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753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docx

八下物理命题点整理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改变阻力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材料不同的物体,如:

毛中、棉布、木板等)

2.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关系

(接触面越粗糙,小车所受摩擦力越大,如f毛巾>f棉布>f木板)

5.实验推理(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实验方法:

科学推理法

实验结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1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

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

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

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 ;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

牛顿第一定律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拓展设向

(6)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其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小车运动的距离。

(7)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其受到(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8)在此实验基础上,不增加其余的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是

A.探究物体动能和质量的关系

B.探究物体动能和速度的关系

C.A、B 实验均无法探究

(9)小车进入水平面后,受到的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命题点

1.实验中,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 选用轻质卡片,可以忽略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016兵团21

(1)第1空)

2.实验中,选取卡片受平衡力时所处的状态(静止状态)

3.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2016兵团21

(1)第2空)

4.实验时,将卡片扭动一个角度后释放的目的(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实验中,用剪刀剪开卡片的目的( 研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6.研究力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托盘里放相同的砝码或小车两边挂相同的钩码)(2016 兵团21

(2)).

7.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实验结论: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例2

如图甲所示是小芬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芬将系于小卡片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用很轻的卡片,可以避免对实验的影响.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芬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的二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芬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芬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使用小卡片做实验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拓展设问

(5)该实验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6)在实验时应使小卡片保持静止,是因为

(7)当小卡片静止时,若剪断小卡片左边的绳子,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处于静止状态.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题点

1.实验用到的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 2014 兵团21

(1))

2.弹赞测力计的读数(2014兵团21(3)第1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见考前速记P3)

3.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 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运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2014 兵团21

(2)2014乌鲁木齐20

(1)第1空)

4.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2014 乌鲁木齐20

(1)第2、3空)

5.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即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

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b.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改变压力大小的方法( 在被拉物体上加一个配重,如砝码等.)

8.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 在水平面上铺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9.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判断(2009兵团22

(1) )

10.表格数据分析与总结(2014兵团21(3) 第2 空,2009兵团22

(2),2014 乌鲁木齐20

(2) 第1空)

1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图像

12.实验方案的改进( 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装置不需要木块做勾速直线运动也能方便、准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3.反思与交流(2014 兵团21(4))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例3小聪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_____运动。

根据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 。

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

两图说明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_____有关。

(3)比较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拓展设问

(4)某同学仅用装置a也探究出了滑动摩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请说出该同学的操作。

(5)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请说出新装置的一个优点

拓展设问题图

(6)为探究滑动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某同学分别使木块以(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速度在水平面做运动,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的结论.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命题点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选用海绵而不用木板的原因( 海绵容易产生形变,有利于观察实验效果)

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被压物体的四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5.还可选用的材料( 沙子、橡皮泥)

6.实验现象分析

7.实验方案的选取及评估

8.实验结论总结( 由实验方案对比得出的结论)

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①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例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由实验乙、丙可知: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

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

的大小关系为

     

(选填“>”“<“或“=”)。

拓展设问.

(5)通过乙、丁两实验,某同学得出了“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他的操作不当之处是

(6)例题中的四幅图中,海绵发生形变,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用海绵而不是木板,是因为。

(7)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来增大压力作用效果。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命题点

1.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工具(U 形管压强计)

2.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液柱是否变化,若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4.实验过程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的原因( 实验仪器气密性不好)

5.转化法的应用(根据U形压强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让金属盒处于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不同的方向)

b.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让金属盒处于同种液体、相同的方向,不同的深度)

C.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让金属盒处于相同深度、相同的方向,不同的液体中)

7.将U形压强计的探头置于空气中,而U形管左右液面不相等(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时,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反之,则右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8.实验现象分析与判断

实验结论:

①在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处,液体的压强相等;②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③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例2小聪学习了固体压强后,爱动脑筋的他想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究竟有哪些特点,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

猜想1:

液体内部可能有压强

猜想2: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3: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4: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

型管两边的液面_____ ,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

型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为了验证猜想1,小聪把探头放入水中,再观察压强计

型管两边液面是否有_____来判断探头处是否受到水的压强。

(3)在验证其余猜想的过程中,小聪收集到如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

①比较序号1、2、3、4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

②为了验证猜想3,小聪完成的实验操作应该是表中序号为_____的实验。

③比较序号6、7两组数据,可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_____有关。

(4)小聪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法。

拓展设问

(5)若将探头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位置保持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酒精(未溢出),则酒精的密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探头

受到液体的压强(只填选项代码).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D.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可能

(6)当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如上图的左边低,右边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命题点

1.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2杠杆平衡的调节(调节平衡螺母,左高向左调,右高右调)(2015兵团21

(1),2011乌鲁木齐19

(1)第2、3空)

3.实验开始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读出杠杆的力臂)(2011乌鲁木齐19

(1)第1空)

4.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 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5.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求钩码数,求重力臂)(2015 兵团21

(2),2011乌鲁木齐19

(2)第2 空)

6.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7,数据分析(2011乌鲁木齐19

(2)第1空)

