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986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数学第十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除法、混合运算等计算复习整理与复习1---5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以及验算方法,在正确率和速度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四则混运算。

3、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

重难点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掌握试商方法,正确把握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同桌讨论,完成P108填空。

二、组织复习。

1、口算(3分钟完成)P109第4题。

集体核对,重点讲解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将相同个数的0同时去掉,然后转变成较简单的口算题,这样,又快又正确!

2、用竖式计算

本学期,我们学的除法,是怎样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

□□□÷□□

问: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

什么时候商是一位数?

(1)162÷30162÷34162÷3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评讲。

评讲时提问:

你是怎样计算?

(2)990÷60990÷62990÷66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评讲。

再交流三题的试商过程,如:

第一题可以直接商;第二题可以把34先看成30来试商,这样的商有可能会大了,需要调商;第三题可以先把38看成40试商……再与右边的题,比一比,说说这两组题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评讲时提问:

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有什么地方不同?

重点讲解: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以题目为例)

追问:

如果是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你是怎样计算除法验算的?

(指名回答)

请你选择上面所做的一题进行验算。

3、P109、3

读题,理解题中的意思。

根据题中的意思,独立计算,指名板书。

(1)432÷12=36(把4323平均分成12份)

(2)432÷12×26(有26个43212)

=36×26

=936(颗)

936÷72=13(条)(求936里面有多少个72)

4、混合运算P109第5题

请你快速地在题目下面,划出所要计算的第一步。

提问:

(1)在没有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什么?

追问:

还有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则是怎样的?

(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

三、课堂小结

 

同桌讨论,完成P108填空

学生口算(3分钟内完成)

 

学生板演

 

学生交流三题的试商过程

 

学生回答

 

学生在题目下面,划出所要计算的第一步。

 

作业设计

P109、2、5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整理复习第6-11题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以及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重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正确进行四则运算,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与整理

1、运算律内容: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律?

说说这个运算律的内容和含义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

交换律a+b=b+a乘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结合律a×b×c=a×(b×c)

2、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56×=25×127+=59+

(×16)×=35××525×24=24××

84+47+=+16+47319+204=319++

3.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

259+203=259○200○3

259+197=259○200○3

352-204=352○200○4

352-295=352○300○5

456-159-141=456○(159○141)

651-(151+316)=651○151○316

810÷2÷45=810○(2○45)

450÷(5×3)=450○5○3

4、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82+367+1835×18274+20225×32×12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集体评讲,说说各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如果学生出现了多种方法,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挑出最简便的算法。

5、拓展练习

720÷16÷5630÷42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这应用了什么?

(除法的性质)

(3)289-157-43489-(189+123)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讲。

(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请学生说说这样做的想法是什么?

这应用了什么?

(减法的性质)

(4)132+99132-99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讲。

(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请学生说说这样做的想法是什么?

这应用了什么?

(和、差的变化规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用板车到果园去运苹果,每辆车装25箱,每箱苹果重18千克。

4辆这样的板车一共运苹果多少千克?

2、东山小学盖了一幢4层教学大楼,每层有5个教室。

买来400张课桌放在这些教室里,平均每个教室放多少张?

 

学生回答

 

学生板演

 

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这应用了什么?

(除法的性质)

 

学生说说这样做的想法是什么?

这应用了什么?

(和、差的变化规律)

 

作业设计

第110页第7题。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角、平行与相交复习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射线、直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概念,会按要求画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角、几种不同大小的角以及会量角、画角。

2、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操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划分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忆所学的知识。

在角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几部分知识?

(认识角、量角和画角)

在平行和相交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认识平行和垂直,画平行线和垂线)

二、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哪些特点?

2、P111T12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3、量角器量角

(1)出示两条相交直线

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才能互相垂直?

(2)思考: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学生交流后小结

三、补充练习。

(一)填空。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

直线有()个端点。

2、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与()有关。

3、一个直角的度数为(),一个平角的度数为(),一个周角的度数为()。

4、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一条垂直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线段,其中()线最短。

(二)判断。

1、小明画了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

()。

2、大于90度的角一定是钝角。

()

3、直线比射线长。

()

4、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5、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四、联系实际,感知概念

1、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课桌面、书本,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

哪些是互相平行的?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2、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

1、感知不同角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不同大小的角,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交流汇报

2、做P111T13

指名学生读题

学生互相交流角的名称、角度

独立量角,交流角度

五、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1、量角器画角

画出任意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一个平角、周角,并两出它们的度数。

学生独立画角

互相交流画法、角度

2、P111T14

(1)用不同的工具画一个75度的角

学生独立画图,交流不同工具及画法

(2)指名学生画第

(2)题的图

讨论:

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六、补充:

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有多少条?

