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293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导论.docx

《教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导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导论.docx

教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音乐风格:

是通过音乐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音乐家

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

2声音色彩:

声音色彩即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声音特色,它是通过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错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音乐感觉:

 即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它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

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等。

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反响更大;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了。

乐感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

4音乐细胞:

是细胞感觉音频的反应。

有科学家认为音乐是人类进化的需要,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音乐是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发明”,,人类的音乐细胞在几十万年前已诞生,是自然规律“优胜劣汰”的选择结果。

5音乐品种:

根据音乐本身的性质或特点而分成的门类.包括流行音乐,爵士乐,灵魂音乐,黑人音乐,电子音乐等等

6音乐商品:

 音乐商品是音乐这种艺术品种进行社会传播的媒介物质化,是精神劳动的物质化和价值化,即音乐与音乐载体的综合,且参与市场

交换的劳动产品。

体现为两种形式:

其一,为物质、物品的形式,如:

乐谱集册、唱片光盘等;其二,为音乐文化的娱乐服务活动形式,如在音乐

厅、大剧院中各种营业性机构的音乐唱奏表演

7音乐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

它是有节奏

、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8音乐教育:

广义上讲,是增进人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活动。

狭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音乐教育,其涵义是音乐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

9音乐教学:

是音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10音乐心理:

是指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中的音乐产生的主观反应,从而折射出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包括现象包括对音乐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和意志过程

11音乐家:

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成功人士。

例如:

莫扎特,贝多芬等等。

音乐家,是个广泛的名词,简明的说,就是专注于音乐领域中的艺术家。

他包括了全世界创作音乐的人,和演奏音乐的人。

唱歌的人也算是音乐家。

但他们有特别的名字是歌唱家。

12音乐才能:

是指一个人已经具备但未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天赋与能力。

13音乐兴趣:

对音乐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和产生的积极地兴致。

音乐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音乐工作者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4音乐文化:

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音乐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音乐活动。

15音乐主题: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

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

16音乐题材:

指的是音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

17音乐体裁:

音乐体裁就是作品的存在形式。

现把音乐众体裁分为两大类:

声乐体裁、器乐体裁。

1.声乐体裁:

清唱剧、歌剧、艺术歌曲和浪漫曲、小夜曲、摇篮曲和船歌、宣叙调和咏叹调等。

2.器乐体裁:

奏鸣曲和交响曲、、圆舞曲、变奏曲、托卡塔、重奏和独奏曲等。

18:

音乐载体:

19音乐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音乐情感的关系状态。

音乐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

20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

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

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

21音乐鉴赏:

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定和欣赏。

是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是人们通过运用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音乐作品与音乐现象的活动。

二.思考题

1.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艺术是什么):

由有组织的音响构成的艺术。

(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人类社会创造出的文化

现象,是音乐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产物。

2.音乐艺术的特点:

听觉性、时间性、表情性、表演性

3.音乐艺术审美的特点;1、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聆听2、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是情感体验

3、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自由和创造性的4、音乐审美认知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

4.音乐教育的本质:

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

5.音乐教育的功能(什么教音乐教育):

概括的说:

就是将音乐的功能转变成现实价值

具体的说:

1、美育功能(以乐怡性)2、音乐认识的功能3、智育功能(以乐促智)4、德育功能5、体育功能(以乐促体)6、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6.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有哪些特点(性质,目的,特点,对象,内容,途径,方法,评价标准)

一、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

民素质教育

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

通学校教育指的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学校教育,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普及性基础性

对象:

在我国主要指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

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通过音乐作品教授学生音乐鉴赏,演奏方面,

歌唱方面,创作方面,音乐与舞蹈方面,音乐与戏剧表演方面等方面的能力

1、传承音乐文化2、培养人的音乐素质和全面素质3、授人以“渔”,教会学音乐

途径: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广义上讲,是增进人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活动。

狭义的音乐教育,、

主要指学校音乐教育,其涵义是音乐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

方法:

音乐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即音乐课程

评价标准:

1.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状态2.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以及学习达成的状态等

3.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的状态。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

四、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

音乐课程

六、我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

1音乐教育价值观发展2音乐课程目标更新3音乐教学内容发展4音乐教学方式更新

5音乐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发展6音乐教师角色更新

七、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2重新对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进行科学定位3制订或重新制定音乐课程标

4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5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6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7.21世纪初我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发展?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发展变化?

