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628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知识点总结

1.为什么北方常采用烧氧化焰而南方烧还原焰?

答:

我国北方制瓷原料大多采用二次高岭土与耐火粘土,含铁较少而含氧化钛、有机物较多,坯体粘性和吸附性较强,适宜用氧化气氛烧成。

南方制瓷原料大多采用原生高岭土和瓷石,含铁量较多而含氧化钛、有机物较少,粘性和吸附性较小,适宜用还原气氛烧成。

2.与金属材料相比,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有那些特点?

原因是什么?

答: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组分主要由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其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或离子—共价混合键。

因此,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主要体现为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抗压良好的抗氧化性、隔热性,优良的介电、压电、光学、电磁性能及其功能转换特性等。

但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抗拉强度低、韧性差等缺点。

3.玻璃浮法成型的原理?

答:

玻璃液从池窑连续流入并浮在有还原气氛保护的锡液上,由于各物相界面张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摊成厚度均匀,上下两平面平行,平整和火抛光的玻璃带,经冷却硬化后脱离锡液,再经退火、切割而得到浮法玻璃。

4.采用陶瓷注浆成型时坯料应满足哪些要求?

为什么?

答:

1)流动性好。

保证泥浆浇注成形时要能充满模型的各个部位。

2)悬浮性好。

浆料中各种固体颗粒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悬浮而不沉淀的性质称为泥浆的悬浮性。

它是保证坯体组分均匀和泥浆正常输送、贮放的重要性能之一。

3)触变性适当。

受到振动和搅拌时,泥浆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变稠,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泥浆触变性过大,容易堵塞泥浆管道,且坯体脱模后易塌落变形;触变性过小,生坯强度较低,影响脱模和修坯。

4)滤过性好。

滤过性也称渗

模性,是指泥浆能够在石膏模中滤水成坯的性能。

滤过性好,则成坯速率较快。

当细颗粒过多时,易堵塞石膏模表面的微孔脱水通道,不利于成坯。

熟料和瘠性原料较多时有利于泥浆的脱水成坯。

5.陶瓷制品开裂的主要原因?

答:

生坯在搬运过程中因被碰而产生的细微裂纹;坯体入窑水分过高、升温过急;高温阶段生温太快,收缩过大;坯体在晶体型转化阶段冷却过快;器形设计不合理。

 

6.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选择陶瓷的成型方法?

答: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一般形状复杂或较大,壁较薄的产品,可采用注浆法成形;而具有简单回转体形状的器皿可采用最常用的旋压、滚压法可塑成形。

2)坯料的性能。

可塑性较好的坯料适用于可塑法成形,可塑性较差的坯料可用注浆或干压法成形。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

产量大的产品可采用可塑法的机械成形,产最小的产品可采用法浆法成形,产量很小质量又要求不高的产品可考虑采用手工可塑成形。

4)设备要简单,劳动强度要小。

5)经济效果要好。

在选择成形方法时,希望在保证产品产量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没备最简单,生产周期最短,成本最低的—种成型方法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

无机非金属材料就是除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外的其他所有材料。

陶瓷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典型代表。

有广义和狭义多重含义。

狭义的陶瓷一般仅为陶器和瓷器的合称,指以可塑性黏土为主要原料,加入瘠性的石英和助熔剂长石,成型后经烧制而成的制品,按制品性质及所用原料、烧成制度的不同可分为土器、陶器、炻器、瓷器等,按用途不同分为日用、建筑、卫生、电工、美术陶瓷等类别

42.叙述玻璃熔制过程的五个阶段及各阶段所经历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

五个阶段:

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

(1)硅酸盐的形成单组分的反应:

多晶转化;盐类分解;析出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

多组分的反应:

