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789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docx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

  

 

  

上海市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对于其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富足程度,关系到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高低,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同时对发展老龄产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上海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如何进一步改善上海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是我们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基于2015年8月1日为调查时点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上海地区的调查数据。

共有4320位户籍老年人接受调查,约占上海户籍老年人口的1‰,回收有效样本4301份。

调查覆盖上海市浦东、黄浦、虹口、普陀、杨浦、闵行、宝山、奉贤、崇明等9个区县的36个街镇、144个居村委。

另外,为了反映老年人口经济状况的变化趋势,本文在分析中使用了部分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3年五次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的抽样调查数据。

一老年人的收入情况

(一)2015年上海老年人收入情况

1.老年人工作情况

此次调查中4263位老年人有效回答了自己的离退休情况,其中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老年人占到87%,有1%的老年人还未办理离退休手续;除此之外还有11.6%的老年人并未有过正式工作。

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老年人平均离退休年龄为55周岁。

图1老年人离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构成

从老年人离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来看,调查中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工作单位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中。

离退休前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比例为14.6%,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占到66.5%,在私营企业的仅占3.0%,在农村集体的占到10.1%。

此外还有4.6%的老年人属于其他情况,这部分老年人中绝大部分属于征地养老,即因土地征收而失去土地,也就无法继续工作(见图1)。

受调查老年人中有7.3%的比例仍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

这部分仍在工作的老年人中,平均每人每月能获得2332元的收入,其中近52%的老年人获得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为2000~3000元的老年人占32.3%;月收入为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6%。

单就农村老年人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0.5%仍在从事农、林、牧、副、渔等经济活动,年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

2.收入来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上海老年人月平均收入达到3863元,年收入为46356元。

其中以养老金为主的保障性收入占总收入的83.6%,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等非保障性收入的比例为16.4%。

表1老年人保障性和非保障性收入情况

(1)保障性收入情况

在保障性收入方面,如图2所示,可以明显看到目前上海老年人固定收入构成中最主要的来源仍然是养老金。

受访老年人中有4118位表示自己每月固定领取养老金,占全部调查人数的比例达95.7%,这些老年人的平均养老金达到了3030元,占全部调查人群总收入的78.5%。

分城乡来看,城镇老年人月平均养老金为3436元,农村老年人月平均养老金为1456元,城乡老年人养老金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表2老年人中有各类保障性收入的人员数量

图2老年人中有各类保障性收入的平均水平

此次调查中,领取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老年人为48位,占受访老年人的1.1%,平均保障金为668元/月[1]。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老年人享受有三支人员回沪补贴金、优抚对象补助、部队复员津贴、重残无业人员补助金、房屋拆迁过渡安置费等各种社会保障性收入。

(2)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情况

如表3所示,受访老年人中,有6.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有房租收入,平均每年可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

表示自己有利息收入的老年人则超过了受访人数的一半以上,占到了50.7%,这些老年人平均每人每年能获得3500元左右的利息收入。

9.1%的老年人拥有(农村)土地出租/承包所带来的收入,每年在2700元左右。

还有3.1%的老年人享有原单位福利/集体补贴/分红带来的收益,每年约为2100元。

表3老年人中有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人数及占比

图32015年老年人家庭中各类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平均收入水平

此外,有37.5%的老年人表示当年自己收到了子女/孙子女们给的钱物,平均为每人4800元左右。

还有8.2%的老年人接受了其他亲戚给的钱物,每人约1200元。

(3)从事理财活动情况

如图4所示,4280位有效回答的老年人中,绝大部分老年人并没有从事投资理财活动,比例达到了82.9%,结合之前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老年人中有利息收入的占到了一半以上,可以看出上海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保守地选择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而非进行一些高回报但同时也高风险的投资理财活动。

从事投资理财活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17.1%;在老年人从事的投资理财活动中,占比较高的是股票,上海老年人一成以上都持有股票。

而从事国债/债券、基金、外汇、贵金属投资的老年人微乎其微。

共有831位老年人给出了自己所拥有上述金融资产的数额,这些从事投资理财活动的老年人目前人均拥有现值约17.3万元的金融资产。

图4老年人中从事各种投资理财活动的比例

(4)不动产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老年人中有3138人表示拥有产权属于自己(或老伴)的住房,所占比例达到73.2%。

其中,拥有一套住房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92.7%,6.6%的老年人拥有两套住房,还有0.7%的老年人表示自己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

(见图5)。

图5拥有产权住房的老年人的住房套数比例

图6老年人现在居住房屋产权所属构成

如图6所示,有62.73%的老年人表示现在居住的住房属于自有产权,12.56%的老年人住在子女名下的房屋中,约一成的老年人现在是租房或借住他处。

此外,还有约14%的老年人的住房情况属于其他,这部分老年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农村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普遍属于宅基地,尚无产权;二是部分老年人住房产权并非仅属于自己,不乏一些老年人的住房是与儿女以及其他一些亲属、朋友共有的产权。