21世纪初,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一,音乐教育价值观更新

(1)审美体验价值观

(2)、创造性发展价值观(3)、社会交往价值观(4)、文化传承价值观

二,音乐课程目标更新:

新的课程目标是三维度立体构成:

第一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方式。

第三维度是:

知识与技能。

新的音乐课程目标,体现了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学生观,体现了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多维目标的整合,也是素质教育观在音乐课程中的高度体现

三,音乐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开辟了新领域第一领域是“感受与鉴赏”第二个领域是“创造”第三领域是“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音乐教学方式更新

(1)实验性的音乐学习方式

(2)跨学科的音乐学习方式

(3)开放性的音乐学习方式(4)合作性的音乐学习方式

五、音乐课程评价内容、方式更新1、评价指标综合化2、评价方式科学化

六、音乐教师角色更新

1、“牧羊者”变“引路人”2、权威者变合作者3、主演者变导演者

原因:

21世纪初,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引起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我国于21设计初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音乐

教育课程改革是因为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

在不断发展。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

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

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

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

选拔和淘汰,等等。

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

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

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

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

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

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8.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学校音乐教育有怎样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其目的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

各国的

学校音乐教育也顺应这一改革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

纵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改

革发展的几个特征: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

(2)重新对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进行科学定位

(3)制订或重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

(4)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5)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6)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9.音乐实践活动中有哪些心理现象?

(1)音乐注意

(2)音乐感知(3)音乐记忆(4)音乐意象

(5)音乐想象(6)音乐联想(7)音乐情感体验(8)音乐理性认知(9)音乐表现与创作

10.小学1到3年级的音乐心理:

 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儿童有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7—9岁的儿童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态度处于写实阶段,他们评价音乐作风的标淮是音乐作品所刻画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是否相像:

7—8岁,有鉴常协和与不协和之和音的能力:

8—9岁,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觉较过去好;

1)音乐注意:

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

感觉敏锐、感知浅显(3)音乐记忆:

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薄弱(4)音乐意象:

意象简单、短暂(5)音乐想象 :

自由、活跃但不够丰富             (6)音乐联想:

因为经历少所以联想少

(7)音乐情感体验:

简单、局限            (8)音乐理性认知:

从浅到深逐步发展           

(9)音乐表现与创作:

踊跃、简单表现、元素性地创作(10)音乐审美态度:

从无到有逐步形成

11.小学4到6年级的音乐心理

9—13岁,他们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外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知觉敏感性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是音乐审美态度正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由其是随着个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对音乐作品表现出真正的审美态度。

9到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

能感如两声部旋律。

10一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如和判断能力。

在9岁以后,像最基本的节奏技能,如保持一个稳定的节拍等,是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的。

(1)音乐注意:

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

感觉敏锐、感知浅显

(3)音乐记忆:

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薄弱(4)音乐意象:

意象简单、短暂

(5)音乐想象 :

自由、活跃但不够丰富             6)音乐联想:

因为经历少所以联想少(7)音乐情感体验:

简单、局限            

(8)音乐理性认知:

从浅到深逐步发展          (9)音乐表现与创作:

踊跃、简单表现、元素性地创作

(10)音乐审美态度:

从无到有逐步形成

12.初中生的音乐心理?

初中生进人青春发育期.性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现了“第二性征”。

受此影响,初中生时期是一个心理活动复杂多变的时期,初中生处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中间站、其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依赖性与独立性相互交织、冲动性与自觉性等矛盾相互交错。

初中生注意的广度、稳定性等得到突出发展,注意力已接近成人发展水平‘,初中生的有意记忆已占据主导地位。

初中生思维的内觉性显著提高,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初中生的情绪体验很强烈,情绪极富波动件。

初中生的个性初步形成,但尚欠稳定。

初中生的意志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1)音乐注意:

逐步持久稳定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

感觉更加敏感、感知逐步增强(3)音乐记忆:

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逐步升级

(4)音乐意象:

意象逐步清晰明确(5)音乐想象 :

自由、活跃越来越丰富,有意性增强             

(6)音乐联想:

随着经历的增加联想越来越丰富(7)音乐情感体验:

从简单、局限走向丰富、复杂            

(8)音乐理性认知:

从浅到深逐步发展理解力日益增强           

(9)音乐表现与创作:

表现、创作能力逐步形成(10)音乐审美态度:

从逐步形成走向形成和稳定

13.高中生的音乐心理?

