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561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1.docx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1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古蜀文明的起源是岷山河谷,包括成都平原、临邛(今邛崃)、江源(今崇州)、南安(今乐山)这一“三角地带”。

蒙文通先生《巴蜀史的问题》指出:

“中国农业在古代是从三个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黄河下游,在长江流域则是从蜀开始的”。

他主张“农业是从江源入成都平原的,江源、临邛,正是岷山河谷,蜀的文化可能从这里开始”。

如果说古蜀文明从一个“三角地带”开始,那么,蜀汉文化遗址的“铁三角”,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是城市的标志,而城市最大的特性是文化性。

蜀汉文化核心区域是成都的心灵、神韵和独特风俗的实体代表。

西汉至东汉,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天府之国已基本形成;三国时期,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中心。

虽然从刘备建都到后主投降才短短42年,但成都在三国文化里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而且是三国文化的“首府”。

既是“首府”,其凝聚的核心在哪里?

成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四座帝陵。

一是惠陵;二是成汉李雄的安都陵;三是前蜀王建的永陵;四是后蜀孟知祥的和陵。

年代最早、影响最大、又是首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是刘备的惠陵。

惠陵不但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帝陵,而且是唯一保存至今、毋庸置疑的三国时期皇帝陵。

惠陵还是一座合葬墓,除刘备外,还葬有甘夫人和吴夫人。

历代修葺,均有史志书、舆地书等详细记载。

旧时坟堆甚大,异峰突起,成为回望城内皇城的一个瞭望台。

后来在惠陵旁边修建刘备庙,南北朝时在刘备庙旁再建武侯祠。

惠陵边那棵盛传为诸葛亮手植的古柏,俨然已经成为他鞠躬尽瘁的象征。

“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

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这是唐朝诗人雍陶的描绘。

据《昭烈忠武陵庙志》卷二引《陆游记》记载,有位唐代节度使曾来武侯祠,从该古柏上取下一树枝,制成手板,以书写记事,被记入后来的一种《图志》,遭到批评。

可见在蜀人心目中,即使是节度使,也不能擅取武侯祠一草一木。

成都城内,存在一个蜀汉文化的“铁三角”。

如果以浆洗街为南北纵向轴,偏西方向是刘备墓惠陵,东北方向四五华里是关羽的衣冠庙,西南方向四五华里是张飞的衣冠冢(成都民间把位于今华西医院高干病房区内的小土坡认为是“张飞墓”,实为“成汉贵族墓”,1985年成都市考古队就发掘过,出土有上百件文物。

这一误会,深切体现出成都百姓对张飞的缅怀之情)。

成都市考古队蒋成曾经表达过自己的猜测:

“三国和四川渊源甚深,离此墓不远的武侯祠有刘备的惠陵,洗面桥旁有祭祀关羽的衣冠冢。

此三处如三角形三个顶点,犄角而立,恰如桃园结义之三兄弟。

”从位置而言,三个坟地恰如三角形,三个顶点犄角而立。

本土民俗史学者帅培业进一步阐明了这一“铁三角”的意义,这个三角区域,应该是成都地域文化最重要的所在之一,更是蜀汉历史地理的精华所在。

因为围绕这个三角区域,惠陵、武侯祠成为核心,黄忠墓、赵云墓以及洗马池、万里桥、诸葛井、九里堤、向宠墓、庞统墓、马超墓、张飞营、牧马山等蜀汉历史文化点位,层列其外,构成蜀汉三国英雄文化的一个有序分布。

其实,这一“铁三角”布局早已形成。

南宋《方舆胜览》记载:

“关、张祠……俱在府西七里惠陵左右。

”宋朝任渊《重修先主庙记》将分布说得很清楚,刘备庙在东,惠陵在西,武侯祠在庙西稍偏南,君臣紧紧相依。

《明一统志》中更有“铁三角”的详细地理分布记录,并说到洪武初年,才把诸葛庙与惠陵“合庙祀之”。

由此,武侯祠成了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王家祐主撰的《汉晋夕阳——三国旅游寻踪》认为:

“刘备的惠陵与关羽衣冠庙、张飞桓侯祠,呈三角排列,这绝非偶然,而是民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表现形式。

遗憾的是今天仅存刘备的惠陵,而他两位兄弟的祭祀遗迹却荡然无存了。

蜀汉皇宫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设坛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定都成都。

诸葛亮为丞相。

蜀汉皇宫修建于何时?