复盐形成;硅酸盐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形成;石英、低共熔物、硅酸盐熔融

(2)玻璃的形成烧结物继续加热,相互溶解、扩散,由不透明的烧结物转为透明的玻璃液。

(3)澄清玻璃液中的可见气泡的排出。

(4)玻璃液的均化玻璃液中条纹和其它不均体的消除,玻璃液的各部分在化学组成上达到均匀一致。

(5)玻璃液的冷却阶段玻璃液冷却,粘度提高到成型制品所需的范围。

45.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原料来源

传统陶瓷的原料主要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耐火材料的原料主要来自岩浆岩,其次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水泥原料和化工原料以沉积岩为主;玻璃原料主要来自石英岩类;铸石原料以中集性岩浆岩为主;无机建筑材料的原料几乎遍及了所有的岩石岩类;先进陶瓷材料,大多数也是从天然原料中深加工获得的

46.釉与玻璃区别:

釉与玻璃的相似之处

占优势的相是透明玻璃,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可以用结构的“无定形――晶子学说”来解释;

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有熔化温度范围;

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之特征;

在光泽、透明、不透水性等方面也很相近,釉的许多性质随温度和组成变化规律也近于玻璃。

釉与玻璃相区别之处

均匀性不及玻璃,釉层的平均厚度为0.1~0.15mm,高温下,坯釉之间的相互反应,且釉的熔融还受到瓷坯烧成制度的限制,影响了釉的均匀性;

釉中含有少量晶体,多见于坯釉中间层中,有两种来源:

一是未熔的晶体残留物,另一是新析出的晶体。

釉中还含有或多或少大小在10~80μ之间气泡,也多数集中于坯釉中间层内,它们主要是在釉熔化后阻碍坯体中碳素燃烧产生的气体逸出而形成的。

虽然可用玻璃的结构理论来解释和调节釉的性质,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48.陶瓷的原料,你认为应来源于哪种类型的岩石?

耐火材料--岩浆岩,次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水泥原料--沉积岩为主

化工原料--沉积岩为主

玻璃原料--石英岩类为主

铸石原料--中基性岩浆岩为主;

建材原料--几乎遍及了所有的岩石类型。

49.粘土类原料的三类组成及工艺性能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

颗粒组成

粘土的工艺性能

颗粒分布可塑性

结合性收缩(干燥性能)

烧结性能耐火度

触变性膨化性

水化试验离子交换性

51.如何确定陶瓷原料中的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

从化学成分来看:

有益组分指:

能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的成分,也是原料的主要构成成分,如高岭土中的Al2O3、SiO2。

而高岭土的理想构成为:

Al2O3·2SiO2·2H2O

中性成分,有时也可算成是有益组分,如CaO、MgO、K2O、Na2O,它们也是成瓷的重要组分,但含量高时,会降低高岭土的耐火度,缩短烧结范围,过多时还会引起坯泡。

其中CaO含量多还会影响色面,实验证明坯体中CaO的含量超过1.5%,便会出现淡绿色。

有害组分:

影响产品性能的组分,如Fe2O3和TiO2,其主要影响就是使产品产生不希望的颜色。

富铝高岭土,要求Fe2O3和TiO2的含量<1.2%,否则对白瓷色面将带来愈加有害的影响。

从矿物组成来看:

有益组成:

如高岭石、长石-高岭石之间的中间矿物、石英:

低温时可削弱粘土质的可塑性、结合性。

超过1450℃时,为强的易熔物,与粘土物质组成易熔共融物,降低耐火度。

有害组成:

铁质矿物(存在形式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钛铁矿、赤铁矿等):

易使产品发生溶洞、鼓胀、斑点或显色。

在还原性气氛中烧成,将呈氧化亚铁,而使坯体显蓝绿色。

随着铁含量的增加,最后可能变成蓝黑色。

在氧化性气氛中烧成,则都成为三价铁。

根据铁含量的多少,坯体将显现淡黄色至深红色。

钛质矿物:

是一种较强的熔剂,对瓷的颜色也有较大的影响,易使粘土呈蓝灰色。

52.评价原料

有两种情况:

一是入厂前的原料评价→决定是否采购该批原料;二是入厂后的原料检验→决定是否可直接用于配方中。

很多频繁变换原料产地,上述工作成了日常的工作,且配方的稳定性工作难度较大

53.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原理--原料评价示例

问题提出

原料性能测试:

理化性能:

原料的化学组成原料的矿物组成煅烧前后外观特征

工艺性能:

原料的可塑性能原料的干燥性能原料的烧结性能

配方试验:

坯体化学组成:

坯料化学组成制坯方法烧后性能强度试验冷热试验

结果与分析

评价结论

67.试述一般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配料→球磨→①注浆成型

②压滤→脱水→真空练泥→陈离→可塑成型}→干燥→施釉→烧成

③喷雾干燥→压制成型

68.试述“陶”与“瓷”的区别?

