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21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教案

15、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积累“洪水、防洪”等六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泛滥时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的情景。

教学重点: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

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洪水泛滥的图片。

预习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

板书:

大禹。

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继续引导:

大禹是我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

15、大禹治水

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借助拼音朗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就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b、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

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仍”应该读reng,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nan,第四声;在“困难”一词中读nan,第二声。

“兽”是翘舌音,韵母是ou,不能读读成she。

学生抽读生字卡片,练习朗读生字。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

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4、积累词语

出示课本73页课后第三题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洪水防洪毒蛇毒害猛兽凶猛

灾难火灾继续连续农业农民

引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这六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一开始是谁治理洪水的?

他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

成功了没有?

禹采用什么办法去治理洪水的?

成功了没有?

7、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洪水泛滥”的意思。

出示几张洪水泛滥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洪水泛滥的情景,了解洪水泛滥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生根据图片理解词语泛滥的意思就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2、洪水泛滥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出示句子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

3、教师小结:

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洪水给治理好,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那么怎样才能把洪水治好呢?

下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要求书写的几个生字。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这八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

“洪、仍、难、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洪、仍、难”是左窄右宽,“被”是左右基本等宽。

“难”右边是四横,最后一横稍长,不要写成三横,左边的“又”捺要变成点,中间的单人旁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直而长。

“被”左边是衣字旁,是两点,不能写成示字旁,同时注意右边“皮”字的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

3、教师示范书写难和被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雨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抄写本课的生字,把本课的8个生字每个加上拼音抄写四遍。

3、读一读课后第三题的六组词语并积累。

15、大禹治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3、能按照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

预习准备:

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那下面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

出示《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

2、指生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洪水泛滥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15、大禹治水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体会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那么谁来治理洪水了呢?

他又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

有没有成功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刚刚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句子: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讨论问题:

谁带领大家治水的?

一个叫鲧的人。

他是如何带领大家治水的?

它采用的是筑坝挡水。

他带领大家治水多长时间?

九年。

结果怎样?

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4、理解“筑坝挡水”。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筑坝挡水的大概意思。

5、理解词语“继续”。

板书词语“继续”,学生齐读这个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继续”的意思。

引导学生用“继续”说一句话,进一步理解“继续”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导:

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一三过家门而不入。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家乡,一去就是()年,在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体会禹的伟大精神。

大禹治水一去就是多少年?

13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

(365天。

那么13年一共有多少天呢?

老师算了一下,将近5000天。

在这5000天里面,大禹有没有回家呢?

(一次都没有。

他曾经几次路过家门口?

(三次。

但是这三次他有没有回家看一下?

(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他要忙着治水,在他心里,治水比回家看看要重要的多。

由此可见,大禹真是一个心系百姓、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英雄。

4、让我们一起怀着对与大禹的尊敬和崇敬之情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对大禹的无限崇敬之情。

5、教师小结:

13年里,大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一个名字,叫“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课文讲了禹治理洪水,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结果怎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朗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2、大禹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治理洪水的?

出示句子:

大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思考大禹治水的办法是什么?

(疏导)

引导学生理解“疏导”这个词语。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理解“疏导”这个词语的意思。

3、教师:

“疏导”这个词语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开通堵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那么课文里面哪些句子详细的解释了禹采用疏导这个办法治水的?

出示句子: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结合黑板上的示意图进一步理解“疏导”这个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

4、洪水被治理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呢?

出示句子: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师引导:

百姓能够重新过上这样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感谢谁?

(感谢大禹,是他带领老百姓治理了洪水。

学生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边读边体会洪水退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感受大禹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复述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出示课本第73页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试着在小组内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指1到2名学生上讲台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机评价,指出不足并加以补充。

四、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精神。

2、回家把“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课外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故事。

16、朱德的扁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八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2、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5页的课后第二题选一选连一连,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扁、担”等八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课后第二题

预习要求:

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朱德的图像,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朱德同志。

板书“朱德”,引导学生读一读。

教师介绍:

朱德,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出了巨大努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朱德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3、学习“扁担”这个词语。

(1)引导学生分别拼读“扁”和“担”这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扁担”这个词语读轻声。

(2)出示扁担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一下扁担这个东西,同时明白扁担是用来挑东西的工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a、借助拼音拼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b、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流畅,读通顺。

学生按照要求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习课文生字

出示本课14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

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战、担、军”,都是前鼻韵母。

“志、伍、士”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战、师”都是翘舌音。

“扁担”这个词语读轻声,“扁”是三拼音节,中间有一个介音“i”。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面“非常难走”这个词语中读nan,第二声;而在“灾难”这个词语中,读nan,第四声。

