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075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docx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

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3.“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    )。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4.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    )出发的。

 

A.认识                 B.情感 

C.行动                 D.实际 

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

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推行回归教育   B.实施终身教育

C.改革正规教育D.发展成人教育

8.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

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

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4.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5.“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16.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8.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19.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20.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2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2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23.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2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2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6.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7.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29.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

3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32.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3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4.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3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3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联觉          B.感觉的同时对比

C.感觉的代偿    D.差别感受性

37.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3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4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由(    )承担责任。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    )。

A.社会因素B.主观努力C.遗传

D.学校教育E.环境因素

2.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3.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其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E.选举权

4.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

A.教科书B.参考书C.练习册

D.课程计划E.课程标准

5.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常常要用到哪些方法(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课堂问答

D.练习法 E.游戏

7.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方法上的趣味性

8.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

 

A.敬业精神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9.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

A.探索内驱力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E.尊重内驱力

10.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A.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B.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心理素质D.个性素质

E.科学文化素质

11.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B.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

C.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E.以儿童为中心

1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社区教育

D.学校教育E.体育教育

1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14.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E.儿童权利公约

15.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当学生持有反面观点时

16.参观教学法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17.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现过程        

D.动机过程E.识记过程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A.靠教师B.靠社会 

C.靠法制D.靠制度

19.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

A.行为练习法B.环境陶冶法C.活动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E.自我评价与指导

20.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三、判断题

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构成的集合体。

(  )

2.校本课程是符合校情而开设的活动课程。

(  )

3.教师的劳动特点是: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

(  )

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

5.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

6.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  )

7.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  )

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6年。

(  )

9.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

10.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  )

11.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  )

12.“师道尊严”使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13.教学过程中的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

 (  )

14.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  )

15.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

16.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  )

17.教育政策与教育类法律的制定主体是不同的,前者由政府制定,后者则由立法机关制定。

(  )

18.《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学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  )

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教师心理及健康教育等。

(  )

20.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  )21..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  )

2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  )

2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  )

24.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

25.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6.学生申诉的范围十分广泛,一般涉及学生的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隐私权、名誉权以及其他人身权及财产权受到学校或教师侵犯的行为。

(  )

27.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  )

28.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  )

29.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  )

30.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  )

2012年重庆市万州区三季度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师说》。

2.【答案】B。

解析: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因此要应做到因材施教。

3.【答案】A。

解析:

这句话是华生的名言,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外铄论的观点。

4.【答案】D。

解析:

思想品德培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内容包括知、情、意、行。

5.【答案】B。

6.【答案】A。

解析:

陶冶法是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7.【答案】B。

解析:

学习化社会的标志是:

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这要求实施终身教育。

8.【答案】D。

解析:

内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A中小李可能怕完不成作业受批评而去做数学作业;B、C中的学生学习都是为了拿到奖励(教师的赞许和三好学生),这三种情况都是外在动机引起的,只有D项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是内在动机。

9.【答案】C。

解析: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10.【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1.【答案】D。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12.【答案】A。

解析: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13.【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4.【答案】C。

解析:

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坏的矛盾心理。

15.【答案】C。

解析:

学会如何学习的最实质内容是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16.【答案】A。

解析: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7.【答案】C。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18.【答案】C。

解析: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19.【答案】D。

解析: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0.【答案】B。

解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动机强度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1.【答案】D。

解析: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2.【答案】D。

解析: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23.【答案】B。

解析:

人类教学手段的演变顺序依次是口耳相传、文字材料、直观教具。

24.【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5.【答案】D。

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6.【答案】A。

解析: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27.【答案】A。

解析:

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8.【答案】D。

解析: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解决问题。

29.【答案】A。

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0.【答案】D。

解析: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

发散思维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31.【答案】C。

 

32.【答案】B。

解析: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的教育年限,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和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诸如听课、作业等权利。

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客观真实的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因此,答案为B。

33.【答案】A。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34.【答案】B。

35.【答案】A。

解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6.【答案】A。

解析: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联觉产生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现象经常联系在一起的缘故。

37.【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本题中王某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即当地县教育局提出申诉。

38.【答案】B。

解析: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9.【答案】C。

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0.【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析: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主观努力和遗传。

2.【答案】ABE。

3.【答案】BCD。

解析:

谩骂、体罚、私拆信件依次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隐私权。

4.【答案】ADE。

解析:

参考书和练习册都属于教科书的范畴。

5.【答案】ABC。

解析:

最后两个选项与题干不相干。

6.【答案】ABCDE。

解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

7.【答案】ABCD。

解析:

课外活动具有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特点。

8.【答案】ACDE。

解析: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9.【答案】BCD。

解析:

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10.【答案】ABCE。

解析: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六个方面。

11.【答案】ACD。

解析:

B项是传统师生关系的特征,E项是儿童中心论的主张;二者都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2.【答案】ACD。

解析:

教育合力是指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结合”。

13.【答案】ACE。

解析:

教育目的有导向、调控、评价功能。

14.【答案】AB。

解析:

略。

15.【答案】AC。

解析:

当教师面对低年级学生,或者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当只提出正面材料。

16.【答案】BDE。

解析:

参观教学法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17.【答案】ABCD。

解析: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他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18.【答案】CD。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来保障”。

 

19.【答案】ABCD。

解析: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既要遵循道德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训练法、活动教育法、品德考核法和环境陶冶法。

20.【答案】ACD。

解析: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等。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思想和教师职业行为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教师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信念(信)、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习惯(行)等构成的集合体。

2.【答案】×。

解析:

校本课程不一定都是活动课程。

3.【答案】√。

解析: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