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精彩活动区级达标笔试真题一.docx
《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精彩活动区级达标笔试真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精彩活动区级达标笔试真题一.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精彩活动区级达标笔试真题一
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区级达标笔试
真题
(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按照课标分解理论,叙写学习目标一般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2、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和课堂文化维度。
3、我市倡导的调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自学释疑、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
调节教学的五个关键(也叫五条标准)是: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③当堂完成反馈矫正;④基本不留课外作业;⑤教学效果达标过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新课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其中的核心观念。
B.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C.课程标准是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改造修订而成的,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2、下列有关“课标分解”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A.课标分解实际上就是把笼统的课标切割成课时目标。
B.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课标分解的根本目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课标。
D.课标分解就是用行为动词替换课标中的心理动词。
3、不属于教学基本原则的一项是(D)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教学相长D.传道授业三、简答题(5分)
你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道德课堂”?
请分条列举并简要说明。
答:
(1)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教师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主。
(2)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是关爱、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课堂。
师生之间平等共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
(4)是尊重规律的课堂。
从认知规律出发,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5)是很好的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既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也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情感收获。
(6)就是贴近生活的课堂。
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充满趣味。
真题
(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的课程元素包括,,课程实施,。
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为: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以及将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有关“教学”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B.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即交往、互动;因此教学的本质即对话。
C.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D.教学实施就是贯彻执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2.下列有关“课程标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标准相当于教学大纲,其“内容目标”、“教学建议”等可以直接移用到教学设计之中。
B.课程目标规定的是学段最终的学习结果,相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显得模糊、笼统。
C.课程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D.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教学就是在这“刚”性规定中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是()
A.制定教学目标B.落实课程标准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提高教学效率三、简答题(5分)
你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试举一个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一、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
2.综合化多元化形成性评价3.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二、1.D2.B3.B三、答案示例:
(一)简述(2分)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分)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或规定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向,或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或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1分)
(二)举例(2分)
所举教学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1分)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或描述了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1分)
(三)说明(1分)
真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是、、。
2.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包括、、等。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方法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课堂上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在心理学上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2.下列不属于校本教研基本流程的是
A.教学管理B.教学设计C.教学行动D.教学反思
3.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
于是,李老师对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做了调整,重新组织教学,使多数同学都豁然开朗。
这个过程属于调节教学中的什么环节?
A.自学释疑B.训练操作C.反馈矫正D.延伸迁移三、简答题(5分)
课堂上,教学正在顺利进行的时候,某学生公开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错误”或“失误”。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能力榜样示范法迁移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1.B2.A3.C三、简答题(5分)
要点
(1)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讲,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是平等的主体,师生的思维成果都应得到尊重,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应得到保护和表扬;
(2)从师德表率角度讲,如果教师真的错了,应该诚肯承认自己的失误;
(3)从教学机智角度讲,如果是学生的认识有偏差,应该抓住这个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及时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失误的原因,反馈矫正。
让学生找到避免失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复习资料】
1、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
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4、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A:
新课程的推进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理论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做到: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6、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结合
体现最新的教育关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7、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8、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9、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何关系?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
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
10、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不同?
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11、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2、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改变旧的教育关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2、新课程强调什么样的学习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3、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4、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果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5、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特点如下:
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1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19、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
第一个内容:
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课程计划;2、课程设置方案;3、国家教材改革;4、教学方法改革;5、评价方式改革;6、升学制度改革。
二、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方针是:
(六字方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
在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上都要转变。
新的课程观强调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强调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新的教学观强调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新的教师观认为是导学者而非讲学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新的学生观强调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标准的性质: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六、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七、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6个方面)
1、改革了培养模式。
高中课程改革大趋势:
强调奠定高中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力,养成其人生规划能力,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并形成健全人格。
2、改革了课程目标。
高中教育由人才预备教育(英才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大众教育)。
3、改革了课程结构。
