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797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docx

830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

重庆博物馆业发展报告

吴渝平黄宇星

博物馆是指为了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以博物馆(院)、纪念馆(舍)、美术(艺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专有名称开展活动的单位。

在我国,博物馆既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定义决定其具有实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三个基本属性,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对藏品的宣传、展示等活动实现其对社会的终身课堂功能;二是通过对作为历史证物的藏品的研究实现其科研功能;三是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旅游等活动来实现其文化消费功能。

同时,现代博物馆更注重为观众营造出愉悦的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和社会价值。

博物馆不仅承载了人类各民族、各时期、各类型的古老传统文化印记,更收藏了人类历史各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

从这个意义上讲,博物馆身系国脉、文脉,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因此,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写到:

“第二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一瞥。

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

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一、重庆市博物馆业概况

(一)博物馆的数量、分布及种类

目前,重庆市博物馆(纪念馆)共有36家。

从机构性质来看,属于国有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有31家,占86%,属于民间性质的博物馆有5家,占14%;从区域分布来看,重庆市主城区有17家,占47%,其余19家博物馆散布在区县,占53%;从博物馆的类型来看,其中综合历史类8家,革命纪念类5家,自然类1家,专题类14家,遗址类7家,艺术类1家。

重庆博物馆的丰富种类也折射出重庆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是一座极富英雄主义的城市。

(二)博物馆的藏品现状

从博物馆藏品总量来看,全市馆藏文物共有394090件(套),其中化石及动、植物标本近8万件,博物馆库房面积14362平方米。

其中,一级文物848件(套),占0.215%,二级文物1559件(套),占0.395%,三级文物17749件(套),占45%。

文物安全工作得到更高的重视,全市博物馆的藏品经受住了汶川5·12大地震的考验。

从藏品分布来看,在以可移动文物为主要保护和收藏对象的典型博物馆方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在藏品拥有的总量和品质上一枝独秀。

其在馆藏总量上占据了全市的近半壁江山,并且在鉴定的一、二、三级文物拥有量中独占全市馆藏文物总量鳌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有经鉴定的馆藏文物176438件(套),占全市馆藏文物总量的44.7%,其中一级文物451件(套),占全市馆藏一级文物总量的53.18%,二级文物900件(套),占全市馆藏二级文物总量的57.72%,三级文物14435件(套),占全市馆藏三级文物总量的81.32%。

在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保护对象的遗址类博物馆方面,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市现有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其典型代表。

其石刻雕凿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余续及于明清,前后绵延1200多年。

造像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佛道及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

拥有造像5万余躯,铭文10万多字。

(三)从业人员状况

重庆市博物馆从业人员共有1365人,其中在编人员1045人。

从业人员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24人,占从业人员的67.69%。

专业人员中,被评为初级职称的361人,中级职称的148人,高级职称的111人。

二、重庆市博物馆业的特点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重庆市的博物馆业呈现出鲜明的自身特色。

(一)博物馆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健康发展时期

重庆市博物馆事业从20世纪30年代萌芽至今,尤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式发展,从整体来看已呈现出种类齐全、体系完整、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种类看,已从唯一综合类博物馆发展到今天的历史类、自然类、遗址类以及各种专题类博物馆兼具,种类更加丰富和完善的体系。

从数量分布看,重庆主城区和区县约各占一半,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博物馆群;从发展方向看,以大足石刻、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重庆警察博物馆等为标志,全市博物馆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稳步推进;从体制构成看,伴随着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火锅博物馆、奉节县诗城博物馆等一批民间博物馆的崛起,打破了原来国有博物馆的“大一统”局面,呈现出博物馆投资主体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多元化趋势。

(二)博物馆行业发展面临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和现实机遇

重庆是新兴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交相辉映。

同时,重庆孕育的三峡文化又构成了长江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重庆市的文博事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和素材。

伴随三峡工程而兴的三峡文物的发掘,不仅使一大批深埋地下的文物得以加速重见天日,更因三峡文物的保护需要,催生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另一方面,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与国民政府“陪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舞台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大量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都为重庆博物馆业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

(三)博物馆行业处于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博物馆事业是文博事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内涵,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科学发展和文化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与此相适应,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重庆市博物馆业也整体处于亟待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在博物馆功能的理念认知和行为实施中还需不断丰富和与时俱进。

要逐步改变过去博物馆片面强调收藏、展示文物,即从过去的以物为主过渡到以人为本,不仅要在满足人们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下工夫,更要通过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促进和谐,建设开放重庆上彰显力量,提供精神支持,让古老的文明蓬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其次,要大力提升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对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和文化消费构成了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重庆市独特的三峡风光孕育出古老的巴人文化、三峡文化、长江文明,还有抗战资源和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挖掘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潜在的独特经济和社会价值,大力发挥和提升博物馆“以文促经”的产业功能,不断提高重庆的文化软实力和支持经济发展的硬能力。

三、2008年重庆市博物馆业发展状况

2008年,全市博物馆业的发展进入稳定、高质、快速发展轨道,与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同步,与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比较协调。

