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docx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总书记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答案】C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A项: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该项错误。
B项:
“宪法法律至上”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并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此项错误。
C项:
“三个至上”的提出,标着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C项正确。
D项:
该原则在宪法中并没明确规定,此项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答案】D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明显为实践基础,D项错误。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A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来源,两者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此项错。
B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此项错。
C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此项正确。
D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制度体系,此项错。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开始,而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B项错。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
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其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
D)
6、法律格言说:
“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责与免责。
A项:
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是存在着法律的,此项错。
B项:
此项说法是对紧急避险的免责阐述,正确。
C项:
法律的出现并不会阻止紧急状态的出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项错。
D项:
法律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故此项错。
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
“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
”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ABC项是对法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表述,D项错在“任何时代”,法无法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8、《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
“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
“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
“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
“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历史类型。
B项:
古印度法作为奴隶时期的法律是当然具有强制性的,此项错。
ACD项:
从题干中所给出的内容可知,《摩奴法典》并未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同时《摩奴法典》作为古代奴隶制法律,具有奴隶制法的共同特点,法律和道德、宗教等规范紧密联系,且与现代法律精神严重不相符,故此三项正确。
9、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
A项:
法律推理是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其核心是为行为规范或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此项错误。
B项:
法律推理时要涉及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包含着一定的法律推理,两者并非完全独立,此项错误。
C项:
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同时必须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此项正确。
D项:
法律推理不仅包括严格的形式推理,也包括辩证推理,要受到人的价值观影响,此项正确。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
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答案】B
【解析】A项考查法律规则。
按照规则规定和限定人们行为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划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行为人不可以随意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选择或协商来确定行为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据题干表述,该规定为任意性规则,此项正确。
B项考查法律推理。
法律适用的过程必然会存在着法律推理,因此法官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此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当选。
C项考查法的特征。
可诉性是法的特征之一,该规定为法律的一部分,当然地具有可诉性,此项正确。
D项考查法的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当中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不确定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又称为义务的指引,通过为行为人设置法律义务来指引行为人的行为;不确定的指引又称为权利的指引,通过赋予行为人权利来指引其行为,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据题干表述,该规定为不确定的指引,此项正确。
11、《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A项考查法律规则。
按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指内容明确肯定,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规则。
题干所给的法条内容为确定性规则,此项正确。
B项考查法的作用。
对于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五种,指引作用是指引本人的行为;预测作用指通过法律来预先估计对方的行为,从而准备好自己的行为。
因此该项正确。
C项考查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习惯作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此项正确。
D项考查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根法律解释的位阶:
语义学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因此应该首先采用语义学解释,此项错。
12、《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因此属于授权性规则
B.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但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
D.该规定的内容比较模糊,因而对公民不具有指导意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规则。
A项:
根据规则内容规定的不用,法律规则可划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指对国家机关和公民赋予一定权利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是增设一定义务的法律规则。
题干中的规定为义务性规则,此项错。
B项:
法律保护人的自由,但并非绝对的自由,必须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可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合法利益,此项正确。
C项: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利益是等同的,同等的受到法律保护,此项错。
D项:
该规定的内容明确肯定,对公民颠三倒四具有指导意义的,此项错。
13、杜甫有诗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永徽律疏。
A项:
唐末时期开始用“典”或“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此项正确。
B项:
“质剂”为西周时期买卖契约的称呼,此项错。
C项:
宋代典卖称为“活卖”,此项错。
D项:
“坐赃”是指官吏或一般人因公或因私而收受不该收的财物的行为,纯粹的开典当行并不构成“坐赃”,此项错。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刑统与编敕。
宋神宗朝时敕地位提高,敕足以破律,C项错误。
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
5月14日,《苏报》又指出:
《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
AD项为是干扰项,与题干无关,均不选。
BC项:
领事裁判权是指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一律依照被告主义原则进行审理。
本题中并未体现领事裁判权,而是在限制我国的司法审判权,故B正确,C错误。
16、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法律制度。
A项:
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禁止组织新党法》,此项错。
B项:
德意志帝国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的《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此项错。
C项:
此项是对德国《民法典》的评价,说法正确。
D项:
《加洛林纳法典》是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此项错。
(本题答案:
C)
17、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规定始于下列哪一部宪法?
