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建设项目方案.docx
《信息技术建设项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建设项目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建设项目方案
《“国培计划(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建设项目》
旬阳县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实施“国培计划(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建设项目,依据《关于公布2018年“国培计划”-陕西省第二批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暨培训计划下达的通知》(陕教师办【2018】32号)、《2018年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安排意见》(陕教师函【2018】69号)和奥鹏教育《“国培计划(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目标
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新机制,打造“整县进入、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立足应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以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为重点,利用“奥鹏校本研修管理平台”,以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性校本研修为基本路径,推动学校由技术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促进教师由技术应用向素质能力拓展,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通过项目实施,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能力与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能力。
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2、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
围绕提升信息化指导能力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骨干团队。
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3、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开展网络专题学习、教学问题研究、校本创新实践,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努力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学能力,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
4、通过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
围绕研修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由学校组织参训教师自主设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开展技术应用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鼓励学校以学科教研组等为单位集体攻关,合作研磨,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
二、培训原则
1、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
培训项目要将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确保研修针对性。
在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时,各学校要将项目主题和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预设研修主题,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由各教研组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要根据研修主题,设置递进式研修内容,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常规研修要结合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由县级学科指导团队对乡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2、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
网络研修重在支持主题研修的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营造研修氛围,巩固研修成效;现场实践重在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项目实施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培“名师大蓬车”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
一是将项目实施与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参训教师按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完成一节课堂实录,学校组织评选校级优课,并将校级优课提交参加县、市、省部级优课评选。
二是通过省培“名师大蓬车”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参训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应用。
4、项目实施与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素养大赛相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应用作为教学能手和学科素养大赛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
三、培训主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培训对象
经省教育厅遴选确定全县高中、职业中学、初中、小学共55所学校,3274名教师。
五、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实践应用、送教下乡、成果展示等方式组织实施。
六、培训安排
阶段安排
培训时间
培训安排
培训形式
区县管理员校管理者一次集中培训
2018年11月18日-11月21日
奥鹏教育对县级管理员、校管理者于西安开展第一次集中培训。
现场集
中培训
县级实施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
2018年11月21日-12月7日
1.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召开县级实施启动大会,实施县级二次培训。
2.校管理者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提交校本平台。
3.校管理者创建学校研修小组。
混合式
研修
校级培训
启动
2018年12月8日-12月14日
校级培训启动。
开展三次培训,解读“学校项目实施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混合式
研修
网络课程
自主选学
2018年12月14日-2019年5月15日
学习奥鹏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教学主题、师德修养、学科融合等模块课程,并通过“公告”阅读学校简报、项目简报,分享教学资源等。
混合式
研修
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活动开展
2018年12月14日——2019年5月15日
1.研修活动初体验:
学习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目标任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完成个人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
