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60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美丽宜兴 精彩陶都.docx

5美丽宜兴精彩陶都

美丽宜兴精彩陶都

——写在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际

宜兴之美,生动清灵。

尤其近年来,这一座中国陶都奋发前行,把转型发展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城乡统筹、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成为全省科学发展新亮点。

沐浴发展的春光之中,整座城市显得愈发丰韵十足,怡然醉人。

宜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2年,宜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位跃居第5位;全市GDP总量达1066亿元,年均增幅达10.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4亿元,年均增幅达10.1%……全市上下自励自强、奋发有为,形成了各项事业蓬勃向前的生动局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一份份国家级的荣誉,回首宜兴的发展,城乡处处涌动着生机勃发的发展热潮、全市各地展现着和衷共济的发展格局,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工业转型:

撑起经济发展的脊梁

从第一家子公司“中超电缆”破土动工到集团年销售近30亿元;从单一的电缆企业变成拥有10多个子公司的综合性企业;从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到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突破原有思路,改变发展模式,坚持不断创新,成功打造出一个集电线电缆、汽车销售、环保设备、生态农业、文化影视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实现了靓丽转身。

中超集团的发展只是近年来宜兴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宜兴工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中日益优化,新型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全市通过实施装备、品牌、资本“三轮”驱动,推动高端线缆、节能环保等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工业经济结构明显得到优化,各产业占比明显改善。

工业结构由以精细化工、环保、电缆、陶瓷等四大产业为特色,变成以高端线缆、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光电子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

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双超3000亿元,其中,五大新兴产业产出占到工业总量的53.5%,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其引领作用日益凸现、竞争力日益提升。

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重点规模骨干企业之间的竞争。

近年来,宜兴市明确了“稳住规模经济就能稳住经济总量”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抓手,设立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力助其开拓市场、搭建合作平台。

广大企业抓机遇快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适度放缓时,把握“市场洗牌”的机遇,乘势而上,加大投入,加快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切实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如金辉集团、远东控股集团、三木集团、新威集团、灵谷化工、协联热电、沪宁钢机、华亚化纤等的实力强劲、具备国际竞争力、占有市场话语权的工业“巨舰”。

在去年8月30日出炉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榜单中,宜兴市远东控股集团等9家企业榜上有名,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规模强企阵营中的成员。

在推动工业转型的过程中,园区的高端集聚效应越发凸显。

今年3月初,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宜兴市第二个国家级园区。

这个仅仅六岁的园区是如何在短时间成长壮大的呢?

“秘诀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不动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全球视野打造科技与人才高地。

”开发区负责人如是说。

多年来,宜兴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在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与央企全面结盟,先后与宝钢、中广核等20多家大型央企和实力名企紧密合作,积极对接高端资源,抢占高端市场,合作投资超过300亿元。

多年来,宜兴市各园区高起点定位,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认真组织编制工业园区和集中区的建设规划,并使其与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衔接配套,力求“量身定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市涌现出省级陶瓷产业园、江苏省机电产业名镇、江苏省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中国化纤纺织名镇、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园区。

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已成为宜兴利用外资的集聚区、产业发展的集中区、经济增长的承载区。

全市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产出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呈现出“工业园区化、园区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今日陶都,工业发展已迈入园区经济时代,工业园区已成为宜兴加快科学发展、实现腾飞赶超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城市建设:

绽放古城新姿态

一片片新城区拔地而起,孕育着勃勃生机;热火朝天的老城区改造,让陶都充满无限活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像一条条流动的血脉……如今,不少外地旅游车缓缓驶入宜兴城区时,看着窗外的城市风景,游客总要情不自禁地说一句:

“宜兴真美!

”短短几个字,集聚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由衷喜爱和对城市建设最朴实的赞美。

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于其鲜明的特色。

俯瞰宜兴城,东氿、团氿、西氿像三颗晶莹剔透的明珠。

依据“东方水城”的战略构想,近年来,宜兴市在市中心成功将团氿打造成一个四面环通的“城市花园”后,科学拓展城市空间。

东氿新城是极为重要的一笔,也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城市新空间。

从2006年开始,宜兴累计投入巨资,完成了以“六纵六横”为代表的主干路网建设,拉开城市框架。

按照“城市框架拉到哪里,功能配套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新建公园、培植绿地,并成功引进58层、高约240米的东氿大厦、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万达广场、八佰伴购物中心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