学生抽读生字卡片,练习朗读生字。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4、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大概的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1)出示斗笠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斗笠的样子及其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会师”这个词语的意思。

a、出示句子: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b、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体会“会师”的意思。

c、教师出示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从而明白课文中“会师”的意思就是两支队伍会合,后来也用会师这个词语表示几方面人员汇合。

d、齐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会师”的意思。

5、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3)指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井冈山时期,朱德同志经常和同志们一起下山挑粮,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偷偷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继续挑粮。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6、练习词语搭配。

(1)出示课本第75页的第二题,选一选,连一连。

(2)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该怎样搭配。

(3)出示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朱德同志是怎样挑粮食的。

指生朗读词语并交流怎样进行搭配,再齐读搭配好的词语。

挑着粮食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4)课堂练习

填空:

打着()带着()穿着()写着()

(5)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类似的词组。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几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

“扁”是半包围结构,一撇要稍微写的长一些

“担、战、师”都是左右结构,并且要写得左窄右宽。

“士”下面一横短,上面一横长。

与“土”不一样,“土”是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

“军”上面是秃宝盖,不能加点写成宝盖头,下面车的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示范书写“战”和“扁”这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法作品,交流评价。

四、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2、抄写生字,把本课学习的八个生字每个加上拼音抄写四遍。

16、朱德的扁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重点字词句体会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体会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一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出示词语,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3、出示动宾结构的词组,引导同学读一读,进一步认识动宾结构的词组。

挑着粮食,穿着草鞋,带着斗笠,写着作业,画着画儿,唱着儿歌跳着舞蹈打着仗带着队伍

4、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体会朱德的精神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井冈山的形势。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生朗读,注意读好长句子。

2、讨论:

会师是什么意思。

会师就是两支队伍汇合。

课文里面是哪两支队伍汇合的?

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

3、两支队伍汇合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同志们喜悦的心情。

4、引读:

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就是()。

5、教师介绍背景:

当时红军遭到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去山下挑粮?

去山下挑粮食困难吗?

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子: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指生朗读句子,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到山下去挑粮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而井冈山上的粮食不多,所以就要到别的地方去挑粮食。

可是挑粮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3、出示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学生自由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从毛坪挑粮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教师指导:

来回有五六十里说明什么?

说明路很长,路途遥远。

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

从我们射阳到宝应,大概就是60里不到的路程。

如果用脚走的话,从早上六点钟出发,要走到中午12点才能到达,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说明什么?

说明挑粮的路非常的难走。

(3)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4)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读出红军下山挑粮食是非常困难的。

(5)这么远的山路,这么难走的山路,红军战士们会害怕吗?

他们愿意去挑粮吗?

4、出示句子: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1、教师引导: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朱德同志是怎样挑粮的呢?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2、出示句子: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朱德同志挑粮食的样子。

教师引导:

朱德同志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他是这支挑粮队伍的军事指挥官,他完全可以不用去挑粮食,可是他不单挑了,而且还要做其他的事情,做什么事情呢?

请大家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出示句子: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1)教师引读:

白天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常常()。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出朱德同志非常忙碌。

(3)过渡:

朱德同志白天要像战士们一样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经常一工作就是一整夜。

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战士们非常的(),于是就(),可是朱德同志又(),并且还在扁担上写上了()五个字。

(4)学生填空,并且思考: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因为朱德同志想与战士们一起挑粮食,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进攻。

(5)由此看来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朱德同志是一个以身作则,能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

(6)教师引导:

朱德同志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啊,请大家怀着对朱德同志的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2、学生自由发言,进一步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明白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3、教师小结:

朱德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以身作则,能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领导人,这样的人怎能不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呢?

请大家怀着对朱德同志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朗读全文。

四、课后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体会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7、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能够根据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年一度、四面八方、欢呼、笑容满面、祝福”等词语的意思。

3、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

指导书写本课的八个生字,理解“一年一度、四面八方”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图片、课件

预习准备:

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词语,能够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民族叫傣族,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节日,叫泼水节。

2、板书:

泼水节

学生齐读,注意“泼水节”的“泼”读“po”,第一声。

教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傣历6月中旬,即公历4月中旬左右,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赛龙舟、赶摆、丢包等活动。

教师继续引导:

说起泼水节,还有一个故事,1961年,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泼水节,于是周总理便与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3、板书课题:

17、难忘的泼水节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a、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课文的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b、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c、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十几个生字,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荣、康”是后鼻音。

“盛”是多音字,在课文中“盛满清水”这个词语中读“cheng”,第二声,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在“茂盛”这个词语中读“sheng”,第四声,意思是茂盛、兴旺的意思。

“泼”声母是p,不要读成b。

“令”是后鼻韵,并且是声母是l,不是n。

“穿”是三拼音节,翘舌音,并且是前鼻音。

(2)学生抽读生字卡片,练习朗读生字。

3、学习词语

(1)出示本课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3)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年一度、四面八方”的意思。

出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年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