(5)老年人存有养老钱的情况

图7老年人存有养老钱的情况

做出有效回答的4266名老年人中,有近30%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和老伴并没有存下一笔养老钱;而69.6%的老年人和老伴存有一笔钱用于养老。

在这部分存有养老钱的老年人中,2934名老年人回答了这笔钱的数额。

有87.9%的老年人表示存下的养老钱数额在20万元以下;10.1%的老年人存下了20万~不足50万元的养老钱;还有2%的老年人和老伴则表示存有50万元以上的养老钱。

(二)老年人收入水平变化情况

1.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如图8所示,自1998年以来,上海老年人平均收入不断增加。

2015年平均收入相较2013年调查数据增长1314元,增幅达51.5%。

比1998年高出了3316元,16年间月平均收入增长了606.2%,年增长率达到了112.65%。

图8老年人月平均收入变化

2.城乡老年人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如图9所示,2015年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月平均收入比前几次调查结果大幅增加。

2015年城镇老年人月收入达到4377元,农村老年人为2270元。

但城镇老年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依然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2015年比2013年城乡老年人差异有所缩小,但城乡老年人平均收入差距依旧明显。

城镇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月均收入多出2107元,农村老年人收入仅为城镇老年人收入的一半左右。

图9城乡老年人月均收入变化

3.老年人收入结构来源变化

从图10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养老金所占收入的比重是逐步升高的。

2015年调查显示,上海老年人养老金占总收入的比重有了较大的下降。

与此同时,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等非保障性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

图10养老金在老年人收入中占比变化

如图11所示,1998年、2003年、2005年、2013年、2015年城镇老年人养老金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2%、84.5%、87.3%、95.3%、78.5%,比农村老年人分别高出40.2个、39.2个、28.4个、22.7个、14.4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此次调查中城乡老年人养老金所占收入的比例有了较大下降;另一方面,城乡老年人养老金占收入比例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少。

图11城乡老年人养老金所占收入比例变化

综上可知,目前以养老金为主的保障性收入,仍然是老年人的第一收入来源,稳定的养老金对城乡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依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尽管保障性收入依然占老年人收入的绝大部分,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已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日后必将更加合理,收入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上海老年人支出水平与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支出水平也在提高。

1.个人日常开支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每位老年人在个人日常生活各项开支中差距较大,我们从中选取合理的开支范围测算老年人消费均值[2]。

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情况来看,上海老年人每月花在个人用品类支出(包括烟酒、化妆品、洗漱用品等)及交通支出的费用都超过了100元,而通信支出、卫生保健支出(包括美容美发、保健品、按摩等)、文体娱乐支出(看电影、订书报)都在100元以内。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如果老年人雇用了保姆、钟点工、护工,那么将支付一笔比较高昂的费用,每月平均需要1250元,但有此需求的老年人仅占6.8%(见表4、图12)。

表4老年人中有各类日常生活开支的人数及占比

图12老年人平均每月各类个人日常开支

2.2015年购买衣装鞋帽等开支情况

在表5所列各项开支的老年人中,2015年有旅游支出的老年人数为1323人,平均每人为6420元;给子女/孙子女的钱物大为4530元,诸如镶牙、购买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的人均开支为2885元,老年人衣装鞋帽类支出为1016元[3](见表5、图13)。

表5老年人中有购买服装和旅游等开支的人数及占比

图13老年人中有各类个人消费支出的平均金额

3.2015年老年人家庭房租等支出情况

由图14可知,在有效作答的老年人中,有物业费支出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63.3%的老年人表示自己上一年有物业费支出,平均支出为770元。

有1/5的老年人上一年为家里购置了家具家电,平均支出5375元。

还有近10%的老年人存在房租支出,平均支出1980元。

由于上海不属于集体供暖区域,因此取暖费支出比例很小。

仅有4.8%的老年人自家安装了取暖设备,平均需要支出627元。

受访老年人中,购房/装修、购买车辆、贵重首饰等大额支出的老年人则非常之少,所占比例分别为3.3%、1.2%、2.8%。

表62015年老年人家庭中有住房和车辆等支出的人数及占比

图142015年老年人家庭房租等支出

4.食品支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家庭月食品支出均值为2250元。

从分段情况来看,近九成的老年人家庭月食品支出在4000元以下。

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为2000~4000元,1000元以下的占15.7%,另有约11%的老年人在食品上的月支出超过了4000元(见图15)。

图15老年人家庭平均每月食品支出水平构成

5.老年人支出变化情况

从图16可知,2015年上海老年人月平均支出2396元,比1998年增加了1940元,16年间增长了425.4%,但低于月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图16老年人人均月消费支出变化

