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
《生物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
(2014版)
前言
为了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下简称《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生物学科组在分析2006年以来我省生物学科教学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生物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研究制定的。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普通高中2014级起生物学科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分成上、下两篇,以模块编写。
上篇为必修模块,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下篇为限定性选修模块,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模块。
各模块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所使用教科书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章节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录)。
上篇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为全体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发展要求”是模块学习中的较高要求,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加试题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下篇限定性选修模块按专题及章节提出生物学科的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供教师参考。
其内容和要求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加试题的考试范围和要求。
“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及活动建议三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
“课时建议”以每节课45分钟为标准;“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可供参考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未列入的本学科其他选修课程模块,各校可根据学校及学生特点和需求,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自主确定本学科选修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及开设方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科学习资源。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提纲挈领式的,其中的课时分配及教学建议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研究中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全面提速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适用对象为2014级起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
目录
上篇:
必修模块
必修1分子与细胞3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3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5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9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5
必修2遗传与进化18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8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20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22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25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27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29
必修3稳态与环境31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33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5
第四章种群37
第五章群落39
第六章生态系统41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44
下篇:
限定性选修模块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9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49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51
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2
第四部分浅尝现代生物技术54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6
第一章基因工程56
第二章克隆技术58
第三章胚胎工程60
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选学)62
第五章生态工程62
附录65
教学目标要求及其表述的行为动词表65
上篇:
必修模块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分别为《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共6学分,108课时(按每节课45分钟计算),课时建议汇总如下表:
模块
章节
课时数
总课时数
必修1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6
36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7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13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5
机动
5
必修2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7
36
第二章染色体和遗传
6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7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5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3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2
机动
6
必修3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
36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4
第四章种群
4
第五章群落
3
第六章生态系统
4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3
机动
7
必修1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知识,同时反映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
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学生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等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同时,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选学)
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节无机物
基本要求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发展要求
说明
1.水的分子结构、产生极性的原因及氢键形成等内容与化学学科内容重复,不作要求。
2.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不作拓展。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基本要求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认同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5.在进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时,制作徒手切片,使用高倍镜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发展要求
说明
1.碳原子结构、碳链形成与结构、各种糖类与脂质的分子结构式等内容不作要求。
2.“小资料:
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小资料: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4.“建议活动: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
前言
1课时
第二节无机物
5课时(含活动)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水及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
由于学生对于水并不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讨论。
(2)“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
“糖类”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
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将这些糖根据教科书中糖的种类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
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类似减肥等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分布及作用。
“蛋白质”的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学生还不具备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刚开始学习蛋白质时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先让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科书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
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蛋白质有怎样的结构呢?
从而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教科书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氨基酸是如何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也可以利用版画模拟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导致多肽的不同,并通过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来理解其功能的多样性。
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遗传信息的深入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活动建议
在进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多准备几种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或者让学生自带感兴趣的材料;②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③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④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差异。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用于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概述
基本要求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在进行“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要求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发展要求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说明
“活动: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不作要求。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基本要求
1.概述质膜的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明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3.说出细胞膜各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生理作用。
5.在进行“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时,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发展要求
说明
“小资料:
细胞外被”、“小资料:
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三节细胞质
基本要求
1.识别几种细胞器的形态。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在进行“活动:
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进行一般的生物绘图,正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发展要求
举例说明各种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
说明
1.“细胞骨架”不作要求。
3.“活动:
观察叶绿体”中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作为本活动的重点,而对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不作要求。
第四节细胞核
基本要求
1.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运用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五节原核细胞
基本要求
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
发展要求
说明
“小资料:
荚膜、鞭毛和菌毛”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
第一节细胞概述
1课时(含活动)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2课时(含活动)
第三节细胞质
3课时(含活动)
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
1课时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是细胞学说及“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教学难点是“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本节可以从活动引入,要求学生在观察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的基础上,辨别不同细胞的异同,然后学习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帮助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及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教学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中可以按照从功能到结构再到功能的线索设计教学,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和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将“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利用板图、挂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联系起来,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为第三章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做好铺垫。
总之,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甚至亲自制作流动镶嵌模型,帮助学生加深对质膜功能的理解,区分选择透性与流动性的不同,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活动:
观察叶绿体”;教学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功能以及“活动:
观察叶绿体”。
教学中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和协同作用。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者模型,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列表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4)“第四节细胞核”和“第五节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原核细胞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
教师可以从教科书中“伞藻的实验”入手,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并与其功能相联系,最后从整个细胞的角度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明确细胞是一个既有分工又高度统一的整体。
第五节的教学内容要与本章第一节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内容相结合,可借助模式图来分析和讨论,并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在学完本章之后,可自选材料,课后构建细胞模型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活动建议
1.将第一节的“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
在“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镜。
2.在进行“活动:
观察叶绿体”时,叶绿体的观察相对较容易,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观察时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帮助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高倍镜。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一、课标内容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基本要求
1.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2.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发展要求
说明
1.有关能量的理化方面知识不作要求
2.“小资料:
生物发光”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基本要求
1.在进行“活动: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呑、胞吐的过程。
发展要求
说明
“建议活动: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不作要求。
第三节酶
基本要求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完善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建议活动: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发展要求
在进行“活动: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时,运用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体验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尝试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说明
“小资料:
辅酶”及“课外读:
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四节细胞呼吸
基本要求
1.概述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和反应过程,认同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
2.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认同科学对技术和社会的促进作用。
发展要求
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说明
1.细胞呼吸的氧化还原、电子得失的反应不作要求。
2.“细胞呼吸从糖酵解开始”、“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这四部分的具体内容均不作要求。
3.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脱羧还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
4.“小资料:
呼吸速率”、“小资料:
需氧呼吸出现的意义”、“小资料:
酵母菌”、“课外读:
各种体育运动所花费的能量”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五节光合作用
基本要求
1.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和产物,认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3.概述光反应发生的变化和碳反应的过程。
4.在进行“活动: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
5.在进行“活动: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运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
发展要求
1.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比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
3.阐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假设,领悟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和立论解释的科学思维过程。
说明
1.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氧化还原过程不作要求。
2.“小资料:
树叶的颜色”、“小资料:
光反应和碳反应”、“小资料:
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小资料: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小资料:
光合作用临界温度”及“课外读:
光反应过程”、“课外读:
光呼吸”、“课外读:
C-4植物”、“课外读:
光合作用早期研究简史”,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15课时)
第一节细胞和能量
1课时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课时(含活动)
第三节酶
3课时(含活动)
第四节细胞呼吸
2课时
第五节光合作用
5课时(含活动)
复习与小结
2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科书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吸能、放能,为学生学习细胞与能量创设情景,也为后面学习“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
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图解,帮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质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
关于“胞呑”、“胞吐”的教学,可以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过程,再结合插图、动画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感受,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可先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帮助学生对酶建立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学生学过了A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先出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文资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