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253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活动“四要素”4广义文学5狭义文学6折中义文学7话语8话语蕴籍9文学10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2审美

13精神生产14物质生产15文学创作材料16艺术发现17创作动机18艺术构思19直觉20灵感21综合22突出23简化24变形25陌生化26即兴27推敲28艺术真实29艺术概括30情感把握31形式创造32现实型文学33理想型文学34象征型文学35诗36小说37剧本38散文39报告文学40本41典型42特征化43意境44意象45叙事学46文学的叙事47情节48表层结构49深层结构50行动逻辑51行动元与角色52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53叙述时长54叙述频率55视角56叙述动作57叙述者的声音58抒情59抒情话语60抒情作品6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62文学风格63创作个性64文学消费65期待视野66文体期待67形象期待68意蕴期待69接受动机70接受心境71隐含的读者72填空73还原与异变

74共鸣75净化76领悟77延留78文学批评79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80美学观点81历史观点82文学批评的标准8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

二、简答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

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

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

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

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

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3什么是话语

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

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

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

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

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

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

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

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

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

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

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

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60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

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

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

三、论述题

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2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3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4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5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

6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7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

8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9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1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征。

12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

13举例说明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14试论抒情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

1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1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

18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19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20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一名词解释

1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等。

一般认为文艺学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

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2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

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着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6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7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8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而一般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10意识形态(ideology)原来是由“观念”和“学说”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本意就是观念学、观念的体系。

观念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必然同时具有认识和实践双重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谈到意识形态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认为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这样那样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里,它必然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

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12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3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活动。

14指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15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6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7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18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9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在艺术思维上,直觉有两大作用:

一是表现为作家对某现象的直观的把握;二是表现为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让人深省的内蕴。

20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

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21作家最常用的构思方式,是作家围绕自己的中心意念,改造许多旧材料,综合为一个能够完整体现的意图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22指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意想,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清晰、明确和与众不同。

23指作家故意少说,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传达出形象的大概轮廓与内在精华的构思方式。

24指作家在构思时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通过变形,作家常常能够获得独创性的形象。

25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26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27传记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把心象物化为定性作品的操作情况。

28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在其构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29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30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造对象做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评价是一种主体性的心理过程。

31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3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和逼真性。

再现是指文学作品对外在现实状况作具体的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这样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它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描绘。

33理想型文学是指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直接表达出来,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它通过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

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代表。

34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与朦胧性,具有多层不确定性的意义。

以欧洲象征主义为代表,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

35文学体裁之一。

一般认为,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

中国古典文论主张“诗言志”,“诗缘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

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诗。

在形式上,与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无论中国诗歌还是西洋诗歌,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歌要押韵,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

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种类,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

36文学体裁之一。

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

凡生活中存在而语言又能加以表现的,小说都有能力加以描写,写人、状物、拟声、描绘人的感受、幻觉、梦境以至于潜意识心理状态等等,无所不能。

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广阔时空中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色彩鲜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画出来。

同时作者还可以转换叙事视角,变化叙事人称,又可以利用旁白、议论和抒情,使小说的艺术表现获得哲理的和诗的光辉,增强思想力度和艺术魅力。

37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38文学体裁之一。

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

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着(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

中国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杂文、小品、短评、随笔、速写、通讯、游记、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回忆录等。

按其内容和性质,它大致又可分为3类,即侧重抒情的散文,侧重叙事的散文,侧重议论的散文。

在西方,散文并不像中国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韵文的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体的日常应用文字也属散文之列。

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自由,多种多样。

它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描写形象,刻画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创造意境,这就是散文的“散”的特点。

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必须做到散而不乱,散而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39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

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

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这种文体是近代新闻事业发达的产物,曾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苏联和欧美。

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某些通讯、旅行记和叙事散文已具有报告文学的部分特性。

但正式倡导和自觉创作报告文学,是从30年代初开始的,并与左翼文艺运动和外国报告文学的传入有关。

40-文学作品的本文是指作者写出的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在中外文学理论历史上,都有人把文本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如中国古代王弼提出过言、象、意层次。

西方也提出过二层次说、四层次说、五层次说等。

我们总体上把文本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文学话语层面;二文学形象层面;三文学意蕴层面。

41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美学特征有: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42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1759-1839)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

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

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43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其特征有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二)虚实相生。

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44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分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45自20世纪初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

这些新的叙事理论与传统的叙事理论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别是,不像传统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研究的对象不再限于内容要素,而把故事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以及叙述的接受等以前叙事理论较少关注的方面,作为新的研究对象。

这被称为当代的叙事学。

46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有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是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是人社会行为及结果;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它所指的对象与一般话语不同,不是指向现实生活的。

而是指向话语虚构的文学艺术世界。

4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0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对“情节”的看法很有价值。

情节是把在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48表层结构: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叙事学通过确定最小叙述单位。

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即叙述句来概括。

49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50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两个层次:

故事所共有的逻辑,离开了这种逻辑制约,故事就无法让人读懂。

每一故事又受到特定的文化、文学体裁与作者风格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每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辑。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51叙事作品中人物对故事来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事件进展过程产生的推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动元”的作用。

而角色则是指人物性格造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和独立性。

52本文时间,即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另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

这两种时间有时可以重合,比如在叙事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古典话剧的一幕或文学作品中的一段对话等场景中,便是如此。

但就整体而言,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不仅性质不同,长短与顺序也不同。

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于时序、时长与频率中。

53时长是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尽管有的叙述间标志而变得暖味不清。

本文时长指一段文字的阅读时间,然而阅读时间不是千篇一律的,谁也无法测量出标准时长来。

我们无法对两种时长进行量化比较,但可以假设一种“‘匀速叙事”,即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的关系始终保持一种理想叙事作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出各种叙事作品中的长度与节奏特征来。

两种时长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运动形式:

省略、概括、场景、休止。

54叙事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

重复包括两个基本类型:

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5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视角的特征是叙述人称决定的。

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

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多了起来。

而第二人称叙述是较为罕见的特殊现象,还有一类较重要的特殊情况是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56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如果所叙述的讷容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真实事件,那么叙述动作:

即以什么方式讲述这些话语便不很重要。

反之,如果内容是虚构的,那么,如何讲述便具有了重要性。

57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不同的叙述风格,也可以从叙述声音的差异上加以区别。

58抒情:

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有着特殊而丰富的意义。

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Lyric)这一词是从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的。

“lyre”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突出特征之一。

59作为一种审美话语形式,抒情性话语具有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和叙事话语的特殊结构,它突出话语的可感性,使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创造表现性话语的过程中,作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支配与组织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或动作,形成了一系列抒情方式,使抒情话语成为一种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话语系统。

60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它在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创造审美价值、实现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叙事性作品的特征。

为表现深广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内心生活,抒情作家必须创造意味深长的话语形式,从而生产出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直接融合的抒情性作品。

61抒情性作品是经过特殊的话语组织形式来表现情感的。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62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

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63创作个性也叫艺术个性,通常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才能特征。

这种个人的才能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他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自己心爱的题材,并以自己特有的感受方式、思考方式和传达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64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狭义则指近代以来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人们的消费。

65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horizon)。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66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