位置确定吗?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有多少条?

位置确定吗?

C、过直线上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

那垂线呢?

有多少条?

位置确定吗?

D、画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A,从A点出发,画出A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并量出它的长度。

E、解决实际问题:

1、从王庄村到长江路之间要修一条小路,怎样修最合适?

为什么?

长江路

.王庄村

2、要划船从A点到河的对岸,该怎样划路线最短?

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3、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右边的图形画成一个长方形吗?

你还会用画垂线的方法,把这个图形也画成一个长方形呢?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后小结

 

学生讨论后交流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角的名称、角度

 

学生独立画角

互相交流画法、角度

 

学生独立画图,交流不同工具及画法

 

学生小结

作业设计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物体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感受计算器的优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难点

明确不同计算器的不同功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算器

课时划分

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用计算器计算

(一)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

1、请你先划出所要计算的第一步。

2、同桌合作,完成计算。

3、集体核对。

说说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

(二)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了解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

2、自己完成。

二、复习观察物体

1、学生自己完成第11页第15题。

对照直观图先想一想,然后用线连一连。

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一问后,再来思考第二问。

学生先动手、摆一摆。

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

3、学生自己选5、6个小正方体,摆一摆,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同桌合作,完成计算

 

对照直观图想一想,然后用线连一连。

集体订正。

 

学生自己选5、6个小正方体,摆一摆,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作业设计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复习认数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对亿以内的数,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处理题目的能力。

重难点

学生对亿以内的数,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第五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忆认数一单元的所学知识:

请你回忆一下,在认数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学生回忆并口述,教师板书。

(数位顺序表、多位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数的改写、求近似数。

2、你觉得你哪些知识学习不够好?

同桌互说

二、完成书本上第18-20题。

1、出示条形图。

出示第112页第18题。

(1)说出我园2003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的人数。

(注意0的读法)

幼儿园:

人普通小学:

初中:

人普通高中:

普通高校: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集体评讲。

如果要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怎么做就可以了?

重点讲解:

=11690万。

追问:

如果要把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怎么做就可以了?

举例:

=130亿

(3)用计算器算一算,初中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多多少人?

-=(人)

(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写出下面各数出示第112第19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

怎样写数?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3、求近似数练习出示第112第20题。

先完成第

(1)小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再完成第

(2)小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小结求近似数的几种类型、要求与方法:

要求:

用“万“作单位写出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求近似数。

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意思非常明确都是一样的。

类型:

1、用“万”作单位写出近似数。

2、用“亿”作单位写出近似数。

3、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方法:

都要看被省去部分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求。

请同学试举一例说明。

三、补充练习

(1)10个一万是()。

()个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万是一百万。

(2)从个位起,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位,百万位在第()位,百万位的左边一位是()位。

(3)比最大的八位数大的数是()。

(4)计数单位是千亿的数位是()位,它的右边是()位。

(5)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是(),表示()个(),这个数有35个()。

 

学生回忆并口述

 

学生板演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板演后说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学生小结求近似数的几种类型、要求与方法:

作业设计

 

四年级3班数学教学案

课题

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第六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1、出示第113页第21题

(1)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每个时间段的人数。

教师报数,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同桌讨论,互相检查。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收集的?

(2)将上面的数量整理填在表格里。

提问:

“合计”表示什么意思?

还要注意什么呢?

(制表日期要写上)

(3)看看表格说说知道了什么。

2、出示第113页第22题

讨论:

你有什么好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统计我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

指名说,最后集中为:

请相应体重段的男同学起立,点数,完成表格。

注意制表日期。

3、出示第113页第23题

怎样做到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可能性相等)

同桌讨论。

将讨论的情况汇报。

4、用正方体的骰子、圆形的转盘等怎样设计公平的游戏,学生自己讨论,并在班级中说说,看谁的方法多。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每个时间段的人数。

同桌讨论,互相检查

 

讨论交流

 

同桌讨论。

 

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