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03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衡阳县2019届高三模拟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礼是有秩序的爱。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

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

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

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

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

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

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作为我国乡村中的礼制性建筑,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B.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宗族。

C.宗族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时合法地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

D.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D.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B.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以及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祀祖先,重温家训。

C.古代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族规,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

D.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答案】1.C2.D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华为首款商用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巴龙5000)的到来,可以说为我们正式打开了5G世界的大门,它是业界集成度最高的5G终端Modem。

拥有能耗更低、效能更强的特点。

Balong5000还可以支持多种丰富的产品形态,除了智能手机外,还包括智能家庭终端,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

Balong5000对于华为在5G时代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Balong5000体积小,集成度高,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

其次,Balong5000率先实现业界标杆的5G峰值下载速率,在Sub-6GHz(低频频段,5G的主用频段)频段实现4.6Gbps,在毫米波(高频频段,5G的扩展频段)频段达6.5Gbps,是4GLTE可体验速率的10倍。

另外,Balong5000在全球率先支持SA(5G独立组网)和NSG(5g非独立组网,即5G网络架构在LTE上)组网方式,可以灵活应对5G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下用户和运营商对硬件设备的通信能力要求。

Balong5000还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以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车联网方案。

(摘编自鸿途《端到端的实力大爆发——华为发布首款商用5G多模终端芯片》,《互联网频道》2019年1月24日)

材料二: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BG总裁丁耘宣布,华为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正式推出。

据了解,华为“天罡芯片”是业内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拥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强运算能力,较以往芯片性能增强约2.5倍。

单芯片可控制业内最高64路通道,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满足未来网络部署要求。

丁耘表示,华为在过去一年内取得众多成就,MWC2018发布了5G端到端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

去年10月10日,华为发布了性能最高、功耗最低的AI芯片和解决方案。

而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节,华为将运用5G技术直播4K春晚。

目前,华为已经获得了30个5G合同,累计发货2.5万个5G基站。

他表示,4G改变生活,5G会让生活更美好。

日前,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5G已经到来,华为已在10多个国家部署5G网络,预计未来12个月将在20个国家部署5G。

此外,他还透露5G手机将会在今年六月份推出。

(摘编自朝晖《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芯片正式发布》《快科技》2019年1月24日)

材料三:

外媒称,德国政府各部会代表上周三(2月6日)开会,已从国家安全、德中外交关系、中国市场潜力和建设进度等层面通盘考量,最后决定,不排除使用华为的5G设备。

不过,从德国政府考量的几项因素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任何政治上的算计与决策,最后仍然无法排除产业竞争与市场商机的现实考量。

报道援引了德国媒体《商报》,报道称,华为在电信设备与专利技术上,早就执世界牛耳,任何国家要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本来就有执行上的难度,若被迫一定不能采取特定厂商的产品与技术,当然也要冒着建设进度可能落后的风险。

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市场商机的考量。

5G是未来许多新科技得以实现及应用的基础建设,各国无不积极抢先布局以维持领先优势,因此,不论是相关的周边科技还是可能创造出来的多元应用,无不成为各国政府最想突破的新商机,当然,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放弃这块市场大饼。

此前,德国外交部曾警告,鉴于亚洲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好能避免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2月1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满足5G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运营商对硬件设备通信能力的要求,现阶段必须依靠Balong5000芯片SA和NSA的组网方式。

B.与华为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不同,华为“天罡芯片”是拥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强运算能力的业内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C.德国最后决定不排除使用华为的5G设备是因为任何政治上的算计与决策,最后仍然无法排除产业竞争与市场商机的现实考量。

D.德国媒体《商报》认为,华为在电信设备与专利技术上早就执世界牛耳,任何国家若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终将落后于他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Balong5000正式打开了5G世界的大门,是因为其能耗低,效能强,能支持多种产品形态,如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

B.5G端到端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性能最高、功耗最低的AI芯片和解决方案,运用5G技术直播4K春晚等都是华为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就。

C.考虑到5G是未来许多新科技得以实现及应用的基础建设,鉴于亚洲市场的潜力,德国外交部曾警告,最好能避免破坏中德关系。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华为在5G技术上

独有创造进行了相关报道,表明华为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D5.B

6.①材料一侧重报道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的优越性,彰显了华为的科技实力。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的优势,华为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

③材料三则援引德国《商报》的内容,阐述德国不排除使用华为5G设备的事实及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荼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

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

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

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真不怕死?