东氿水域的开发,让宜兴从“团氿时代”昂首迈入了“两氿时代”。

如今,新城芳容初现,四方人流逐渐汇聚,东氿新城正逐步展现出她的魅力。

城市,应以人为本、为人而生。

在新城日新月异的同时,致力对老城区实施保护性改造,才能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为提升老城区的功能、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宜兴不断加大力度,实施以老小区、背街小巷等整治为主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居住环境。

老城区要方便居住,更要适宜居住。

宜兴的老城区改造工程,并不仅限于“换脸”,而是更侧重把宜居环境“送”进老小区。

为此,在老小区改造过程中,除了立面出新、地面整修外,还根据小区实际,新增了停车位,完善了排水、燃气、电话等管线。

改造工程对细节的追求和创新,让百姓收获了许多意外的惊喜。

如今,行走在部分小区的主干道上,不时会有整齐的绿地或植物“组团”映入眼帘。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养眼绿”,使得整个小区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

保持“血脉”健康通畅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以“便捷通畅”为目标,宜兴交通建设发展尤其迅猛,“锡宜高速”和“宁杭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宜兴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国省干道、旅游干线网络不断完善,年建设里程屡创新高;强力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农村桥梁改造,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出行难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宁杭城际铁路即将通车,宜兴人“快速融入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的愿望将变为现实。

精彩陶都:

“五朵金花”竞相争艳

有资金的办工厂、有技术的开工作室、有客户的跑销售、普通人则在家里加工或开个门面做买卖……近年来,陶瓷这只“泥饭碗”在陶都人手里已成为集聚财富的“金饭碗”,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700多家,家庭陶瓷作坊达到数千家,形成了从原料探矿、开采、加工、运输、设计开模、制作、烧成、包装、销售、市场、科研教育等一条龙的产业链,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已有12大门类8000多品种。

全市陶瓷相关从业者已超过10万人。

宜兴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陶都”,是一座因陶而兴、因陶而名的城市,无论是“中国陶都”的“闪亮名片”,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都与陶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陶文化已成为宜兴最鲜明的城市特质、最独特的文化元素。

近年来,宜兴市致力于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将陶瓷业作为“城市名片”精心打造,通过借助陶瓷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本等的具体操作,宜兴陶艺界纷纷创办各类研究院、个人工作室和作品展示馆,在世界各地举办主题作品展,设计陶文化旅游线路,拍摄《壶王》《壶道》等影视作品、建设超大规模的中国陶都陶瓷城等等,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弘扬陶瓷文化。

近年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陶艺学会还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殊荣,“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已逐渐成为宜兴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紫砂与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共同被誉为宜兴的“五朵金花”。

在积极推动紫砂文化传播发展的同时,该市还着力推动“五朵金花”均衡发展,积极提升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制作技艺,通过传承和创新,开发出既具有高雅文化品位、又紧贴市场潮流的各类陶瓷艺术品,走出一条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薪火相传,在陶瓷产业长期的发展中,宜兴造就和培养了一批高等级的技术精英人才和一大批陶瓷生产的技术工人。

目前宜兴陶瓷行业已积累了近5000名人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从业者近700余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52名,这些人才既是陶瓷文化的倡导者,又是陶瓷文化的传承者,必将推动宜兴陶瓷产业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宜兴市还积极引导广大陶瓷企业主动进军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陶瓷特色产业“双轮驱动”,以特殊化、品牌化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工艺陶瓷和工业陶瓷,致力打造功能陶瓷、结构陶瓷产业高地,打响了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特色品牌。

同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大力引进陶瓷科技高端人才,推进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近年来,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凸显,逐渐构架起以陶瓷和非金属材料制造产业为主、节能环保产业等多种产业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格局。

到目前为止,拥有陶瓷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拥有各种专利2500件。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宜兴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顺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呼声和百万陶都人民的殷切期盼,宜兴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举办陶文化节。

将于2013年5月5日启幕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旨在以陶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促进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本届陶文化节活动为期4天,除开幕式外,还包括全国各陶瓷产区陶艺大师作品展、陶瓷文化论坛、紫砂长篇小说《国壶》研讨会及相关经贸活动等群众性活动。

美丽乡村:

“陶都梦”的开始  

     新庄核心村小桥清水缓缓流淌、亭台楼阁连接村落;张渚善卷村从穷困落后到如今半数村民家庭拥有小轿车;西渚白塔村重新整修宋代千年古窑旧址,引来八方游客……眼下,一项旨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最大的民生工程——陶都“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宜兴大地全面推开,逐渐使得这里的村庄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模样。