高中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高中生身高、体重、大脑皮层结构、神经系统等生理发育已接近成年人水平。

高中生时期是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此阶段,世界观与人生观已初步形成,生理与心理方面均趋向成熟。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突出的发展,思维的概括与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并逐渐稳定,但情感具有两极性特征。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并逐渐开始形成世界观与人生观。

(1)音乐注意:

逐步持久稳定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

感觉更加敏感、感知逐步增强

(3)音乐记忆:

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逐步升级(4)音乐意象:

意象逐步清晰明确

(5)音乐想象 :

自由、活跃越来越丰富,有意性增强             (6)音乐联想:

随着经历的增加联想越来越丰富

(7)音乐情感体验:

从简单、局限走向丰富、复杂            (8)音乐理性认知:

从浅到深逐步发展理解力日益增强           

(9)音乐表现与创作:

表现、创作能力逐步形成(10)音乐审美态度:

从逐步形成走向形成和稳定

14针对学生的音乐心理进行音乐教学很重要吗?

为什么?

很重要,每个年龄段由每个年龄段的音乐心理,音乐学习心理研究对于促进音乐才能发展的意义A、使音乐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B、针对性采用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仍以发展音乐感知觉为主,在感知发展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知识。

在学习方式上小学生刚从游戏活动为主转入以学习活动为主,这就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要生动活泼,适当结合游戏、律动等活动来培养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向抽象的形式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从具象概念着手逐渐向抽象概念发展。

随着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以及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丰富,可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敏感性。

青少年期相当于个学阶段是身体和知识迅速发展,在这期间,青少年求知欲强烈,音乐的理解日益加深。

音乐才能经童年期高度发展后,到青少年期相对处于平稳状态,随着音高、节奏表象的发展,青少年不仅能够从直觉中感到音乐,并且能够对音乐给予一定的理论上解释,随着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和歌唱,甚至能够创作乐曲。

青少年在音乐中不只是得到快乐,并且能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随着青少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中学音乐教育可逐渐从感知性学习扩展到概念性学习。

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音乐表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识谱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学习歌唱和演奏,加强识谱学习是重要的。

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活动,促进识谱能力的发展。

15,目前我国关于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有哪些?

关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我国两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作了研究。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宋光先生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曹理教授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以上两位音乐教育家对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研究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的中是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另外首都师范大学周世斌教授2005年的最新研究成果《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系统全面的介绍了音乐学习心理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能够掌握音乐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16.什么叫音乐课程?

遵照音乐教育的目的,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音乐教育内容。

也可以说是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音乐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17.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是如何定位的?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性质的确定,肯定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18.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9.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表述的?

目标含有目的、标准的意义。

但目标不同于目的的那种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的价值。

因此,对于课程目标,我们可大致理解为:

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标准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

20.音乐课程标准是什么?

现行音乐课程标准是怎样的内涵?

在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它总体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音乐方面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具体规定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师音乐教学、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指导文件。

《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并颁布的,它内涵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其中前言部分的具体内容有课程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的内容有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标准部分的内容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21.目前我国音乐课程有那些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课程内容即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它的承载形式是教材。

传统的音乐课程内容是以学科为中心,按音乐学科的内容来规定的,分有唱歌、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与视唱练耳、简易乐器四个方面。

现行的音乐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的学习领域来规定的,分有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方面。

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的学习内容又分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四个方面;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个方面;创造领域的学习内容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三个方面;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学习内容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方面。

关于这四个领域学习的重要性,《音乐课程标准》

作了明确的阐述: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经验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22.目前我国音乐课程倡导哪些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23.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对音乐教学具有什么作用?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

音乐课程总目标具有下列功能:

(1)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2)提示音乐教育计划要点;(3)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4)确定音乐教育评价基础。

它们四者的关系是:

通过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