(活动流程详见本文研修活动“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校本研修计划执行”);
2.主题研修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研组合作研磨等形式,提交一个代表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课例。
(活动流程详见本文研修活动“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3.自主开设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活动:
据学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计划,以教研组为单位至少发起3个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自选活动,具体如下:
自选研修活动
(一):
学习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技术主题课程,围绕AR/VR制作教学案例。
(活动流程详见下方培训内容“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身边的AR/VR”);
自选研修活动
(二):
学习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相关主题课程,采用信息技术化手段开展一次关于创客教育连片教研活动,提交一份创客作品(视频),(活动流程详见下方培训内容“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咱身边的客)。
混合式
研修
线下活
动指导
2019年1月
奥鹏项目组携信息技术专家及一线信息技术名师通过送教到校开展信息技术讲座与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活动,并通过直播互动,利用“双师教学”模式实现区域内共享共建,促进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充分平衡。
混合式
研修
交流展示
对比与提升
2019年3月1日—4月30日
1.各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开展情况交流展示;
2.各校优秀案例的打磨与提升。
混合式
研修
课例评选
与提交
2019年4月30日—5月15日
1.校管理者撰写本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总结,并上传研修平台。
2.各学校开展优秀课例的评选,并将最终评选的优秀课例(学校参训教师5%的比例)上报县师训教研中心。
总结与证书发放
培训结
束后
1.完成项目总结,总结经验,形成优秀成果资源库。
2.完成优秀课例、优秀工作案例的评选。
3.核定合格学员名单,完成结业证书发放。
七、培训内容
(一)网络研修课程
网络研修课程提供学员自主选学,包括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基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创客教育、智慧课堂、师德与理念、师生心理健康、教师综合素养等模块的课程。
(二)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主题: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见附件2)
研修活动初体验:
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校本研修计划执行
活动描述
1.参训教师用各自账号登陆,修改完善个人资料并参照平台操作手册熟悉平台。
2.参训教师通过平台“计划与总结”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结合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与考核,谈谈您在本学期的研修计划。
活动要求
参训教师:
通过查学习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反思个人教育教学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本学期的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可包括研修目标、研修主题、实施步骤,预期研修成果等。
校管理者:
查看参训教师提交情况,督促参训教师完成,并审阅教师提交的个人心得与计划。
预期成果
个人研修计划
活动时长
一周
主题研修活动: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混合研修
活动描述
1.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基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等模块专题课程;
2.项目组发布“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课例的主题活动;教师登录个人校本研修平台,点击“校本活动”-“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完成;
3.所有教师都参与,需按照研修环节的任务要求完成研修任务,最终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作品,包括课例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师作品登记表。
活动环节
线上研修
线下研修
环节1: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初案
1.教师上传自主备课的教学设计初案;
2.学科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同伴互评;
3.学科组长线上指导。
教师在看课的基础上,选择一节本学期即将教授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需求选取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自主备课。
在本校学科教研组内,征求同伴意见,生成第一次基于个人经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设计初案。
环节2:
基于群体智慧的教学设计改进案
1.教师上传教学设计改进案,教研组内继续互学互评;
2.学科教研组长针对备课中的问题可以组织大家展开研讨,进行指导
1.学科教研组选择一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评析,共同打磨。
2.教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改进案。
环节3:
基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实施案
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主上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开展评课议课,进行指导。
1.主备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先行完成一节课堂实录,上传平台;
2.其他教师学习观摩主上教师的课堂实录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实施案。
环节4:
基于实践体验的课堂实录
1.学科教研组内开展课堂实录展评并进行优秀课例说课活动;
2.学科教研组推送优秀课例到学校
1.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实施案,上一节课并完成课堂实录,学科教研组同伴观课议课;
2.教师将课堂实录传至平台。
环节5: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课例展评
学校汇聚各学科教研组推送的优秀课例,开展线上线下展评,优中选优,最后遴选出学校的精品课例,推送到项目县。
活动要求
1.提交的作品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一节完整的课;
2.课例设计符合培训主题,信息技术选用符合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合理恰当。
3.视频必须呈现出参训教师实时授课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
4.最后提交平台的作品必须包含如下几点:
①教学设计②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③教师作品登记表(注明课堂实录中信息技术应用时间点),若缺少某一部分内容将视为该活动不合格。
5.校管理者检查和督促活动的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织活动的开展,校管理者对教师提交的课例进行点评和审阅,审阅合格者教师可获得相应学时。
成果
1.每位教师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课例设计和课堂实录;