    近年来,数百个乡村的变化,显现出数百种不同的美丽模样。

宜兴有一个共同的朴实愿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让乡村更靓丽更宜居,让农民生活的更富足、更幸福,这是每一位陶都人为之倾力的“美丽宜兴梦”。

2011年起,宜兴就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目标,以环境改造提升、特色资源整合为重点,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幸福镇村建设,启动了陶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让农村更具内涵、更具魅力,更加宜人宜居,探索建立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宜兴模式”。

     因地制宜建设,放大生态魅力,让乡村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步。

宜兴以规划为“龙头”,对全市14个乡镇、3300多个自然村科学定位、规划。

同时,启动并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

目前,宜兴已成功实现全国环境优美镇实现全覆盖,到今年年底将完成所有自然村的整治任务。

在“美丽”建设中,宜兴各地还将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根据各地优势,渎区、平原、山区乡村分别打造了以生态旅游、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一个个“特色村”,建成了一大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平台。

张阳村依托山林,发展林果苗木面积3000余亩,把废弃矿山宕口变成种植基地,形成了年销售数亿元的特色产业。

竹海村依托竹海景区,创办 “农家乐”饭店100多家,形成了吃住、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等一条生态旅游产业链,很多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提升农村魅力,放大“乡村”特色,保留乡村味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宜兴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把落脚点放在“乡村”上,不仅强调彰显农村山水特色,让平原圩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临湖渎区更具水乡风韵,也强调保留放大以传统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为内容的乡土文化特色,以传统结合现代的方式提升宜兴农村的魅力、实力和发展力。

周铁徐渎村妥善保护三国时吴国太手植的千年古银杏,并与修缮建设的周边的长廊、广场、亭榭一起形成景观序列;王茂村则就地取材,对古桥万缘桥、民国建筑 “修旧如旧”,全力保存画家吴冠中当年的笔下美景。

挖掘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内涵,宜兴美丽乡村美的更有故事、有魅力。

     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而且生活上也要与城市“媲美”公共服务,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宜兴市在交通、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供气等七个方面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农公班线、镇村公交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构建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天然气供给体系;建成200多个卫生服务站,村村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等……最近入围首批“江苏最美乡村”的善卷村党总支部书记李为清说:

“农民看病、健身不用出村,生态比城市小区好,开车进城也方便,我们哪里还用得着搬到城里住呢!

生态文化:

拓展绿色发展空间

 生态与文化,是宜兴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

宜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7300多年的制陶史是无可复制的文化孤本;作为“书画之乡”、“梁祝故里”、“教授之乡”,宜兴早已声名远播;森林覆盖率达31.48%,是长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肺。

而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在最佳旅游半径内,距宜兴2小时经济圈覆盖了长三角10多个大中城市——立足生态和文化这两个大舞台上,宜兴的旅游业正在翩翩起舞。

近年来,宜兴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宜兴在规划引领、行业管理、旅游促进、改革创新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紧紧抓住旅游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先后启动了善卷风景区整体改造、云湖风景区等一批重量级旅游项目建设。

依托横山水库而打造的云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吸引了境外、国有、民间资本前来投资,景区内享誉海内外的大觉寺已经颇具规模,展示古今茶叶历史文化的中国茶文化博览馆每天迎接着八方游客;竹海风景区利用4万亩毛竹、1万亩茶园的优势,进行了三期建设,前区改造、山顶观光休闲配套设施、观光缆车项目正式投入运营给了游客全新的体验;以充分展示文化内涵的善卷洞风景区整体改造项目,让老景点成为新经典;张公洞景区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漂流、水幕电影等旅游体验观赏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深入推进“旅游振兴”战略,宜兴始终坚持“生态为先,文化为魂”。

近年来,宜兴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定期举办“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杨梅节”、“范蠡西施文化节”等节庆活动,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业的内在吸引力。

同时,从陶瓷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溶洞文化等入手,在景区提档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让游客观看梁祝戏曲表演、茶的制作过程等,让他们真正成为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和体验者。

此外,全市多家美术馆、收藏馆、艺术馆,也成为宜兴旅游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在生态和文化的双重吸引下,来宜游客明显增多,全市旅游收入一路攀升。

去年,年接待游客1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1亿元。

(本版文字和图片由宜兴日报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