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303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docx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

“坏血病的克星—维生素C的探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维生素C实验探究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张晶邢台市第三中学

教材分析

目前市场上各种饮料品牌日益增多,测定比较其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已经成为食品分析的重要内容。

基于初三学生已经学的酸的化学性质,石蕊或酚酞溶液指示酸碱反应终点的分析原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8面实验10–9)等知识,选取“维生素C的探究”让初三的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切身感受化学的魅力和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酸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的相关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进行知识迁移来探究维生素C是否具有酸性及如何验证,应该说,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初三学生已经学的酸的化学性质,石蕊或酚酞溶液指示酸碱反应终点的分析原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8面实验10–9)等知识,使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探究不同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教师在课堂过程中适当引导。

探究性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3.进一步熟练使用胶头滴管、量筒、试管等仪器。

过程与方法

1.在搜集信息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信息加工的方法,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和主动反思,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调控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深刻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法:

讲解、讨论、实验的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如何验证维生素C的酸性

2.用对照法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难点:

对实验的设计,观察与分析。

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量筒(10ml)、烧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镊子

2.实验药品: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0.02%)、蒸馏水、橙汁、果味饮料、维生素C溶液、PH试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NaOH溶液、Na2CO3粉末、镁条、CuO粉末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同学们首先请看下面这段视频,并交流讨论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海上恶灵”视频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

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

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

【多媒体展示】坏血病病因揭秘

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

那么,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后来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并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

 

学生观察,得出水手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

1、导入新课在情境中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预习

成果.

提出

研究

问题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维生素C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哪些维生素C的相关信息哪

【板书】:

抗坏血病的克星的探究

 

分组展示搜集的维生素C的相关信息

维生素C(VitaminC,AscorbicAcid)又叫L-抗坏血酸,俗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使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就有抗坏血病的作用。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

美国专家认为,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应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这个最低量

让学生分组在预习中搜集Vc的应用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研究问题.其目的是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铺垫,使用问题驱动,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二是使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可以共享信息,以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拓展知识。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那么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学生思考,回忆酸的化学性质,猜想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1、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回顾,为突破教学重点做好铺垫。

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确定研究方向。

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

【板书】:

一、验证维生素C的酸性:

提问:

通过交流讨论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维生素C具有酸性哪?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1如何验证维生素C是否具有酸性

2维生素C酸性强弱如何?

学生根据初三学过的酸的化学性质的相关内容,酸可以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以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等知识,学生知识迁移得出定性探究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实验与

探究

 

合作与交流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

用Vc溶液与PH试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NaOH溶液、Na2CO3粉末、镁条、CuO粉末实验。

根据实验台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4、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

分组探究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由学生交流讨论得以下探究方案,分组完成实验:

①取少量Vc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②使用PH试纸测Vc溶液的PH

③取少量NaOH溶液加入两滴酚酞,再加入Vc溶液

④向Mg条中加入少量Vc溶液

⑤向CuO粉末中加入少量Vc溶液

⑥向Na2CO3粉末中加入少量Vc溶液

2、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按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各种实验现象的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汇报预习成果,提出研究问题

 

目前市场上各种饮料品牌日益增多,测定比较其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已经成为食品分析的重要内容。

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否相同哪?

如何定量测定不同饮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哪?

提供资料: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碘量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思考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研究问题.

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高低?

【板书】:

二、验证不同的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

演示实验验证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且通过分析,认为荧光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虽然测定Vc结果准确,但原理难懂,操作复杂并且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很难利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

最终学生一致认为选用V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测定。

确定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最合适的维生素C的检验方法

实验与探究

合作与交流

现有两种饮品:

新榨的橙汁和果味饮料,你们能设计实验方案测定比较这两种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高低吗?

 

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

指导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2支试管中分别盛入1.0mL的高锰酸钾溶液

②用同一支胶头滴管分别吸取橙汁和果味饮料分别逐滴加入两支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遍滴边振荡试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为止,分别记录加入的橙汁和果味饮料的滴数。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各种数据的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其水溶液可以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

根据这一特性,在同一等量、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褪色时滴定样品液所用的滴数越少,维生素C溶液越浓,含量就越多。

你们通过实验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结论:

①不同的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有差别的。

②测定的两种饮品中,橙汁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差别,所以,要想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吃水果时应有所选择,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蔬菜。

同时,因为维生素C易溶于水,蔬菜如果是清洗、浸泡或烹调过久,维生素C可能全部流失。

所以,清洗时不宜浸泡过久,烹调时的汤汁请不要倒掉。

除了这些以外,你们还总结出哪些注意事项了哪?

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B、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按相同的操作方法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分别滴加橙汁和果味饮料

C、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进行实验时要注意这点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抗坏血病的克星的探究

1、定性探究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2、定量探究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实验报告

1、定性探究维生素C的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维生素C(“是”或“否”)具有酸性

2、定量探究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

向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Vc含量不同的饮品,滴加的滴数越多,证明此饮品中Vc含量越少,滴加的滴数越少,证明此饮品中Vc含量越多。

实验步骤:

(1)

(2)

实验结果

待测液

橙汁(滴数)

果味饮料(滴数)

高锰酸钾溶液1.0mL

实验结论:

①不同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相同”或“不同”)

②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

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

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是在实验室上的,但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本堂课内容属于扩展内容,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

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