史无明载,而且经过1800年的变迁,也无准确的遗址可认。

但武担山则成为后人考证蜀汉皇宫的地理坐标。

《三国志•先主传》载,公元223年,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武担山,位于新华西路成都军区大院内的东南角。

是一个高约20米、宽40米、长100余米的小土丘,略呈马蹄形,西高东低,占地面积680平方米。

按照武担山的坐标推断,刘备皇宫的位置应该在今天人民南路展览馆西北角。

具体来说,以展览馆从南到北的街道为中轴线,刘备故宫在中轴线西北方向。

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刘备皇宫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成都的中心偏左一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脏”位置。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曾对蜀汉皇宫进行了扩建,晋文学家左思写《蜀都赋》,文中备言蜀都之壮丽、皇宫之辉煌,其文曰: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营新宫于爽嶝,拟承明而起庐。

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至于所提到的“阳城”,即少城东南隅之阳城门,约在今成都文庙后街临近汪家拐处。

可见蜀汉皇宫在蜀国灭亡之前,规模扩大了不少,成为当时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

锦官城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

在东汉时期,在成都就有专门管理蜀锦生产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三国时期,蜀锦不仅是全国热销的产品,更成为蜀汉政权赖以生存的命脉。

诸葛亮曾说: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为了提高蜀锦产量,增加政府收入,诸葛亮恢复了“锦官”,专职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

在其治理下,蜀锦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直到蜀亡,国库尚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织锦业之繁盛可见一斑。

民国所修的《华阳县志》中记载,李膺《益州记》:

“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

”时至今日,位于武侯祠旁的锦里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往。

诸葛亮丞相府

《三国演义》中,“安居平五路”的著名桥段令人记忆深刻。

在刘备去世后,蜀中空虚,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曹丕乘机派五路大军攻击西蜀。

当时,后主刘禅吓得面如土色,忙问计于孔明,但孔明以“染病”为由在丞相府中连日不出,刘禅亲自登门求教,方知诸葛亮虽在丞相府中安居不出,却已平定五路大军,让蜀国安度危难。

于是后人不禁好奇,诸葛亮的丞相府到底位于何处。

由于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具体方位难以确定。

但刘备入川后住进原益州牧刘璋的州牧署(现人民南路展览馆位置),将州牧署改称左将军府。

214年,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于是,他就在左将军府内办公,约在今人民南路展览馆附近。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其丞相府离皇宫不远,约在今红照壁一带。

衣冠庙、洗面桥和桓侯巷

衣冠庙、洗面桥、桓侯巷,跟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有关。

其中有两个是衣冠冢。

衣冠庙位于成都南门外神仙树街附近。

当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尸首取不回来,蜀国百姓只得堆土为衣冠冢。

冢前有庙,称衣冠庙。

《四川通志》说,这是刘备用衣冠招兄弟的魂,再葬于此。

从这一记载分析,衣冠庙在蜀汉时就存在了。

后来,关羽自宋徽宗始被历代统治者尊崇、加封,衣冠庙得到修葺。

但到明末基本上毁坏殆尽,清初重建。

进入民国后,逐渐残破不堪。

1950年之前,墓、祠全部毁灭,成为仅留其名的历史陈迹。

与衣冠庙相连的是洗面桥街。

相传刘备每次来祭奠关羽,走到附近桥下,都要捧一把河水洗脸,以示虔心:

