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343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历史任务。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变本加厉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等活动的根本目的,绝非要把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国,而是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扶植、收买代理人,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的反抗。

在经济上主要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都濒临破产。

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权利,实现民众复兴,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意义是: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伟大斗志,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之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失败原因。

第一,社会制度腐败。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许多官员贪污腐化,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腐败的社会制度,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这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为冷兵器,火器也很落后等;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也较差。

第三,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组织与动员,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了不可避免。

(2)教训。

第一,由于社会政治制度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原因,使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不可能,所以必须推翻腐败的清王朝。

第二,落后是要挨打的,但落后不一定失败。

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进行的几次反侵略战争之失败就是明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意义。

第一,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获得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些探索使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痛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洋枪队、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一,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第二,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增长。

第三,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四,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拜上帝教和儒学中虚幻和糟粕的东西得以保留。

第五,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3)教训。

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之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性质。

一些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而开展的自救运动。

(2)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充分地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派官员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质量低下。

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并无发言权,往往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

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盗窃、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3)教训。

洋务派官僚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就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均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提出来许多新主张。

(2)失败原因。

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3)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证明,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革命组织、革命宣传、革命纲领等方面为辛亥革命作准备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各地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成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初,新兴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与壮大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等是宣传革命的著名书籍。

同盟会成立了,发行机关报《民报》,以《民报》为主要阵地,与改良派的《新民丛报》进行了激烈的论战,通过这场论点,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这一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

民族主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各民族平等的新政府,并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完成“平均地权”的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围绕三民主义的大论战中基本上澄清了在中国实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第一,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必然会流血牺牲,但这种流血牺牲更多地是带来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地是给人民带来福祉。

第二,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之根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第三,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第一,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第二,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第三,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虽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独立的愿望,但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勇气,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民族政治。

第二,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反革命党人与封建主义势力势不两立,但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科学的深刻认识,对封建主义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

第三,在依靠对象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民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都没有发动,人民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第四,在组织领导问题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四分五裂的状态,思想混乱、组织涣散、领导行动不一致。

(2)教训

由于中国是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要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前途。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在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CPC之成立,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

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是一战、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二战。

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诸多重大的影响,如: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队伍,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和苏联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起到了指导作用;二战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按:

十月革命的影响也可以概括为:

(1)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支援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3)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的反动政治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封建经济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因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是: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国民党,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让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

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所代表的两种建国方案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因为:

第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可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二,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最终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

所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

第一,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分子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对它开始有所怀疑和保留了。

这种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第二,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了中国人两个重要的启示,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另一个是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同时,新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倾向于社会主义。

他们中一些人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那些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他们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创建全国性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积极筹划奔走,最终在1921年7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

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先进而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

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有了新的前途即经由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主要表现在: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首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其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到1923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掀起了包括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等在内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澎湃在广东海丰县建立海丰总农会。

这种新式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不曾有过的。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到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敌的方针。

孙中山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不到半年,北伐军基本摧毁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

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发生根本动摇。

1925年至1927年这场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积极倡导和组织统一战线,努力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帮助和推动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广大共产党员在北伐战场上更是奋勇杀敌。

显然,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大革命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国共合作,就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大革命;没有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的艰难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