8多次实验的目的(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

性,多次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9.实验评估

10.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x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即F1L1=F2L2

例、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

)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

(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_____ ;

(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端将下沉(选填“左”或“右”);

(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 ,钩码总质量为_____。

(取)

拓展设问

(4)将一端电镇书南设中赞测力计的好处是。

动力

F1/N

动力臂

L1/d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dm

2

3

3

2

(5)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是为了减小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6)实验中,用图中所示的方式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用这种方式。

该方式的不足之处。

(7)实验结束后,小组中的某同学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总结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请你对结论进行评估。

 

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命题点

1、实验用到的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式。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3、弹簧测力计读数。

4、数据分析。

5、结论总结。

6、多次试验的目的。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7、生活中的动滑轮举例(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手摇晾衣架杆上的滑轮)

实验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图1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竖直拉动使钩码上升.

(2)小军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

使用动滑轮可以。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N

2

4

6

测力计示数/N

1.1

2.1

3.1

(3)小军继续实验,并作出“拉力与钩码重的比值随钩码重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选填数值).由此他推理得出:

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的力.

拓展设问

(1)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力G0=N

(2)下表所示是小红同测出的一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拉力F与物重G及动滑轮重G0的关系为F=。

G/N

1

2

3

4

5

6

G0/N

0.2

0.2

0.2

0.2

0.2

0.2

F/N

0.6

1.1

1.6

2.1

2.6

3.1

 

3、

命题点

l.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方式(匀速竖直向上拉动,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滑轮组绕线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看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有几段绳子自由端就费几倍的距离,即s=nh)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大小判断(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重、滑轮自身重、摩擦力的大小和所吊货物自身的重力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滑轮越重,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所吊的货物越重,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6.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7.有用功(W有=Gh)

8.总功(W;=Fs)

9.机械效率的计算(n=W有/W总)

10.分析实验数据是否正确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

绳端移动距离s=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

(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

拓展设问

(5)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拉力F,A同学认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B同学认为应该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你认为正确的是(选填“A”或“B”)同学.

(6)第三次实验时漏记的s为m.

(7)若在图甲实验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命题点

1.实验原理(n=W有/W总)

2.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3.拉力与斜面的位置关系(拉力平行于斜面)

4.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方式( 沿斜面匀速拉动)

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小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②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小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

③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与倾斜程度相同,改变物体的重力

6.有用功的计算( W有=Gh)(2013 乌鲁木齐19

(1)第1空)

7.总功的计算( W总=Fs)

8.机械效率的计算

9.实验数据分析

 

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例、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

斜面高度

拉力

斜面长度

机械效率ƞ

1

较缓

5

0.2

2.4

1

2

较陡

5

0.5

3.2

1

3

最陡

5

0.7

4.3

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

斜面越缓越力.

(2)接着进行第4次实验,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3)在第4次实验的基础上,在原来的物块上放一个重5N的砝码,这时的拉力变为9N,经分析得出结论: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无关.

(4)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

斜面的机械效率只与和有关.

 

拓展设问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选填“大”或“小”)

(6)斜面在生活在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一、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命题点

1.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水平面上的物体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反映物体动能大小,推动距离越远,动能越大)(2014兵团20(3)第1空)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改变小球的质量

(2)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改变小球到达长木板时的速度(2014兵团20

(1))

3.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014 兵团20) )

4.摩擦力大小的比较

5.不能选择光滑的水平长木板的原因(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通过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动的大小)(2014兵团20(3)第2空)

6.实验方案的改进

实验结论: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例、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设计以下探究实验:

让质量为的小球从高为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

运动的小球碰上水平面上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

图中m1

(1)通过观察比较     就可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选填“放大”、“控制变量法”或“转换”)。

(2)通过比较甲、乙,可初步验证     (填猜想序号)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初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拓展设问

拓展设问

(5)如果在实验中,小球运动到了长木板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

(6)小球从斜面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为能。

(7)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f1f2(选填“S”“<”或=” ).

(8) 交通规则中“禁止超载”就是通过限制车辆装载货物的质量,减小车辆的惯性和防止造成重大伤害,

(9)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球从斜面下滑到水平面后将做运动,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探究的目的.

(4)实验表明: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     。

 

第8章浮力

命题点: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人之所以可以浮在“死海”水面上休息,是因为海水的密度较①(选填“大”或“小”),从而导致人受到的浮力变②(选填“大”或“小”).人所受的浮力③(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的重力.

命题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2.将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随着溢出的水越来越多,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得出猜想:

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④。

命题点: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3.盛水容器中的鸡蛋沉底,说明ρ鸡蛋⑤ρ水;盛浓盐水容器中的鸡蛋悬浮,说明ρ鸡蛋⑤ρ浓盐水(均选填>,=,<),此时鸡蛋所受的浮力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命题点:

浮力的应用

4.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人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则小船的重力越大,则所受的⑧越大.

命题点 :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5.如图,当潜水艇浸没潜入水中并下潜时所受浮力⑨;当潜水艇的水舱通过充水来自重时,可达到下潜的目的;当潜水艇的水舱通过排水来自重时,可达到上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