中干溶剂,加大干燥风量;

  (三)湿度高的气候,车速要慢些,同时调节湿度;

  (四)降低张力;

  (五)刮刀角度调整至70度-75度。

    故障十五:

食色

  故障原因:

  

(一)前色未有充分干燥;

  

(二)后色压辊压力过大;

  (三)车速偏低;

  (四)油墨粘度低;

  (五)后色主溶剂量较多;

  (六)后色刮刀角度偏小。

  解决方法:

  

(一)加快前色干燥,如风量等;

  

(二)调整后色的压辊压力3.5-4kg;

  (三)提高印刷速度;

  (四)后色油墨粘度适当调高;

  (五)后色溶剂配比主溶剂尽可能少些;

  (六)后色的刮刀角度增大约65度-70度。

    故障十七:

拖影

  故障原因:

  

(一)油墨稀释过度、粘度太低;

  

(二)刮墨刀与印版接触角度不佳;过于上仰或顶刀力量过大造成刀刃翘曲;

  (三)刮墨刀片过软、安装时压条与刀口的距离过大,刀片伸出过长;

  (四)压印滚筒压力过大,油墨挤出;

  解决方法:

  

(一)增大油墨粘度,如情况无明显好转,可重新换墨;

  

(二)将刮墨刀的接触角度调节下倾,顶刀力减小;

  (三)改用弹性高的硬刀片,最好用日本产的,缩小刀片的伸出距离;

  (四)减轻压印滚筒的压力;

  (五)如拖影现象不严重,可适当提高机速、加大刮墨刀的角度来消除。

    故障十九:

印迹发虚、露底

  故障原因:

  

(一)压印力不足;

  

(二)油墨稀释过度,破坏了油墨的流动性和粘着力;

  (三)油墨中的白墨含量过多;

  (四)堵版或印版上网点磨损、掉版;

  (五)原墨调制不适当。

  解决方法:

  

(一)增大印刷压力;

  

(二)提高油墨粘度;

  (三)油墨中尽量少加白墨,(颗粒多易伤版),可用冲淡墨代替;

  (四)用毛刷蘸上溶剂洗净版孔内残留的油墨,提高转移率;

  (五)根据原墨的组成特点,合理调配油墨。

  故障二十:

网点、文字印不全

  故障原因:

  

(一)油墨粘度过高,印版上墨层转移不上去,正负离子难以透过纸张,静电吸墨作用减小,不易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

  

(二)纸张平滑度差,纤维排列不均匀;

  (三)静电胶辊两边粘有油墨,使其未形成绝缘而产生电流导通偏漏,影响吸附力;

  (四)刮墨刀压力过大;

  (五)油墨挥发过快,转移率降低;

  (六)印版在墨槽内吸墨量过少。

  解决方法:

  

(一)适当降低油墨粘度;

  

(二)纸张进货时,注意查测纸张质量;

  (三)静电胶辊两边可切2MM深,宽可根据长期印刷面积来定,防止粘墨;

  (四)刮墨刀接触角度上倾;

  (五)加入慢干溶剂,提高油墨转移性质;

  (六)升高刮墨刀架,缩短转移时间,提高网穴存墨量;

  (七)抬高墨槽,使印版吸墨充分。

  故障二十一:

斑点

  故障原因:

  

(一)压印滚筒版面有伤或粘有异物;

  

(二)油墨未完全溶解;

  (三)溶剂使用不当或溶剂稀释过量;

  (四)未有效消除纸张静电。

  解决方法:

  

(一)更换或研磨胶辊,使其平滑;

  

(二)确认是否使用了过期或劣质的油墨,并及时更换;

  (三)提高油墨的粘度;

  (四)消除静电,调节印刷车间的温度。

  故障二十二:

墨色浓淡不匀

  故障原因:

  

(一)墨槽结构有问题,油墨易发生沉淀或产生大量泡沫;

  

(二)烘干箱漏风,使油墨内溶剂迅速挥发;

  (三)溶剂与油墨未完全溶解。

  解决方法:

  

(一)改善油墨循环系统,放墨不能过急,适量加入消泡剂;

  

(二)找出烘干箱漏风处,并加以补救;

  (三)选用溶解性强的溶剂。

  故障二十三:

折皱

  故障原因:

  

(一)压印滚筒压力不平衡;

  

(二)输纸导辊轴承磨损或锁紧螺丝松动;

  (三)印版轴偏心。

  解决方法:

  

(一)校正压印滚筒两侧,使其压力均衡;

  

(二)更换轴承,加固锁紧导辊;

  (三)查找传动齿轮有无磨损,齿合是否平稳,版轴是否变形,轴承是否“烧死”,并加以校正。

  故障二十四:

印张上图文前后套印不准

  故障原因:

  

(一)印刷车间温湿度不当,烘干箱温度过高,纸张收缩严重;

  

(二)印刷色组安排不当,前后压印滚筒胶皮硬度不一;

  (三)传动齿轮与版轴未锁紧,致使印版滚筒发生移位;

  (四)自动张力装置发生故障。

  解决方法:

  

(一)保持印刷车间恒温恒湿,降低烘干箱温度;

  

(二)正确安排工艺流程,同统一压印滚筒橡胶硬度;

  (三)画线检查传动齿与印版是否产生滑移,并加以锁固;

  (四)若是自动张力装置发生故障,要找电气人员维修。

    故障二十六:

在专色上金墨叠印不实(露金)

  故障原因:

  

(一)固金粉颗粒粗,加之油墨流量偏大,造成墨成过厚,存墨量大,不易干燥;

  

(二)印刷压力过大,形成挤墨;

  (三)印版滚筒上网穴深度不够;

  (四)油墨干燥不够充分。

  解决方法:

  

(一)在金色中适量加入快干性溶剂,专色则用慢干性溶剂,如不影响印刷效果,油墨粘度尽可能保持适度;

  

(二)印刷压力保持适中、均衡;

  (三)在制版时印金,应降低机速增加色组间油墨干燥时间。

  

表1凹印常用溶剂挥发速度

溶剂类别

溶剂名称

沸点

相对挥发速度

(1)芳香类

甲苯/二甲苯

110.8/144.0

240B/63B

(2)酯类

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76.7/126.0

615B/100B

(3)醇类

乙醇/异丙醇

78.1/82.3

340B/230B

(4)酮类

环己酮

156.3

23B

  挥发速度由快到慢排名:

  快干性的油墨溶剂主要有:

  脂肪类:

正乙烷

  芳香类:

  脂类:

醋酸甲脂、醋酸乙脂

  酮类:

丙酮、丁酮

  醇类:

甲醇、乙醇

  挥发速度介于中间的油墨溶剂主要有:

  脂肪类:

正庚烷

  芳香类:

甲苯

  脂类:

醋酸丁脂

  酮类:

甲基戊酮

  醇类:

异丙醇

  挥发速度最慢的油墨溶剂主要有:

  芳香类:

二甲苯

  脂类:

醋酸戊脂

  酮类:

环乙酮

  醇类:

丁酮

  以上溶剂一般都是混合使用,不会单独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