作胎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数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

胎色:

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铁量较高,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釉的种类:

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剂组成。

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温釉,其助熔剂为氧化铅。

瓷器表面施有高温釉,有石灰釉和石灰一碱釉两种。

主要烧成温度:

因制胎材料的关系,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吸水率:

这是陶瓷烧结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指器体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后,所吸收的水分重量与器体本身重量的比例。

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细炻器为0.5%~12%,瓷器为0~0.5%

69.试述何谓粘土的触变性,及其产生原因。

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能恢复原来状态。

反之,相同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会增加粘度,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上述现象可重复无数次,统称为触变性。

产生触变性的原因:

由于粘土片状颗粒的活性边面上尚残留少量电荷未被完全中和,以致形成局部边-边或边-面结合,使粘土颗粒之间常组成封闭的网络状结构。

这时,泥料中的大量的自由水被分隔和封闭在网络的空隙中,使整个粘土-水系统好像水分减少,粘度增加,变稠及固化现象,但这样的网络状结构是疏松和不稳定的,当稍有剪切力的作用或振动时,网络即被破坏,又呈流动状态。

71.无机材料生产共性和个性:

共性:

1、原料都来自储量丰富的天然非金属矿物2、粉料的制备与运输3、高温加热(热处理)4、成型5、干燥。

个性:

P(表示粉体制备过程)H(热处理过程)F(成型过程)1、胶凝材料(水泥)PHP2、玻璃PHF3、陶瓷和耐火材料PFH。

73.问:

何为坯釉适应性?

如何提高改善坯釉适应性?

答:

坯釉适应性是指陶瓷坯体与釉层有互相适应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热膨胀系数匹配),釉面不致龟裂或剥落的能力。

要提高坯釉的适应性,应从控制釉层应力的性质和应力的大小入手。

(1)釉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坯体而稍低于坯体;

(2)坯釉的化学组成有一定差异但不可太大,以便形成稍厚或适中的中间层;(3)提高釉层的弹性和抗张强度;(4)釉层厚度应较薄。

91、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及其在陶瓷工艺过程中的影响。

答:

石英晶型转化主要有高温型的缓慢转化和低温型的快速转化。

高温型的缓慢转化是由表面开始向内部进行的,发生结构变化,形成新的稳定晶型,其体积膨胀大,但时间长,同时生成缓冲液,因而对陶瓷制品影响不大。

相反,低温型的快速转化是晶体表里瞬间同时发生转化,无结构变化,膨胀小,但反应是瞬间的,无液相缓冲,因而破坏性大。

101、 物料干燥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哪个阶段最危险?

简述对流干燥、工频电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答:

干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加热阶段、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等速干燥阶段最危险。

 

对流干燥:

利用热空气或烟气与坯体对流传热使水分蒸发而干燥。

热扩散方向与湿扩散方向相反。

干燥速度慢、周期长。

 

工频电干燥:

工频交变电流直接通过坯体,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使水分蒸发而干燥。

热扩散方向与湿扩散方向一致,整个坯体同时被加热。

 

微波干燥:

以微波辐射使坯体内极性强的水分子运动加剧发生摩擦转化为热能,使坯体干燥。

热扩散方向与湿扩散方向一致,整个坯体同时被加热。

128.熔块釉:

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

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这样形成的釉叫熔块釉。

132、何为三组分陶瓷?

