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06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docx

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上报版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申报书

 

学校名称华南理工大学

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专业代码200309

填报日期2010-5-10

学校归属部委院校☑地方院校□

 

教育部制

二〇一〇年四月

 

填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申请单位组织填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

2.申请单位应根据申报书的内容要求如实填报,确保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

文字叙述要力求准确简洁,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3.申报书限用A4纸双面打印填报,表格内容填写不下时,可增加附页,页码依次顺序编排。

封面及填写说明不编页码。

4.申报书须使用骑马钉左侧装订,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一、学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总体情况

已有专业学位名称

获得授权时间

2009年招生数

2009年授予学位数

单证

双证

二、申请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1.招生及授予学位情况

招生数

授予学位数

单证

双证

2007年

86

159

2008年

82

157

2009年

75

55

87

2.核心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姓名

最后学历学位

职称

所在单位

自适应信号处理

谢胜利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语音信号处理

贺前华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

季飞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现代计算机网络原理

冯穗力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无线网络技术

姜胜明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通信网的安全技术

傅予力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射频电路分析与设计

胡斌杰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秦华标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视觉及数字视频处理

孙季丰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高等电磁场理论

褚庆昕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电子系统EDA设计

徐向民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电信网络新技术

陆以勤

博士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3.教师队伍结构

人数

所占比例(%)

本校教师

69

%

兼职教师

13

%

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71

%

合计

82

100%

4.实习实践课程基本情况

实习实践基地类别

基地数量

参加学生

人数

占同届学生

比例

学时数

指导

教师数

企业

 12

 131

%

108

 24

行业部门

 

 

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

 3

 37

%

108

 6

自建基地

 

 

其他类别基地

 

 

注:

表4的学生数是2007级和2008级的统计数。

 

5.学生参加实习实践项目分类统计(参加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实习实践类型

参加人数

所占比例

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

133

%

技术岗位锻炼

26

%

管理岗位锻炼

9

%

案例模拟训练

其他实践形式

注:

表5的学生数是2007级和2008级的统计数。

 

三、近年来申请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总结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领域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博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一批省、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基础。

我校“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工程硕士点,自设立以来,招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工程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人才;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积累了培养“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的教育经验。

具体总结如下:

1)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加强了专业实践课程,如开设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和“电子系统EDA设计”等课程。

第二,对工程性强的课程采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期末书面考试与撰写实践总结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第三,针对“电子与通信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我们通过设置专题讲座、论坛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设企业管理、技术报告与专利申请书的写作、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课程。

2)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阶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多年来我们强调从具体的生产过程,工程实际中提炼出关键的科学问题,成为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使学生的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如2004级谢志华同学“新型数字化短波信道机设计与实现”的学位论文都是结合其工作单位的科研任务进行研究,取得得了好的成果,受到了答辩委员会和工作单位的一致好评。

3)利用校友资源,在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好校外实践基地是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实践的保证。

我们有众多校友在电子通信行业卓有建树,如TCL总裁李东生、七喜董事长易贤忠、京信通信董事局主席霍东龄以及美国Cadence公司副总裁刘志宏等,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为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实践创造条件。

我们已经在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电信研究院、TCL有限公司、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三洋华强激光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等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也使我们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学校和工程硕士的三方共赢。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的黄云飞同学(1998级工程硕)毕业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先后担任中国电信集团DOA、DOB、1x增强等新技术试验技术负责人、全国第一个3G网络规划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电信集团2008年北京通信展技术组副组长等;现任无线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电信集团3G无线规划技术负责人。

2002年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第一完成人,当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最高奖项),2003年获国家优秀咨询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广东蓝鸽科技集团的朱建勤同学(2001级工程硕)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的龙剑飞同学(2004级工程硕)毕业后从部门经理助理、升为部门经理;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四、申请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

1.培养模式创新方面

工程硕士与我国传统的工学硕士具有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

1)建立工程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除应遵循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外,还应针对自身特点,使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体现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综合性,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计划采取基础模块加复合模块的课程模式,即以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基础模块(形成必修课),以选修课群为复合模块。

通过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按一级学科设置核心课程,用6门左右的课程覆盖学生需要掌握的70%知识点。

充分利用我们学科比较齐全(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的条件,开设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群,满足同学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一方面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工程硕士研究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和各类工程研究中心进行工程实践,保证每位同学在学期间有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

2)探索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阶段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要有不同于工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鲜明特色。

学生的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

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因此,需要探索建立一个有别于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以更好的规范、指导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

3)把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相结合

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位。

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从业资格相互衔接,是专业学位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而言,随着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推进,各项工程师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成为工程硕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工程硕士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制度,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建立开放的工程硕士教育的现实需要。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求职者的重要依据。

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特点,我们计划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中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在培养过程中增加包括中欧工程师资格认证等国际通行的资格认证培养和考试。

4)构建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坚持国家统一培养批准的前提下,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与通信企业,特别是针对广东是中国电信集团3G无线规划技术的重要开发基地,有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我国通信设备的重要企业,有以TCL集团、美的电器等为代表的我国日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结合我们有众多校友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士。

把我们的人才、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市场、资金和管理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把工程硕士的培养与企业发展持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产业化相结合,形成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服务国家,特别是广东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1)完善学生校外实践的制度建设

工程硕士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工程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校外实习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硕士校外实践制度。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签订技术合同等文件,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明确学校﹑学生与校外单位三方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育学生注意遵守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制度和要求。

2)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反馈机制体及管理与监督体系

为了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从不同的角度对工程硕士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反馈体系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从:

(1).用人单位的反馈;

(2).学生的自身反馈;(3).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的反馈;(4).社会评价机构的反馈等四类反馈来构建全面的信息反馈体系,进一步建立建全科学高效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体系。

 

3.其他改革与保障措施

1)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奖助体系

建立完善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是确保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安心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校友工作,经常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广大校友非常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发展。

同时,鉴于我们学科在社会的影响力,已经有不少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在我们专业设立专项奖学金,目前已有包括蔡建中奖学金、华为奖学金、三星奖学金、新玛德奖学金和腾讯奖学金等多个校友奖学金和行业专项奖学金。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校友资源和学科在社会的影响力,争取设立更多的校友奖学金和行业专项奖学金,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资助模式,多渠道提高全日制工程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和额度,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帮助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安心学习,顺利毕业;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2)整合资源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管理

目前我校“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既有在职工程硕士,又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在职工程硕士来自于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工作部门任职,有的已有多年的工程实践经历,把他们自身的学识资源、人际资源、课题资源汇集起来,与应届毕业直接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同学相互交流,这会让同学之间建立更多的相互学习、吸收更多资讯。

我们将通过开展班集体的各种活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组织同学交流、区域论坛、管理沙龙、课外文体活动、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交流联谊活动,整合更多的资源,使不同类别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同学到伙伴,从优秀到卓越。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式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五、学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总体规划和对本专业学位类别的支撑措施

 

(盖章)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六、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拟给予的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