(一)免费开放使文化惠民的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要求,2008年,全市相继免费开放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自然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

在开放的种类、数量和区域范围实现了最大化,保障了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免费开放工作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免费开放让更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2008年前三季度,全市博物馆系统共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近2.5倍。

其中,红岩联线接待350万人次,占53.8%,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接待观众163.8万人次(其中免费开放后接待观众155.3万人次),是2007年同期观众人数的4倍。

(二)文化的教育、传承功能不断彰显

全市60%以上的博物馆均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部分博物馆还开设了网上电子博物馆。

对外宣传和服务的手段、形式与时代发展和参观诉求的变化同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日益增强。

2008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推出60个展览,其中引进展览25个。

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进的《国家宝藏——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是我市建市以来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国宝级文物大展。

红岩联线在14个区县成立了红岩文化室,在大中小学建立了30多个红岩班、周恩来班,开展了经常性的红色文化活动,使红岩精神代代薪火相传。

2008年5月12日,红岩联线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展览成功开展,展示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史。

目前,红岩联线已成为重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培训暨警示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教育基地。

(三)服务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为适应免费开放和扩增接待能力的需要,2008年,全市博物馆系统投入资金升级馆舍的硬件设备,增设了保安、保洁、讲解人员和医疗服务人员,调整了参观路线和开放时间,改善了服务设施,优化了参观环境,部分博物馆还添设了中央播音系统、电子阅览室、语音导览等设备,提供了为市民鉴宝等活动。

红岩联线推出了红岩革命历史电子博物馆、渣滓洞模范片区情景剧表演、红岩魂广场点火仪式等项目,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和循环导游车等特色服务。

同时,为了给广大热心于博物馆事业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群众提供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全市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拥有500人左右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总体来看,参观者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体现和尊重,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过去那种高高在上、陈列展览冷冰冰的施教者形象,逐渐让位于互动交流、寓教于乐的温馨面孔。

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增强,接受度日渐提高。

(四)科学研究不断加强

全市博物馆系统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0个,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编辑出版各类学术专著、丛书、图册共20种。

其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17篇,推出《长江文明》创刊号,完成两期《重庆历史与文化》的编撰。

红岩联线启动了由国家社科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红岩文化的发展研究,撰写的《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作》论文入选联合国全球事业单位改革论坛,建立了《红岩论坛》,编录了100集的《厉华说红岩》光碟,出版了《路在脚下》《魔窟》和《红岩事件风云录》等图书。

重庆自然博物馆发表了《四川大相岭蝶类生态地理分布》《自然博物馆的生物多样性教育》《保护我们的朋友——鸟类,促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等学术论文8篇。

(五)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2008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德中同行·走进重庆”和“英国威尔士发现之旅”展览。

同时,威尔士与重庆市签署了《英国威尔士——重庆友好合作关系协议》,通过文化互动搭建了国际经贸交流的平台。

10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王川平馆长,应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邀请,赴英国参加“中英文化连线”项目之中英博物馆馆长交流活动,与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友好合作意向书,在互换展览、专业人才培训、文物保护技术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2008年前三季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进展览19个,外出展览2个,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

(六)对外影响日益增强

奥运期间,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时两年创意策划,并联合长江沿线15家博物馆,在北京推出《长江文明展》,重庆54件珍贵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

迎接了全球众多国家元首、官员和运动员代表前来参观,共接待国内外观众70余万人次。

这不仅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文化项目,也是博物馆馆际协作办展和多元化展陈方式的有益探索,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长江文明展》所采取馆际合作模式及体现的协作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7月8日,是《红岩魂》全国巡展20周年纪念,20年来,《红岩魂》巡展、展演足迹已遍布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9座城市成功举办308次,参观观众达5600余万人。

“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先后被中宣部评为“中宣部十件大事”、“十大演出盛事”并荣获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社会各界誉为“红岩精神的传播者”和“精神文明的使者”。

(七)红岩联线体制改革、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2007年挂牌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下辖冯玉祥、陈独秀等7个纪念馆,包括歌乐山文化管理公司等7个实体,拥有重庆话剧团和重庆京剧团。

有效地整合了重庆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实现了博物馆事业公益职能和产业经济职能的整合,探索出了一条文物保护有力度,经营开发有特色,管理模式有成效的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红岩丰碑”被授予“巴渝新十二景”人文景观称号。

2008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固定资产由原来的5400万元增至1.1亿元,增幅接近一番。

联线的产业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

(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晋身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8年5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顺利通过全国博物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入选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成为和故宫博物院同级的全市首个国家一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成为了重庆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在业界的影响度日益加大,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

四、重庆市博物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重庆市博物馆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博物馆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首先是文化消费不均衡,人多馆少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博物馆的总量偏少。

重庆市平均62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与西方发达国家10万~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占有水平相去甚远。

二是博物馆的种类不丰富。

历史类和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占68%,而具有鲜明重庆行业特色、地域特征和独特个性的博物馆尚少,还不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三是发展定位差异化不明显。

