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docx
《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
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
导读: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华人社区的读书会读得最多的作品。
他创造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应该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小叶为你整理了摘抄余秋雨散文好段落,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进入年老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的搬种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
二、在这个世界上,众口喧腾的可能是虚假;万人耻笑的可能是真实;长久期盼的可能是虚假,猝不及防的可能是真实;叠床架屋的可能是虚假,单薄瘦削的可能是真实。
三、犯人未必是坏人,坏人未必进监狱。
四、人的一生,陪在一起走路的人很多,但有的路程,只需短短的一截,便终生铭记。
我说过,泉眼既已堵塞,那就不再是我的山寨。
五、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是。
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以卖淫为职业的女人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六、历史的转弯处大多并不美丽,就像河口上常常聚集着太多的垃圾和泡沫,美丽的转折一定是修饰的结果,而修饰往往是历史的改写。
七、在我看来,白娘娘最大的伤心处正在这里,而不是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
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
她莫大的遗憾,是终于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八、回想一下,我们一生可以做的比较像样的大事,连父母也未必深刻理解,父母缔造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九、在那儿,在群头悬长辫身着长袍马褂的有识之士正在为中华民族如何进入二十世纪而高谈阔论奔走呼号。
他们当然不满意中国的十九世纪,在痛切地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时,他们首先看到了人才的缺乏,而缺乏人才的原因,他们认为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十、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十一、前辈学者身上有不少我们不必继承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不少年长的文化人甚至打着文化的旗号噬咬文化破坏文化,因此,不能一见白发和皱纹就失去警惕。
十二、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
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
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十三、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以卖淫为职业的女人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
“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十四、我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是至今未到雷峰塔废墟去看看。
据说很不好看,这是意料中的,但总要去看一次。
十五、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
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
于是,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拚着生命大声呼喊:
人!
人!
人!
十六、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十七、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
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
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
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
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
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
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
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十八、西湖所接纳的另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
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真人,在中国人的精神疆域中早就成了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
人们慷慨地把湖水断桥雷峰塔奉献给她。
在这一点上,西湖毫无亏损,反而因此而增添了特别明亮的光色。
十九、我们不是高大的伟人,但我们有资格骄傲,历史给我们的权利并不太多,但灾难毕竟教会了我们嘲笑。
二十、称得上头脑清醒,至少要对已逝的一个世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感悟吧?
因此我们不能不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目光穿过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喜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直接抵达十九世纪末尾二十世纪开端的那几年。
二十一、人们容易发现一目了然的小偷小盗,而对于一个分解开来的巨大骗局,却很艰难在各个局部上发现,反而实利的诱惑下八方用力,把荒唐推向更大的荒唐。
二十二、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
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二十三、一九二四年九月,雷峰塔终于倒掉,一批“五四”文化闯将都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
这或许能证明,白娘娘和雷峰塔的较量,关系着中国精神文化的决裂和更新?
为此,即使明智如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二十四、珠穆朗玛峰上寒冷透骨,已无所谓境界。
世上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二十五、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他们是男人,是已经长大的男人,再多情也不应该把女友的耳畔当作他们唯一的讲台,男人的讲台理应在更大的空间。
二十六、据说本来每家的小媳妇最爱坐在门口编织花边,后来旅游者多了,她们便躲进屋去,悄悄美丽又悄悄苍老,留下一街安静。
二十七、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
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则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
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二十八、李白时代的诗人,既炽恋着四川的风土人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那里。
二十九、真实老被嗤笑,因此杰出者总是数量不大。
人们总想躲开遗憾,因此,更大的遗憾总是紧紧跟随。
三十、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三十一、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镌一小章曰:
“钱墉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三十二、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
依我看,她比蔡花女活得更为潇洒。
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
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三十三、许多更强烈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绪是难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颗小小的心脏去慢慢地体验,当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这一切也就杳不可寻,也许失落在海涛间,也许掩埋在丛林里,也许凝练于异国他乡一栋陈旧楼房的窗户中。
三十四、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
三十五、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三十六、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三十七、我平生见过的所有灾难都来自于虚假,大家总把灾难的起因解释为邪恶。
其实,以虚假为坐标,邪恶才有了粉墨登场的舞台。
三十八、二十世纪已接近末尾,如果没有突然的不幸事件,我们看来要成为跨世纪的一群了。
能够横跨两个世纪的人在人类总体上总是少数,而能够头脑清醒地跨过去的人当然就更少。
三十九、第一根白发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得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四十、简朴不等于寒碜。
在这里,总统的排场闹得越大越没有对象。
历来的统治者的装模作样都是为了吸引他们心中千万双仰慕的眼睛,但千古冰原全然不在乎人类的高低尊卑升沉荣辱,更不会化作春水来环绕欢唱。
四十一、以卖淫为职业的女人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
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
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
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
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
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四十二、不带书,不带笔,也不带钱,一身轻松又一身虚浮,如离枝的叶离花的瓣,在狂风中满天转悠,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计。
四十三、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四十四、与谬误辩论,很可能获得真理;与无聊辩论,只可能一起无聊。
四十五、外力终究是外力,生命的教师只能是生命本身。
四十六、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四十七、她找上了许仙,许仙的木讷和萎顿无法与她的情感强度相对称,她深感失望。
她陪伴着一个已经是人而不知人的尊贵的凡夫,不能不陷于寂寞。
这种寂寞,是她的悲剧,更是她所向往的人世间的悲剧,可怜的白娘娘,在妖界仙界呼唤人而不能见容,在人间呼唤人也得不到回应,但是,她是决不会舍弃许仙的,是他,使她想做人的欲求变成了现实,她不愿去寻找一个超凡脱俗即已离异了普通状态的人。
这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她认了,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拚搏。
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四十八、每个人都会对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最重要的人物一一告别,却无法预想告别的方式,母校,我就这样向你告别。
车轮快速碾过湿漉漉的落叶,悄然无声。
四十九、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是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高招。
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的指望众人的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五十、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
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
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这个基础命题的提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五十一、原以为渡过那隐秘的河湾后一切都会挺直敞亮欢快,其实根本不是,正像幸福是一种接力赛,灾难也是一种接力赛,而且两条跑道往往结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五十二、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五十三、其实,世间的一切平庸和杰出的界限也就在这里。
何谓平庸?
做加法,层层叠叠的人云亦云;何伟杰出?
做减法,力求简单的直奔事实。
五十四、可爱,高贵,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五十五、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五十六、世间的大判断,不分行业。
五十七、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五十八、收藏人生,比收藏书籍古董更重要。
收藏在木屋里,收藏在小河边,在风夕雨夜点起一盏灯,盘点查看一番,第二天风和日丽,那就拿出来晾晾晒晒。
五十九、鲁迅的朋友中,有一个用脑袋撞击过雷峰塔的人,也是一位女性,吟罢“秋风秋雨愁煞人”,也在西湖边上安身。
六十、中国传统思想历来有分割两界的习惯性功能。
一个浑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
有趣的是,这两者的转化又极为便利。
白娘娘做妖做仙都非常容易,麻烦的是,她偏偏看到在天府与地狱之间,还有一快平实的大地,在妖魔和神仙之间,还有一种寻常的动物:
人。
她的全部炎难,便由此而生。
六十一、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伤害你的,也是一样。
六十二、真正的人生选择,是一种缺少参照坐标的自我挑战。
在中国,没有先例就没有说服力。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