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7039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docx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存在被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多年来,一直缺乏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系统调查资料,而且由于多数感染症状不典型,以及担心引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恐慌,实验室感染长期被公共卫生机构低估和忽视。

事实上,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情况大大超乎人们的预料。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关权威调查资料显示了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严重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安全计划的开展和实施。

1983年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该手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规定。

近年来,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如、汉坦病毒以及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成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和生物安全关注的重点。

2004年,我国发现的感染病例最终证实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教训十分深刻。

因此落实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事关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大!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通过实验室途径获得的感染,包括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感染和亚临床型感染。

生物安全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一、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已有资料显示,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有吸入、吞食、接种以及皮肤和粘膜的污染。

大约2/3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因为直接在病原菌存在的环境下工作造成的,其次是实验室事故,如储存病原微生物的容器破裂、喷溅,或者通过针刺、割伤等途径引起的。

(一)吸入

实验室在某些操作过程中,如混匀、颠倒、碾磨或烧灼接种环时,常会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小于或等于5的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易被实验室人员吸入肺部直至肺泡。

因此,除了典型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以外,一些自然情况下不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某些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

(二)吞食

一些下意识的从手到口的行为,如翻阅被污染的文件或使用被污染的钢笔后,把手指放入嘴中,或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可引起吞食途径的感染。

在实验室工作场所吃东西,或者就餐前不洗手也是原因之一。

早期的一项调查表明,操作时用嘴吸液体也是引起实验室感染的重要原因。

(三)接种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通过某些实验室事故,如针刺、刀片和碎玻璃的割伤等途径而发生接种感染。

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而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占25.2%,割伤占15.9%。

因此,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有合适的容器丢弃,以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废物处理人员发生感染的风险。

(四)皮肤和粘膜的污染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溅入眼睛、鼻孔等处粘膜,或通过污染的手触摸面部,可能导致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因此,对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预防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完整的皮肤是阻止感染发生的有效屏障,但是,不注意的微小损伤却成为感染发生的入口。

一项早期的调查显示,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自身皮肤玉血标本的直接接触事件约为每天2-10次。

因此,在、、、梅毒等广泛流行的今天,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提高对此类感染途径和风险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及其重要的。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发展现状

1、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主要的现行策略:

表-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法规、规范和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2004)

《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第4版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

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233-2002)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50346-2004)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19781-200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19489-2008)

2、国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发展现状:

我国各地许多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或)实地考察的方式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报告结果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现状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多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的管理水平未达到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但省级明显优于市级、社区,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和其它医院。

且报告显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悬殊,武汉、广州、台北都已经拥有自己的4级实验室,北京、上海、广东、湖北、黑龙江等省市都拥有自己的3级实验室。

三、生物安全措施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

实验室对感染性物质的有效管理不仅是为了保护内部工作人员,而且,也为了保护外部环境。

以下三个方面与实验室安全密切相关:

1)实验室工作程序;2)安全措施;3)实验室的专业设计。

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时,必须警惕可能存在的危害。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严格遵守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对于实验室安全十分重要。

同时,每个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手册。

尤为重要的是,实验室人员应该常接受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认识。

实验室针对生物安全危险物质的初级屏障为一些安全措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密闭容器和其它机械设备,也包括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面罩和防护眼睛等。

二级屏障是根据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而构建,实验室的专业设计和建造是关键内容。

二级屏障不仅应能有效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

而且要具备防止实验室感染性物质泄漏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的能力。

1.生物安全分级

为了减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模式,可能发展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实验室应该举办的有效预防措施和应对能力进行区分而形成的“生物安全级别”(),规定了每一级别实验室必须具有的设施、格局和规范化操作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级别。

1为最低级别,依据标准的实验室程序可以进行开放操作。

针对的微生物危害极少,对成人不会造成感染,如棒状杆菌等。

也包括一些可能对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缺陷患者造成感染的条件致病菌。

2一般用于具有中等危险性、能引起人类不同程度感染的病原体,如沙门菌属、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不慎吞食以及皮肤、粘膜破损而发生感染。

在具有初级屏障,如穿戴防护面罩、隔离衣和手套等防护下,可以在开放的实验台上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实验室应该具备生物安全柜和密封的离心管,以防止泄漏和气溶胶的产生。

3用于具有明显危害的、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伯氏立克次体等。

3对初级和二级安全设施具有严格要求,包括对设计的特殊规定,如需要具备合适的空气净化系统。

所有3的微生物均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4用于能引起人类致死性感染、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或者目前尚无疫苗等需要有效治疗方法的病原微生物,如出血热病毒等。

须在三级生物柜内或全身穿戴特制的正压防护服进行操作。

4实验室须与其他实验室隔离,独立设置,并具备特殊的空气和废物处理系统。

病原微生物

操作程序/技术

安全设施

实验室建筑要求

对成人不致病

标准的微生物检验程序

不需要;实验室工作服;对皮肤创口和眼睛的保护

抗腐蚀的开放工作台

有致病性,一般不通过空气传播

1,准入限制,生物安全手册、标识"锋利"物品警示标志

1或2级;其它防止气溶胶和飞溅的设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1,附带自动开启水龙头,冲洗眼睛装置

感染能导致严重后果;能通过空气传播

2,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所有废物、衣服、血清标本等均须严格消毒

(同上)

2,附带负压气流,空气外排装置,自动启合门

致死性的,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或未知途径传播

3,特殊的防护服,出实验室的所有物品消毒,人员淋洗

2或3级,联合的正压防护服

3,附带独立的建筑,特殊的设施和布局

表-2对感染性物质的生物安全分级

2、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

制定生物安全策略以作为一种国家行为,特别是人类面临新现(或再现)的微生物病原流行,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并予以全面实施,建立高效的监控网络和反馈体系,对于有效预防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控制蔓延和保障民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临床实验室应依据国家有关生物安全法规,联系自身实际,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并在工作程序中得到落实。

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应包括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免疫计划以及对高危人群(如怀孕期间的员工)的特殊规定。

标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举例见表3.

表-3标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

对所有血液和体液标本均有“感染风险”的警示标志

锐利物品均存放于特制的坚固容器内

用酒精擦洗或医用肥皂洗手

实验室内不得吃、喝、抽烟

存放临床标本冰箱不得用于存放食品

采用合适的移液器具,禁用嘴吸液体

每天消毒工作台面;发生液体溢出后即刻消毒

工作时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离开实验室时去除

对可能发生液体喷溅的操作须佩戴面罩、口罩和防护眼睛

须有足够的乳胶手套供应

对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或液体喷溅的实验室须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