他是渴望通过江水,带去对死于临沮(今湖北省南漳县)的二弟的思念。

洗罢,再到庙里拜祭,所以那桥又叫洗面桥。

后来更衍生出洗面桥上街、下街、横街等地名。

而玉泉街和小关庙街,都有奉祀关羽的祠庙。

另一个衣冠冢是三弟张飞的。

张飞谥“桓侯”,后人在万里桥与衣冠庙之间择地建立纪念祠堂和衣冠冢,那条巷子因此得名,但该祠早已湮没。

张祠在巷子的东南方向,冢旁立有石碑,上书“汉张夫子衣冠墓”,格局与关羽的相类,都是前庙后冢。

刘关张三弟兄,当初结拜创业,情深义重,可谓感天动地。

两千年后,他们在成都还彼此拱卫。

旧时,提督街有清初修建的三义庙(1997年因城建需要整体迁建于武侯祠内),四进五殿,里面曾有一副佳联:

“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勋匪异人。

”称赞刘备、关羽、张飞结义,共图大业的情义,说他们三个人生死与共,肝胆相照,以至千秋共同享受祭祀。

彪炳千秋的,还是“义”。

赵云墓与子龙塘

赵云墓位于四川省大邑县东郊1公里的锦屏山。

冢大如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

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康熙年间镌刻。

“汉顺平侯赵云墓”七个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

“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

匾文“永烈千秋”。

当时墓前另建有子龙庙,为明朝兴建的三重殿宇,塑有赵云及儿子赵广像。

由于赵云广受乡民爱戴,墓地保护较好。

阳春三月,乡民在子龙庙举办庙会,歌舞杂耍,茶棚酒肆,异常热闹。

成都和平街原名子龙塘,俗称“子龙洗马池”,相传是赵云故宅遗址。

占地66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泛舟,塘坎上立碑“赵顺平侯洗马处”。

晚清成都将军完颜崇实写有对联:

“两字勋名高北岳;千秋大义谏东征”,从大节出发评论蜀汉英雄,赞美赵云的名望和功绩高于北岳的大将军,无愧于谥号“顺平”(省文史馆张少成先生指出,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清嘉庆时(1815年前后)为周氏世居,同治时期房子易主,建为芙蓉池馆,楼台亭榭依地缘而构造。

四川总督骆秉章死后,提督周达武购此屋建祠奉祀,街名改称骆公祠街。

清末改祠为迎宾馆,民国时改建为小学;池畔的祠堂短期作为成都市参议会会址。

上世纪50年代后池子被填平,改称和平街。

民国时侨居四川的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祝贺、迎送亲朋或举行宴会,一般都在城内的骆公祠、西来寺或少城内的关帝庙及城东南的望江楼举行。

那时,这些点位逐渐具备了“公园”的交际功能。

马超墓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汉末卫尉马腾之子。

曾在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由是名声大振。

后马超依附刘备,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其在羌人中威望颇高,成为刘备镇守西北的大将。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年仅47岁,但其死于何地却史料记载不详,因此其墓今存有二,其一位于陕西勉县,另一座则位于成都新都区马超村一社(新都南门外二里许)。

位于新都的马超墓,历代均受到重视,据说明代四川按察使杨赡、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官员,均曾于马超墓前立碑,又于道旁立华表。

清代雍正、道光年间,当地知县亦保持修缮墓地的习惯。

四川提督马维祺就曾亲自拜谒马超墓,写下“英风常振”匾额,更撰《马公墓志》命人刻石放存墓旁,以示敬慕之情。

“文革”期间,新都马超墓遭到严重破坏,墓石全被取空,仅存土丘碑刻等颓垣败瓦。

1985年,新都县人民政府将马超墓列为县内重要文物遗址,并立碑保护。

现马超墓已毁,存墓碑于新都区桂湖公园的碑林里面。

黄忠墓

刘备公元221年称帝时,封黄忠为“关内侯”,位列五虎上将。

黄忠223年病逝并葬于定军山下,谥号“刚侯”。

《三国志》里并未有黄忠辅佐刘备功绩最高的评价,为何成都的黄忠墓颇有些不一般?