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

没有枪的新兵很多。

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

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

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

他猜得很准。

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

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

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

他懂。

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

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

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

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

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

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

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

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

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

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

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

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

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描述了战争爆发前宁静祥和的生活图景,接着描述了战争爆发后血腥惨烈的情状,突出表现战争的破坏性与毁灭性。

B.文中写他战争结束后回到乡下的生活,在情节上与开头相照应,充分表现他参战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C.小说反复说“他怕死”,结尾又说“他不怕死”,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参军时的摇摆恐惧与被逼无奈,以及他人生的成长蜕变,更好的折射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8.简要分析老兵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9.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7.C8.①介绍老兵的经历和身世,歌颂了他弃医从戎、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英雄壮举,正面衬托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

②以老兵的劝诫和解说,来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衬托主人公不怕牺牲、毅然参军的坚决和果敢。

③老兵的话让“他”明白战争中战士前赴后继的真相,有利于突出主旨。

9.意蕴:

第一个句子“怕别离”意在强调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甚于自己的生命;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他面对侵略,奋起反抗,追求自由,不甘心被奴役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句子“怕熄灭”,表现他坚持信仰勇于牺牲,以死抗争的民族大义;第四个句子“怕遗忘”表现他渴望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强烈愿望。

作用:

①四个句子以“怕”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紧凑,文脉贯通。

②四个句子,“他怕死,更怕……”,间隔反复,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③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分层点明原因,升华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

“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

“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

”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

“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

“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

“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

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

“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

[注]①献替:

“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鞫:

审问。

③宫壸:

内宫。

④葭莩:

芦苇茎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B.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C.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D.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也可指皇太后。

B.中夕,又称元夕。

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

C.奉朝请,指定期参加朝会。

古时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叫“请”。

D.己卯,即己卯年,古代中国采用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合称,由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生活照料得尽心尽责,体贴入微;在安邦治国方面能诤言直谏,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B.长孙皇后生活十分节俭,以身作则,为了相助宫中生病的嫔妃,宁可自己停吃药膳;她还告诫太子要节用器物。

C.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抱病随太宗出巡九成宫;病重时坚决不同意太子下令大赦天下为自己祈福求寿。

D.长孙皇后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吕后,因而在太宗病重之时,曾发誓以死相从;在自己病重时,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2)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答案】10.C11.B12.C

13.

(1)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

(2)我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吕后那样的地步

【译文】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有时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拘押起来,等到太宗怒气平息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滥刑枉杀的事情。

豫章公主幼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

妃嫔以下有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减少自己的药物饮食费用,资助她们治疗。

宫中没有人不爱戴皇后。

皇后教育各位皇子,常常把谦虚节俭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因为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

皇后不允许,说:

“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

太宗身患疾病,一年多不愈,皇后在床前侍候,昼夜不肯离开。

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

“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

”皇后一向有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

柴绍等人深夜密告有紧急变故,太宗身穿甲胃走出宫阁询问事由,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

“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

”,从此病情加重。

太子对皇后说:

“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

”皇后说:

“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所能转移。

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

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

”太子不敢上奏,只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而大赦天下,皇后坚决制止了他。

等到皇后病重,与太宗诀别时,房玄龄已受谴回家,皇后对太宗说:

“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翼翼,做事缜密,朝廷机密要闻,不曾有一丝泄露,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望陛下不要抛弃他。

我的宗族,由于沾亲带故而得到禄位,既然不是因有德行而被任用,便容易遭致灭顶之灾。

要使他们的子孙得以保全,望陛下不要将他们安置在权要的位置上,只是以外戚身份定期朝见皇上就足够了。

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用处,死后更不能对人有害,希望陛下不要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只要依山作坟,瓦木为随葬器物就可以了。

仍然希望陛下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摒弃谗言,节省劳役,禁止游猎,我虽在九泉之下,也毫无遗憾了。

也不必让儿女们前来探视,看见他们悲哀,只会搅乱人心。

”于是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给太宗看,说道:

“我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吕后那样的地步。

”己卯(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驾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宛转自如。

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B.“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

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

C.“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忧国忧民之意。

D.细读该诗,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15.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

“字字亮,笔笔高。

”(《读杜心解》),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颈联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

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

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

②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

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

③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运用庄子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诗人从梦中惊醒,不复成寐。

(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和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