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689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等教育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等教育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等教育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等教育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等教育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等教育发展.docx

《初等教育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等教育发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等教育发展.docx

初等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发展(修改)

初等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中确认,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此级教育的重点通常是向法定的入学年龄不低于5岁或不大于7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读、写、算方面扎实基础的教育课程,同时也应对其他科目有一些基本了解。

多数情况下,初等教育的开始也是义务教育的开始。

⏹事实上,初等教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内涵,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

初等教育往往就是小学教育。

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英国:

初等教育包括两个阶段,幼儿学校和初级小学。

教育对象为11岁以下儿童。

⏹广义的初等教育,通常是指学校制度中最初的教育阶段,系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而言。

⏹狭义的初等教育,一般是指在国民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

⏹上述定义,是基于学校教育制度之上的,而在学校教育产生之前,对此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教育就已开始。

初等教育在两个层面上使用:

⏹一是指对5、6岁至11、12岁左右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包含有人类早期发展中所存在的儿童教育现象。

⏹二是特指对5、6岁至12、13岁的儿童所进行的学校教育。

初等教育的特性:

⏹特性:

是指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点。

⏹关于初等教育特性的论述:

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免费性、全民性、生活性、民族性、国民性、宗教性、慈善性

西方初等教育史

⏹影响西方文明的历史因素主要有四大方面,即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民族文化。

⏹西方初等教育的发展也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比如:

儿童观、儿童的教育方法、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儿童教育的思想等都受到古代文明的影响。

⏹因此,了解古代文明中儿童的初等教育状况极为重要。

1.古希伯来的初等教育

⏹最初,儿童初等教育中,家庭教育极为重要。

母亲实施基本的道德教育,稍大后,女孩仍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父亲教育。

教育方法为口耳相传。

⏹创立犹太教后,培养子女的宗教信仰成为希伯来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圣经·旧约全书》成为儿童教育的课本

⏹此外,还学习口头民族文学、民族传说

⏹公元前3世纪,在教堂中设立小学。

教育对象为6-10岁儿童,内容主要是读书、写字、理解记忆简单的律法知识。

⏹教育观:

儿童的教育对希伯来人来说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与宗教信仰和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事务,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儿童观:

儿童是任性、粗野、愚蠢的,对其的教育必须严厉而苛刻,鞭打是获得知识和增长才智的方法。

体罚与教育等于同一件事。

⏹希伯来人注意到儿童之间存在差异,如记忆力:

海绵、风洞、漏勺、簸箕。

⏹儿童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

2.古希腊的初等教育

⏹斯巴达“军事化”的初等教育:

⏹教育完成服从于国家和军事需要,教育目的是培养爱国和勇敢的军人。

军营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场所。

⏹实施女童教育

⏹为柏拉图所赞赏。

3.雅典追求和谐发展的初等教育

⏹儿童教育由家庭负责

⏹出现由私人设立的各类教授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校,主要:

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育学校

⏹男孩可以同时进入各种学校学习,女孩在家学习

⏹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美公民:

具有健康的体魄、广泛的智力活动和文化。

在初等教育中体现为为此打基础。

⏹儿童学习内容:

读、写、算,游戏和唱歌,体育。

⏹雅典的初等教育不平等。

⏹教育方法极为严厉,后转为放任。

⏹雅典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注重通过法规规范教育。

这点成为西方社会发展教育的一种传统。

⏹古希腊后期,初等教育出现了私人捐助办学

4.古罗马的初等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传统

⏹儿童教育全部由家庭完成。

教育质量取决于父母所受教育。

所以,不同家庭儿童获得的初等教育不同。

⏹7岁后,男女儿童接受不同教育。

⏹古罗马人重视道德教育。

自我控制、谦虚、顺从比理智更重要。

⏹热爱祖国是罗马人普遍的情感。

⏹教学内容:

《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族英雄的故事,爱国者的故事等

二、希腊化的初等教育

⏹受希腊文化影响,罗马初等教育有两种形式:

一是聘请家庭教师的贵族式家庭教育,一是教师在家中开办私人学校,面向所有孩子。

⏹可见,古罗马热衷家庭教育,儿童的初等教育是家庭责任,国家不监督、不鼓励。

基督教文化下的初等教育

⏹一、早期基督教文化与初等教育

⏹教职由基督教徒占据,教堂成为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

⏹二、基督教思想之父——奥古斯丁的儿童教育观

⏹“性恶论”的儿童观:

⏹体罚是促使儿童由恶向善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为教会和神学服务的教育观:

⏹《圣经》成为教育的主要教材。

三、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初等教育

⏹公元5-14世纪被称为中世纪。

⏹教育由教会掌管,学校由教会开办,教师由教会委派,由教士担任。

⏹教学内容:

读、写、算、初步的基督教教义。

⏹教学方法:

问答法

⏹中世纪的封建主们从宗教目的出发实施和加强教育。

⏹公元812年,法兰克国国王查理大帝发布公告规定普及儿童教育,这是较早的通过国家法令规定普及儿童教育的做法。

小结~

⏹古文化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

⏹重视家庭在儿童初等教育中的作用

⏹在儿童观及教育方法上的影响

⏹在学习内容和教科书上的影响

近代初等教育发端的标志——本族语学校

⏹15、16世纪,本族语学校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初等教育机构的产生,也标志着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出现。

⏹本族语学校的产生与市民阶层的形成、本族语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改革运动密切相关。

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16世纪反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是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一部分。

⏹既是欧洲中世纪的结束,也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

⏹出现于德国,由马丁·路德引发。

⏹马丁·路德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两大原则:

⏹一是教育权由国家来掌管,而不是由教会来掌握;

⏹二是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这两大原则成为此后西方初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宗教改革强化了广大民众接受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普及思想在此时期出现,并在德国的一些地区初步实现。

⏹2、宗教改革促进了本族语在初等教育中地位的确立,促进了近代初等教育民族性的形成。

⏹3、宗教改革使西方近代许多国家的初等教育具有浓厚的宗教性与慈善性,初等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宗教教义的传播。

实践中的本族语学校

⏹本族语学校最早产生于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德国、尼德兰等地区的城市。

⏹教育目的,最初是本族语的阅读、书写,后转变为传播宗教教义。

⏹对本族语学校的管理:

新教地区,由教士管理;其他地区的本族语学校多由家庭主妇负责。

德国的德语学校

⏹14、15世纪,已出现德语学校又称“德语读写学校”,不被教会许可的教师偷偷对男女儿童教授本族语读写。

⏹直到17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地方行政当局才承认德语学校是一种专门的、重要的地方就有机构。

⏹宗教教育成为德语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德语学校成为实施强迫教育的机构。

⏹1559年,符腾堡侯爵克里斯托弗颁布学校规章,对德语学校加以规范。

⏹教学工作由教会或教区的执事人员担任,不得兼任公务员或警察等职;

⏹牧师监督管理学校;

⏹校长由教区居民选举,其宗教信仰、专业能力由教会总监考核。

尼德兰的本族语学校

⏹1461年,荷兰哈伦市已出现“城市学校”。

⏹17世纪中叶,荷兰全国各地都已经有了由市政当局管理、市政当局资助的初等教育机构。

⏹宗教改革后,教育目的转向传授宗教。

⏹荷兰初等教育机构之一为教师开办的私立学校,儿童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但宗教内容是共同必学的。

⏹允许教师收费,但对贫苦儿童要求免费。

英国的主妇学校

⏹由从事家务活动的老妇人在家中开办,教学内容简单,质量低下。

⏹主妇的生活和劳动场所是儿童学习的场所。

⏹教材多是教义问答和字母表。

⏹直至19世纪,依然存在。

⏹本族语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使近代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出现区别,以本族语作为教学语言成为近代初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教育家理想中的国语学校(以夸美纽斯为例)

⏹17世纪捷克爱国者、教育家夸美纽斯,基于泛智论,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想。

⏹构建泛智学校体系:

⏹1-6岁,母育学校;

⏹6-12岁,国语学校;

⏹12-18岁,拉丁语学校;

⏹18-24岁,大学。

⏹夸美纽斯正式将小学、中学、大学称为“公立学校”。

⏹这种面向所有人、连续的学校制度在19世纪后的美国才得以实践。

⏹其“国语学校”与本族语学校不同。

⏹从目的看:

⏹国语学校:

把一切有用的事物教给一切儿童。

⏹本族语学校:

宗教教育和简单读写。

⏹从课程设置看:

⏹国语学校:

读、写、算、宗教、唱歌、自然、历史、地理常识等新兴自然科学知识,内容广泛。

⏹本族语学校:

读、写、算、宗教教义,内容狭窄。

⏹从管理看:

⏹国语学校:

实施班级授课制、学年制。

⏹本族语学校:

杂乱

⏹从学校体制看:

⏹国语学校与中学、大学相衔接,面向所有儿童。

⏹本族语学校只面向社会底层贫苦儿童,不可能与其他教育机构衔接。

⏹结论:

夸美纽斯的国语学校大大超前于他那个时代的初等教育机构。

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16世纪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宗教改革,英国最终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确立了英国国教的地位。

•英国国教的垄断地位确立后,建教区学校,标志着英国近代初等学校的出现,也是英国国教直接管理和控制初等教育的开始。

•英国国教1699年成立基督教知识促进会,1701年成立海外福音传播会,这两个组织在开办初等学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国教开办的初等学校数量远远多于其他教派开办的初等学校。

初等教育的宗教性

•办学目的:

宣传国教的宗教教义。

•教育内容:

英文版《圣经》为主,《帖角书》、《教义初步》、《赞美诗》、《旧约全书》,17世纪后期,算数课程才出现,《新英格兰识字课本》,直至18、19世纪,被《拼写书》取代。

•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宗教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由教会控制,教会和牧师具有开办和监督初等学校和教师的权利和责任。

•二是初等教育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具有很强的宗教目的,教育内容也紧紧围绕宗教教育。

初等教育的慈善性

•近代英国初等教育的慈善性最为突出。

•19世纪30年代以前,英国的初等教育基本上是以宣传宗教为目的的慈善事业。

•在近代英国,初等教育还具有另一种含义,即贫民教育、贫儿教育。

(一)慈善学校运动

包括:

乞儿学校、劳动学校、贫民学校、感化学校等多种类型。

1680年,英国第一所慈善学校于伦敦创办。

办学目的:

用基督教的教规和原则教育贫困儿童。

教学内容:

基督教教义教育为主,初步读、写、算。

慈善学校不收学费,因而被称为贫儿学校或乞儿学校。

英国的慈善学校办学经费靠社会各界人士捐款。

(二)星期日学校运动

•1、星期日学校产生的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贫穷阶层的扩大。

•2、星期日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末,英国宗教慈善家在星期日为平民子女开设的初等学校。

•星期日学校在英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良好风气的一种工具。

•星期日学校受到英国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原因:

•一是这种教育机构允许儿童仍然在工厂中做工,并没有损害工厂主的利益,没有破坏英国社会的经济秩序;

•二是这种机构又能对儿童实施宗教教育和行为教化,能规范这些贫民儿童的行为,保证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18世纪末,在强调国家对于开办初等教育的责任的观念下,星期日学校受到批评和反对。

(三)导生制学校

•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下的初等教育另一新机构。

•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级长制”,英国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创立的实施初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经费来自社会各界的慈善捐款。

导生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对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提出了迫切要求。

•其发展归功于英国的国教会与非国教派之间的竞争。

导生制的教学组织方式

•优点:

节省经费、节省师资、有助于扩大教育对象,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价值在于促进了英国等国家初等教育的发展,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扩大社会受教育面提供了很好的方式。

•缺点:

教学机械化,导生的经验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可能会滋长导生的骄傲情绪。

•1840年后销声匿迹。

•19世纪前,英国近代初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和慈善性。

•教会在英国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应该被承认,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倡导和实施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但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极严,摆脱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取消初等学校教学内容中宗教教义的影响,成为18、19世纪欧洲各国在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随之,初等教育的宗教性和慈善性逐渐减弱,民族性和国民性逐渐加强。

英国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

英国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初等教育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

•1807—1833年是英国调查和讨论国家是否需要对初教加以资助的争论时期。

•19世纪后,英国政府逐渐将原本放任态度、初教属于慈善事业、国家不干预,变为初教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初等教育纳入国家的职责和事业中。