2.学校精品课例
活动时长
12周
自选研修活动
(一):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触手可及的AR/VR
活动目标
利用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AR/VR现实案例制作
混合研修
活动描述
校长制定本阶段研修计划
1.召开学科骨干教师会议,研究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的突破点
2.确定本阶段研修主题:
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VR/AR等数字化技术在学科重难点教学上的应用”
3.AR/VR制作的经费预算
4.组织一次专家现场讲座
培训团队组织与引领活动
1.提出本次活动步骤要求,人员职责划分;
2.为本次活动设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3.为本次AR/VR提供技术教练式服务
4.线上答疑。
实践专家引领教学实践
1.课程学习
(1)网络技术类模块课程学习;
(2)趣味APP体验;
(3)参加专家讲座并参与交流研讨。
2.专家指导,参与实践
(1)指导AR/VR现实案例制作
(2)指导利用AR/VR开展学科教学
3.培训团队贴身指导,教师全员参与
(1)指导本校教师进行产品制作;
(2)教师全员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基于主题的微课制作;
(3)协同教学实践专家,研讨交流,查问题、找对策、改进;
(4)同伴互助,不断打磨。
活动时长
五周
预期成果
成果包:
1.AR/VR优秀制作2.技术解决问题的案例库3.微课成果库
自选研修活动
(二):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咱身边的创客
活动目标
开展创客教育连片教研,探析乡村未来教育
混合研修活动描述
区域管理者制定本阶段研修计划
1.召开校长、培训团队会议,研究本阶段研修方向
2.组织学习创客教育相关教育学知识
3.理清乡村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劣势与出路,引领未来教育
4.组织一次“玩转未来”创客嘉年华活动
培训团队组织与引领活动
1.组织教师网上课程学习
2.本校创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创客活动相关技术指导;
4.参与片区主题活动的组织、展示等相关活动。
教学专家指导开展主题创客活动
1.指导教师进行网上创客课程学习
2.指导教师针对学校现状辅导学生进行创客作品设计
3.教师打磨作品
4.创客专家现场指导
活动时长
五周
预期成果
成果包:
1.优秀创客设计案例2.优秀创客作品3.乡村创客经验成果
八、学员考核评价
考评项目
平台模块
考评内容
考评要求与学时认定
满学时数
项目学习
与认知
校本活动(必做)
了解项目方案,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交个人研修计划
以校为单位,教师了解项目方案,学习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目标任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完成个人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
(活动由项目组发布,校管理者、小组组长审阅)审阅合格后,认定为5学时
5
课程学习
与内化
校本活动(必做)
网络课程
自主选学
参训教师自主选学研修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主题课程并提交研修心得,按要求完成后,认定20学时。
20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创新课例
校本活动(必做)
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以校为单位,开展“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教师每人均要至少完成一个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课例实践(上1次课,听1次课,评1次课),提交一个代表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课例,包括①课例设计②课堂实录(完整课堂实录,不能是片段)③课例登记表。
要求:
提交的内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视为不合格。
课例要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点,课例实践要线上开展讨论。
由学校组织课堂实录分析,审阅合格后认定50学时。
课例提交要求与标准详见附件。
(活动项由项目组发布,学校管理者、小组组长审阅教师提交的成果)
50
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校本活动
自主开设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如创客教育、智慧课堂、VR等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活动
1.依据学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计划,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发起1个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自选活动)。
2.活动设计要聚焦课堂,立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3.能够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方法与载体,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规律,研修效果显著。
4.及时总结上传研修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档案齐全。
5.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点评及审阅。
6.每个研修活动,完成并审阅合格后最高认定15学时。
(本考核项目由小组组长发布活动,并审阅教师提交的成果)
15
其他
计划与总结
培训开始时,各学校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上传平台。
全体参训教师学习阅读,集体认定5学时。
5
计划与总结
培训结束后,各学校撰写本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同时上传平台。
全体参训教师阅读总结,集体认定5学时。
5
说明
参训教师获得60学时将取得本次培训结业证书,低于60学时视为培训不合格,(课例若被批阅为不合格,视为本次培训不合格),不能取得本次培训结业证书。
100
九、组织与管理
1、管理—支持体系
建立“三级两线”的管理—支持体系。
“三级”:
奥鹏教育—县级—项目校。
“两线”:
一是行政管理线。
构建“县项目办—县级管理员—项目校校长”的行政管理线;二是业务管理线,构建“县级学科团队—学科教研组—参训教师”的业务管理线。
达到双管齐下,管理通道顺畅,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人,事有人管,确保培训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项目科学有序和运作高效。
2、管理—领导团队
项目负责人:
时宏新旬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项目执行负责人:
付功强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管理人:
张先波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
张先斌旬阳县教育体育局人事股长
项目成员:
李博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师训部主任
李华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室主任
张树群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电教馆馆长
张宏静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办公室主任
孔令霞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师训部教师
项目办公室设在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李博任办公室主任,孔令霞担任县级管理员并负责具体办公,具体职责如下:
(1)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按照文件精神与要求提出本县实施的工作思路,制订本县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准备与实施工作。