新课程改为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下设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模块又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以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其价值在于:
(1)体现出课程设置的新理念;
(2)促进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
4、改革了课程内容。
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5、改革了课程管理。
国际课程管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
课程管理的分权化。
实行学分制管理,是一种量化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的方式,而不是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
6、改革了课程评价。
第二个内容:
关于调节教学
什么是调节教学
调节教学是以系统科学为理论依据,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为出发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概括一般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教法和运行机制,提出“自学释疑”、“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四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环节作为课堂运作的基本模式。
强调灵活运用调节,对教学全过程实施反馈矫正,及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积累,使各类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把大面积提高
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一、调节教学十项要领:
一个中心: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两个根本:
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个理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四个环节:
自学释疑;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
五条标准: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反馈矫正当堂完成;课外作业基本不留;教学效果达标过关。
六条原则:
启迪思维的原则;激发兴趣的原则;尝试体验的原则;民主和谐的原则;激励成功的原则;效率效益的原则。
七种意识:
人本意识;情感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
八种关系: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
九种能力:
自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十条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会学生自学;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优化训练操作;强化反馈矫正;合理分配时间;控制课外作业;更新教学手段。
二、调节教学的模式
课堂中的调节教学,它是指教师依据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适时调控、矫正、回授补救,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使师生认知活动协调互动,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
首先要从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上实施调节: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既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等等。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围绕目标实施全面调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其次,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调节使学生在自然、和谐、完美的境界中成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自学释疑、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这四个环节是调节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是调节教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其中,自学释疑是基础,训练操作为运用,反馈矫正是调节,延伸迁移是发展。
并且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发展,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了调节教学课堂教学系统框架结构,既符合教学的科学程序,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
1、自学释疑:
是基础环节,“自学”是核心,“释疑”是关键。
教学中应该把“自学释疑”分为“自学”和“释疑”两个环节。
“自学”是核心。
这个核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
因为自学能力是人们终生吸收知识的关键条件,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自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自学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日后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那么,“释疑”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其次对共同的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或个人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在适当的地方,教师再给以必要的点拨。
因为,学生感到生疏而百思不解并有争论的地方,往往就是难点,就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时的点拨将会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学到了知识。
2、训练操作,是四环节中的重点环节。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突出一个“实践”,而“操作”是关键。
因为所有调节训练必须达到操作运用的水平,学生才是算是学到了本领。
因此,实际教学活动往往以训练操作为中心而展开,反馈矫正、延伸迁移,往往在训练操作中自然交叉进行,其他三个环节也都要在操作中来完成,没有训练的教学不是改革的教学,更不是调节教学。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达到精讲善练。
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以必须强化训练的中心意识和主线意识。
3、反馈矫正:
是四个环节中的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习“达标”而“矫正”是关键。
调节教学重在“调节”,要求课堂及时反馈矫正,努力克服学生学习的负积累,优质高效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及时准确掌握反馈信息是反馈矫正的前提和基础,而多向交流评价又是掌握反馈信息的前提和基础。
在运行反馈矫正这一环节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向交流、自主评价,从中体察学情、调节教学、矫正补救、当堂达标。
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
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手段。
如交流阅读方法、交流情感体验、交流个人见解,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并在呈现立体网络的信息交流中,敏锐地洞察学情,判定目标达成度,对教学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评价反馈,矫正补救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愿望,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学会调节自我,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反馈矫正,是调节教学的突出特点,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4、延伸迁移:
这一环节是调节教学的发展环节,其核心是学生的”成才”,而“迁移”是关键。
其中,延伸是知识的扩展,迁移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条件下分析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不仅学习达标过关,还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达标延伸迁移。
因为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迁移运用所学习的一切。
只有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能够“迁移”的水平,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调节教学的基本模式,四个环节,不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不能死搬硬套,各有侧重,但自始至终,调节思想,调节作用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运用调节教学模式的五个关键
五个关键同时也是评价每一节调节教学课的五条标准、五把尺子。
分别是: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调节教学把“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列在5个关键之首,可见它在调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对教学起着定向、制约、控制的作用。
也是评价一节课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
教学无目标或目标不科学,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符合大纲或课标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教材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其次是要具体,教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水平,都要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和评价;特别是实施课改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目标。
2、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节教学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转化为学生主体作用,成为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根本保证,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去主观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来适应教。
一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得充分,可用以下四个标准来衡量:
a教学能够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b教学能够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教学能够运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教学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调节教学还要求在教学中,要运用“四让”教学方法使主体作用达标。
这“四让”是:
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不能以教代学。
怎么发挥主体作用,这些方法都是具体可感的、可操作的。
3、课堂完成反馈矫正。
调节教学的特点,要求课堂及时反馈矫正,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克服学生学习负积累,使学生学习当堂达标过关。
这一条是调节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和基本保证。
通过反馈矫正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觉进取欲望。
反馈矫正是调节教学的突出特色,是评价教师实施调节教学基本功的主要标准。
要念好调节经,那就离不了反馈矫正。
4、基本不留课外作业。
调节教学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功能,特别强调效率观念和时间观念。
因此,课堂上必须克服满堂灌,一讲到底的陈旧教法。
要讲学生不懂的地方,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课堂上必须留出学生练习的时间,基本完成作业。
这就要求讲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矫正在课堂。
特别是初中和小学作业应该基本上在课堂完成。
5、教学效果达标过关。
这是调节教学必须也必然产生的教学效果。
调节教学要求每节课必须完成教学目标。
知识性学习目标要求小学有95%以上学生达标过关,初中要有90%以上学生,高中要有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