试说明各组分在陶瓷中主要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三组分陶瓷包括骨架元素、成型元素与烧结元素。

其中:

骨架:

瘠性的石英和铝矾土,不可缺少的要素,它能够赋予材料“耐高温”、“不为化学药剂侵蚀”和“硬质”品性。

成型:

可塑性粘土;主要的作用有:

①其可塑性是陶瓷坯体成型的基础。

②使注浆泥料和釉料具有悬浮性和稳定性。

③粘土的结合性使坯体具有一定的干燥强度,利于成型加工,烧结。

④含有较高的氧化铝,是坯体烧结的主体。

⑤是坯体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烧结:

助熔的长石;主要作用有:

①是坯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的主要来源;起熔剂作用,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②长石熔体能溶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在液相中氧化铝和氧化硅相互作用,促进莫来石生成。

③长石熔体填充于各晶体颗粒之间,提高坯体致密度,透明度等。

④是釉的主要熔剂

135、石英在陶瓷工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1)石英在瓷坯中的作用 

a石英是瘠性原料,在坯内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降低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

b在烧成时,由于石英的膨胀适当地抵消了坯体烧成收缩;而且当玻璃质大量出现时,石英又成为陶瓷的骨架,可以防止变形等缺陷。

c石英在高温下化学亲和力甚强,能与多种氧化物化合,高温粘度甚高。

d增加坯体的机械强度和透明度。

2)石英在瓷釉中的作用:

a石英在釉内被多种易熔物CaO、Na2O、K2O、MgO熔融生成透明状石英玻璃,使釉面光亮,提高其光泽度。

b石英在釉中的热膨胀系数小,耐热性能好。

c石英软化温度高,高温下液相粘度大。

d石英能增加釉的机械强度,提高釉面硬度,使釉面耐磨,且化学稳定性也好,受酸碱腐蚀的影响也较小。

136、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变及其在陶瓷工艺过程中的影响。

按照硅氧的连接方式,适应存在三种状态:

石英:

870度以下;方石英:

1317度以下;鳞石英:

1470度以下。

常见的晶型是:

α-石英,β-石英,α-鳞石英,β-鳞石英,γ-鳞石英,α-方石英,β-方石英。

自然界中以β-石英稳定存在,只有少数以鳞石英或方石英的介稳状态存在。

应用:

在使用石英类制品时,可以通过控制升温和冷却速率,来避免体积效应引起的开裂如在陶瓷产品的烧成中,二氧化硅的体积膨胀可以起着补偿坯体收缩的作用;将其煅烧到900-1000度,强化晶型转变,然后再空气或冷水中急冷,由于晶格转变体积骤然膨胀,急冷造成体积收缩,使石英内部结构疏松破裂,易于破碎。

138、简述注浆成型、可塑性成形、压制成型方法的特点?

压制成型;生产过程简单、坯收缩小、致密度高、产品尺寸精确,对坯料的可塑性要求不高;对形状复杂的制品难以成型,多用来成型扁平状制品。

可塑性成形:

所用泥料含水量高,干燥热耗大,易出现变形、开裂等缺陷,对泥料的可塑性、结合性等工艺性能要求比较苛刻,所用坯料制备比较方便,对泥料加工所用外力不大,对模具强度要求也不高,操作比较容易掌握,要求坯料具有较高的屈服值和较大的延伸变形量。

注浆成型:

成型后的坯体结构较一致,但其含水量大而且不均匀,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大,适应性大,不需要专用设备,不拘于生产量的大小,投产容易;注浆工艺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多,占地面积大,石膏模用量大。

 

171、陈腐和真空练泥的作用

答陈腐的作用:

1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泥料中的水分更加均匀分布2黏土颗粒充分水化和离子交换提高坯料的可塑性3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还可能由生物作用,使泥料松散均匀,改善泥料的成型性能

真空练泥作用:

1排出泥料中的气体2改善泥料性能3可得到不同规格的泥段4选用合理的练泥机结构和工艺参数,可破坏或减少泥料颗粒的定向排列,提高半成品和成品的合格率

175、比较高岭石、蒙脱石的晶体结构特征,并由此分析他们矿物的工艺性状。

参考答案:

高岭石:

