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843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709历年真题和答案解析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绪论-4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指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1-36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

解析: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一元论,根据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又区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1-40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

解析: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1-41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解析: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1-56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

解析:

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1-68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

解析: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2-101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2-106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

解析: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2-116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解析: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2-127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3-132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解析: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2)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3-139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

解析: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3-144

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

解析: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3-170

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解析:

由于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于社会关系诀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夭的,而是后夭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15.具体劳动()4-185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

解析:

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16.价值规律是()4-191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解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其他规律是派生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4-198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解析:

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4-203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5-225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解析:

销售阶段是剩余价值实现的阶段;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5-235

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表现。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5-240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解析:

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年利润率=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5-250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

解析: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

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5-255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解析:

(1)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所聘任的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6-270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解析: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6-284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解析:

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后,有一部分资本在国内投资不再是最佳选择,有必要输出到落后国家,那里的劳动力价格低、资本缺乏、原材料和土地价格便宜、市场广阔,输出资本可获得较高投资回报,资本输出还可以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垄断资本在海外建立和加强统治。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6-274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矛盾尖锐化,私人垄断不能解决了。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7-304

A.黑格尔B.圣西门

C.费尔巴哈D.李嘉图

解析:

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7-334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8-348

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

解析: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8-361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解析: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14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绪论-16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绪论-19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绪论-22

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1-55

A.质量互变规律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3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2-94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2-116(理解)

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D.真理的绝对性

解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是非之间没有确定的客观标准,是主观主义的真理观同时也是相对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转化的

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3-149

A.渔猎社会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解析:

社会形态划分有不同标准,按技术形态划分为: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按经济社会形态划分为: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4-191(理解)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解析:

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

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5-229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解析: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在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5-259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

解析:

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6-278

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解析: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形式。

这是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也称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这种形式的产生

(1)通过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

(2)原有的国营企业进行改组,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

(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8-347

A.工农差别B.城乡差别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解析:

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旧式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1-35

答: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2-114

答: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在主体之外有一个客观对象,真理就是指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

简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4-219

答: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6-275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1)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8-362

答: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1)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

(2)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

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3-174/177

答: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即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1)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①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②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反复,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反复。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7.什么是绝对地租?

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5-260

答:

(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①土地私有制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

2014.04答案

CADDCBABDBBACDCBDCACDCACCDBDBA

31ABCD32AC33ABCD34CD35ABCD36ACD37ABCD38AB39ABC40ABC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P5

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近代哲学

C.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2.与时俱进是()P19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

3.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这些基本派别是()P36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先验论和反映论

4.既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是一种()P41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其实质和核心的是()P56

A.对立统一规律B.普遍联系的观点

C.质量互变规律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拒腐防变就要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P66

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P102

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P95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P106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具体、再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