清道光五年(1825年),湖北天门县县令、学者刘沅,在成都西郊化成桥侧鸡矢树村的自家农田内,相继出土发现了“黄刚侯汉升之墓”墓碑和人骨架、剑、玉等文物。

他认为,尽管黄忠死在定军山,但依礼制,忠戚勋臣、封疆大吏出守边陲,一旦病逝,会扶柩回朝安葬,或在原郡建立生祠衣冠冢,所以不排除黄忠先葬定军山,后迁葬于鸡矢树村——既有墓碑,那就理应修复。

刘沅主持修墓建祠,墓地侧立有黄忠像,命其子刘桂文撰写楹联: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惟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祠高。

”肯定了黄忠在北伐中原的多次征战中,攻城略地,为刘备称汉中王奠定基业、立下赫赫战功。

然后又介绍祠墓与南郊汉昭烈庙遥遥相望,老英雄的功业与祀祠同高。

此地后称为黄忠坟,一度为黄忠大队,今为黄忠小区,“文革”中黄忠墓被毁。

民国初年隐沪山人的《拍案惊异记》记载:

清朝道光年间,有人在成都东门外掘得一座古墓,谓之黄忠墓。

华阳县知县郭志曧亲往查验,看见一方刻有汉隶的石碑,古意盎然,字径方寸,笔法古朴:

“汉赠大将军黄忠之墓”。

此聊备一说。

蜀汉五虎上将层列,拱卫其外,先主刘备依托诸葛亮,“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政治理念,成为后世敬仰的施政品德……

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是西汉前期蜀郡最早的一所公办学堂。

创办人文翁,汉景帝时担任蜀郡郡守,治蜀政绩斐然。

刘焉为益州牧,将郡学石室升级为“州学”。

刘备称帝后,又将州学石室升为“太学”,为蜀汉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

后来,魏将钟会灭蜀后,用隶书在石室内的周公礼殿木柱上题字,赞美文翁、高目矢兴学育人的功绩。

后人在周公礼殿圣贤图上刻画历代名流,其中有诸葛亮、庞统、董和、费祎、谯周、钟繇等人的像。

万里桥

横跨老南门南河,俗称老南门大桥。

此桥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初名长星桥或七星桥,三国后名万里桥,亦称笃泉桥,是成都古代著名的二江七桥之一。

桥得名于诸葛亮“结好孙权”的事迹。

五块石

传说是修建刘备陵墓时剩下的余料。

据民国修《华阳县志》载:

“《蜀都杂钞》言,五块石在万里桥之西,其一入地,上叠四石具方,或云,其下有一井,相传以为海眼。

南即汉昭烈陵,予疑是当时作陵时所余也。

”现五块石已不在,仅存街名,其址在一环路靠近武侯祠附近。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九里堤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现仅存38米土埂。

原堤从现存残堤处一直延伸到今北门龙王庙,长达九里,故名。

据《成都府志山川》载:

“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

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

黄龙溪

位于彭山、新津、双流三县交界处,距成都城区40多公里。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太傅许靖等人上书劝刘备称帝道:

“曹丕篡弑,湮灭汉室……人鬼忿毒,咸思刘氏……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龙者,君之象也。

《易》乾九五:

‘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东汉盛行谶纬,许靖等人以为,“黄龙现九日”是蜀汉当兴的吉兆,给刘备称帝立国大造舆论。

《诸葛亮集•鼎录》又载:

“龙见武阳赤水九日,固铸鼎,象龙形,沉水中。

”黄龙溪由此得名,并立庙江岸。

洛带八角井

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

相传刘禅好游山玩水,一日他来到距成都20公里的东郊某镇,见镇上有一口八角井,造型别致,水波涌动,鱼儿遨游自如,他就趴在井口,看得入神。

侍卫们担心他落入井中,从其后面拉住他的衣角,不慎将玉带拉掉,落入井中,从此,这座小镇就被称为“落带”镇(又称洛带镇)。

新繁县

新繁原名繁县,据《三国志》记载,延熙十年(247年):

“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因为这里新增了人口,人丁兴旺,后人称之为新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