(2)根据上级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本地教学情况,指导学校制定研修计划。
(3)负责与奥鹏教育、项目校联系沟通,为学校创造培训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以简报的形式向奥鹏教育通报本县项目进展情况、动态和各学校学习与活动情况。
(5)与各学校进行联络沟通,督促、检查、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关注并督促参训教师的参训情况。
(6)负责本县项目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
要提出落实管理改进措施、总结管理经验,提交项目管理总结。
3、管理—县级指导团队
姓名
性别
单位
学科
学段
职务
职称
手机
李华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英语
中学
教研室主任
高级
139********
赵玉萍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道德法治
中学
教研员
高级
138********
龙立芬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数学
中学
教研员
高级
183********
陈新莲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语文
中学
教研员
一级
138********
马明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化学
中学
教研员
一级
130********
岳显兵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生物
中学
教研员
一级
131********
梁敏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地理
中学
教研员
一级
155********
李晓娟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语文
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55********
史晓敏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数学
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59********
汪玉桂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英语
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53********
赵健康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信息技术
中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59********
薛精兵
男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美术
中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38********
焦新龙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体育
中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56********
张宁
女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音乐
中小学
教研员
一级
133********
负责组织本县相关学科研修指导工作,并向县管理员汇报。
具体职责如下:
(1)组织开展主题研修,解决参训教师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2)组织开展常规研修,对参训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3)指导参训教师形成实践成果,提炼、汇聚、加工优秀成果。
(4)及时发掘“好小组、好学员、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
4、管理—校级管理团队
(一)校级管理者(管理员)
1、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带领并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本校信息技术主题研修活动,及时发布培训相关通知公告。
2、组织培训本校参训教师校本研修平台的操作使用。
3、组建研修小组,包括教研组、年级组等,设置小组组长,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组成。
4、审阅教师提交的个人研修计划、教学课例。
5、组织本校教师参加项目主题研修活动,查看研修统计,监督通报小组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学时学分获得情况,可针对活动进行审阅、表彰等,展示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6、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对技术应用成果较为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7、培训结束后,完成本校研修总结,上传校本平台。
8、做好项目结束后教师优秀课例的报送工作。
9、整合优化学校生成资源,建设学校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资源库。
10、配合县级管理员和奥鹏教育,做好项目的推进工作。
(二)小组组长
1、在小组活动中,营造互助、分享、合作的研修氛围。
2、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及本校的研修主题,设计、组织混合研修活动,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学时任务,并审阅学员提交的作品,打造本组学员优秀资源。
3、研修活动开展中,对本组成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十、几点要求
1、建立学校责任制。
各项目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办公室”,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
要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完善网络条件,保障教师日常上网研修学习条件。
要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时间、环境、条件等保障。
要建立健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制度与管理机制,引导每一位参训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不掉队。
2、建立学习交流分享机制。
项目实行“周通报、段交流、月活动”的学习交流分享机制,周通报:
每周一早上定期通报项目学校的项目研修情况及成果。
段交流:
一是上一阶段结束、下一阶段开始,召开专题工作会,各项目校交流上阶段工作心得,项目办部署下阶段工作;二是项目校要制作项目开展情况专题简报,上传至项目群共享,供项目校之间学习借鉴。
月活动:
每月召开一次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本次培训将依照“学校评价标准”和“参训教师评价标准”,对参与本次培训的学校、管理者和参训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
项目结束时将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小组组长、优秀管理者、优秀单位,由教体局进行表彰与奖励。
对完成任务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学时记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同时分学年度认定校本研修学分各15学时。
4、做好项目总结及成果延伸利用工作。
项目研修结束后,各项目校要向县项目办提交总结报告。
对生成的问题研究和课例研修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培训课例资源,各项目校要在培训过程中做好收集整理,及时上报县项目办。
县项目办将向省项目办和奥鹏教育积极推荐,并将这些成果做为后续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案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以深化校本研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