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606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4讲

课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扬州模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解析:

选B。

按照材料“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这一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浪漫主义,《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故B项正确;《石工》是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向日葵》是印象画派代表作,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合肥一模)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入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

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

”下列著作与该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

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可知该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的苏联文学,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故C项错误;《大卫·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武昌调研)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

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

”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文学家的描写对象,应该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理性、夸张怪诞等特性,表明内心迷惘、虚无等情绪,故A项正确;描写“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描写”与进化论无关,故B项错误;“野生动物”、“动物行为”不属于工业文明范畴,故C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而材料描述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4.(2017·海南七校联盟联考)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这反映出莫言的文学作品(  )

A.注重发掘人类情感

B.打乱时空顺序作为创作手法

C.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D.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解析:

选D。

依据题干材料“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知是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不能体现发掘人类情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可以看出并不能体现打乱时空顺序,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并不是剖析社会生活本质,而是将幻想与现实结合,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知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故D项正确。

5.(2017·安徽黄山一模)“(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的“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分析,这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现代主义,故错误;B项是印象画派,故错误;C项是浪漫主义,故正确;D项是古典主义,故错误。

6.(2017·江苏南京模拟)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

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

他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只能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

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解析:

选B。

题干画家作品信息“太粗糙、太写实”和“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体现了该画家主张写实,属于现实主义美术。

《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故A项错误;《拾穗者》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对当时法国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故B项正确;《唐吉老伯》是荷兰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代表作,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强烈谴责的艺术表达,故D项错误。

7.(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

”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D.《老人与海》

解析:

选B。

材料中“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反映出该作品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诗经》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A项错误;《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故C项错误;《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8.(2017·山东德州模拟)有著名艺术评论家写道:

“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据此判断,与勃拉克风格一致的画家是(  )

A.拉斐尔B.莫奈

C.凡高D.毕加索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可知该派别为现代主义,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擅长画圣母像,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莫奈是印象画派,故B项错误;凡高是印象画派,故C项错误;毕加索是现代主义艺术家,其代表作为《格尔尼卡》,就是将物体、风景和人物变成了几何图形,故D项正确。

9.(2017·北京朝阳模拟)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

____________(1724-1804年)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德是西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____________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康德、贝多芬B.卢梭、贝多芬

C.卢梭、德彪西D.康德、德彪西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并结合所学可知卢梭和德彪西是法国人,排除含卢梭,德彪西的B、C、D三项,故A项正确。

10.(2017·河北唐山模拟)19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现实的感染下,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更多的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开始具有(  )

A.古典主义色彩B.现实主义风格

C.浪漫主义色彩D.现代主义格调

解析:

选C。

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从“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C项符合题意。

11.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和猫王的摇滚乐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这一主题是(  )

A.浪漫与理性主义B.自由与民族奋斗

C.反传统倾向D.文化交流与融合

解析:

选D。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而猫王的摇滚乐属于现代主义音乐,故A项错误;《吉檀迦利》是一部宗教抒情诗集,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而猫王的摇滚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故B项错误;《吉檀迦利》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非反传统倾向,故C项错误;猫王的摇滚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摇滚乐融会贯通,而《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也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二者都体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

1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

“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

”这主要表明(  )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解析:

选A。

从题干中的“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通过改良技术,控制电视工业来为建设自己的国家服务”可以反映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

“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绘,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狄更斯对于现实的关怀和批判性,从第三段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第二小问,注意结合其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民等多方面考虑。

(2)问,首先明确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其次对工业革命作出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

从正面来看,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主政治发展等;但是从负面来看,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经济危机、两大阶级对立等。

最后总结,总体来看,这个时代是进步发展的时代。

答案:

(1)特点:

直面现实与批判性;社会改良与人文关怀。

借鉴:

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防范社会不满情绪蔓延;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等。

(2)理解:

“这个时代”是指英国工业革命时代。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爆发;阶级对立明显,社会矛盾激化;殖民扩张加强;生态环境日益破坏。

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主流是进步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期望的。

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

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摘自《世界近代文学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摘自《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分析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1)问,从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史实进行概括性回答。

(2)问第一小问,依据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各自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中进行分析。

答案: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启蒙思想家理想社会预言的破灭;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弊端。

(2)区别:

浪漫主义文学偏重表现主观世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现实主义文学侧重于反映客观现实,具有批判性。

因素:

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经济的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