(一)国家干预初等教育的开端:

国会拨款

•1833年,英国对初等教育的第一次国会拨款是英国开始国家干预初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英国政府最终成立了下设于枢密院的教育委员会,以监督政府年度教育拨款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并有权视察一切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

•该教育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詹姆斯·凯-沙特尔沃斯任职达十年之久,为英国初等教育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主要贡献:

•1、确立了英国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建立了公款补助学校联系网络。

•2、创办皇家督学团。

•3、增加教育拨款,形成教育拨款制度。

•4、中止“导生制”,建立公款资助的“教生制”。

•但英国政府对初等教育的拨款资助不平等,实际上是为富裕地区的初等学校提供资助,贫困地区的初等教育状况更为落后。

(二)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建立

•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初步确立。

•该法案是英国教育史上最典型的、体现英国保守妥协政策的教育法案。

•英国逐步确立起来的国民教育体系仅仅是面向普通民众的国民教育体系,呈现为双轨制。

近代英国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上的缓慢与保守

(一)19世纪中叶英国初等教育的状况

•产业工人要求普及的、免费的、世俗的初等教育;上层人士拒绝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在欧洲是最落后的。

(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开始

•1870—1902年,英国的初等教育转变为免费的和义务的。

原因有: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人口因素。

•教育因素。

•军事因素。

•1870年,《1870年初等教育法》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其中规定了家长送子女上学是义务。

•1880年,英国颁布《1880年茫代拉法》,要求5—10岁儿童无条件接受免费初等教育,自此英国在全国真正确立起初等义务教育制度。

•1893年,规定11岁以下儿童必须入学。

•1899年义务教育年龄提高到12岁。

•1902年,巴尔福尔教育法出台。

标志着英国形成了以地方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包括国会、教育署和地方教育局在内的,以地方分权为主,又有中央权力的国民教育领导体制。

•1918年,费舍教育法颁布。

•1926年,哈多爵士为主席的咨询委员会发表《青年教育》报告,将11岁以下儿童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11岁以上儿童的教育称为“中等教育”。

《青年教育》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作为教育的一个阶段的“初等教育”概念正式得到确立。

•1931年,哈多委员会发表《初等学校》报告,该报告的公布,为英国在初等教育中实施儿童中心教育创造了条件。

•1944年,英国联合政府公布了巴特勒法案。

其中规定三种学校实施初等教育:

•1、保育学校,2-5岁儿童,不含在义务教育内;

•2、幼儿学校,5-7岁儿童;

•3、初等学校即小学,5-11岁儿童。

•1964年,设立教育和科学部。

70年代,现行的英国教育体制基本形成。

其中初等教育学校有:

•1、幼儿学校,5-7岁儿童;

•2、初级学校,7-11岁儿童;

•3、预备学校,8-13岁中等以上社会阶层的子弟,属英国独立学校系统,为升入公学做准备。

•1966年,以普洛登女士为主席的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提交了《儿童和他们的初等学校》报告,是战后唯一的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报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强调教学过程个别化以及教师的顾问、指导和激励作用。

•1988年,颁布《1988年教育改革法》,其主要改革措施是设立全国统一课程。

英国教育史上首次。

有助于政府对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学生学业成绩的了解,从而加强中央政权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题为《学会成功》的报告。

•1997年,工党新政府发表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

•2001年,教育与技能部出台《学校——迈向成功》白皮书,确定了提高中小学质量标准的工作目标。

•同年,议会通过《2001年教育法案》。

•2003年,英国公布了小学教育发展计划《优秀教学和愉快学习——小学教育发展策略》。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独立战争前的教育

•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教育

•英属殖民地,清教徒为主,由于他们重视教育,所以,在恶劣的新环境中依然执著追求教育。

•起初,他们试图继承英国的传统,依靠富有的慈善家的私人捐赠来建立和维持学校,限制政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

•但由于在殖民地中缺乏这样一批富有的慈善家,因此那些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忧虑的家长只得寻找另一种由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方式。

•1642年与1647年马萨诸塞教育法

•殖民地的第一部教育法:

1642年马萨诸塞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应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殖民者在到达新大陆22年后就制定了事实上的义务教育法令。

•5年后,殖民地又颁布了1647年马萨诸塞教育法,也称“老骗子撒旦法”。

•上述两法都未提及教会或牧师,教育被视为人民及其选举出的官员的主要责任,这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基础——地方负责制的第一步。

•城镇学校为市民提供初等教育,也被称为公共学校,面向社会所有阶层招生,家长需支付高额税款。

•女孩可以上学,但需在男孩不在学校的情况下。

•最常见的初级教育机构有主妇学校、阅读学校、写作学校等,也有慈善学校或贫儿学校。

•大西洋中部殖民地的教育

•殖民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背景。

•各教派建立自己的学校,这种多元化、教区性的学校教育形式,无法支撑起一个公共学校系统或由国家支持和管理的学校,结果,年轻人只有在家受教育,别无其他受教育的途径。

•初级教育:

社会上层聘请家庭教师,中产阶级通过私立的商业学校受教育,社会下层通过教派学校受教育。

•南部殖民地的教育

•皇家殖民地,国教为官方宗教。

认为教育儿童是家长的责任,不是政府和教会的责任。

因此没有出现任何立法要求当地政府必须支持学校。

•初等教育:

种植园贵族聘请家庭教师,大部分自由人的孩子通过非正式的艺徒制受教育,也有提供免费学校、教派学校、“荒野学校”和私立的商业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殖民地后期的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所变化。

•殖民地教育的教师

•主要是主妇学校的寡妇和家庭主妇,也有在文法学校中受过学院教育的教师。

•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教育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带来了发展美国本土文化和制度的自由,虽然并没有立即摒弃所有的欧洲统治机制中的残余。

•开国元勋们深信,学校是保存这个崭新的民族的最重要制度之一。

学校能激励民族主义精神,能培养维系民主共和国所必需的有教养、守秩序的公民。

•因此,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制度方案。

包括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拉什提出的州立公共教育制度。

•1781年,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例》。

•1787年,各州代表共同起草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宪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共和国的诞生。

•《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认为,教育是保留给各州的权力之一。

•1785年,《西北土地条例》是《联邦条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法规。

•土地支持教育,为至今仍普遍存在的永久学校基金奠定了基础。

•崭新的初等教育机构

•导生制学校

•主日学校

•幼儿学校

•教育觉醒时代

•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是“教育觉醒时代”。

•公民的受教育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确认。

•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率先制定了《学校法》,在全美首先创立了公立小学。

•至1850年,美国各州普遍确立起公立学校制度。

•积极倡办公立小学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独立的教育制度开始确立。

•1852年马萨诸塞州,1853年纽约州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成为美国各州实施初等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

•最初,美国初等教育学制为8年,中学为4年。

•1918年,美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制上有了重大变动。

8-4制变为6-3-3学制,辅之以8-4、6-6、6-2-4学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小学基本以6年制为主。

儿童6岁入学。

•多数为免费公立小学,私立学校为少数。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迅速发展。

•其标志为:

•1、实施了征税办教育的重大举措。

•2、消除了贫民学校观念。

•3、废止学捐和柴火费,实现学校的完全免费。

•4、建立视导制度。

•5、发展师范学校,培训教师。

•6、建立分年级的教学制度。

•7、消除了宗派主义。

•以上保证了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得以建立。

•这一时期,在美国教育史上称为扩充时期。

•义务教育后的改革与发展

•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后,美国一些学者曾提出许多改革学制的建议,如:

保尔·伍德林、德来德等,虽然没有付诸实现,但丰富了对美国学制改革的构想。

•自由学校的出现,成为初等教育学校制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行学制

•现行美国初等教育学制是二战后形成的,是义务教育后初等教育发展的结果。

•《我们需要的小学》一书对初等教育任务做了叙述: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人格。

•3、形成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理解。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

•6、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20世纪60年代的中间学校

•二战后美国初、中等教育学制的一次重要变动是中间学校的创办。

•5、6、7、8这四个年级组建成中间学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中间学校的出现更切合儿童和少年的身心发育,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桥梁。

•选择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兴起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