综上数据分析,2015年调查显示,上海城乡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28757元,是此次调查全国老年人人均水平(14764元)的近两倍。

从支出结构来看,上海老年人日常生活支出占到了61%,与前几次调查结果无太大区别,说明目前上海老年人消费结构并未出现明显转变。

非经常性支出比例为10.4%,医药费用支出为8.3%,家庭转移支出为9%。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老年人文体旅游支出为11.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近年来沪上老年人出行旅游需求旺盛,文化休闲型养老方式正在逐步养成。

三老年人家庭总的收支情况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家庭总支出平均值为5.4万元。

其中绝大部分老年人家庭总支出在10万元以内;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家庭总支出在5万元以下;近37%的老年人在5万~10万元;还有一成的老年人家庭支出在10万元以上(见图17)。

图17老年人家庭2015年总支出水平构成

如图18所示,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老年人家庭平均收入为7.9万元。

其中28.3%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年收入5万~10万元的家庭占到了45.7%;21.8%的老年人家庭收入为10万以上~20万元;另有4.3%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家庭的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

图18老年人家庭2015年总收入水平构成

四上海老年人经济自评状况

此次调查共有4275位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做出了评价,大部分上海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比较满意。

认为自己基本够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6.2%;有近1/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经济状况属于宽裕的;认为自己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比例为8.2%(见图19)。

图19上海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构成

如图20所示,农村老年人对经济状况的评价普遍低于城镇老年人。

尤其是在“比较宽裕”与“比较困难”两项中,差距比较大。

依然有超过一成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目前比较困难,而这一比例在城镇老年人中为6%。

图20城乡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差异

图21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变化

如图21所示,在1998~2015年调查中,老年人感觉自己目前经济状况“基本够用”的比重都比较高,在2013年前都趋于上升。

2015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比较宽裕”这一项,此次调查中选择此项比例增至23.7%,比1998年多出12.3个百分点,增幅较大。

相较之下,认为自己“非常困难”“比较困难”的老年人比例逐年减少,这部分老年人比1998年分别下降了3.8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可见,自1998年调查以来,上海老年人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评价满意度大幅上升。

关于“啃老”的问题,绝大部分上海老年人对儿女评价较高,高达9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儿女不存在“啃老”现象;仅有5%的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子女确实存在“啃老”的问题。

图22反映了绝大部分城乡老年人都不认为目前自己的儿女存在“啃老”的现象,持这一态度的农村老年人所占比例略高于城镇老年人。

图22城乡老年人自评儿女是否“啃老”的比例

五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上海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支出水平不断提高。

老年人的经济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自身经济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城乡老人收入、支出水平都在快速增长,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第二,以养老金为主的保障性收入是上海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对城乡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依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此次调查显示,保障性收入占老年人总收入的比重已有所下降,非保障性收入占比有较大提升,城乡老人收入来源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日常生活开支仍然是上海老年人最主要的支出项目,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表明上海老年人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明显转变。

文体旅游支出比例有了较大提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上海老年人精神文体活动及出行的需求旺盛,文化休闲型养老方式正在逐步养成。

第四,上海老年人收入、支出状况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所以他们对自己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有了较大提高。

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对经济情况的自评状况普遍低于城市老年人。

说明老年人对经济状况的主观自评与经济的客观状况具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客观经济状况越好,主观自评越高,反之,客观经济状况越差,主观自评越低。

(二)对策建议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健康老年人就业

调查显示,一方面目前上海老年人从事有收入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依然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可以获得一笔较为可观的资金。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诸多有利因素表明利国利民的“老有所为”不失为提高老年人收入、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预防和消除老年人贫困的有力措施。

一是要营造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鼓励老年人再就业。

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积极发挥余热。

大力向社会宣传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政策和舆论支持。

二是努力建立老年人才开发服务管理体系。

在已建成的全市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中增设老年人才开发服务管理系统,负责全市老年人才信息统计、供需对接、协调管理等工作,为老年人谋求再就业提供信息平台。

民政、人社部门可定期举办老年人才再就业专项招聘会,为老年人开辟更多求职渠道。

2.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调查显示,养老金依旧是老年人稳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养老金水平。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采取措施缩小不同养老保险类型的养老金水平差距,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新农保养老金水平。

目前,上海农保养老金水平与城镇居民、新农保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收入水平、支出水平、经济总水平存在较大城乡差异的制度性原因。

因此,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养老金水平。

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在启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长期护理的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监管体系,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多方努力,切实增强老年人支付能力。

3.均衡城乡发展,重点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老年人经济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要着重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经济状况。

积极扩大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金在收入中的比例;实行医疗费用补助与救济,避免“因病致困”;引导农村老年人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收入。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