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561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三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转载)

                  

                

            

第一课春天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

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

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柳琴,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

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

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

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

如:

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

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

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

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

"春天来了!

"在主题的反复之间为四个插段。

第一插段--《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也模仿群鸟的啼鸣。

第二插段--"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独奏小提琴和全体小提琴奏出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出这一诗意的意境。

第三插段--"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

这里,乐队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同音重复和独奏小提琴一连串三连音栩栩如生地勾画了电闪雷鸣的情景,尽管没有使用任何管乐器或打击乐器,却也营造出强烈的气势。

第四插段--"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宛转歌唱"。

这些插段采用了早期音乐中朴素的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使人们如沐习习春风,如感潺潺泉水,更可听到小鸟的歌唱,隐约可闻远方的隆隆春雷。

当然,乐曲主要的还是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

3.歌曲《嘀哩嘀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由do、mi、sol三个音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糅入了柔和的色调,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

这一乐句也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题。

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上作了发展,与之呼应。

在第三乐句重复第一乐句之后,第四乐句一气呵成。

句末由休止符阻断形成顿挫感很强的节奏,使歌曲更显活泼,很有特点。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采用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方式和活泼的节奏,配以象声词“嘀哩嘀哩”,生动而形象地模拟可爱的小黄鹂鸟的鸣叫,富有童趣。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四度模进,音区的忽高忽低,仿佛是枝头黄鹂一唱一和,相互对答。

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乐段末句的变化重复及完全重复,以再现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

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第一、第二乐句分别运用了和弦分解式及模进的手法,曲调欢快活泼,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时的欢乐情景,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春天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

第五、第六乐句每句为3小节,曲调的模进、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及六度大跳的进行使得歌曲更为热烈,富有动感,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把“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紧接着第七乐句节奏又渐渐舒展,最后的乐句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旋律,只是在“”处作了节奏的变化。

歌曲在“春笋是个指挥家”的欢乐歌声中结束全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

(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2).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2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

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

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

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

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

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难点:

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

春雷的声音?

春水的声音?

春雨的声音?

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

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9.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

设问:

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10.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

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

说说你的感受。

11.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12.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13.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14.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重难点:

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

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

8.教学小结。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

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

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

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乐曲一开始就由两架钢琴奏出一串串密集的和弦,描绘的是一片深沉、浑厚、茂密的森林。

在这安谧、岑寂的气氛中,不时由单簧管奏出短促地相隔大三度的两个音,这是密林深处的杜鹃在不停啼叫。

钢琴高音声部所奏的和弦时而作旋律的连接,时而作同音的重复,在音区上也不断作高低的移位,仿佛是穿过林木罅隙的阳光明暗的变化。

杜鹃的啼声也时疏时密,最后,音乐渐弱,啼声消失,杜鹃向远处飞去。

2.二胡独奏《赛马》

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的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镪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的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3.歌曲《顽皮的杜鹃》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曲调在主和弦“135”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5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

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

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

设问:

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

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

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设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

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9.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10.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11.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

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12.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13.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

14.听辨训练: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教师弹奏全曲。

15.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16.学唱歌曲。

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17.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18.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

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

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1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感受、体验以“小鸟”为题材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唱好《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重难点:

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

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设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

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

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

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设问:

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9.再听第二乐段。

设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12.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

1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要求: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设问:

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2)听录音范唱。

要求:

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6)完整地唱全歌。

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

(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14.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用八个音。

②用四种节奏型。

③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15.教学小结。

第三课童趣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调》

这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对歌曲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

“什么长,长上天……”,连珠炮似地向对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全曲从最高的“”音开始,一直到最低音“”结束,速度加快,9个小节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答句同样显示出思路的敏捷、语言的准确和丰富的生活知识。

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

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

全曲节奏紧凑,自第3小节起不断将第2小节的旋律变化重复或加花。

9小节的旋律流利酣畅。

尾部旋律加装饰音后,更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

《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

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3.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

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

第二乐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情。

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悠扬的笛声结束在“6”的主音上,抒发了对家乡甜美生活的赞美之情。

4.歌曲《摇船调》

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

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

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

先慢速度学唱曲调:

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

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

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6.《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7.聆听《猜调》。

设问:

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8.再听《猜调》。

设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9.复听《猜调》。

10.分析小结: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11.提出要求: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12.音乐知识:

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

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

13.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教学过程:

1.形象导入。

(1)设问:

你们看过木偶戏吗?

谁玩过木偶?

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