结晶良好的高岭石,晶形完整,比表面积小,可塑性差;一般不含层间水,其干燥收缩率较小;阳离子交换量小,一般只有2~5毫克当量/100克。

而b轴无序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可达30~40毫克当量/100克;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经高温煅烧一般仅发育成莫来石化针状体,而结晶差的高岭石则可获得较大的莫来石晶体。

高岭石类矿物由于结晶形态不同,它们的差热曲线和失重曲线也不尽相同。

蒙脱石:

颗粒较小(<0.5微米),结晶程度差。

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具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吸水后的体积可膨胀10~30倍,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和阳离子交换特性。

可塑性好,干燥强度高,但用量过多将引起干燥收缩过大。

铝含量较低,又吸附了其它阳离子,相应烧结温度较低,烧后色泽较差。

177、请说明铝矾土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脱水阶段(900℃以下):

排除结合水(吸热),体积收缩。

固相反应阶段(900~1250℃):

Al2O3形成刚玉晶体,同时粘土矿物形成一次莫来石。

二次莫来石化阶段(1250~1400℃):

游离的氧化铝(刚玉)与无定形的SiO2在液相中形成二次莫来石,伴随膨胀5-10%。

铝矾土中Al2O3/SiO2的比值愈接近2.55。

再结晶烧结阶段(1350~1500℃):

刚玉和莫来石晶体经过再结晶而发育长大。

同时液相量增多,填充孔隙,熟矾土逐渐趋于致密,最后达到烧结。

179、试解释对长石原料的评价和要求。

参考答案:

长石原料要求

(1)总的要求:

碱金属(K2O或Na2O)尽可能多,而着色氧化物尽可能少

(2)外观上,无明显云母和粘土杂质,无严重铁质污染。

矿石或粉末经1350℃高温煅烧后为半透明和乳白色或稍带淡黄色,无明显斑点和气泡。

(3)陶瓷生产中一般都喜用钾长石,这是因为其熔融物的粘度比钠长石大,随温度变化的速度也慢,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4)含铁量的要求严格,不仅因为其使制品白度降低,而且由于长石常与云母、角长石伴生,这些含铁矿物不在高温下不能与长石互溶,因而使制品出现黑色斑点。

181、已知原料的示性分析结果,如表格所示。

要求配制理论成分为:

黏土矿物48%,长石矿物27%,石英矿物25%的电瓷坯料,求原料百分比。

原料的示性矿物组成单位:

%

原料

黏土矿物

长石矿物

石英矿物

黏土甲

90

3

7

黏土乙

70

12

18

长石

92

8

石英

100

参考答案:

根据粘土原料的性能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黏土甲的用量为10%,以满足坯料成型工艺性能要求。

其余原料按下表所示计算程序求得。

计算程序单位%

配料比例

黏土矿物48

长石矿物

石英矿物

10%黏土甲

9.00

39.00

0.30

26.70

0.70

24.30

55.70%黏土乙

39.00

6.67

20.03

10.03

14.27

21.77%长石

20.03

1.74

12.53

12.53%石英

12.53

182.不同种类的陶瓷坯料如压制坯料、可塑坯料、注浆坯料及其他种类坯料的应用领域和用途是什么?

参考答案:

压制坯料主要用于干压或半压法成型的坯料。

这是一种被湿润的粉体,在一定的机械压力作用下通过一定的压制成型可获得制品的生坯。

干粉料的水分通常为3%—7%,主要用于压制建筑、特种陶瓷的产品;半干压的水分通常为8%—15%,主要用于日用瓷。

可塑坯料主要用于可塑成型的坯料,其水分含量在18%—25%,大多数高、低压电瓷和日用陶瓷的产品均可用此方法成型。

注浆料,配料水分在28%—35%之间,艺术瓷、卫生瓷等形状复杂的陶瓷产品多使用注浆法成型。

热压铸坯料,包括浆料或干粉与蜡混合后的蜡饼,蜡饼再融化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的含蜡浆料,为热压铸成型用的坯料。

其他类型坯料:

如直接凝固成型坯料及胶凝-注模用坯料,主要为添加特殊助剂的浆料。

183、简述喷雾干燥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工艺流程简单,连续性生产,易实现自动控制。