A.1958年法国宪法
B.1787年美国宪法
C.1799年法国宪法
D.1908年苏俄宪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宪法》。
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使得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规定开始。
18、关于专门人民法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专门人民法院是设在特定部门或针对特定案件而设立,受理与设立部门相关的专业性案件的法院
B.军事法院负责审判军事人员犯罪的刑事案件,军事法院的基层法院设在师级
C.海事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最高法院管辖
D.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只设基层法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法院的组织与制度。
A项:
此项是对专门人民法院的定义,说法正确。
B项:
军事法院的基层法院应设在军级,此项错。
C项:
海事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此项错。
D项:
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都分基层、中级两级,此项错。
19、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人大代表的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我国选举权的平等原则既着重于机会平等,也重视实质平等
B.我国选举法自颁布以来进行了四次修改,每一次都依据当时城乡人口变化情况对城乡代表名额的分配比例进行了调整
C.“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方向
D.我国选举法的修改反映了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代表名额的分配。
我国只在第三次修改时对城乡代表名额的分配比例进行了调整,B项错误。
20、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团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代表团团长、副团长由各代表团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B.两个代表团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C.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D.一个代表团和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联合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
A项: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4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
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团长、副团长。
”此项错误。
选项B:
第10条规定: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此项错误。
选项C:
第15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此项正确。
选项D:
第16条规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的领导人在主席团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口头答复。
在主席团会议或者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代表团团长或者提质询案的代表可以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据上述规定应该为“或者”,故此错误。
21、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选举程序。
A项:
根据《选举法》第26条规定: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此项错误。
B项:
第27条规定: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此项错误。
CD项:
第28条规定:
“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据上述规定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
22、关于经济制度与宪法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自德国魏玛宪法以来,经济制度便成为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B.宪法对经济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确认与调整构成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六条规定,法律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宪法》第12条规定: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据上述规定,D项错误。
23、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B.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D.同社会经济权利一样,文化教育权利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教育权利。
A项:
《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此项正确。
B项: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此项正确。
C项:
第4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此项正确。
D项:
社会经济权利中的财产权和继承权不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此项错误。
24、对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机构定位和工作职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是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法定机构
B.应当履行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责
C.可以授权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D.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应机构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反垄断调查机制。
AB项:
《反垄断法》第9条规定:
“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
(二)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三)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四)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据上述规定可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并没有行政执法职责,A项正确,B项错误。
CD项:
《反垄断法》第10条第2款规定: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但CD项都错在“执法”,根据第一段解析可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并没有行政执法职责,更不能授权其他机关或部门执法,两项均错误。
25、郭某与10岁的儿子到饭馆用餐,入厕时将手提包留在座位上嘱儿子看管,回来后发现手提包丢失。
郭某要求饭馆赔偿被拒绝,遂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消费者安全保障权,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饭馆应保障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财产安全,并承担顾客随身物品遗失的风险
B.饭馆应保证其提供的饮食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但并不承担对顾客随身物品的保管义务,也不承担顾客随身物品遗失的风险
C.饭馆应对顾客妥善保管随身物品作出明显提示,否则应当对顾客的物品丢失承担赔偿责任
D.饭馆应确保其服务环境绝对安全,应当对顾客在饭馆内遭受的一切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第1款规定: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饭馆所提供的应为饮食服务,只对饭馆本身为消费者提供的食品负有保障其人身安全的义务,饭馆没有负担保管财物的法定义务,同时郭某也未将财物交给饭馆保管,两者之间没有保管协议,因此饭馆并不用对郭某的手提包丢失承担责任,故B项正确。
26、关于增值税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增值税的税基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增值额
B.增值税起征点的范围只限于个人
C.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的,免征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