表现在区县博物馆发展定位上仍是综合类比重偏大,而体现当地文化和资源特色的专业化博物馆还不多。

从整体来看,全市博物馆在藏品优势类型方面,还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是社会力量对文博事业的介入“量小度低”。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重庆市的基金会、财团和大企业创办博物馆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社会服务总体水平不高,文化惠民任重道远。

一是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因各种原因,其管理责任主体和财政支持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尽管经费投入纵向对比呈上升趋势,但横向对比仍显不足,导致藏品的征集、管理、研究等工作开展不力,陈列布展更新缓慢,对观众的持续吸引能力不强。

二是由于文博单位是事业体制,加之博物馆逐渐免费开放,日益回归公益性功能,也给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以及服务水平和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硬件方面的缺陷制约了博物馆作用的更大发挥。

如三峡博物馆观众流量是立足于收费参观设计的,日接待观众量限制在1700人次左右,而2008年3月26日免费参观的当天就拥进了8000多人,给文物和游客安全带来了不小压力。

同时,随着自驾游旅游方式的日益兴起,诸如红岩联线景点的停车场容量有限和景区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也给博物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博物馆业的整体资源配置现状与重庆市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禀赋不相适应

一是文博人才资源配置不协调。

不仅在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上与发展需要有差距,而且在人才区域分布方面不均衡。

全市1365名从业人员,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仍然偏低,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还需不断加强和优化。

二是对藏品的利用率不高。

一方面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加之新出土文物增多,藏品在展出率、统筹调度和合理利用方面仍需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致使部分博物馆因对藏品的研究不足而不敢轻易展出,高级别文物仍难与普通观众见面。

同时,博物馆之间在藏品和经营方面交流的渠道还需不断拓宽,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博物馆业的“马太效应”还比较突出

从整体来看,全市博物馆发展水平仍不均衡,同时两极分化还有扩大之虞。

一方面以三峡博物馆为代表,其发展水平日益走在西部前列,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提升,对观众和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对各种行政、社会资源的聚集度更高、整合力更强。

而部分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和思路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比较僵化,创新思变不足。

另一方面以红岩联线为代表,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文物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之路,“红岩”品牌的含金量日益提高。

而部分博物馆适应社会、市场变化的应变力不强,社会关注度、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

五、2009年重庆市博物馆业发展预测和对策建议

十七大召开以后,科学发展观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各级政府执政的目标,追求社会和谐,实现文化均衡日益成为共识。

文化和谐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博事业独有的文化教育、传承功能必将在新形势下日益彰显。

按照《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要求,2009年,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重庆市据此在明年将免费开放14座博物馆、纪念馆,全市免费开放总量将达32座。

与此同时,重庆将新建一批专业博物馆、区域性博物馆,如万州建设的三峡移民博物馆进展顺利,合川钱币博物馆已被提上日程,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奉节县、忠县、巫山等区县博物馆将于明年开工建设,万州、涪陵、大渡口、大足等中心库房建设将稳步推进。

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2009年重庆博物馆业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大的飞跃,需要全新的理念、思路、措施加以推动。

(一)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休闲和旅游中感悟人文,扩展视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当今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博物馆更需在陈列内容、展陈手段、宣传方式、服务项目等方面充分体现和尊重受众的感受心理、审美情趣和认知特点,做到平等对话、交流和互动,方能占领文化主阵地,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市民享受文化休闲的场所,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结合免费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理念上,要更加突出地把公益性摆在博物馆事业的第一位,真正贯彻落实好“三贴近”。

在方法上,要不断开展观众调查,积极提高服务水平。

在思路上,要改变过去固守的偏重展览的办馆思路,不断提高博物馆的亲和力,最大程度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化共建和共享。

(二)做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结合

博物馆无疑是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性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性是永恒的主题。

但在市场化条件下,博物馆业的发展也绝不是和产业发展水火不相容,恰恰相反,只要把握好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度,文博事业的发展是能和产业发展共生共荣的。

重庆市拥有独特的巴文明、长江文明、统战文化、抗战资源和红色资源。

因此,要不断拓展以博物馆为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和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发和利用好博物馆资源的复(仿)制品、印刷品、音像制品、网络产品等方面的市场化经营,实现文物保护和产业经营双赢。

同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新建、参与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博物馆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这不仅能实现博物馆资源的市场化属性,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能为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科研属性奠定经济基础,为提高博物馆行业的管理水平提供契机,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

每个地方的博物馆无疑都根植于本土的历史、人文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更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兴起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需要,博物馆行业也要因势而变。

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到国内和国际上举行巡展,拓展自身影响,推介本土文化。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来,和其他博物馆举办联合展览。

这不仅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也能提高重庆市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坚定不移做好基础工作

博物馆的藏品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做好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搞好藏品资源普查,建立藏品数量、等级和照片等文字和数字档案,做到家底清楚;二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藏品保存和安防条件;三要督促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始终把藏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四要在研究利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藏品的利用率;五要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