(2)干粉质量好。

干燥后的粉末颗粒的外形接近园球形,流动性好粉料的粒度、水分较为均匀。

(3)产量大、操作人员少、生产成本低、工作环境改善。

但一次性投资较高,单位质量产品的热耗也较高。

(4)泥浆喷雾干燥时,泥浆的水分低于55%,在经济上才能合算。

所以在工艺上应设法降低泥浆水分,必要性可在泥浆中加入稀释剂来降低水分。

陶瓷坯体的等静压成形工艺对粉末的要求很高,生产这种粉料的唯一方法就是喷雾干燥。

193、叙述玻璃熔制过程的五个阶段及各阶段所经历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

答:

五个阶段:

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

(1)硅酸盐的形成:

单组分的反应:

多晶转化;盐类分解;析出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

多组分的反应:

复盐形成;硅酸盐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形成;石英、低共熔物、硅酸盐熔融

(2)玻璃的形成:

烧结物继续加热,相互溶解、扩散,由不透明的烧结物转为透明的玻璃液。

(3)澄清:

玻璃液中的可见气泡的排出。

(4)玻璃液的均化:

玻璃液中条纹和其它不均体的消除,玻璃液的各部分在化学组成上达到均匀一致。

(5)玻璃液的冷却阶段:

玻璃液冷却,粘度提高到成型制品所需的范围。

256、简述凝胶材料(水泥)的制备工艺过程。

1,水泥生产过程大体分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阶段:

概括为“两磨一烧”。

2,按生料的制备过程水泥生产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种。

3,按煅烧熟料的窑炉,水泥生产可划分为回转窑和机立窑两种。

A,湿法:

是在生料磨内加水将配合的各种原料磨成含32%~38%水分的生料浆,再送入窑内煅烧。

湿法生产具有生料成分易于控制,产品质量较高,料浆输送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

但热耗要比干法生产高出2000~3000kJ/kg熟料。

B,干法:

干法制得的生料是粉状的,可以直接喂入回转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粉磨制成水泥。

立筒预热、旋风预热以及现代先进的窑外分解窑,熟料热耗仅为3000~3500kJ/kg,单机产量高。

C,半干法:

其特点介于干法和湿法生产之间,它是将干生料加水成球(水分13%左右)后入窑煅烧。

可以用立波尔窑或机立窑。

主要优点是单机产量较高而热耗较低。

266.试说釉中各种氧化物的作用。

(1)SiO2,釉的网络形成体,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提高力学性能(硬度、耐磨性),提高白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降低釉的膨胀系数α。

(2)B2O3,网络形成体,硼反常现象。

(3)Al2O3,形成釉的网络中间体,Al2O3能改善釉的性能,提高釉的化学稳定性、硬度、弹性和高温粘度,降低釉的膨胀系数α。

Al2O3的存在能降低锆英石的溶解度,从而提高釉熔体中锆英石的微粒数量,增加乳浊效果。

(4)P2O5,网络形成体,使釉产生乳浊,使釉面质量得以改善

(5)CaO,网络体外氧化物,主要熔剂,降低熔融温度、高温粘度,提高釉的流动性、釉面光泽度。

284 、影响水泥生料煅烧过程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

 

(1)生料的细度及其均匀程度:

生料越细,生料的均匀性越好,其固相反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2)原料的性质:

原料中结晶SiO2越多,结晶越大,其易烧性越差,固相反应速度就越慢。

 

(3)温度和时间:

反应温度越高,质点能量越高,扩散速度越快,可加快固相反应的速度。

固相反应时离子迁移需要时间,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

285、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黏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形的基础。

 2)黏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

 3)黏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

 

4)黏土是陶瓷坯体烧结时的主体,黏土中的Al2O3含量和杂质含量是决定陶瓷坯体烧结程度、烧结温度和软化温度的主要因素; 

5)黏土是形成陶器主体结构和瓷器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11、某普通高压陶瓷的坯料组成为(%):

4.5K2O、24Al2O3和71.5SiO2所用原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